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问答丨如何看待国内消费未来的趋势?

科技   2024-06-28 17:22   北京  

Q&A

当前A股港股估值如何,下半年哪些板块更有机会?

答: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的修复经历了“流动性冲击导致下跌-情绪好转带动估值重估、指数修复-情绪回落导致指数回调”的过程。整体看,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当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都处于合理偏低水平。

整体看,我们认为下半年股市的风险偏好将逐步回升,经济周期回暖、企业盈利改善和证券市场改革等方面都对风险偏好有支撑。经历过较长时间的调整,目前A股和港股中不少优质资产的估值已经大幅偏离基本面,风险偏好的回升将带动优质资产估值重估,部分优质成长性资产估值或将重回溢价。

我们认为在国内经济的逐渐好转、“新国九条”推动股市去伪存真的环境下,股市风险偏好有望逐步回升,成长性板块中的投资机会相对较多。一是,以头部企业为代表的价值成长股,这些优质企业的盈利已经率先企稳,其业绩的恢复程度往往领先于宏观经济,叠加经历过近3年的调整估值整体处于合理偏低的位置,随着经济的不断修复和市场风险偏好的不断回升,这类公司有望迎来盈利再释放和资产再定价,例如互联网、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行业的头部企业。二是,以技术突破性企业为代表的科技成长股,我国中高端制造业持续突破、工业底层技术持续升级为后续科技奠定基础,这类公司的成长与国内经济处于动能切换期的宏观背景相契合具有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预计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具有持续性的投资机会。


Q&A

目前美国经济是否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答: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是今年影响全球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受美国通胀、就业等数据以及美联储表态的影响。从市场反应看,在偏冷的CPI数据公布后,市场降息预期升温、长端利率有所下行,但在美联储会议后利率出现反弹,美股市场整体定价宽松。对于非美市场来说,偏冷的通胀数据和美联储偏鹰表态的组合,暂未提供信号较强、趋势性的交易逻辑。

通胀方面,5月CPI数据偏冷,显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5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3%,环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上涨0.2%,均低于前值和预期。同时,美联储最为关注的剔除食品、能源、住宅后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下跌,这是自2021年9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下跌,也指向美国通胀压力边际缓解。

美联储FOCM决议方面,本次会议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上调了后续美国通胀预测及中性利率预期,鲍威尔在会后的表态也略微偏鹰。从会议决议来看,利率保持不变和缩表持续推进符合市场预期,但点阵图显示在中性预期下,年内降息次数仅为1次,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次。影响美联储整体表态的核心因素或仍为通胀,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本次点阵图的年内降息预期较3月下降,主要就是因为通胀风险的上行,单次数据对美联储决议的影响不大。同时,6月的经济预测也上调了通胀预期和长期名义中性利率,将2024年、2025年核心PCE预测分别上调0.2个、0.1个百分点至2.6%、2.3%,将长期名义中性利率上调0.2个百分点至2.8%。

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向下的方向是相对明确的,只不过目前这种下行可能是较为平缓的下行。虽然此次经济预测中GDP中位数预测维持不变,但预测区间分布略微下移,高频视角下美国基本面降温的信号也在逐渐增加。从支撑因素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韧性主要是来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移民红利两个方面。美国财政压力越来越大,维持高利率带来的利息支出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压力,而职位空缺数较疫情前的差距逐渐缩窄可能也意味着移民红利正在减弱,这两个因素的支撑力度都在减弱。由于任何衰退的到来都不是线性的,我们需要对美国经济的变化保持密切跟踪。

整体看,经济基本面逐渐降温决定了美联储大概率会在年内降息,但美联储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通胀下行意味着全年降息空间不会很大。目前看,除非出现就业市场短期恶化等小概率事件,美联储7月仍将按兵不动。预计短期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波动会逐渐减小,但美联储降息路径的不确定性仍大,仍需密切关注未来3个月美国的就业和通胀数据。


Q&A

如何看待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答:展望明年经济,明年内需肯定是要比今年好的,因为内需有两个方面阻碍比较大,一个是地产,另一个是疫情带来的消费压抑。现在地产应该是触底了,供给端触底,需求端最多下行到10亿平,也就10%-20%的下行空间,如果明年二季度需求端也触底了,供需都触底以后可能就迎来了反转。至于反转的幅度多大可能很难预测,但迎来拐点的确定性很大。疫情带来的消费压抑,明年也应该会出现反转,消费需求将出现释放。当这两个堵点都被打通以后,流动性就会流入实体经济。明年的经济预期大概率会比今年好,明年的利率水平可能也会比今年要高一点。

