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
Hello~蘑菇君
项目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通过种植活动,幼儿能发现蘑菇的外形特征、生长条件以及蘑菇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等。为幼儿提供了和大自然亲密对话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项目目标
1.通过调查,知道蘑菇的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认识常见的蘑菇种类以及蘑菇的基本特征。
2.参与蘑菇种植活动,并记录蘑菇的生长过程,照顾蘑菇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3.学习制作蘑菇的美食,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
4.对蘑菇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萌发对自然科学热爱的情感。
项目准备
1.环境准备:果树林、玩具柜、班级门口走廊。
2.物品准备:
(1)不同种类的蘑菇菌包、喷壶。
(2)A4纸、折纸、马克笔、太空泥等美工材料。
(3)平衡木、轮胎、呼啦圈、障碍物等体育器械。
(4)蘑菇、鸡蛋、葱、油等食材。
项目来源
孩子们在果树林玩的时候喜欢爬树、打果子、做饭、采摘等游戏活动,一次户外区域活动中,李鸣语小朋友发现树根下面有很多小蘑菇,他很开心地把它摘下来,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么多小蘑菇,纷纷围过来。
魏小茜:“这是什么蘑菇呀,能吃吗”?
曹禹泽:“怎么树上还有蘑菇呀?”
孙家泽:“这是红伞伞吧!”
李艺晴:“我姥姥家门口也有很多小蘑菇。”
孩子们对蘑菇非常的好奇,于是,我们便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了蘑菇。
我们的小“菇”事就此开始了、、、
老师的话
可能去往何处:
从五大领域看幼儿形成的关键经验:
资源分析:
项目中可能会询问的问题:
项目过程中
可能涉及的方式方法、活动策略:
项目线索图:
项目探究过程
探究一:探究蘑菇
问题一:蘑菇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小茜:“蘑菇的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
石榴:“蘑菇像小刺猬一样。”
禹泽:“我觉得像小伞。”
铭泽:“上面一个半圆,下面一个长方形。”
大宝:“蘑菇是三角形的。”
二宝:“蘑菇是半圆形。”
陈老师:“那蘑菇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老师的话
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蘑菇?
聂铭泽:我知道金针菇、羊肚菌、口蘑、巨人蘑菇、还有有毒的蘑菇,木耳也属于蘑菇。
李艺晴:我见过杏鲍菇、平菇,还有毒蘑菇呢,也在奶奶家吃过香菇。
赵亦宁:我最喜欢吃蘑菇了,我认识金针菇、平菇和口蘑。
问题三:你在哪见过这些蘑菇呢?
聂铭泽:我在家里喝过蘑菇汤,还吃过香菇披萨,下雨天我在潮湿的木头上见过蘑菇,还有超市里有超级多的蘑菇,我妈妈说要用蘑菇菌包才可以培育出很多蘑菇。
李艺晴:在姥姥家门口的砖头缝里见过蘑菇。
赵亦宁:我在火锅里面还有菜里面见过蘑菇。
高百川:我在幼儿园对面的小公园找到了蘑菇。
老师的话
探究二:蘑菇种植记
问题一:你想种什么蘑菇呢?
曹禹泽:我想种三种蘑菇,有金针菇、平菇和香菇。
糖糖:我想种口蘑和红伞伞。
张学依:我想种能吃的蘑菇。
孔佑承:我想种彩色的、长得好看的蘑菇。
曹书琪:我想种香菇。
老师发现每个幼儿在描述时,几乎都会提到红伞伞,而且唱着“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因此,教师带幼儿一起区分有毒的蘑菇和能吃的蘑菇,颜色鲜艳、长得漂亮的可能就是毒蘑菇,不可以吃。由于毒蘑菇种类较为复杂,没有深入进行区分,作为简单的了解。
问题二:你想把它种在哪里呢?
曹禹泽:我想种在枯木堆上。
赵亦宁:我想把它种在泥土里。
王晨曦:我想把蘑菇种在果树林的树上。
孔佑承:我想把蘑菇种在城堡里。
孙景琰:老师,怎么种蘑菇呀?是把蘑菇埋到土里面吗?
