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但喜欢用镜头记录我曾经的遇见。每当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些人、那些事。
庐山高铁站,归心似箭的务工者。
昆明站的铁路检修工,背包和帽子吸引了我,时尚感十足。
皖南青龙湾落羽红杉林边的露天农家乐,边赏风景,边吃农家菜。
清晨,昆明滇池边的垂钓者。
乌鲁木齐的馕摊小老板。
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做小买卖的阿婆。阿婆这数钱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手、嘴、膝盖全用上了,就差胳肢窝了。
泰山之巅,等待日出的人们。我可是凌晨5点就被薅起来了,军大衣租赁20元一次。
坐过几次这种小飞机,一排只有三个座位。
布达拉宫,一步一步磕上去的游客。
乌镇西栅的箍桶匠,几乎失传的手艺。
西溪湿地,现场炒制龙井茶的老师傅。
湖北宜昌长江三峡,偶遇老外旅行团的包船。
湖北襄阳,杂货店前玩麻将的老年人,三个人也能打麻将?我只知道三个人可以斗地主。
贵州安顺,快乐的姐弟三人,笑容很治愈。
武汉轮渡上,利用船行的时间玩会儿手机。
街边的麻将局,很好奇他们玩的多大的?
修鞋老师傅的午休时间。
自家土鸡生的土鸡蛋。
2块钱的绿豆沙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不知道是不是儿时的味道?
麻将纸牌,二哥肯定嫌大哥慢了,一脸看不上。
汉口火车站的日常,毕竟中国铁路东西南北干线的交叉口之一。
南浔古镇,手工编织的小篮子。
稻城亚丁路边歇脚的藏民。
贵州梵净山,登山的途中遇见了石阡医院的四位护士,她们利用休假的时间来爬山。没有她们的鼓励,我是不可能登顶梵净山的。
陕西潼关古镇,午后唠嗑的大娘。
郎木寺的僧人,朗木寺位于四川和甘肃的交界点。
川西牦牛藏寨,坐在自家二楼平台上发呆的村民。
苏州甪直古镇,清晨倒马桶的大妈。
甘南拉卜楞寺,转经的人们摩肩接踵。
海螺沟的春雨姑娘,我们下榻在她家的民宿,小姑娘成绩很好,而且特别热心。
武汉老街,推着自行车卖杂货的大爷,卖的都是居家必备的尖端货。
徽州古城,一大清早,趁着城管还没上班之前,大爷售卖自产的佛手柑和红豆杉。我卖了些佛手柑,品质很好。
云端的村落——木梨硔,用山间溪水洗菜的村民。
青海同仁,学画唐卡的孩子们。
西安羊肉泡馍店里,热心为我普及泡馍文化的邻桌大爷。
陕西袁家村,卖香烟的流动摊贩,像不像上海滩的特务眼线?
山西汾城古镇,路边下象棋的本地人,看得出来的认真。
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族一家三口。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这里美女如云,个个颜值逆天。
喀什古城,买缸子肉的老板。几块羊肉+几块洋葱+几块胡萝卜,用盐简单调味,吃的是食材的本味。
和田玉交易中心,卖手串的维族大爷,慈祥中透着老谋深算。
塔克拉玛干沙漠,帮助我们脱困的热心路人。我们困在沙漠六个小时,还经历了沙尘暴的虐待,碜牙而美好的回忆。
独库公路的路边羊肉串,属于必吃项目,每次想起还会流口水。
河南三门峡地坑村,大爷自家种的梨子卖了一元一斤的好价格,很是开心。贩子会根据梨子的品质评估一下,把定价写在农民的手上,以此作为结算的依据。
武当山练书法的道士,他告诉我他从未拜师学过书法,他的秘诀就是坚持不懈地临帖。
