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滤杯设计趋势谈均匀萃取

文摘   2024-12-06 08:05   山东  

全文2029字,阅读需要8分钟

文章来源:咖啡公社


咖啡中的好风味分子有许多种,萃取在求这些物质溶出间的’平衡点。


以影响味觉与触觉(口感)的风味分子来说,咸、酸、甜、苦与植物纤维气味,这些影响味觉的不同化学分子,各自有些不同的溶解时间。



至于香气风味分子,则是看分子的疏水性与亲水性,其溶出的时间可能有差别。

近年许多滤杯设计,都朝向辅助冲煮者,更均匀萃取,只是各滤杯提出的做法不同


本文将透过近期一些上市滤杯,分享均匀萃取的各种方案。


半浸泡式滴滤成趋势




愈来愈多新式的渗滤式滤杯,更青睐而偏向”浸泡式”萃取方式。

这些滤杯设计,首先多数偏向无肋的,更多筒状,利用”自然重力”让粉慢慢与水接触,然后流出。

这类滤杯,更多希望用浸泡的概念,让粉水”自然互动”,降低人为注水上的失控扰动。

究其原因,就是因人为注水的低稳定性。

注水需要更多练习。

个紧张憋气,一个高度不对,一把半满不到的手冲壶,一个研磨度没搭配注水扰动的,就让粉水接触的第一次不愉快散场了…

人不是机器人,要人跟机器一样稳定本身就有点难。

所以,取消”人--水”三角互动,独留”粉&水”二者共舞。

或许更能让水”不被人打扰”,安安静静去”慢速”萃取咖啡中的可溶物质。

好事急不得,细火慢炖,就是这类滤杯的萃取精神。

浸泡式萃取,更容易达到咖啡豆原始风味成分的按比例萃取。只是浸泡式萃取率提升较慢,需要用时间换得高萃取率。

但浸泡式的平均萃取率优于滴滤式,是显而易见的。



萃取选择:自由度或均度




咖啡的风味物质,在烘焙豆内,有其自然的组成比例。

这些比例,在采用浸泡或是渗的萃取系统中,溶出的组成比例会有较大的变动。

上图虚线,代表烘焙豆原始的物质组成比例。

而下图,红线代表浸泡式萃取,在同一给定时间(例如90)可以萃取的物质比例。

而蓝线,代表快流速滴滤式萃取,在同一给定时间可以提取的物质比例。



从这张图看出,浸泡式萃取的物质提取,尽管数量较少,但却较接近原始烘焙豆的组成比例。

而滴滤式萃取,特别是快流速的滴滤,则靠右侧的物质短时间提取较高数量。因为这些物质多数属于高极性分子,溶解快速。

至于左侧的物质,往往是属于大分子或是低极性的分子。

在快流速滴滤式的萃取系统中,因粉水接触时间短,每次注水可提取的数量较少,要靠多次注水与时间累积,才能提升总萃取率。

这是浸泡与滴滤的主要差异,也因此可以看出这些慢速偏浸泡式的滴滤杯,设计者的初心,就是想往”均匀风味萃取”靠近。


而滴滤式,则给予冲煮者更高自由度,舍弃某些萃取速度偏慢的物质,随己意调整,自己想要的风味分子组合新比例。



滴滤式滤杯的凹肋化




UFO,是80度角的锥形滤杯,这是2024年日本选手参加WBrC世界赛使用的滤杯。


这颗滤杯利用较广角度降低传统锥形杯,过深的粉层高度。

并利用凹肋,增加滤纸与滤杯的贴合性,给予空气更好的导气,从而规律由高粉层到低粉层的流速,增加萃取均匀性。

修改为80度角度,也是目标让流速减缓,增加粉水接触时间,提供半浸泡的甜感萃取效果。




至于这个,是Hario台湾公司11月刚发表的V60凹肋版。

这个滤杯在导流上与旧版凸肋不同,滤杯最上部肋骨数量减少,增加了最高位粉水的接触时间。

中层肋骨则凹肋数则倍增,在主要粉水接触层维持高速导流。



这是Hario台湾公司与Tri-up公司联名的平底杯,这款滤杯也是11月初上市。

滤杯使用一根中柱,将粉床结构改为凹型(有别于锥形杯系统的W型粉床)

中柱的使用,搭配下方八个出水口设计,将萃取环境切分为八个区块,中柱管控水淹粉时,细粉在水流扰动中的左右飘移范围。

滤杯壁周边的凹肋,给予空气有规律的排气,也使滤纸与滤杯的贴合度提高。这是一款平底滤杯中,偏向浅肋设计,更多走向半浸泡的设计理念。



大粉量的扇形短肋导流




大粉量的冲煮,一直都有特定市场需求,但大粉量冲煮最容易遇到萃取不均的挑战。

因为粉层深度问题,不易克服。

平底杯有提供大粉量,但平底杯在低水位的流速过缓问题,正好是大粉量用户的永远心动。

锥形杯也有大粉量,但下层粉床过挤的空间,同样限制了低水位粉内物质的萃取效率(因为扩散作用降低)

而这个扇形杯,使用了02扇形滤纸,设计者利用扇形粉床的增宽优势,降低大粉量的粉床高度。

同时又利用斜面角度,比平底杯加快了流速,解决了大粉量的粉水接触过度的流速问题。

且在出水口高凸短肋设计,加快排水与空气导流,解决大粉量香气容易沉闷,口感偏杂的不均匀萃取难题。



均匀萃取的各方提案



均匀萃取,一直都是手沖上最为看重的萃取目标。

每年,市场上都有新款滤杯问世,每个滤杯设计者,都有其对于均匀萃取的体悟。

有时间可多看看市场上迭待更新的滤杯,不一定要购买,而是透过明白设计者的理念,提点我们日常冲煮时,更多明白均匀萃取的可行做法。




END


作者:林宁
小红书2101894156



原作者在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下单花洒滴滤器~

啡言食语CafeCulture
传播咖啡厅饮食文化,分享优秀的咖啡、食物、饮料和咖啡厅从业者的知识、故事和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