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讲到了纽村的教育和人,这一篇说说纽村的生活消费。五年的纽村生活,我把我看到的记录下来,一是留下回忆,二是分享给感兴趣的人。
之前几十篇旅文,大多写的是纽村游记,毋庸置疑,纽村是一个值得旅行爱好者N刷的目的地。所以,纽村的旅游在此不作推荐,可以查阅历史推送。
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好奇的东西总想体验,一直期望有一段海外旅居的经验,原因就是“围城”。但总不能抛家弃子地独立孤行,所以孩子读书成了契机,既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满足了自己旅居的愿望。
我曾经是一个物欲极强的人,喜欢奢侈品,是个购物狂。从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了解也买不起奢侈品。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开始疯狂地消费,买奢侈品,换好车,住豪华酒店,吃高级料理。
几乎所有的奢侈品牌都买过,像极了一个“收藏家”。频繁地换手表,iPhone新款出来的第一天我就要加价千元得到它,物欲泛滥,内心膨胀。
来到纽村,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奢侈品,甚至觉得用奢侈品会有羞耻感。我明白了,当你失去了“观众”,你的虚荣心就会得到遏制。你的物欲其实跟你周边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攀比心、好胜心会让你失去自我,成了为别人而活着的躯壳。
我在纽村自己没有单独进过大牌店,上次孙老板来,我陪他去了几家大牌店。孙老板是“人情世故大师”,每次出国都会给朋友们带很多礼物,他在Moncler提溜了七八件T恤,问我要不要?我说我现在基本上不穿大牌。孙老板一时半会儿还不能适应,因为他见证了我的强物欲时代。
回南京,家门口新开的ifc,我进去也只是蹓跶一下,逛逛超市,最后买几个面包走人,一家奢侈品店都不想进去,完全没了兴趣。
生活就像“围城”,人们总是羡慕围城之外的美好,但其实墙外又何尝不是另一座城?
后来我追求一些小众简单的品牌,生怕别人认出牌子来。包包我选择了Freitag和一泽帆布,前者打造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后者是经久耐用的帆布制品,两者都是长期主义者必备单品,价格也不贵。
服装穿搭也为以宽松舒适为主,这一点很符合INTJ的对任何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愿意随波逐流。
生活不是追求别人的认可,更不是对物欲无穷的追求,放下物欲和攀比,内心自然洒脱。想要做自己,就要挣脱这个时代企图塑造和限制你的那股力量。
老俞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如果你有能力在活着的时候把茧子咬破,变成蛾子飞出来,你就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但大部分人都在茧子里被煮熟了”。
我当时选择新西兰的原因,是新西兰相比较而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教育不卷、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种族歧视不明显。
种族歧视也不是没有,五年内我只遇到过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在奥克兰市中心的一个公寓楼下等人,听到楼上传来几声“F**k Ch**a! ”当时环境很安静,声音显得很刺耳。
我和朋友不约而同地没抬头,一是不想对号入座当没听见,二是让这种异类自讨没趣。只敢远远地叫上几声,跟看门狗没什么区别。从声音来判断,不是酒后,就是毒后,至少精神状态不正常。
经历歧视,是国外生活不可绕去的部分,就像自驾318,不可能遇不到堵车。歧视是一个涉及不公平对待的社会问题,有它形成的原因,是历史还是政治?话题太大,不去赘述。
这个世界就从来没有公平过,不要倔犟地去追求绝对的平等,在能力范围内,把自己活好就可以了。
中国要想站到歧视链的最顶端,只有真正的强大后,把漂亮国按在地上摩擦一下,向全人类证明一下实力。就好比班上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后进生,有一天他把班长胖揍了一顿,班长怕了,把位置让给了他,只有这样才能颠覆歧视链。站在上帝的视角纵观历史,地位都是靠"简单粗暴"获得的,落后就要挨打,打铁还需自身硬,柿子硬了谁都捏不动。
生活还得继续,总不能因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遇到一只不懂事的“恶犬”而退缩吧?