安昌古镇的箍桶匠,这时我我儿时的记忆,在我们老家几乎失传,江浙的古镇可见。
绍兴三味书屋门前扒活儿的乌毡帽。
景德镇的制瓷手艺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枯燥而乏味。
江西瑶里古镇,老宅里的老人家,向我讲述老宅的风光历史。
曲阜孔庙门前卖煎饼的大姐,两个人做一个煎饼,肯定有个人在摸鱼。
湖北钟祥明显陵,虔诚的香客大军。明显陵居然在湖北,你肯定觉得奇怪,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
绿皮火车上叫卖的列车员,“啤酒饮料矿泉水,香烟瓜子八宝粥”,无聊时听着亲切,瞌睡时听着讨厌。
宁夏中卫,黄河边背着羊皮筏子的船工。用的整张完好无缺的羊皮吹足气,这是传统横渡黄河的方式。
西安街头的推拿按摩师,一身白大褂看上去就很正规。
大荔丰图义仓门前遛弯的老哥儿俩,眼神齐刷刷的,国庆阅兵估计也就这样。
韩城老街居民的茶余饭后,本地八卦情报的起源和发酵中心。
若有所思的大爷,大爷不去算命就白瞎了这副造型。
党家村老人们的日常。
贵阳蔡家街金牌罗记肠旺面,贵阳必吃项目,每次去都排队。
青岩古镇卖菜的阿婆,蔬菜新鲜可见。
南宁扬美古镇,阿婆迷人的笑容。
银川水洞沟遗址的马车夫。
西藏波密桃花沟加油站,西藏加油必须要登记驾驶者和行驶证。
色季拉山下,转山的人们。
雅鲁藏布江边卖水果的大姐,地道的高原红。
南迦巴瓦峰下的索松村,一位假小子非要用婀娜的poss向我证明她是女生。
云南坝美村,用自制简易装置抽水烟的村民,高手在民间。
黄桥古镇,制作“涨烧饼”的手艺人。
大理双廊,停车场的收费员。大叔看上去是个干大事的人,收费员应该是他的副业。
乌鲁木齐机场的安保卫士,瞎担心新疆安全大可不必。
国际大巴扎烤馕店的维族美女服务员,明明可以靠颜值,非要靠实力。
喀纳斯禾木村,冰天雪地里忙着“冬宰”的村民。这么多肉不要担心冰箱放不下,因为这里根本不需要冰箱。
大理古城,售卖纪念品的阿婆。看得出来,阿婆干干净净的,是个讲究人。
苍山洱海边,田间地头忙着秋收的农民。一边是洱海,一边是苍山,中间是一片金黄的稻田,此刻你会想起一首歌,叫《风吹麦浪》。
喜洲古镇,正在用古法烘烤喜洲“破酥粑粑”的老师傅,他家曾经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次居然觉得粑粑真香。
巍山古镇,百年老茶馆里的老茶客,他们通常一边喝茶一边喝烧酒。店里的特色是本地烤槐花茶,三块钱一杯,给你个热水瓶,可以坐一天。
沙溪古镇,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在寺登街石板路上聊天的老外。
在米亚罗,忙碌的一家三口,各司其职。
达古冰川下的奶子沟,我个人觉得中国最美的秋景彩林在这里,移步换景,五彩斑斓。
川主寺,转经的阿婆。
赛里木湖边骑马的当地孩子,这是他们的日常交通工具。
温州苍坡古村,村头晒太阳无所事事的男人们。
楠溪江的打鱼人,老哥非常大方,把当天的渔获免费给了我们。
台儿庄古镇,做针线活的山东大娘。
微山湖,这种小船是当地人出行的交通工具。
江西武功山的挑山工,靠体力赚辛苦钱的一家之主,respect!
湖南郴州高椅岭,路边卖瓜的本地村民,天热加运动出汗多,西瓜真是雪中送炭。
呈坎古镇,老宅的女主人。老人平时卖些茶叶蛋打发时光,那把古老的椅子是他先生的祖上传下来的。
襄阳城的邓家牛肉面,牛肉面+一碗黄酒是当地人的标配。
西塘古镇,做鱼疗的游客们。不知道老板有没有问问鱼好不好这口?
丽江古城,卖水果的阿婆。后面背的应该不是孩子,是什么?