孩子们虽然各自选择了自己想种的蘑菇,但是以什么方法去种蘑菇呢,这把孩子们难住了。这时,铭泽告诉我们:“我妈妈说有蘑菇包才能长出蘑菇”。什么是蘑菇包呢?教师及时介入,以视频、图片的形式讲解培育蘑菇的方法。
(一)购买蘑菇菌包
问题:我们没有钱怎么办?去哪里购买菌包呢?
刘承东:我的存钱罐里有钱。
刘乐琪:我钱包里面有好多钱。
邱筠曦: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助我们。
李姝炫:让我爸爸在网上买,我的奥特曼水杯就是爸爸在网上买的。
孙家泽:在网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买。
张雨禾:我妈妈有钱,可以买很多蘑菇包。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发动家长的力量,一起集资购买菌包,请家委会成员帮助我们,按照孩子们想种植的蘑菇种类在网上进行购买。
(二)种植蘑菇菌包
我们购买的菌包陆陆续续到货了,有金针菇、猴头菇、灰平菇、愉黄菇和杏鲍菇。那要怎样用菌包培育出蘑菇呢?我们发现箱子里面有说明书,结合老师搜集到的视频资料,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操作。
我们学到了三种培育蘑菇包的方法,分别是拉袋出菇法、划十字出菇法和覆土出菇法。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种植蘑菇菌包。
首先,我们应该为蘑菇包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之前孩子们有的想种在枯树上,有的想种在城堡上,孩子们抱着蘑菇菌包在果树林走来走去,有些想法好像行不通,最终,决定将菌包的“家”设置在果树林的玩具柜里。
给蘑菇找到家了,我们就开始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吧!
由于我们不能为每个菌包提供单独的小毛巾,所以孩子们拿来了平时常用的湿巾,给菌包盖上,保持湿度。
刚把蘑菇菌包安置好,老师和小朋友们发现有点阴天,天气预报显示要下雨降温了。这可怎么办呢?付存航看见我们平时玩的野餐垫,连忙把它拿下来,说:“老师,用这个给它盖上被子,这样就不冷了”。这是个好主意,我们用野餐垫给玩具柜封上口,这样就可以保温了,用工具压住进风口,有风也不怕了。
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照顾菌包,并且每天进行观察记录。
几天后......
宋若溪:蘑菇都在菌袋里面,没有出来。
孙景琰:菌袋还是光秃秃的。
李瑞彤:我看见一点点小蘑菇,好像快长出来了。
李若雪:我和姐姐每天都给它喷水,还不长出蘑菇,我都生气了。
(三)为什么我们的菌包不生长蘑菇?
陈老师:孩子们,你看我们都穿上了好几层厚厚的衣服,有的小朋友还穿上了羽绒服,可是,我们的蘑菇包呢,它只有一层薄薄的小湿巾,多冷啊!
孔佑承:老师,我知道了,我家里有保暖的衣服给它带过来。
李姝炫:我家里也有很多大被子,我给蘑菇盖上。
陈老师:你们把自己的衣服、被子带过来,那你们用什么呀,你们可以看看家里有没有不用的东西可以带过来给蘑菇。
陈老师的话让孩子们恍然大悟,第二天徐锴政小朋友就拿来了一个泡沫保温箱,说要给蘑菇换一个家。下午承承、希希和瑞彤小朋友也陆续带来了家里的小箱子,这样就可以给蘑菇菌包搬家啦!
为了让蘑菇保暖,我们决定把他们的“家”转移到我们班级门口的走廊。
老师的话
(四)我们的蘑菇出来了
哇~~ 快看啊,快看啊,蘑菇长出来啦!
问题:猴头菇怎么变成了粉红色?
第二天下午,小朋友们站在走廊,观察照顾蘑菇,突然,付存航小朋友跑到教室,老师快来看,咱们的蘑菇变色了,昨天还是白色,今天变成粉色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孩子们听到了粉色的猴头菇,纷纷跑到走廊里看。
魏慕子姝:哇,老师,这个粉色好漂亮。
金韵茹:老师,它怎么还会变色呀,这还能吃吗?
孙景琰:可能它本来就是粉色的。
王晨曦:老师,这是有毒的红伞伞吗?
