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观察小记

文摘   2024-09-01 21:53   广东  

大家好,我是吴静文。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参与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经历。


概述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我参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线下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我作为观察员,参与了一家社会企业举办的秋季志愿者训练营,协助主办方选拔秋季项目的志愿者。
选拔过程是这样的:志愿者们被分成6个小组,每组大约10人,通过模拟咨询项目的形式进行。在一周的时间里,小组成员需要通过线上协作,找出项目的核心议题,并完成策划、分析、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制作出一份详尽的咨询建议书——通常是一个包含十几页PPT的文档,并在活动结束时进行现场路演和模拟汇报。
作为观察员,我的职责是在整个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表现,评估每位成员的能力是否符合正式项目的要求,并向主办方的管理团队提供反馈。
这次志愿者训练营的组织工作非常复杂,包括志愿者的报名、选拔、分组、沟通,以及与像我这样的观察员沟通协调、确认参与意愿和时间安排,还有训练营的课程设置、教师安排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精心策划。
不算前期准备和后期评估,整个训练营的线下活动持续了8天,共有一百多人参与。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与者都是以兼职或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的,没有一个全职员工直接参与。

这家社会企业能够如此高效地组织这样一场规模大、复杂度高的线下活动,并且让大多数参与者都有良好的体验,我非常佩服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缘起

我第一次听说这家社会企业是在我经常听的一个播客节目Brand X品牌训练营中。这个播客非常有趣,内容轻松,主张不要过度竞争,经常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比如,他们将世界比作一个地图游戏,只有你到达的地方,那部分地图才会被点亮。他们鼓励人们创造机会,探索更多的可能。这个播客让我对品牌、营销、策划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有一次,播客的主持人提到,他们是通过一个志愿者活动认识的,指的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这家社会企业组织的活动。后来,男主播嘉骏老师在几期节目中再次提到这个活动,称赞其有趣且咨询项目的方法论非常完善,训练营更是被誉为咨询师的黄埔军校。

搭线

在他们多次介绍和推广后,我对这项志愿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关注了他们的公众号,但一直没看到活动招募信息。后来才知道,他们每年只招募三季志愿者:春季、夏季和秋季。
我时不时地查看他们的公众号,今年6月的一天午饭时,我终于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公告,立刻边吃饭边报了名。然后等待了两个月,在我以为自己没有入围的时候,8月中旬,我接到了他们的联系。
他们问我是否愿意作为观察员参与训练营活动(可能是因为我的简历中没有明显的咨询经验,但我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

和我对接的是专家服务部的工作人员,他详细介绍了训练营的安排。由于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类活动,所以一开始我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还有些模糊,但我还是立刻答应了,并且非常期待能够参与其中,可能就是因为我想探索更多未知的“地图”吧。

观察

整个训练营的培训内容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相应的任务也复杂得多。
训练营的8天安排中,第1天和第8天是线下活动,其余6天都在网上完成。
第1天上午,成员们入场并进行破冰活动,然后主办方的管理人员介绍了机构的志愿者精神,并邀请资深老师分享公益行业的通识、咨询方法论以及如何像咨询顾问一样获取信息。这四个分享内容非常丰富、专业,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让我感到收获颇丰。
还记得公益行业的通识分享中,嘉宾说,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投身公益,快要变成新的身心灵活动。当然是开玩笑,因为她马上正色道,其实他们的咨询项目难度很大,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随便业余时间做一下,就可以标榜自己投身公益。
下午,组员正式领取了任务——这是一个根据真实咨询案例改编的题目,旨在帮助一家公益基金会解决业务转型问题。组员们首先在当天搭建了大致的框架,并与访谈对象进行了模拟调研,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周内通过线上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了汇报PPT。
到了第8天,我们在线下进行了PPT汇报并应对现场提问。
最具挑战性的是组员们共同协作的过程。
大多数组员都是在职人员,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在工作之外抽出时间来思考案例,并与刚刚认识的团队成员在不见面的情况下探讨分析、分工协作完成任务。这个过程的难度非常大。
大家的时间很难凑齐,又因为工作背景差异大,想法对齐也不容易。在观察过程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成员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表现,他们都非常优秀,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他们都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周。说实话,如果我是组员参与进去,不一定能跟得上主线进度。有的人为了抽时间完善PPT,请了年假;有的人为了让自己负责的板块内容更丰富,熬夜到凌晨3点多;有的人一下班就会组织成员讨论。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我切实体会到了不投入就不会有收获的道理。
比如我,在整个训练营中,接触到的信息和组员是一样的,他们的线上会议我也基本参与旁听(管理者要求线上会议必须有观察员参会),但我没有在项目上投入思考,更多的是观察每一位组员的表现,所以我对项目的理解远不如他们。
所以即使同样花了这么多时间,我收获的只能是观察员经验,而不是咨询经验。
这很遗憾,但也很公平。

我相信这些认真投入的组员,他们的收获一定是最大的。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

最后,还没有正式介绍这家咨询机构,它叫做ABC美好社会咨询社,是一家成立15年的社会企业。
分社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6个城市,每年都会组织几十场公益活动,主题涵盖教育、环保、医疗、社区、就业和青年发展。这些活动会根据项目需求、志愿者的特长和兴趣安排。
想要更多了解他们,可以扫描下图二维码,查看他们2023年发布的15周年报告。




END



我是吴静文:


  • 可持续领域从业者

  • 前地产人

  • 好奇心强,热爱研究式学习,擅长深度检索与信息整合

  • 对商业、产品、内容创作、信息管理等话题感兴趣


欢迎加我微信,让我们相识于微时




吴静文笔记
基于事实与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