绝大多数的老外没去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仅仅来自于网络的片面和道听途说,对中国的误解很深。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和强硬,少数极端分子是嫉妒和憎恨的,只能通过吼两嗓子的下三滥手段泄一下愤。
回到新西兰生活,新西兰是个发展缓慢的国家,基建速度极慢。四年前就封闭改造的伊甸山火车站,至今还没有修好。
街边随处可见建于一八九几年、一九零几年、一九一几的楼房,而且保存完好,一直都在使用当中。即使你离开奥克兰二三十年,再次回来,你都不要担心会迷路。
新西兰的日常生活还是很方便的,没有菜市场,超市一站式购物。洋人的主流超市有PAK'nSAVE,由于PAK'nSAVE超市黄色的外立面,华人习惯称之为黄超。黄超是新西兰最大的食品折扣连锁超市,价格通常比其他超市便宜。
Countdown也被称为绿超,它是新西兰门店最多的超市品牌,几乎离你家不远处就会有一个绿超,绿超是许多家庭的购物首选,方便。
New World也被称为红超,通常位于高档社区,提供高品质的蔬菜和水果,New World的商品价格相对偏高。
Farro超市主打有机食品,比New World的档次还高,商品都是精选的,少而精,价格不便宜,有品位、有实力的家庭首选。
Four Square主要位于新西兰的小镇上,在奥克兰市区不多见,是小镇居民的首选超市。它提供各种基本生活用品,价格实惠,假期自驾游会经常碰到这种小超市。
Fresh Choice跟Four Square一样分布在一些小镇上,Fresh Choice主要位于南岛。
奥克兰还有一个Costco,位于西区,商品量很大,价格略显优惠。由于位置太远,我只去过一次,且没有再次去的打算。
纽村有许多亚洲超市,包括日超、韩超、印超和中超。亚洲超市也都是连锁超市,日超名字叫Japan Mart,奥克兰一共有7家。我很喜欢去日超,里面的日本商品很齐全,价格也很公道,员工都是日本人。
每个日超的旁边都有一个日本酒铺“喜多屋”,主要售卖日本清酒、威士忌和啤酒。酒铺跟超市是一家的,里面连通着。平时酒铺的门关着,客人有买酒需求时,营业员才会打开酒铺的门。
韩国连锁超市的名字叫Wang Mart,声明一下,我不是幕后老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
Wang Mart的商品全部来自韩国,员工也都是韩国人。韩超的规模没有日超大,生意也没有日超好,我去韩超一般买泡菜、年糕和烤芝麻。
印度超市和菲律宾超市也会经常碰到,开始因为好奇进去看过,印象比较深的是印超里面一股香料味,菲超里面宿务的芒果干很便宜。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超市,有东南亚人开的,也有岛民开的。东南亚人开的超市有少量中国商品,岛民开的超市里面冷冻食品很多,还有太平洋岛国的特产大芋头。
中超在奥克兰有很多,也是华人必去的地方。中超有好几个连锁品牌,像金苹果、大华、太平、蔡林楠、新宜、益家、南顺发等等。听说最近在西区新开了一个“福地”超市,宣传力度很大,西区华人的福音,我肯定不去了,太远。
我有时候觉得新西兰中超的品类比南京还多,因为国外的华人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物品就比较齐全。南京的超市具有地方性,根据当时生活习惯来配货。
比如甜醋,广东人烧猪脚姜用的;辣酱油,上海人用的一种调味料;玫瑰露酒,天津的,可以用来烹饪和腌制食材。类似于这些地方性的商品很多,去华人超市真是大开眼界,认识了很多以前从未见的东西。
除了这些大的连锁中超,还有很多小的华人果蔬店,他们分布在奥克兰的角角落落,补充了大型中超的数量不足,方便了周边华人的生活。
周末时间,一些地方还有周末集市,售卖一些自家种的果蔬、面包、点心,还有手工艺品。周末集市通常离不开美食,逛逛吃吃,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
马场周日集市是华人最喜欢的集市,规模比较大,可以买到平常超市里看不到的蔬菜,而且品质上乘、价格实惠。
比如新鲜的莲藕,扁豆、豇豆、刀豆、毛豆,丝瓜、苦瓜,木耳菜、豆苗、韭黄,还有螺丝椒等等。
另外,马场集市还包含一些小商品、绿植花卉和二手商品,咖啡车、餐车、包子铺,满足了休闲、购物、美食的各种需求。
纽村的物价偏贵,没有特别便宜的食材。牛、羊肉、鸡肉、海鲜跟国内价格差不太多,可能这边品质稍微好一点,牛、羊的内脏不贵。
猪肉价格比国内高,猪蹄、猪肝、猪肚价格便宜。
蔬菜统统贵,尤其冬季的蔬菜价格更贵。
洋人爱吃的土豆、洋葱、胡萝卜、西兰花价格略显合理一些。
水果也是普遍贵,猕猴桃、苹果、车厘子相对国内来讲便宜。
