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遂宁,起搏新程|起搏新疗法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追“新”逐“质” ,共探科研前沿,共话创新发展

学术   2025-01-25 17:32   江苏  



两山三水润一城,巴蜀之心谱新篇。


“遂宁”之名的潜移默化,山川地理的滋养润泽,千年文化的厚重底蕴,孕育出一种独属于遂宁的“魅力”。2025年1月18日,由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主办,遂宁市中心医院、遂宁市起搏电生理专委会承办的起搏新疗法学术研讨会四川·遂宁成功举办。四方贤才聚蜀地,分享实践经验,激荡学术思维,共探起搏电生理发展新程。


本次会议邀请学会领导、各地学术带头人以及多位来自基层医院的起搏术者,分阶段进行议程。上午重点聚焦基础技术操作与理论研究,揭示了起搏技术的前沿进展和背后的科学机制。下午的日程则进一步深入,围绕心律失常治疗的细分领域展开,着重探讨了实操应用中的挑战与优化策略。整场会议共呈现11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为与会专家带来了一场前沿、全面的学术盛宴。


齐心并力 笃行致远

见证起搏电生理事业蓬勃发展

▼▼▼


“心脏传导系统起搏领域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这是与会专家的一个共识。


从传统导线起搏到无导线设备的快速普及,再到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的创新突破,行业对精准诊疗的追求正推动着基础技术和理论研究不断进步。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临床疗效、如何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实际应用,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热门课题。


会议伊始,名誉主席:遂宁市起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遂宁市中心医院罗贵全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遂宁市中心医院唐川苏教授分别为活动致辞,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能够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心脏起搏领域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的结合之道,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01

 聚焦临床热点,共探前沿技术



聚焦临床热点,大会邀请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冯杰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胡咏梅教授、四川绵阳四零四医院李德才教授交流前沿技术。在讲课中,专家们指出:近年来,以左束支区域起搏为代表的精准起搏技术开始在临床中崭露头角,其接近生理状态的特性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同时,无导线起搏器(如Micra)的微创优势也正逐步改变行业传统技术格局,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特殊病理结构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此外,在心律失常之外,高血压去交感神经消融技术正探索从跨领域技术转化到常规治疗手段的可能性,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讨论1:从技术到政策的多维思考



讲课间隙,讨论嘉宾围绕无导线起搏器在适应症选择和技术优势上的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结论指出,尽管无导线技术在操作简单、感染风险低等方面占优,但导线起搏器在复杂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适用性仍然不可替代。未来需在不同患者群体间实现个性化选择。


同时,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也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专家们围绕如何在DRGS支付模式下合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展开探讨。他们认为,通过优化临床路径、加强多学科协作以及合理控制成本,可以在DRGS支付模式下更好地推广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02

促规范、提质效,赋能基层治理



为强化技术赋能,遂宁市中心医院任宏强教授介绍了EV-ICD(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研究进展,这种新型设备无需经静脉植入导线,具备感染风险低、操作简便等优势,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长期管理方案。达川区人民医院鲁洲民教授则结合基层实践,分享了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与推广经验。他指出,该设备在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但推广仍需解决基层医院技术支持不足、培训薄弱等问题。


讨论2:让基层医院变成心源性猝死综合防治的“前哨阵地”



随后,讨论嘉宾围绕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国考指标的影响展开讨论。针对基层医院如何落实一级和二级预防,专家建议通过加强健康宣教与社区筛查,提高患者认知,并以多学科协作团队为基础,优化高危患者管理效率。在国考背景下,耗占比和CMI值的双重压力成为基层医院学科发展的难题。专家提出,通过合理选择适应症患者、优化诊疗流程、加强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可以在推广创新技术的同时有效降低耗占比,助力CMI值的提升,推动学科实现可持续发展。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拥抱电生理事业基层普及推广新机遇

▼▼▼


随着我国心脏起搏事业的持续发展,新兴技术正不断突破传统的治疗边界,从冷冻消融技术(Cryo-ablation)在房颤消融中的应用,到PulseSelect脉冲消融技术的崭露头角,为临床实践注入新可能性的同时,也对操作规范化和适应症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


03

掌创新之舵,扬精准之帆



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房颤治疗正步入精细化与个性化的新时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胡宏德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罗端教授围绕2023 ACC/AHA/ACCP/HRS房颤指南——临床分期及其意义、PulseSelect脉冲消融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Cryo-first路径在房颤消融中的应用思考等房颤诊疗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聚焦临床分期对治疗策略选择的指导意义,以及新型消融技术的实践与未来方向。“脉冲消融、冷冻消融等创新技术的崛起,正在为房颤治疗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可能性,但其推广应用也伴随着技术优化与适应症选择的挑战。”



其中,付华教授的讲课解读了2023 ACC/AHA/ACCP/HRS房颤指南,强调其对房颤分类方法的更新。他特别指出,新指南根据房颤发展阶段进行分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清晰、更全面的管理框架。相比于以往仅基于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的分类,新指南提出的分期方法更加注重疾病连续性和多维度的治疗策略。这种新的分类方式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房颤,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讨论3:房颤个性化治疗管理策略



在讨论环节中,专家们深入剖析了不同消融方式的优劣及适应场景,探索如何根据患者特点选择最佳治疗策略。总结指出,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消融,这三种消融技术各有优势,射频消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冷冻消融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脉冲消融则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逐渐崭露头角。


基层医院在开展心律失常消融治疗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设备限制、技术培训不足、患者随访管理困难等。讨论嘉宾们分享了基层医院在心律失常消融治疗中的困惑与经验,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治疗流程、提升治疗效果,为基层医院的同仁们提供实用的建议与支持。


04

新疗法新进展,让治疗更舒适




房颤的治疗正步入一个技术创新与临床优化相结合的新时代。三六三医院崔维佳教授、遂宁市中心医院叶茂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童琳教授的讲课指出,从冷冻球囊消融到左室主动电极技术的实践探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AFA冷冻球囊消融以其术中痛苦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正在成为部分患者的优选方案,特别是在高龄患者和伴随合并症的复杂病例中展现出显著疗效。而4798左室主动电极的创新运用,则为心功能受损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契机,降低了起搏相关风险。


讨论4:在实践中探寻“最优解”



面对技术选择的多样化和患者特征的复杂化,如何在实践中找到最优解是每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节讨论聚焦两大关键话题:冷冻球囊消融是否能成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对于高龄及特殊群体,消融治疗如何在安全性与疗效间找到平衡点?结合冷冻球囊消融快速、安全及低痛苦的特性,专家们重点探讨了其临床实际应用的优势与局限。同时,针对高龄及特殊群体患者的治疗选择,总结出在这一高风险人群中开展消融治疗的实践与思考。






技术需在实践中精进,理念需在交流中升华,未经挑战磨砺,难以成就卓越。


从指南的深度解读到丰富的实践经验交流,从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到临床诊治的最新进展分享,整场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升华。活动最后,大会执行主席任宏强教授总结指出,“唯有在一次次难题攻坚中淬炼智慧,在一次次突破瓶颈中积累底气,才能为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期待未来,会议中的讨论成果能够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拓展,推动起搏新疗法在更多基层医院落地生根,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福祉。”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4会议列表, 『一键直达』 👆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