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2024|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张俊杰教授团队携多项临床研究成果及挑战性病例参会,中国之光亮相TCT舞台

学术   2024-11-03 17:00   江苏  

2024年10月27日至30日,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大会(TCT 2024)在美国华盛顿隆重召开。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注于心血管介入医学的全球性会议,此次盛会吸引了一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循证研究结果和临床诊疗技术前沿。会议期间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张俊杰教授团队展示多项科研成果及挑战性病例备受瞩目。期间陈绍良教授在TCT2024主会场“最新揭晓科学专场”,重磅发布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研究的又一“开山之作”-前瞻性、多中心、随机DCB-BIF研究结果,在介入心脏病学界引起极大的震撼,研究论文同步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JACC)。此外,张俊杰教授携3项最新临床研究和4个挑战性病例参会,中国冠心病及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原创研究结果和创新治疗方法亮相国际顶级学术舞台,成绩斐然,风采卓越,或得全球学者广泛关注和赞扬。以下让我们一一回顾会议的精彩瞬间。

01

瓣膜性心脏病最新临床研究成果:高危AR自膨瓣治疗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1年随访结果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进行的SEASON-AR随机对照研究值得期待

研究背景和目的



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美国和欧洲的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对于重度AR患者的外科主动脉瓣换瓣SAVR的推荐级别为I级,但约75%的患者因外科手术风险和合并症无法接受SAVR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成为治疗外科高危的重度AR的替代性治疗方法,但受到AR患者解剖学和TAVR器械的限制。本研究旨在评估TAVR治疗重度A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入选在本中心接受经股动脉、标签外(off-lable)使用VitaFlow™自膨胀瓣膜THV TAVR治疗的临床上伴有心力衰竭的重度AR 患者62例,大部分为外科手术高危,报告1年随访结果。

研究结果



1年随访结果提示:TAVR治疗重度AR,1年全因死亡率仅为6.5%,器械成功率80%,瓣中瓣(二次瓣膜植入)的比例仅为14%,且均发生于一代瓣膜;研究后期应用二代瓣膜(可回收)后,未再出现瓣中瓣情况,这实际上得益于中国人对AR领域的执着研究和探索。超声心动图1年随访结果提示:患者TAVR术后左心室大小和功能都产生了有效逆重构。

研究结论



1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支持VitaFlow™ THV治疗高危外科手术风险重度A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本中心主导正在进行的全球第一个外科高危、伴有心衰的单纯重度AR患者中探讨自膨瓣经股动脉TAVI vs. 仅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RCT研究:SEASON-AR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02

腔内影像学指导对比冠脉造影指导国产震波球囊治疗中重度冠脉钙化的前瞻性注册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本研究评估了一种新型震波球囊IVL设备(C-Wav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设备的额定爆破压力为15 atm,直径范围为2.5至4.0 mm(增量为0.25 mm)。同时,拟通过事后分析比较腔内影像学IVI指导的IVL与冠脉造影指导的IVL在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中重度钙化患者中的结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研究,在10家中心共招募201名接受IVL治疗的中重度冠脉钙化患者。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率。在事后比较IVI与冠脉造影指导的研究中,探索性终点为手术后的急性管腔获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研究结果



在201名患者中,97名由IVI指导选择IVL类型,另外104名则由冠脉造影指导。最终,手术成功率为97.4%(95%置信区间:93.8% - 99.1%),显著高于预设的85.4%的目标(p < 0.0001)。与冠脉造影组相比,IVI指导组需要使用更多的IVL导管(1.20±0.51 vs. 1.08±0.27,p=0.039),并使用更大的IVL直径(3.06±0.35 mm vs. 2.87±0.36 mm,p<0.001)。相应地,IVI组术后获得了更大的最小管腔直径(2.52±0.39 mm vs. 2.37±0.47 mm,p=0.014)和更大的急性管腔获得(1.55±0.40 mm vs. 1.40±0.51 mm,p=0.023)。

研究结论



新型IVL系统(C-Wave®)在治疗中重度冠脉钙化病变方面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与仅由冠脉造影指导的手术相比,IVI指导的IVL治疗在急性管腔获得方面似乎有显著改善。