新西兰人工贵,超市里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凤梨4刀一只,去皮切好块的凤梨10刀一盒,分量可能只有半个凤梨的量。
西瓜10刀一个,切好的西瓜块12刀一盒,分量差不多只有四分之一个西瓜。
新西兰按种类分了很多专门店,术业有专攻。比如PB Tech是电子数码,JB Hi-Fi是音响数码,Hunting&Fishing是打猎钓鱼野营用品,Smart Marine是海洋用品,Torpedo7是户外运动,Rebel Sport是体育用品。
The Warehouse和Kmart是杂货,Spotlight是手工艺品,Briscoes是家居用品,The Baby Factory是婴儿用品,Bunnings是五金店,Mitre10是家居装潢器材,Palmers是园艺中心,Liquorland、The Bottle-O、是酒类商店,Look Sharp Store是聚会用品,Bed Bath&Beyond是床品家居,VTNZ是车辆检测,AA是汽车维修保养及保险服务。
Warehouse Stationery是办公用品,Whitcoulls是图书文具,Noel Leeming是家电,Lighting Direct是灯具店,Animates是宠物用品店,Chemist、Pharmacy、Unichem是药房等等。在奥克兰好多地方都有一个集中的商业中心,上面这些连锁店基本都有。
纽村的中餐厅以广式餐厅为多,毕竟世界各地广东人还是比较多的,广东是最早移民的省份。广式餐厅一般上午和中午是早茶,晚上才是正餐。
在纽村,广式早茶的品质还是可圈可点的,做的都是口碑和老客。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广式早茶的,也陆陆续续地几乎尝遍了奥克兰所有的广式早茶,早茶的品质跟广州的肯定比不了,但比南京的广式早茶好一些。
代表地方菜的餐厅也有不错的,花蜜的北京烤鸭、万福源的东北菜、新丰茂的烧烤等都是出乎意料的好。
中餐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偶尔吃吃,以解乡愁。
最近两年,奥克兰开了很多小吃店,几家兰州牛肉面都还不错。
娟姐螺蛳粉、桂粉飘香、桂林漓江米粉,在这几家店可以吃到广西的三大粉。
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桂林卤菜拌粉,口味算是正宗。
疫情期间,很多餐馆倒闭了,包括像“喜鹊”这些老字号的中餐馆。疫情之前,大街上几乎没有空着的门面房,现在招租的店面一家接一家,有的挂牌出租一两年了,还是没有租出去。
奥克兰的几家日料和马来西亚餐厅也是值得推荐的,日本人自己打理的日料店,口味相当正宗。马来西亚餐厅的叻沙,每天都是高朋满座。
奥克兰的西餐肯定差不了,牛排、羊排、海鲜都是新西兰的特产,新鲜的原材料决定了一顿饭的品质。
印度餐厅的Butter Chicken和越南餐厅的Pho也是值得推荐的。
这里强烈推荐一下纽村的Café文化,到处都是Café店,人们喜欢就近原则选择家门口的Café店,点一杯咖啡,要一份Brunch,一个人看看报纸,几个人聊聊天。
Brunch的种类很多,食材的选择也很多样化。
比如吐司鸡蛋,吐司有很多选择,白吐司、全麦吐司,还是Sourdough?
煎鸡蛋是单面煎还是双面煎?水煮荷包蛋是带糖心的还是全熟的?另外还有炒鸡蛋供选择。
我最爱吃的就是Sourdough加单面煎鸡蛋,在家我也经常做。
Sourdough是一种发酵面包,有韧性,喜欢吃面食的人就是对这种面筋上瘾的缘故。
Sourdough像极了我老家的“涨烧饼”,每次吃Sourdough我都会想家,想起我妈做“涨烧饼”的样子,一次做好几个,两个煤球炉子轮流操作,慢火煎烤,炭火味夹杂着“涨烧饼”的香气,这是我童年的气味。
纽村还有一种小店叫Bakery,相当于快餐店,到处都是,方便人们解决早餐和午餐,晚上不开。
Bakery主要卖三明治、热狗、派、炸鸡、薯条等等,还有牛奶、饮料。
我不是一个爱在外面吃饭的人,餐厅的介绍会很片面,只是把我吃过的,感觉还不错的推荐一下。
畜牧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奶制品是新西兰的特产,牛奶的品质很高、口感很好,价格也很便宜,比矿泉水便宜。
牛奶有好几个知名品牌,每个品牌按照脂肪含量又分了好几个品类。老人、孩子可以选择加钙的,减脂人群可以选择低脂肪的牛奶。
有人说新西兰的咖啡很好喝,那可能跟新西兰拥有一级棒的牛奶有关系,新西兰人喜欢喝的Flat White,就是一种含牛奶比例很高的咖啡。
有一次我跟一个咖啡师朋友聊天,他说新西兰的咖啡老炮儿对咖啡的要求很高,奶的比例、奶的浓稠,甚至咖啡的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这里讲的咖啡的温度不是热、常温和冰咖啡,而是一杯热咖啡,他们能够觉察到细微的温度差别。