婺源李坑村,清晨吃早饭的村民,她脚踩的可是当地的取暖神器。
凤凰古镇,卖炸虾饼的阿婆。我刚入口的那一霎那,居然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自家产的湖南腊肉,那时候还没有网络销售平台。
平遥古城,赶驴车的车夫,岁月的痕迹中带着一丝丝可爱。
阆中牛肉面,类似于牛肉糊辣汤拌面,吃了很难忘。本地人带去的,游客肯定找不到。
黄姚古镇,择菜的百岁老人。
镇远古镇,垂钓的当地人,黄衣大哥抽的是当地的手工卷烟。
平安壮族梯田售卖烤地瓜、烤鸡蛋的阿婆们。生意好不好不重要,大家聚在一起才重要。
龙脊梯田大瑶寨的长发瑶女,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她打开了头发给我看。左手的两扎头发,一扎是18岁那年剪下的,这时当地的风俗习惯,另一扎是平时洗头掉下的头发,她们会收集在一起。
黄洛瑶寨的瑶族大姐,黄洛是去平安梯田和龙脊梯田转车的中转站。
荔波小七孔,摩托车遛狗的小哥,狗的平衡感还不错。
锡林浩特的硬早饭,一大早就来横的,吃肉、喝酒。
满洲里,保卫国门的国防卫士。
广西德天瀑布,中越边境的越南小商贩,他们售卖越南的小商品。印象最深的有越南穿不坏的塑料软拖鞋十元一双,大芒果五元钱一个。
阿尔山菜市场,现做现卖的韭花酱,据说莫尔格勒河边的韭花制作的酱是最好的。
福建霞浦,种植海带的当地渔民。
太姥山,大榕树下摆拍的农归村民,这是他们的赚钱之道,大家不要给照骗了。
318国道骑行的勇士,我也曾经有这种冲动的想法,就怕屁股吃不消。
丹巴甲居藏寨,等待上藏族旱厕的小伙子。藏区的旱厕几米,甚至十几米高,上一次旱厕,你会体验到“凉风习习、寒风凛冽”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恐高者慎入,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挤牛奶的藏族姑娘,奶牛似乎很享受的样子。
广西涠洲岛,夕阳下渔归的渔民,当天的渔获在沙滩就有专人回购,无缝连接,白色的泡沫板是登船的交通工具。
西江千户苗寨,卫生院门前是清晨的临时菜市场。
贵州侗寨,牵马的村民
黄岗侗寨,傍晚农耕结束的农民,搭乘顺风三轮车回家。
寨子里几乎没有游客,人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外地人。
贵州乡下小朋友放学后的娱乐生活。
侗寨,十个年轻人围着一张台球桌,其余八人只能袖手旁观。
寨子里的手艺人,应该是在做竹篮子,我们老家叫篾匠。
勾肩搭背的好闺蜜。
小黄侗寨,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看上去这位仁兄不是侗歌艺术家就是行为艺术家。
这身衣服的颜色真不错,撞色公检法,像是村民统一的制服,。
贵州岜沙苗寨,这里的苗族男人保留着秦朝时的发髻,包括小孩。岜沙只有一个姓氏,你肯定猜不到,姓“滚”。
闲暇时,制作苗绣的苗女。
岜沙苗寨,是全国唯一可以持枪的部落。当然,他们都有持枪证的。
苗寨聚餐,食物就放在地上,直接动手抓着吃。
堂安侗寨,老爷子告诉我,他95岁了,看不出来吧。
堂安侗寨,寨民们习惯饮用“瓢井”的山泉水。据说先有了瓢井,后来才有的堂安。
肇兴侗寨,村民们喜欢在凉亭下休息聊天。
风雨桥和鼓楼是侗寨村民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地方,下的什么棋我没看懂。
喀纳斯观鱼亭附近卖茶叶蛋的村民,他们每天需要爬很高的山才能到达售卖点。
禾木村,卖酸奶的大嫂,喜滋滋。
湖北黄梅五祖寺,敲钟的值班师父。我曾经借宿五祖寺一宿,一大早体验了和师父们一起用早餐。用餐前,值班师父在敲钟。
拉萨大昭寺前,磕长头的虔诚信众,一位难求。
修缮布达拉宫宫墙的女工匠,就是用手中的木板子拍拍打打,即使这么简单的工作,还不照样摸鱼。
可可西里,青藏线孤独的徒步者。我一直担心,晚上遇到狼群怎么办?
