关于提升分布式电源入市效率的思考

文摘   2024-12-25 22:10   广东  

大家好,我是吴静文。

在新能源市场化的趋势之下,我们看到各地纷纷出台的电力市场化方案,其中不乏对分布式电源入市的鼓励政策,部分地区甚至规定“原则上必须参与市场化交易”。

但是,现实情况是,参与市场交易的分布式电源比例微乎其微,不足0.01%。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市场主体出于对收益降低的担忧而持观望态度;有的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入市政策和潜在的收益提升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注册入市的流程繁琐,且多系统间的对接存在难题。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最后一个原因——分布式电源入市注册缓慢,并分享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加速这一进程。



分布式的趋势是聚合交易

前文提到,分布式电源通常通过能源聚合商代理交易,而电力零售用户则由售电公司代理交易传送门

两者合理的模式是,聚合商与售电公司分别与分布式电源或电力用户签订代理交易合同,后者根据合同和市场规则(如分时电价机制)进行结算。

对被代理方(分布式电源或电力用户)而言,这种模式能使收益或用电成本相对可预测,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而聚合商和售电公司则承担偏差考核、结算机制变化等风险。

这种设计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单个分布式电源或用电量较小的工商业用户市场力较弱,通过聚合可以在批发侧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二是非集团型分布式发电企业或电力用户往往缺乏专门负责电力交易或采购的团队,专业能力也有限。与能源聚合商或售电公司合作,虽然需要让渡部分利润或支付一定服务费用,但能让代理方更专业地参与批发侧交易,适应复杂多变的电力交易规则。

基于此,合理的市场主体格局应是:少量售电公司能源聚合商,服务大量电力用户分布式电源

现实中的市场主体分布

以H省为例,我查阅了该省电力交易中心10月发布的电力市场交易信息公报,其市场主体分布如下:

  • 发电企业 492 家(含 4 家分布式发电企业、79 家非直购发电企业)
  • 售电公司 108 家
  • 电力用户 27,137 家
  • 独立储能企业 16 家
  • 虚拟电厂 5 家
  • 能源聚合商 2 家

需要注意的是,H省的「发电企业」统计中包含了分布式能源。

不过,随着分布式能源市场化的深入,主管部门逐渐明确了分布式电源的本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聚合交易(除个别 10kV 并网或大型工商业分布式电源),才能在市场交易中具备可行性。

因此,分布式电源被独立划分为一个新的市场主体类别,并将此前按「发电企业」注册的分布式电源逐步转为「分布式电源」

从数据来看,不到 3 万家电力用户对应约 100 家售电公司。

如果展望至 2030 年新能源全面市场化,假设分布式电源都由能源聚合商进行聚合交易,而全省分布式电站总量将达到约 100 万个(包括非自然人户用光伏),能源聚合商的增长空间将十分可观。

分布式电源注册进度为何缓慢?

新能源入市是大势所趋,且早期进入市场的主体往往能享受一定的溢价。但是,目前分布式电源的注册数量远远滞后于市场潜力和需求。

以H省为例,公报发布时仅有 4 家分布式电源注册,目前虽有所增长,但仍不足 30 家,而市场总量从电站维度看约有 100 万个,从分布式电源企业维度估算也应有几万个。

为何分布式电源注册进展如此缓慢?这背后涉及到系统复杂性以及多系统间的数据对接问题。如下图(来自培训拍摄)

分布式电源要完成注册,需要打通多个系统和微服务,主要环节包括:

1、国家能源局信息管理中心注册
分布式电源作为新能源,需要在国家能源局信息管理中心进行基础信息登记(建档立卡),以满足绿证管理的要求。


2、绿证核发交易系统
基础信息登记后,数据会推送至绿证核发交易系统,该系统负责绿证核发、电量校核、争议处理以及绿证交易统计等。


3、区域电力交易系统
绿电交易需依托区域电力交易平台,因此绿证核发交易系统还需与区域电力交易中心对接。


4、省级电力交易系统
区域电力交易系统进一步对接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后者负责组织省内绿电交易,同时新增了绿证交易功能,以确保绿证核发准确性。


5、地方电网营销系统
分布式电源并网时需与地方电网签署购售电协议,并在供电所的营销系统中留存档案。但地方电网档案的完备度参差不齐,常导致市场主体注册时信息匹配失败。


6、省级电网营销系统
地方电网系统需与省级电网营销系统对接,再进一步与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对接。


还有一些不容易被注意的系统参与其中:

    7、财政补贴系统

    2013-2018 年间建设的分布式光伏享有国家财政补贴。根据 75 号文,绿电绿证交易后需在补贴中等额扣减,与绿电、绿证系统的对接不可或缺。


    8、新能源消纳监控系统
    这一系统与发电量相关联,用于分析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9、网级数据中心
    这一系统可能类似于数据中台,负责跨系统数据的汇总与处理。


    在多系统、多场景的复杂环境下,还需共享主数据,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推送、拉取或线下传输)与映射匹配增加了难度。

    分布式电源注册时,必须确保所有匹配映射准确无误,特别是在绿证核发条件成为注册必要前提的情况下。

    如何提速分布式电源注册?

    要加快分布式电源的注册进度,或许可以优化现有流程。

    目前,市场主体需要在省级交易中心注册,且注册所需的基本信息大多已存于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和地方电网营销系统。

    既然如此,与其让市场主体重复填报信息并进行复杂的映射匹配,不如尝试以下改进:

    1. 自主申请与数据推拉结合
      因为注册入市属于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所以注册流程必须由市场主体发起申请。但数据填报过程,是否可以通过系统间数据库拉取信息,避免二次填报和重复校验。对于无法匹配的部分,可由相应系统的维护责任方完成维护。

    2. 市场主体校核反馈机制
      市场主体从系统中直接拉取数据后,仅需核对、验证或修改,并将更新后的信息同步至相关系统主数据,减少沟通与协调成本。

    通过数据共享与流程优化,可以减少注册时间,提升市场化进程,让更多分布式电源尽早参与市场交易。

    希望上述思考能为分布式电源注册工作的提速提供一些参考。



    END



    我是吴静文:


    • 可持续领域从业者

    • 前地产人

    • 好奇心强,热爱研究式学习,擅长深度检索与信息整合

    • 对商业、产品、内容创作、信息管理等话题感兴趣


    欢迎加我微信,让我们相识于微时


    吴静文笔记
    基于事实与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