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Dynamic Adaptation of Active Site Driven by Dual-side Adsorption in Single-Atomic Catalysts During CO2 Electroreduction
文献出处: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1765
通讯作者及单位:Shuzhou Li,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50 Nanyang Ave,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39798 Singapore, SINGAPORE
摘要:此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Fe-N-C上的CO2RR机制,这一机制受到了生物体系中活性位点动态变化的启发。通过使用巨正则密度泛函理论和动力学蒙特卡洛模拟,研究者发现速率决定步骤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施加的电位而变化。他们提出的双面机制能够解释CO中毒金属中心高催化活性的原因,以及在高电位下HER相对于CO2RR的高选择性。这项研究为一个重要催化剂的长期谜题提供了基础性的解释,并强调了在反应机制中考虑活性位点动态变化的重要性。
理论与计算方法
VASP:GGA-RPBE+D3. 截断能500eV, VASPsol隐式溶剂
结果讨论与文献解析
在高电位下,标记为@CO的活性位点可以保持稳定,并支持双侧面反应机制。这意味着在高电位下,@CO位点能够有效地参与反应,促进CO2的还原。另一方面,@H活性位点与质子(氢离子)的反应非常快,能够迅速形成氢气(H2)和一个空位点,这个过程的反应能量非常大且为负值(-1.74 eV),表明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H活性位点的退化速度远快于CO2的吸附速度,这阻止了双侧面反应机制的发生。在低和中等电位下,干净的活性位点上的反应是最有利的能量路径,这表明反应主要由单侧面机制主导。通过GC-DFT计算发现,RDS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随着施加的电位动态变化。在低电位(0.0 V)时,CO2RR的RDS是CO2分子的吸附;而在中等电位(小于-0.45 V)时,CO分子的解吸成为RDS。
图3a-b展示了中间产物覆盖率和反应速率(TOF)随电极电位变化的情况。在低电位时,由于二氧化碳分子吸附的能垒较高,这是速率决定步骤(RDS),表面是空的。随着电位的增加,表面开始在-0.55V时被一氧化碳(CO)分子覆盖。这一趋势与实验研究结果一致。实验观察到的起始电位是-0.4V,与模拟结果-0.5V接近,但存在小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溶剂化模型的过度简化,这可能会降低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能。反应速率(TOF)的结果显示,在低和中等电位下,催化剂对CO2RR的选择性很高。然而,随着电位的增加,选择性逐渐转向HER。在-1.0V时,HER在CO2RR之上占主导地位。这一模拟结果与最近的实验研究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还表明,大部分氢气是通过双位反应机制(HER@CO)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单侧机制(HER@Empty)。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会占据空位,阻止单侧HER机制的发生。HER在单侧机制中的抑制强调了仅基于单一RDS评估选择性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的结论。这是因为HER的RDS,如果没有考虑一氧化碳吸附,就源自单侧机制。
选择具有高度占据的d轨道的金属中心可能不利于双位点机制。这意味着,如果金属中心的d轨道电子已经很多,那么这种金属中心可能不适合进行双位点反应。通过KMC计算(图4c-d),发现大部分CO2RR的周转频率(TOF)是由空位点上的单一位点机制贡献的。这表明在电化学反应中,单一位点机制更为活跃。CO2RR@CO2的小贡献不仅表明CO2中间体在高电位下相对稳定,而且还暗示了CO2 -> COOH是速率决定步骤。这是因为CO2 -> *COOH的放热性相对较低(-0.50 eV)。CO2的吸附和*COOH的形成性质是不同的。*COOH的形成是电化学步骤,依赖于质子活性,如果过程不是高度放热的,可能会很慢在高电位下,表面覆盖主要由CO2中间体主导,表明COOH的形成是速率决定步骤。因此,尽管CO2中间体相对稳定,可以观察到一些双位点反应,但其速率比空位点上的速率慢。(图4c和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