额济纳旗,偶遇在戈壁无人区负重拉练的解放军战士。
中国最南端邮局——永兴岛邮局,工作人员在为我盖邮戳,给孩子们寄张明信片。
西沙群岛,思乡的海军官兵。晚饭后,大家来到拦海大堤上,吹吹海风,等待日落。
三沙市的常住居民,他们以打鱼为生,同时经营农家乐。品尝了他家的刺豚炖鸡汤、清蒸鹦鹉鱼和海参鱼虾打边炉。
吉林省吉林市,巧遇雾凇,松花江畔狗拉雪橇。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人几乎冻透了,相机和手机也很快失电。
四川甘孜州,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声嘶力竭地辩经的年轻喇嘛们。像吵架,也像争论,守规矩,有章法。
色达坛城,围绕坛城磕长头的虔诚信众。在高海拔地区,磕长头是个体力活。
正在工作中的天葬师,一个神秘的职业。我尊重天葬的习俗,可是那气味让我干呕得喘不上气,建议大家不要好奇,更不要小倔强。
扎尕那,遛猪的小姐姐。
小马儿是藏区孩子们的玩伴。这是我们下榻的民宿的老板娘和女儿,老板叫贡宝,是个热心的藏族小伙子。
手握拖拉机方向盘,露出灿烂笑容的藏族小姑娘。其实,拖拉机也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大玩具,总喜欢爬上爬下,假装驾驶员。
村里年轻人的交通工具,后面的木架子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用途,这是专门用来晾晒青稞的。
漠河北极村,清晨第一个来摆摊儿的老奶奶,卖的是自家地里种的新鲜蔬菜。
青海年宝玉则,专门带饼干来喂鱼的喇嘛。这些高原湖泊鱼,在苯教文化中是兽神的象征,所以藏区的信徒是不吃鱼的。
仙女湖边,刚刚徒步把鞋子弄湿的小哥,在湖边等待鞋子晒干。
徐州窑湾古镇,卖自产柿子的老奶奶。一手提一个篮子,身体硬朗。
常熟兴福禅寺,诵经的人们,有信仰的人内心充实。
尚湖里的鸬鹚,它的一生被主人控制,不能随心所欲,但却勤劳忠诚。
兴福老面馆的一碗虞山蕈油面,味道鲜美。蕈,是一种野生菌,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只有春秋两季才有。
五台山的苦行僧,这件僧袍脱了估计都能立起来。时间长了,狗和猫的气质跟主人也很像了。
四川峨眉山金顶虔诚的信众。去峨眉山要注意两件事:一是防晒;二是拦路强抢食物的肥猴子。
青城山的道士,修行的人就是不一样,虽头发花白,皮肤却看不出一点岁月的痕迹。
重庆酉阳古镇,带孩子的阿婆。孙子的小眼神,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成都宽窄巷子,掏耳朵的技师。我曾经掏过两次,最后铁棒在耳边共振的那一下,让你既害怕又喜欢。
皖南查济古村,悠闲遛狗的村民。
甘堡藏寨,晒太阳的老人。四平八稳,如有所思。
江西南昌,传承老技艺的手艺人,这种材质制作的用具在我们小时候很常见。
长春,社会主义新农村餐厅的服务员,腰间的那窜钥匙很有范儿。我担心,她膀子上的红袖章会不会影响我这篇文章的审核?
甘肃张掖,赶羊的牧民。我们是去张掖农家吃虹鳟鱼的时候,偶遇了好几波羊群挡路。
张北草原天路,田间小路上牵马的农民。
奉化溪口,专门与游客合影的特形演员,收费的。
安徽宏村,在“牛肠”里洗衣的村民。宏村的整体布局像一头牛,围绕村子的水渠被称为“牛肠”。
广西南宁,舒记老友粉店的掌勺大厨。南宁老友粉是小煮汤粉,必须一锅一锅地煮,类似于南京的皮肚面,配菜自己选择,调料、小菜自己放。每次去南宁我必须吃几顿老友粉,就喜欢那种酸爽的感觉。
兰州马有布牛肉面馆,早期兰州的马有布、马子禄牛肉面是比较出名的老字号。现在有很多后起之秀,也值得去品尝。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兰州拉面是外地人对兰州牛肉面的称呼。
陕西壶口瀑布的陕北老农,跟小时候《信天游》MV里一模一样。
皖南桃花潭上的渡船驾驶员,迎着夕阳,几乎让他睁不了眼。要到谭中心的朝晖岛,必须坐渡船前往。
陕西华山,一名外国美女走在几名僧人的中间,中外、宗教文化的完美碰撞。
南岳衡山之巅,祝融峰虔诚的香客。祝融是火神,看得出来人们对他的尊重。
云南普者黑,正在做手工活的本地大娘。她头顶的帽沿我没看明白,既挡不了太阳,也遮不了雨。一般看不懂的东西,都可以解释为民族特色。
歙县古城,促膝长谈的老闺蜜。我盯着看了半天,尤其是那位满头白发还扎了个小辫儿的奶奶,衣着整洁,气质优雅。
鱼梁坝的打鱼人,他脚下是1400年前的水利工程,是古代新安江上微商出行的重要码头。
独库公路边的牧民家,放牧时的简单居所。远处是青山,身旁是清澈的溪水。
西藏巴松措的藏族老人,手握佛珠,心中有信仰。
西藏扎西岗村,手拿各式农具准备去田间干活的藏民,屋顶的党徽闪闪发光。
西藏鲁朗,煮茶的藏族姑娘。我在问自己,藏族孩子的眼神究竟是清澈还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