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古镇控,写了七十几篇关于古城、古镇、古村的旅文,这七十几篇旅文中没有乌镇,我感觉总是缺点儿什么。
乌镇肯定是去过的,只是因为去得太早了点,2009年,距今十五年。
那时候的乌镇西栅景区刚刚开发好,还没什么人气,一切都是崭新的。
我记得是个五一假期,携老带幼,孩子还需要抱着、驮着,当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无暇仔细体会身边的景色。
但我对乌镇的印象是极好的,我的评价是必须二刷,甚至要N刷的一个地方,回来以后也是逢人就推荐。
后来,一部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让我再次关注到了乌镇。
从2013年开始,乌镇有了戏剧节,2014年乌镇又开了“互联网大会”,成了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
乌镇变得越来越热闹,名气也越来越大。
前两天,看了《圆桌派》第七季里面的《繁花》和《回望》这两集,谈话所在地是小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老家“黎里古镇”。
《繁花》获得“矛盾文学奖”后,黎里古镇为了引流,请金宇澄回到故里,修老宅,弄了个“繁花书房”。
《圆桌派》中,几位嘉宾谈到了“古镇空心化”的话题时提到了“乌镇新模式”,说是乌镇现在把景区做成了真人秀。
乌镇把以前的原住民变成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给他们发工作证、开工资,让他们依然在古镇里面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充满着烟火气的工作,按时按点儿上下班,妥妥的大型真人秀现场。
回到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这是由黄磊策划的一个综艺。
节目以戏剧创作和演出为切入口,汇聚了几位顶级戏剧人和众多明星嘉宾加持,呈现出了一场场“戏剧的狂欢”。
《戏剧新生活》属于花式真人秀玩法,创新表演,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人,引领最潮的消费观,新手段、新方式,产出了几部优秀的原创戏剧。
其中我对刘晓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给我的感觉是既接地气又很洋气,跳得了舞蹈下得了厨房,动手能力强,活好话不多。
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黄磊搞了个恶作剧,把所有人都安排在一个大仓库里睡觉。一晚上,中年男人们用雷鸣般的鼾声互相伤害着,以至于早上起来都疲惫不堪。
起床后,晓邑同学“咔咔咔”地磨起了咖啡豆,为自己整了一杯手冲。同时打开了手机,播放了一首Passenger的《Queenstown》,听着音乐、喝着咖啡,陋室里的小资情调。
《戏剧新生活》里的另几位戏剧人,我对他们的印象也很好。
吴彼,一个很严谨的戏剧人,后来进军影视行业,成了渣男专业户,演技还不错。
丁一滕,一个多才多艺的学霸,可爱的小胖子,戏痴。
修睿,喜剧演员,一开始叛逆、懒散,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小兰”这个角色,百般地推脱。到后来,排练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从而爱上了这个角色和舞台。
在看《戏剧新生活》之前,我们没有渠道去了解到一个剧目背后的创作故事,也没有机会去接触戏剧人,更不懂戏剧的基本知识。
在我的心目中,戏剧是小众而另类地存在着。《戏剧新生活》把戏剧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演绎出来,让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如今的乌镇每年都有戏剧节,戏剧节是乌镇人的盛会。
据说,戏剧节期间会偶遇很有名人、明星,我很期待能去一次乌镇戏剧节。
写到乌镇,我想到了茅盾和木心。茅盾,乌镇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从小接受新式教育,考上了北大预科,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踏上改革中国文学艺术之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乌镇的茅盾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河东岸的观前街,四开两进,两层木结构,坐北朝南,面积约四百多个平方,包括卧室、书房、饭厅等,家具和布置还是茅盾最初住的时候的样子。
木心,出生在乌镇的书香门第,原名孙璞,中国当代画家、文学家、诗人。
木心一生坎坷,两度入狱。平反后,做过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交大的美学理论教授、主修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
在木心最辉煌的时刻,他选择了出走美国。在哈佛办画展,成为了20世纪以来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作品的华人画家。
80年代,很多艺术家选择赴美留学,陈丹青也在此列。
在美国,陈丹青遇到了木心,二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
陈丹青将木心先生奉为一生的老师,他说"我是非常野蛮的一个人,木心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有教养"。
2006年,木心应邀回乡定居,2011年逝世于故乡乌镇。同年,乌镇为他建了“木心美术馆”。
木心逝世后,2013年陈丹青根据自己的五本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木心《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
西栅街区留存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长弄,古建筑外观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
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体验淳朴清新的水乡生活,又可安享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利。
可以说,西栅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安谧绿洲,是一个完美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东栅水乡生活气息浓郁,手工作坊和传统商铺各具特色,特色展馆琳琅满目。
在欣赏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景的同时,也可以尽享购物和美食之乐。
西栅景区叙昌酱园,手工制酱是乌镇的传统。
每年六七月份,温度、日晒条件特别适合一些“真菌“的发酵,是制酱的最佳时期。选用上乘的黄豆,经过蒸制、发酵、暴晒、压榨、消毒等多个环节,制成天然无添加的豆瓣酱和酱油。
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迁址于此。
这里是蓝印花布的制作基地,可以看到传统工序的全过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铺中买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作伴手礼。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
收藏了数十张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既能看出权贵的奢华,也能知晓百姓的俭朴。
三白酒是乌镇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这种酒以本地糯米为主要原料,将糯米蒸煮成饭,加入酒药并搅拌均匀,然后倒入大酒缸中密封发酵。几天后,将凉开水倒入缸中,再经过一周的时间进行蒸馏,最终得到三白酒成品。
在乌镇,箍桶制作技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箍桶制作是一项需要精湛技艺和耐心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这让我想到了日本“京都六艺”的“中川木工艺”,它其实就是箍桶技术,现在中川的产品一桶难求,特别是用来冰葡萄酒的木冰桶。
之前在乌镇西栅还有个“书场”,不知道在戏剧节浪潮的淹没下,乌镇的书场还在不在了?
“六朝遗胜”是乌镇最古老的石牌坊,位于昭明书院正门入口,明万历年间修建,上题书“六朝遗胜”和“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横额,后者是为纪念昭明太子随老师沈约在乌镇筑馆读书的故事。
我对乌镇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十五年前,很好奇当年西栅崭新的石板路上,有没有长上青苔?
这些年,由于“戏剧节”和“互联网大会”的加持,我想乌镇应该变得越来越时尚。
我想邀请自己再去一次乌镇,去看一场戏剧、吃一顿河鲜、逛一逛“木心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