我之前在一个咖啡店帮忙,咖啡店在我家附近,我经常去买咖啡豆,所以跟老板混熟了。我跟他约好了每周一去他店里帮忙,我的目的是向他学习做奶咖,还能练练我的口语。我只负责制作手冲咖啡,确实比老板做得好,老板逢人就介绍我是Brew Master,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有一个熟客,我印象很深,他每次来自己带杯子,而且是带两个杯子,一只小杯,一只大杯。我很好奇,老板一顿操作,先是在小杯里整了一份Espresso,浓缩咖啡,啥都不加。客人接过小杯,一口闷掉了,然后一脸的享受,气质像极了我们在酒桌上敬领导的样子,诚意满满。另外一个大杯就是Flat White了,慢慢地喝,类似于白酒过后,弄点啤的漱漱口。
纽村咖啡价格不贵,3.5~5.5刀一杯,相对国内的价格是便宜的。
说到咖啡就想到酒,朝C晚A,新西兰是新世界葡萄酒产区,像霍克斯湾、吉斯伯恩、马尔堡、尼尔森,还有激流岛和马塔卡纳的酒庄我都去过。
值得推荐的是新西兰的白葡萄酒,特别是长相思,价格不贵又好喝。
新西兰的奶制品还包括冰淇淋,纽村的冰淇淋便宜又好吃。
超市里有很多冰淇淋品牌和口味供选择,2升的冰淇淋划到20几元人民币一盒,打折的时候甚至低于20元。
奥克兰也有冰淇淋专门店,有两个地产品牌,一个是Giapo,市中心的网红冰淇淋店,口感极甜。
Giapo的卖点是艺术冰淇淋,每一款冰淇淋都有艺术设计,当然口感也很好,适合拍照打卡。
另一个冰淇淋是Duck Island,一家连锁店品牌,它家的冰淇淋特别绵密,每一口都能吃到丰富的夹心。Duck Island还和我喜欢的新西兰原创咖啡品牌Coffee Supreme合作联名推出了一款咖啡口味的冰淇淋。Duck Island冰淇淋在部分超市有卖,建议到店品尝更有感觉。
新西兰的奶制品除了新鲜的牛奶和冰淇淋,还有很多二次加工的奶产品,各种风味的牛奶和酸奶。奶粉本地人不吃,主要出口。
纽村的商圈主要集中在Queen街、New Market、Ponsonby,在纽村购物不要抱太大希望,这里不是购物天堂,而是时尚界的荒漠。
本地的潮流店有Loaded、Subtype、Knowear、Superette,这四家是我会经常去转一转。之前有一家Prior,韩国老板,生意很火,现在倒闭了。51area奥克兰店今年也刚刚关闭,惠灵顿的51area照常营业。
去年又开了一家Pieces,华人老板,它家有Acne Studios、We11done,还有三原康裕,估计纽村只有它家有三原康裕和Acne Studios。
新西兰的地产服装品牌也有几个,户外品牌Macpac , Macpac和澳洲的Kathmandu基本上垄断了新西兰的户外市场,是本地大众喜欢的南半球地产品牌,折扣季入手很划算。
Icebreaker是新西兰的品牌,这个牌子的衣服使用美丽诺羊毛和一些天然纤维材料,产品舒适、环保、保暖、透气,适合各种户外活动需求。
Icebreaker在国内的名气越来越响,特别是贴身内衣,亲测确实舒服,但Icebreaker价格不便宜,很少打折。
Swanndri也是新西兰一个户外运动品牌,它的面料和设计又不同于前面讲的三个品牌。它的服装采用多层高科技聚酯加抓绒面料制成,防风、防水、透气,同时轻便、柔软、舒适、美观。无论是登山、徒步,还是日常户外活动都很合适。
Swanndri不仅注重产品的功能性,还非常注重设计的时尚感,经典的格纹独树一帜,不仅得到户外爱好者的喜欢,而且还是我们理工男的最爱。
Allbirds是一个鞋子品牌,由新西兰前国脚Tim Brown与可再生材料专家JoeyZwilinger共同创立,Allbirds突出环保观念,坚持只使用可持续的材料来生产鞋子。鞋子舒适、轻便,像小李子、库克、奥巴马等名人都被拍到过穿Allbirds。
国内的几个一线城市都有了Allbirds专卖店,马云原先都是穿老北京布鞋,现在也换上了Allbirds。我也是Allbirds的忠粉,前前后后为自己和家人买过几双,每年折扣季很短,靠蹲。
新西兰应该还有一些地产品牌,比如BLUNT防风雨伞、华人Jessie Wong设计的包包Yumei,范爷最喜欢的墨镜品牌Karen Walker,Huffer休闲服装,小巴黎世家Entire Studio等等,我感兴趣的就是这几个,比较特别,值得推荐。
这一篇简单讲了新西兰的日常消费,“中土世界”的生活很简单,物资不丰富,没有过多的选择性。纽村五年,治愈了我的“物欲症”。人生到了做“减法”的年纪,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轻装上阵,让自己活得更洒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