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那些传奇的小故事

文摘   旅游   2022-08-12 06:34   新西兰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传说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中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县,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是华北的海拔最高点,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顶端平坦宽阔,好像土砌的平台,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合称为五台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一下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文殊菩萨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走,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他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也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巨石立刻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清凉山了。



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很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过。



五台山著名的寺庙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东汉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为表示信佛,乃加大孚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就是显通寺的前身,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全山寺院多达三百余座,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已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并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



塔院寺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75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



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



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传说很早以前,塔院寺每年春三月,都要设一个无遮大会斋,就是不分僧人和百姓,不分穷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凡来者都分给一样的饮食。



有一年无遮大会斋,斋饭的钟声响过,人们向塔院寺涌来,有一个叫花子模样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拖着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一条狗,也随着人群涌入寺内。她挤上前,对分饭食的库头和尚说:我有急事,请先分给我吃吧!库头和尚给了她三份饭食,连两个孩子的也有了。这个贫女又说:狗有生命,也该给一份。和尚又勉强给了一份。殊料贫女又说:我腹内有子,尚须分食。库头和尚发怒道:肚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要分食,你真是贪得无厌!贫女进而分辩道:众生平等,肚里的孩子也是有生命的。随后,从袖子里取出一把剪子来,剪下一把头发,放在案桌上,用偈语唱道: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越三界,却被阿师嫌。说罢,就跃身腾空,变成文殊菩萨,牵着的狗变成了神狮,两个孩子变成了天童。库头和尚惭愧不已。后来,在文殊菩萨显圣处建了座塔,把菩萨留下的头发放在里面供养起来。



显通寺位于塔院寺后,现存建筑四百余间,为明清两代所修。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世称中国第二古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大孚灵鹫寺就是其前身。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



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



无量殿来说,高达21米,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建造奇特。



殿内的《华严经》字塔,为白绫所组成,上书60多万字的《华严经》,蝇头小楷,工整秀丽。



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



铜殿两旁又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最高层的藏经殿,俗称后殿,原放藏经,现为文物陈列室。



显通寺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其发展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程,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标本。



显通寺内除文物建筑本体外,还保存有丰富的佛教艺术珍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



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



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



相传在立这座灵峰胜境牌楼时,做饭的和尚每天要做50个人的饭。牌楼竣工后,在雕凿石狮那几天,出现了怪现象,每天三顿饭,吃饭的人不变,下锅的米数也不变,惟有早晨这顿饭,总是不够吃,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得多,逼着做饭的和尚不得不做第二次。每天早饭都如此。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因。有一天,做饭的和尚发现锅台上有兽蹄的爪印,他才恍然大悟:每天早饭不够吃,是你们干的呀!”第二天一早,做饭的和尚把饭煮好后,自己躲在水缸后偷偷观看,工夫不大,只见两只狮子一前一后走进来,走在前面的那只狮子扒拉开锅盖,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走在后面的那只狮子四下望一眼,也就跟着吃起来,一吃就是半锅。事后,做饭的和尚将见到的情况告诉了管事的老僧。



翌日,管事的老僧将一把特制的锐利刀片藏在饭锅里。当狮子将头伸进饭锅里,就听见地一声嚎叫,转身就跑,另一只也跟着夺路而逃,可是走在前面的那只狮子的舌头已被刀片割掉了。



当天下午,管事的老僧来到灵峰胜境牌楼下,看见右侧蹲卧的石狮的舌头没有了,就哈哈地对它说:原来偷吃饭的就是你呀!”那只石狮子羞羞答答地点点头,承认了偷吃的错误。可是没有多久,这两只狮子还是照样下来偷吃。后来,在一百零八级石阶前面修建一座照壁,才挡住了它们,而那只没有舌头的石狮子,也就一直饿着肚子守候到如今。



菩萨顶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

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



大雄宝殿,是寺里举行大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曾在这里讲经说法。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



菩萨顶后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米多,深1米多。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和会斋。



一九四八年春,党中央机关从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途中路过五台山,陈毅同志作诗道: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



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



五爷庙整体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龙王殿与文殊殿。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



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



清康熙年间的一天,玄烨皇帝又一次来到五台山,他趁兴朝礼了中台顶。返回途中,忽然一阵狂风四起,顿觉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抬轿子的很快站立一人,黑脸金身,体魄健壮,大声喊道:我主何事惊慌?”玄烨答道:朕去中台寺庙朝礼已毕,正要返回却遇狂风骤起,使我迷失途径。黑脸人说道: “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驾回宫。待玄烨皇帝睁开双眼,人已不见,眼前却出现一道亮光,仿佛有谁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



次日一早醒来,康熙皇帝自然想起了昨日朝台迷失方向的事,也忆起了那位救驾回宫的黑脸人,就与陪同他的僧会长说了,问五台山寺庙有没有一位黑脸僧人?僧会长想了许久,也没想起哪个寺庙有这样一位僧人。



吃过早饭,康熙皇帝信步走出行宫,来到万佛阁。他登上五龙王殿,抬头一看,正中供奉的那尊黑脸金身塑像与他昨天见到的救驾人一模一样。



皇帝非常激动,当下就说:原来救驾脱险的就是你啊!朕封你为龙王菩萨。说毕,还随赐半副銮驾,以显威严。后来,这一传说传扬开去,龙王菩萨的果位就确定了。



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门前随时待命的消防车足以说明问题。来五爷庙朝圣许愿的人特别多,走进万佛阁,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先人们虔诚祈祷的热烈场面。



在五台山到处可见一些苦行僧。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



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



如果来五台山旅游,建议准备两到三天的时间,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可以去祈福和朝台,也可以去感受历史和自然的魅力。


旅行就是遇见
以随笔的形式记录我曾经的遇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