陈老师:会不会是昨天晚上我们盖的盖子太紧了,让猴头菇变色了呢,这个原因老师也不太确定,我们一起查阅一下资料吧!
老师的话
金针菇的变化
猴头菇的变化
杏鲍菇的变化
平菇的变化
曹禹泽:猴头菇炸起来了,像一个太阳,好搞笑,哈哈哈~
李艺晴:蘑菇从菌袋里长出来了,杏鲍菇上面还长了一个小蘑菇头。
张文鹤:这么大的杏鲍菇。
聂铭泽:我看见大的蘑菇旁边还有一个小一点的蘑菇呢。
老师的话
探究三:趣味蘑菇
孩子们在发现蘑菇长出来之后,非常的期待蘑菇长大后的样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便带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起来!
(一)森林蘑菇屋
高百川:我要做一个粉红色的蘑菇,很好看。
张文鹤:我要把我做的蘑菇放到蘑菇森林里面。
孔佑承:我要做一个好吃的杏鲍菇。
(二)折纸——可爱的小蘑菇
曹禹泽:老师,我可以玩折纸吗?你教给我做一个小蘑菇。
聂铭泽:啊~ 折一个蘑菇,我也要来。
孔佑承:我要先做完这个太空泥蘑菇,再做一个折纸蘑菇。
曹书琪:我要折一个蘑菇带回家,送给我的妈妈。
(三)游戏——采蘑菇的小姑娘
终于到我们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了,教师以“要帮助小兔子采蘑菇,然后到兔子王国里拯救小兔子”为情景展开体育游戏。第一关练习采蘑菇,第二关翻山越岭采蘑菇,由易到难,逐级开展。
老师的话
探究四:尝尝“菇”味儿
问题:我们的菌包长出了蘑菇,蘑菇是什么味儿呢?
孙家泽:老师,我们尝一尝这个最大的蘑菇吧。
金韵茹:老师,我喜欢吃金针菇,可好吃了。
张学依:我们把它炒炒吃了吧。
张盛林:我想吃炒金针菇。
焦馨雅彤:我们把这个杏鲍菇摘下来,炒一炒就能吃了。
李姝炫:我第一次见猴头菇,怎么想小猴子的头一样,这也太搞笑了。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决定带孩子们走进宝贝厨房,一起将成熟的蘑菇做成美食。
美味的蘑菇出锅了,快去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吧!
尚尚:太美味了吧。
承东:哇,是烧烤味儿的。
恩泽:我吃着像炸鸡柳的味儿。
老师的话
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表
项目中教师的思考
1.基于幼儿兴趣和经验
本次项目课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杜威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世界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天气变冷,孩子们发现培育的蘑菇菌包始终没有长出来,由孩子们的爱和好奇心开启了进一步的探究:那就是为蘑菇换一个家。通过直观地观察,发现蘑菇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逐步形成了对蘑菇的立体感受。
2.以自然教育为契机,多方协作,支持幼儿深入探究
一次户外活动引起一系列关于蘑菇的故事。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通过家园合作,孩子们对蘑菇的生活环境有了自己的认知,了解了蘑菇是怎么种植的,也在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照顾蘑菇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家长们提供了多种类蘑菇菌包,不仅为幼儿的成长贡献了力量,也为幼儿的探究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项目感悟
《Hello~蘑菇君》项目活动过程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秉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原则,从自然入手,通过本次项目活动,我深刻感受到让幼儿亲身参与种植活动是多么有意义。种植活动是一项极为有趣的探索活动,不受时间限制,且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的教室活动形式,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收获良多。
在种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对待蘑菇菌包的认真,他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菌包,每天耐心的照顾蘑菇,观察记录蘑菇的生长变化,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比如:每个蘑菇菌包的生长速度怎么不一样、为什么平菇的菌包还不生长蘑菇呀、猴头菇怎么变粉色了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不仅学到了关于蘑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担起了照顾蘑菇这份责任,培养了耐心、观察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直观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师幼双培育路径、角色定位
幼儿及教师“自然探究性课程”中的师幼互动双培育路径:
幼儿及教师“自然探究性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编辑:刘晓琪
初审:孙 瑞
复审:孙幸慧
终审:路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