03

药物涂层球囊

研究背景与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DCB)用于原发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可能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相较于药物洗脱支架具有优势。对病变进行最佳预处理对降低DCB扩张后的事件发生率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标准包括:(1)无症状缺血、慢性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AMI)超过48小时,计划接受DCB治疗;(2)冠脉De novo病变:血管直径(RVD)为2.0-4.0毫米,病变长度≤15毫米;(3)符合ARC-HBR定义的高出血风险。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NSE预处理组和常规球囊(NC)预处理组。主要终点定义为从手术后到7个月随访期间,IVUS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MLA)的绝对变化。

研究结果



两组在临床基线和冠脉造影特征上匹配。预处理后,两组夹层类型没有统计学差异,NC组有1例需要补救性植入支架(3.3%)。7个月后造影随访显示,NSE组IVUS测得MLA为4.66±1.17 mm²,显著高于NC组的3.92±1.09 mm²(p=0.017)。在主要终点方面,NSE组的MLA变化为0.66±1.01 mm²,显著高于NC组的0.18±0.69 mm²(p=0.037)。两组均未发生临床不良事件。

研究结论



在合并高出血风险的冠心病患者中,在对De novo病变行DCB扩张前,使用IVUS指导的NSE球囊进行充分预处理,可能在7个月随访时与常规球囊准备相比,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

04

挑战性病例:联合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利用中国原创经股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器械,TAVR+TEER一站式治疗重度AR加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DMR。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5

挑战性病例:联合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二尖瓣腱索断裂致重度MR的一站式介入治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6

挑战性病例:主动脉瓣反流TAVR中国经验:双snare导丝辅助瓣膜重新定位,瓣膜下滑的挽救性操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7

挑战性病例:ECMO联合IABP成功抢救左主干支架内血栓

63岁男性,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第二天冠脉造影提示RCA近中段临界病变,LM-LAD近中段80%狭窄伴重度钙化,LCX和D1开口轻度狭窄。患者及家属拒绝CABG,故行PCI术。普通肝素110U/Kg抗凝, ACT330s。两根工作导丝分别至LAD和D1,切割球囊和非顺应性球囊反复预扩张,球囊膨胀满意后,1.5mm球囊拘禁保护D1,于LAD中段-LM植入两枚药物洗脱支架(2.75*24mm、3.5*24mm)。3.0mm、3.5mm、4.5mm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力支架内后扩张,D1血流受限,立即pilot 50 rewiring进入D1,对吻后结果满意。返回普通病房半小时后,患者突发胸痛,心电图提示V1-V6 ST段抬高。急诊造影发现左主干支架内血栓,造影时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患者意识丧失,立即持续胸外按压、血栓抽吸、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10ml并外周静脉持续泵入,患者LAD血流恢复,患者意识转清。IVUS发现支架远端边缘没有夹层,LAD开口MSA 6.75mm2,LM末端MSA 9.64mm2。随后左主干内血栓再次形成,心脏骤停,患者再次意识,立即启动CPR流程、置入ECMO、血栓抽吸,患者LAD血流恢复,生命体征稳定,置入IABP后返回CCU,并改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患者术后第二天ECMO撤机,拔除气管插管,第三天撤掉IABP,第7天患者平稳出院。该患者一个月复查时LVEF正常,复查冠脉造影正常,无不适症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TCT 2024全球盛会,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被评为全球十佳科学研究提交机构。陈绍良教授、张俊杰教授携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领域多项最新临床研究结果闪耀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该领域持续创新、蓬勃发展的研发态势。同时全球专家还共同学习、交流了多例高难度瓣膜、冠脉介入手术病例,使中国的手术经验获得广为关注,让全球学者领略了中国专家的卓越风采。

稿件:张娟

专家简介


陈绍良

南京市第一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负责人,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多个专科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FSCAI)董事会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会临床研究学组组长。


张俊杰

南京市第一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心脏学会(AHS)结构性心脏病理事会主席、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 (FAPSI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IF 391;其中1篇EHJ、2篇JACC,1篇Radiology、5篇JACC C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4会议列表, 『一键直达』 👆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