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厘定影像艺术的生命力量

文摘   文化   2024-04-24 17:48   上海  








2024年 4 月 25—28 日,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重返上海展览中心,汇聚来自上海、北京、成都、长沙、东京、巴黎、伦敦、纽约、都柏林、阿姆斯特丹等20余座城市50家展廊带来逾150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一同以上海为坐标,带领全球观众镜头伴随背后迷人的“摄影师之眼”,在影像艺术的脉络间自由游走。



1977年,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出版了《论摄影》一书,将摄影至于现代生活的语境下,优雅地为摄影术发明以来的、诸如“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谁更属于艺术范畴”的争论画上休止符。在桑塔格看来,摄影既是艺术的,也是现实的,摄影与知识、权力、历史,消费、伦理的关系,综合了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她从道德和审美的立场审视摄影师的立场,最终得到现代的悖论性,也可以从中看到现代生活的美。


⚫本次参展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之一,尼克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身批紫红长围巾的弗里达•卡罗,“经典”(第二版本)》,1939。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德玉堂画廊(上海)

⚫蕾安娜•亚当(Rhiannon Adam),《Rømø, 2014》,2024。图片致谢艺术家、Elijah Wheat Showroom(纽堡市)

⚫托马斯•德沃(Thomas Devaux),《二向色购物者9.01》,2023。图片致谢艺术家和Galerie Bacqueville


而在摄影文化研究者顾铮看来,摄影是一种现代化的都市语言。他在《城市表情》中提到跨类型的“都市摄影”概念:都市需要一种包含了人的精神的物质手段来记录、来呈现都市本身的变化发展;而摄影也从呈现都市的充满戏剧性的飞速变化中获得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价值。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通过影像认识彼时的上海,关于上海的摄影也是世界的影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院摄影的复兴和重新活跃的都市生活促使一批摄影爱好者拿起相机,当代艺术的摄影的理论体系逐步发展,东西方影像艺术的交流开始增多。千禧年之后,基于数码图像处理的新媒体形式又为当代摄影扩展了新的媒介语言。


⚫陆元敏,《苏州河》系列,90年代。图片致谢艺术家和睿品画廊(上海)

⚫蔡宇潇,《元方舟》,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上海多伦美术馆

⚫肖萱安,《巫峡秋涛图》,2003-2023。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五月公园画廊(成都)


本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携六大板块,厘定影像艺术的垂直纵分和横向扩展状态,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囊括本土及亚太画廊、机构、品牌、媒体、观众等多维视角的创造力。


在六大板块中,参展画廊板块 「核心」、「平台」、「洞见」带来全球15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从30年代的早期人物肖像摄影到当代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混合图像,此展以2024年的全新视角审视摄影这一综合媒介。参展的影像艺术家或捕捉都市情绪的快照,或沉淀进入更慢的节奏,以规模化的影像档案记录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持续观察。


其中,由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正式创立的「洞见」版块聚焦摄影发展历程中的特定主题或重要时刻。今年,该版块邀请影像纽约艺术博览会展会总监海伦·图默(Helen Toomer)策划,以“柔软”及“可塑性”为主题。例如,澳大利亚艺术家双人组合哈妮·朗(Honey Long)和普鲁·斯滕特(Prue Stent)在织物的交缠中把控身体的亲密性与表演性之间的距离。


⚫哈妮•朗(Honey Long)& 普鲁•斯滕特(Prue Stent),《Amoeba Phase II》,2015。图片致谢艺术家和Fahey/Klein Gallery(洛杉矶)

⚫丽兹•尼尔森(Liz Nielsen),《Daydreamer》,2024。图片致谢艺术家和Elijah Wheat Showroom(纽堡市)

⚫库珀&戈弗(Cooper & Gorfer),《黄色拥抱》,2023。图片致谢艺术家和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广角」板块聚焦海内外机构推广影像艺术的一线实践;特别项目「连接」邀请品牌分享摄影与商业的创意结合;而博览会现场则邀请观众随影像一起漫游,将大众参与的“打卡”方式纳入影像关系美学的织体中。


摄影与其他媒介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关系。摄影在当代艺术整个媒介谱系中,与技术史、生态史、社会经济历史的关节节点交错纵横,这些网状的线索带我们发现观察影像艺术市场的新视角。


⚫马克•阿齐兹•雷桑(Marc Aziz Ressang),《九龙柱七巧板》,2024。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

⚫马海伦,《喀什男孩》,2023。致谢艺术家和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乌鲁木齐)

⚫皮拉尔•阿尔瓦拉辛(Pilar Albarracín),《弗拉门戈解剖系列 03 - 肌肉索雷阿》,2016-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


聚焦影像收藏,Larry’s List专访眭群、徐婧、王溪三位藏家,他们各自从观念摄影的历史今生、影像与行为表演、民间摄影与当代摄影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开展对于影像艺术市场生态的一种侧写,在持续的产出中厘定影像艺术的生命力量。


⚫剩余空间创始人,“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眭群。图片致谢眭群


Larry’s List: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影像艺术的?

