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去了戒不掉。
五年没有去皖南了,去年回国的时候,由于疫情和其他事情的原因没有成行。我是一个皖南控,之前基本上每年至少要去一次。
胡哥哥是个资深的皖南行家,之前我俩经常临时起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皖南行。
针对胡哥哥这些年对皖南的执着,给他授予个“皖南名誉村民”,绝对名副其实。
这次回国,胡哥哥也专门请了几天假,特地从北京赶回来,陪我去皖南转几天。
至于玩哪些地方?胡哥哥听我的,因为很多地方我们已经是二刷、三刷了,胡哥哥更是N刷。
我就找个几个小众的地方,其实看什么不重要,主要是想念“白墙黛瓦”的“马头墙”和“盐重好色”的“徽州菜”。
第一站,屏山村。
屏山村在黟县东北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也属于典型的皖南水乡村落。
本来进村是需要门票的,我们来的时候是淡季,不需要门票。
屏山村的名称由来是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屏风山属于黄山的一脉。
穿村而过的小河叫吉阳溪,是新安江的源头之一。
小溪九曲十弯,青砖灰瓦的皖南民居和祠堂夹岸而建。
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构成了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风韵。
皖南自古是个宗法社会,聚族而居,屏山也不例外,自唐朝则聚居舒姓,故屏山村又名舒村。
封建社会,科举入仕是进入上层社会的一条途径。自宋至清,屏山由科举中进士的有舒介夫、舒升中、舒彦中、舒夷中、舒宾王、舒擢、舒叔宝、舒荣都、舒崇功、舒斯笏等人。
路边偶遇了一位大娘,她正捧着饭碗走出家门,这种场景在饭期的皖南乡村很常见,这是左邻右舍聚在一起聊天的好机会。
大娘告诉我,她家的这栋房子始建于清朝,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
屏山村像这样的百年老房子有很多,有的已经坍塌,有待整修。
正值冬季,很多人家门口挂着咸猪肉和咸猪腿,皖南人称之为“刀板香”。
刀板香就是我们老家的过年咸肉。在我们小时候,物资相对还是比较短缺的,平时不可能天天有肉吃。到了腊月底,很多家庭就会杀年猪,一部分肉卖给邻居,大部分自己留下过年吃。吃不完的猪肉会用盐腌制起来,晾干,留着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吃,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时候的咸肉烧香芹。
刀板香特殊的地方就是烹饪方法不一样,在焖蒸过程中将咸肉置于上等的香樟木板上,香樟木的香气混合蒸气中沁在肉上,使肉有了香樟的气息,也带走了咸肉的油腻,做到真正的“刀板留香”。
溪边竹竿上晾晒的我以为是臭鳜鱼,大爷告诉我是腊鳜鱼,不是臭的。
中午我们在黟县的大凤公社吃的午饭。
公社大锅饭的时代,我才刚刚出生,几乎没有任何印象。
但在大凤公社我还是找到了许多小时候的回忆。
比如烟酒副食小卖部,小时候这个柜台里的汽水是最吸引我们的商品。
大灶现在也不多见,这种大铁锅煮出来的饭锅巴很香很香。
这个橱子忘了叫什么名字,不是五斗橱吧?上面的黑白电视机和怀旧热水壶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童年。
第一顿饭不能没有“刀板香”,这一盘我俩全整了,太香了。
午餐后离开屏山,下一个目的地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