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时,自然界展现其三候之变:初则水始冰凝,继之地表渐冻,终见雉鸟潜入大水化为蜃影。此节气自古便是冬日启幕之征,寓意着冬季的正式降临。人体亦随之步入初冬节奏,阳气内敛,潜藏于内,故需适时调整作息,顺应天时,早睡以养阴,晚起以固阳,确保充足睡眠,助力阳气潜藏与阴精蓄积。仿若冬眠之兽,人体亦需减少剧烈运动,保持心境平和,恬淡寡欲,如此方能神气内敛,促进阳气之涵养。
然而,此时万物凋零,景象萧瑟,易引人感伤,心生抑郁。加之日照渐短,寒风凛冽,冷空气频至,人体易受外寒侵袭,导致鼻塞、流涕、咳嗽等风寒之症频发。因此,于立冬之际,我们更应注重身心调适,既防寒保暖,又养心安神,以平和之姿,迎接冬日的到来。
立冬时节,大自然进入万物休止、养精蓄锐的冬眠前奏。草木凋零,蛰虫深藏,为来年春天的勃发生机蓄势待发。人类虽无冬眠之实,却有立冬补冬的传统习俗,以食补的方式迎接寒冬。
在这个滋补的黄金时期,人们倾向选择温补元气的食材,以增强体质,抵御严冬。而在粤东地区,汕头市民更是有独特的立冬食俗,他们会享用由莲子、蘑菇、板栗、虾仁及红萝卜精心烹制的“炒香饭”,不仅暖身,更添一份温馨与满足。
在中国,立冬之日启动黄酒的酿造,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风俗,承载着人们对福祉的祈愿。从立冬至次年立春,被视为酿造黄酒的最佳时段,这段时期被称为“冬酿”。黄酒不仅以其独特风味受人喜爱,更因其具有活血驱寒、通经活络的效用而被视为冬季的佳酿。随着天气渐寒,将几片姜加入黄酒中煮制后饮用,不仅能活血祛寒、通经活络,还能温阳御寒,为冬日带来一股暖流,让人体经络畅通,温暖过冬。
在饮食上,立冬时节需遵循温而不燥的原则,以应对初冬寒邪与秋末燥邪的交织。鸡肉、牛肉、羊肉等温补食材,以及党参、枸杞子、黄精、陈皮、山药、大枣等药食同源之物,均为不错的选择。
同时,防寒保暖是护好阳气的关键。寒为阴邪,最易伤阳,因此,足部、背部、头颈部等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需特别加强保暖措施。
此外,立冬时节,随着天气转冷,有基础病的人群及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加之家中年轻人多外出工作、学习,易导致长期的独处状态。此时,家人应多陪伴、多交谈,以排解因“冬默”(冬季的沉寂与孤独)带来的不良情绪,共同度过一个温暖而健康的冬天。
材料:猪脊骨500克,黄精10克,枸杞子10克,北沙参10克,生姜片、精盐适量。
功效:补气健脾益肾,滋阴润燥。
做法:诸物洗净,猪脊骨切块后放入沸水中焯水,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
材料:母鸡半只,党参15克,陈皮3克,红枣(去核)3~4枚,生姜片、精盐适量。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做法:诸物洗净,母鸡切块后放入沸水中焯水,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
材料:桂枝20克,艾叶30克。
功效:温阳驱寒。
操作方法:取桂枝、艾叶放入锅中,加人适量清水煎煮30~40分钟。取药汁倒入泡脚盆中,待温时(水温42℃左右为宜)开始泡脚,每次10~15分钟,一周3次。
部位:腰背部。
功效:温补肾阳。
操作方法:搓热双手,用手掌从腰部缓慢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为1次,操作100~150次,以搓至局部皮肤微微发烫为度,每日1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