眭群:从1998年由岛子在北京剧院策划的摄影观念展开始,我就开始关注洪磊的作品《紫禁城的秋天》,在2002年北京远洋艺术中心看到由张离策展的“跑、跳、爬、走”,这场展览展示了杨福东、汪建伟、何岸、庄辉、王庆松、洪浩等艺术家的影像摄影作品,标志着观念摄影在北京的兴起。我记得在第一次的上海摄影博览会、我收藏了森山大道的一组黑白摄影,观念摄影在我的生活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内容。


Larry’s List:你如何看待影像艺术表达、再现时代的能量?

眭群:我们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代,全球在四十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当代艺术影像不仅仅限于在一所场馆内做出唯美的表达。有的摄影作品记录行为表演艺术,从而挑战把摄影视为传统媒介的刻板印象;有的影像装置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结合,从而在美术馆之外的社会生态场域激发人与地点、与时代的联结。


Larry’s List:在你看来,观念摄影在亚太地区是一个具有辨识度的概念吗?

眭群:观念摄影是收藏观包容度的试金石。各类影像艺术机构、替代性空间也在更好地活跃影像艺术的发展。以剩余空间为例,在2017年我们曾经举办在比利时的HISK深造的拉脱维亚艺术家戴安娜·塔玛尼(Diana Tamane)的个展《走私者》,她用影像记录苏联解体。东欧政治巨变后,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命运的彻底改变。这是一场关于摄影本身的展览,也是摄影语言的尝试,她希望打开摄影本身更多的语言维度。其中,我们既看到了作为摄影的影像,也看到了摄影的观念,甚至还有作为摄影的现成品或观念等诸多“非摄影的摄影”。


⚫“走私者:戴安娜·塔玛尼个展”展览现场,2017。图片致谢SURPLUSSPACE剩余空间


2015年来,剩余空间更关注年轻艺术家,希望给予他们研究和展示的空间或一定层面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继续在创造影像的道路上继续生长,例如举办沈莘、韩倩、刘雨佳、李亭葳、邓国骞、王拓等艺术家的展览。


由鲁明军策划的当前展览“激进的喜悦:公元两千”,描述在90年代末和2000年之初,中国受到上个世纪美国前卫当代艺术杂志《十月》影响开始的一系列观念摄影实践。这些艺术家激荡出一种新的蒙太奇和政治力。


⚫韩倩个展“无论捡起哪块石头”展览现场,2024。图片致谢SURPLUSSPACE剩余空间

⚫“激进的喜悦:公元两千”展览现场,2024。图片致谢SURPLUSSPACE剩余空间


Larry’s List:对于想要在当下收藏影像艺术的藏家,你有什么建议?

眭群:当代的市场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更年轻的一批艺术家身上,对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活跃的一批摄影艺术家关注还欠缺系统的梳理。在2024年,收藏影像艺术把认知要打开,影像艺术不能被简单地视为记录过往世界的工具。影像要求收藏者有更强的同理心、更深的社会洞察力和收藏的耐力,需要持之以恒地看待影像这种媒介。


⚫Cherry Xu,收藏家。图片致谢Cherry Xu


Larry’s List:影像这种媒介的魅力或者特征是什么?

Cherry Xu:如果艺术家的概念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宽阔程度,那么我们可以把影像艺术想象成一种“三维空间和时间叠加”的四维作品。影像这种媒介假借镜头的物理性来打造一种“客观”的错觉,自然地将观众放在对立统一的位置上:观看影像的我们既是窥伺者,又是体验者。


Larry’s List:你收藏的一些影像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抵抗男性气质、易装、性别流动的元素,你会被这一类作品吸引吗?

Cherry:酷儿(Queerness)是一个经典主题。酷儿性不需要表现为外化的形态,亲密关系的隐秘张力、边缘情感的细节捕捉都可以是酷儿的。我收藏的第一件影像艺术作品是Hedi Slimane的黑白摄影,他先后Dior Homme、Yves Saint Laurent和CELINE的创意总监,但他更隐秘的身份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用黑白的色调传递出强烈而冷峻的情绪,捕捉反性别刻板印象的特质。


⚫Hedi Slimane,《"Courtney Love, NYC"》,2006。图片致谢艺术家


Larry’s List:你关注的影像艺术作品有哪些线索?