当前地产政策的宽松力度极大,从供需两端对地产市场进行支持,有助于地产市场加速见底企稳。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产政策在部分城市起到了一定效果,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需求端政策进一步放松,二手房成交有所修复,但全国地产市场仍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全国层面的新房销售等高频数据的修复尚不明显,反映地产链的修复仍有待强化。我们认为,地产行业压力最大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后续国内地产修复的情况将有所分化,在具有人口流入支撑城市里,地产的见底企稳可能会出现的相对早一些。

2023年以来,股市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关注逐渐增加,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对风险因素的考虑。虽然目前地产链在国内经济中的占比有所回落,但绝对占比依旧比较大,对于国内经济增速的影响也比较大,地产行业的快速下行增加了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目前看,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地产行业失速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地产政策为市场预期回暖提供支持,有助于股市风险偏好的回升。随着数据层面确认地产市场见底企稳,预计风险偏好的回暖将促进股市估值重估。


Q&A

证监会《科创8》会对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答:《科创8条》对科创板融资、定价、交易、激励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并指明将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有助于营造更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首先,要求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严把入口关,并对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进行优化、加大对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引导新股合理定价,有助于减少新股估值偏高的情况,从源头改善了二级市场的投资环境。

第二,在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的同时,大力支持并购重组,进一步释放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潜能,有利于金融资源向那些优质的“硬科技”企业流动,也有利于企业整合产业链、做优做强。

第三,鼓励科创板上市公司积极使用股权激励,与投资者更好的进行利益绑定,并强化对股权激励定价、考核条件及对象的约束,有助于上市公司专注本源、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第四,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盘后交易机制以及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品类和相关产品,为更多投资者提供便利,有助于增加科创板市场流动性,流动性的增加也有望带来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价值重估。

整体看来,无论是全链条严监管,还是优化各类机制,都有助于提升市场对科创板信心,吸引更多资金入市。目前国内处于经济动能转型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前沿科技企业大概率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政策支持叠加估值仍处于偏低位置, 我们关注未来科创板的配置性价比,尤其是其中真正拥有技术壁垒的优秀公司。


Q&A

对国内AI板块怎么看?

答:在经历过新技术突破带来的全行业拔估值后,AI板块较高点出现了明显回落。虽然从较长周期来看AI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带来很多投资机会,但是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的。由于目前AI在A股的渗透率仍比较低,深度参与AI产业布局的公司并不多,相关产品对于公司业绩的实质性提升也并不明显,这导致市场预期变化和估值变化对AI板块的影响更大。AI行业的预期和估值受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全球AI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突破,当出现新技术突破或新模型发布时,AI行业预期会有所上行;二是,国内产业的变化,新的产业支持政策有助于提振AI板块的市场预期;三是,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和股市流动性变化,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和增量资金入市有望带动AI板块的估值提升。向后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拓展将是AI相关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考虑到头部公司在技术突破和新业务拓展具有一定优势,更加关注AI板块中头部公司的投资机会。


Q&A

如何看待高端消费产品降价现象,对国内消费未来的趋势怎么看? 

答:整体看,我国消费表现韧性,处于温和修复的趋势中,但不同消费的表现出现分化。

从总量上来看,今年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我国消费保持稳步复苏。居民消费行为会受到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变化,经济转型期间,经济增速的回落导致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下滑,叠加当前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下行导致部门居民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对价格的敏感度增加,会更加看重性价比。各个消费群体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三四线城市和高收入消费者相对乐观,而一二线城市的中等收入消费者会更加谨慎。

在经济转型期,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削弱了消费能力,导致居民消费逐渐回归理性,对于可选项目的消费倾向减弱,尤其是高端消费。虽然在自媒体信息的传播下高端消费不足可能会对居民的收入预期和信心造成一定影响,但高端消费在整体GDP中的占比不大,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影响有限。并且,在部分消费回归理性的同时,个别消费领域中也存在“消费升级”的情况,例如,以价换量带动航空消费增加,和文娱消费的增加,我们需要关注国内消费结构性特征的变化。

短期看,经济转型期对于居民收入预期影响的转变大概率不是一蹴而就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有限,部分消费领域“以价换量”特征将继续存在。我们对未来国内长期消费趋势保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居民关注消费性价比并不意味着放弃消费或放弃消费质量。横向比较下,我国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仍有长期提升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近几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40%左右,低于全球的55%左右水平和美国的68%左右水平。

国内消费结构特征或将发生变化,服务消费占比将有所提升,这和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一方面,老年化带动了医疗消费和护理消费等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基础商品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将逐渐体现在服务消费领域,尤其是当下年轻人“悦己”消费观念流行,定制化服务消费和体验式服务消费或有不错的发展。此外,从供给视角看,智能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以及提高销售匹配度等,新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带来新消费产品和消费趋势的出现。





END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星石投资渠道服务
星石投资合作机构专属服务号。每周为大家提供各种福利:基金经理直播分享、基金经理见面会、星石深度研究等,欢迎合作机构的朋友们添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