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大学Brad E. Sleebs:(S)-二氢喹唑啉酮骨架的口服抗疟药

2024-08-13 18:59   上海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会导致大量发病和死亡。疟疾的抗疟药物,如氯喹、甲氟喹和阿莫地喹,然而由于耐药性,这些药物的疗效已降低。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ACT)  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但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也出现了耐药性。近日墨尔本大学Brad E. Sleebs报道了对(S)-二氢喹唑啉酮骨架的口服抗疟药的改良,在寄生虫活性、水溶性和代谢稳定性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平衡(doi: 10.1021/acs.jmedchem.4c01241)。

背景

PfATP4 属于P型ATPase家族,将Na+跨寄生虫质膜转运出寄生虫胞质溶胶所必需的。PfATP4在流出Na+的同时输入H+ ,小分子抑制剂破坏其活性会导致胞质Na+增加、胞质pH值升高,以及寄生虫死亡,是一种已知且经过临床验证的抗疟靶点,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抑制剂,包括KAE609、SJ733和PA21A050,但这些分子有中等耐药风险。为了解决耐药性的问题,对疟原虫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二氢喹唑啉酮具有中等抗疟活性。化合物WJM921,它对无性阶段寄生虫具有强效活性,对传播阶段的雄性和雌性配子具有中等活性,但其水溶性以及代谢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筛选

首先考虑将苯环换为杂环来提高分子的极性,改善溶解度。从结果可以看出,当使用含氮杂环时,抗疟活性明显降低,并且水溶性提高也并不明显,因此考虑在其他位置引入极性官能团。

之前的工作发现,在苯环8位引入取代基可以提高活性,而其他位置的取代则会导致活性降低,因此考虑在8位引入极性官能团。8位引入N-甲基吡咯后,能够显著提升溶解度和代谢稳定性,并且活性略有降低。

通过代谢物鉴定,主要的代谢转化是N脱甲基化。使用N三氘甲基对代谢稳定性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没有考虑使用氘代分子。对手性中性分离发现,S构型的活性是消旋体的两倍,而R构型活性降低了250倍。

为了探究二氢喹唑啉酮的作用机制,对PfATP4抗性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与野生型恶性疟原虫相比,抗性寄生虫的效力略有降低,对实验室产生的PfATP4(I398F、P990R、D1247Y)菌株和临床相关的PfATP4(G358S)寄生虫菌株的活性显著降低。对常见的多重耐药寄生虫系仍具有效力。此外,化合物被证明可以在体外阻止雄性和雌性配子的发育,并相应地阻止寄生虫从血液传播到蚊子。

总结

二氢喹唑啉酮分子的改造改善了物理化学特性,并提高了在疟疾小鼠模型中的疗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增强其对抗寄生虫的效力、改善吸收和半衰期,而且最重要的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改善这种支架的耐药风险。

参考文献:doi: 10.1021/acs.jmedchem.4c01241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重在分享,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公众号助手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关注新药新发现,了解最新药物进展:


新药新发现
新药前沿分享,助力医药研发工作者了解行业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