Cherry:会基于直觉来判断。我会将影像艺术放在更扩大一些的语境中看待,影像或时尚都是人的情感的隐喻。我会偏好收藏的基于表演的录像艺术(Performance-based video),当中包含了舞台设计、易装、角色扮演等各种元素,我觉得这是对于影像这种四维媒介的一种表达,艺术家在角色扮演中成为他者。

例如Alex Da Corte在去年的个展中扮演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默片男演员,而美国摄影师Alex Prager扮演黑色电影中的金发女主角。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于消费主义、流行文化、神话和文学的探索。


⚫Alex Da Corte,《Rubber Pencil Devil》,2018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收藏。图片致谢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

⚫Alex Prager,《Eve》, 2008/2022年。图片致谢艺术家


Larry’s List:最近令你印象深刻的影像艺术作品是哪一部?

Cherry:在Art Basel上看到日本艺术家高田冬彦的《Cut Suits》,同样基于表演,艺术家邀请一群演员在镜头前剪开彼此的衬衫和领带,从而戏谑了日本上班族每日西装革履、试图维持的日常规训,也致敬了大野洋子60年代著名行为艺术作品《Cut Pieces》。


⚫王溪,收藏家、影像艺术策展人、謝画廊艺术总监。图片致谢王溪


Larry’s List:你开始收藏影像艺术的缘起是什么?

王溪:在成为影像艺术策展人之余,我也是一名摄影记者、影像研究者,也做影像相关的艺术创作。08年对于我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我24岁,我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就到了四川,深入到北川等灾情最严重的一些区域采访。从那个时刻起,我就意识到摄影是一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媒介;新闻摄影在全球之间流动,记录第一视角、甚至可以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2008年,我担任第一届新加坡国际摄影节的策展人,结识了许多当代摄影师和艺术家。从那时起,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摄影艺术策展人、一名研究者和收藏者,一方面我想探究摄影的源头,然后另一方面,我们的摄影界又是实时更新的;我们可以成为这二者之间的纽带。

我的影像收藏分成历史照片和当代艺术影像两类,所谓的“老照片”也就是“民间摄影/白话摄影”(Vernacular image),对于当代影像艺术有着横向、纵深的影响。我会搜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摄影”:大连的影像、北京的影像、西藏的影像、贵州的影像;也会收藏反映出概念传承的当代影像作品。


Larry’s List:收藏摄影艺术需要溯源码吗?

王溪:说摄影艺术也需要溯源。现代艺术可以溯源到百年前对于绘画材料平面性的探索,而摄影艺术也可以溯源到早期摄影术的光学呈像方式、第一批摄影记者拍摄的历史影像,可以“考据”的内容非常深,这也是媒介考古学(media archaeology)的迷人之处。


⚫由谢嘉祺、王溪策划的《无镜之景》孙彦初作品展展览现场,画廊,湖南,2019年。图片致谢謝画廊

⚫謝画廊和深圳国际摄影周联合策划的《回眸:法国摄影历史收藏展(1845-1995)》展览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湖南,2019年。图片致谢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


Larry’s List:初学者收藏影像艺术容易踏入哪些误区?

王溪:很多人对老照片、民间摄影有一个误区,认为老照片就是不清晰的,但真正看许多历史照片,其影像质量是非常好。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数码放大的技术,原片都是通过光学手段直接放大的,所以它的层次非常清晰。其次,老照片的存储条件也很苛刻,它对温度,湿度,光照都有要求,对于展览的技术参数、展出时间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做收藏展。摄影艺术看似简单,但其实钻研进去非常深刻、博大。


⚫ 鸟头,《2022-马赛克-013》,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謝画廊

⚫胡为一,《侵蚀——巴拉格宗 No.1》,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謝画廊


Larry’s List:你关注当代摄影艺术和历史摄影(老照片)中的哪些实验探索?

王溪:我会关注当代艺术中挪用古典摄影、平面制图技术的一些探索。例如这次谢画廊参展的胡为一作品,他会在媒介中扎根很深。他使用古典工艺,包括蓝晒工艺、古典放大工艺,使用玻璃底片、胶片底片等各种材料。鸟头的黑白摄影给予观众一种时空的连续感,同时又有东方水墨的意趣。欣赏当代艺术摄影和老照片并不矛盾,你可以走入鸟头的黑白世界、蒋志的数字拼贴世界、走入李维伊给你编织的一个故事里,也可以换一扇门,走入历史的空间。




撰文:Larry's List

排版:Larry's List

更多资讯独家刊登于LARRY'S LIST官网上,可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扫描二维码添加Larry小助手,获取Larry's List最新资讯



“捍卫那些在艺术界中未被充分代表的声音”——专访收藏家Arushi Kapoor

欢迎加入我们!



Larrys List
艺术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