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大为:二十年的收藏史,都是“摸着收藏家过河”

文摘   文化   2024-02-05 10:07   上海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由徐震策划,由陆兴华担任哲学指导。涵盖了90余位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现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呈现这位旗手藏家,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为核心的收藏体系。


从第一次收藏吴大羽名作,到首次披露这场收藏“回顾展”,收藏家、Art021联合创始人、Cc基金会创始人周大为,给自己二十年的连环艺术创业和收藏呈现了一次承上启下的试验。如哲学总监陆兴华所言,展览“以纷杂多样的展陈形式和内容激发出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对话,也是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声现场,折射着普世意义上艺术与社会的碰撞与联结。”


抛开诸多对于收藏展的溢美之词,LARRY’S LIST发现,这是一次展览,更是一次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局面的行动。收藏家周大为、策划人徐震、哲学指导陆兴华组成的“行动小组”,正从展览、教育、认知、商业等文化综合体的各个层面出击,出其不意地从市场滞涨的局面打开一条新路。LARRY'S LIST在周大为首次披露二十周年收藏之际专访周大为,与他聊聊如何立足上海,以收藏跨越东西方当代艺术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一种“上海模式”,以及在大环境下,如何逆流而上推动中国当代艺术。


⚫ 收藏家、Art021联合创始人、Cc基金会创始人周大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上海的未来是它的当代艺术排练出来的未来。当代艺术是那个正在到来的新上海的策展术、排练术和展览术。” 陆兴华老师如此评价展览的上海当地性。“摸着收藏家过河”在重商、海派而包容的上海,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一种“上海模式”:立足本土基础,中西兼收并蓄。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摸着收藏家过河”展览从五楼开始。从踏上扶梯开始,就会体会到往往置身于双年展展厅中才能感受到的作品气息的衔接。可以说,组成这场展览的并不是某几组明星艺术家作品,尽管参展艺术家的履历赫赫,但在策划人徐震的安排下,作品之间完全依靠内容和气息贯通。


从楼梯处可以俯瞰到一楼大厅,刘韡的《仅仅是一个错误 II No.1》采用复合材料,被拆卸下的镶板和建筑废料组成方尖碑式的几何图腾,以纪念的方式指征着工业化变迁之前的城市原境。该作品曾展出于2020年ART021 BEYOND公共项目单元。对应的是威尔弗雷多·普列托的玻璃装置《透明的,暗的,脏的》,用回收的玻璃材料组成的装置复写着工业社会中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陈丹青在《回顾展的回顾》一文中说,艺术家的回顾展是“由作见人”,而藏家的回顾展是“由作及人”,藏家的个人气质投射为展览的城市性、文学性和空间格局。周大为毕业于艺术史和国际关系专业,曾师从著名汉学家高居翰和美术史学者曹平原。他直言收藏时不会考虑艺术家的地域性问题,只围绕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作品本身来考量。


高居翰打破了按照朝代分析中国古典绘画的单一历史叙事,从媒介、主题等无界而丰富的图像史中重新界定中国,而以此类推, “艺术史”和“跨地理”的隐现也埋藏在展览中。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每一层楼中都综合各类媒介作品,跨越不同的楼层呼应。中庭悬挂着陆平原的《故事》系列,每块广告布上印着一个半杜撰的奇幻短篇故事。而在陆兴华撰写文字的前言墙上,保留着周大为收藏的黄永砯《蝙蝠计划(二)》(2002年)的档案。这件从未公开展出的大型作品,记录着这些年收藏家在拍卖会、展销场之外做出真实决策的故事“补遗”。


这些作品创作的时空维度同样惊人。陆平原的《故事》系列从2013年持续至今,杨振中的《我会死的》从2000年持续至今。汪建伟的《行于泥浆 No.3》、郑曦然的《千岁》,在后网络时代和 “人类世”,信息环境和地质环境危机四起之时,鼓励观众回到形而上学的沉思中去。收藏的故事和城市发展的进程并行,既是城市卷宗中真实记录的发生,有周大为二十年的收藏自然累积形成的历史质感


⚫ 左:郑曦然,《千岁》,有声实时模拟,无限时长,2023,“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正中,汪建伟,《行于泥浆 No.3》,202 × 200 × 228cm,不锈钢,木材,氟碳漆,2022,“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冯至炫,《进化》,铝、树脂、鱼骨为仿真金属材质, 2023,“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周大为在开幕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艺评人、博物馆研究者Janet Carding在《建造一座21世纪美术馆》(Making a Museum in 21st Century)中提出,艺术品从生产、到进入仓储、再重新展览的过程中,将通过呈现的语境修复在原境中磨损的“灵晕”,并吸纳收藏家的审美语素;收藏家同时是观众、创作者和支持者,他们发挥的能动作用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作品生命持续的长度。


周大为收藏展尽可能地呈现出这种艺术观。每一件作品,每一场展览在微观上记录了一次行动、一种裂变、一场事件。从创立Art021艺术博览会、助力上海成为全球当代艺术交易集中地,到Cc艺术基金会以不计回报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个展,再到打破艺术/商业圈层对立、成立iag艺术院线。周大为做的每一次尝试,一边通过商业的参与组成能量场域,打破艺术同温层的闭合圈;一方面,又以反直觉的文化信息输出,抵抗一种速食性的艺术消费方式


⚫ 杨振中 ,《我会死的》,单路视频,13 个视频由 13 个屏幕同时播放,版本 :3/3,2003 年至今,“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道格拉斯 · 哥顿和菲利普 · 帕雷诺 《21 世纪的肖像》,双通道有声视频投影, 90 分钟,2006,“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摸着收藏家过河“周大为收藏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回到展览本身,收藏家并未让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直接亮相,作为某种彰显情怀的辞令,而是让之成为隐秘的话语。在深度阅读极其式微的年代,这一层层信息的叠加抵挡快餐化的消解和二次消费,必须通过一次次的重组和细读才能获得。这也是收藏和展示二次创造的艺术品别传成为正典的过程。


LARRY’S LIST:“摸着收藏家过河”是你收藏二十年来首次披露藏品的第一个收藏回顾展,策划这个展览的缘起是什么?


周大为:展览的策划从2013年开始,当时Cc基金会刚刚成立不久。当时团队就问过我要不要做收藏展,我觉得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够成熟。直到去年正好是我收藏的第二十周年,我们才觉得时机成熟,正式确定了展览的主题和方向,同步从我的收藏中选择了代表性的9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这场展览。这是我那么多年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来梳理我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并从中重新了解了我自己和我的审美体系到底代表了什么。


LARRY’S LIST:展览的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周大为:展览的主题是从徐震突发奇想提出的。他提出了“摸着收藏家过河”的主题,这个标题带着他一贯幽默的态度,“摸着收藏家过河”,是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渡到对岸,还是会“过河拆桥”?这我也不好说,总之是开放的,可以有各种解读。


⚫ 郝量,《续夷坚志》,绢本重彩,53×35.5 cm、51×35.5 cm、 53×35.5 cm、26.5×35.5 cm、 29.5×35.5 cm、26.5×35.5 cm、 29.5×35.5 cm,2013,图片版权归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所有。

⚫ 吴大羽,《色草》,布面油彩,53 x 38.5 cm,1980s,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LARRY’S LIST:您的收藏既随性,又有标准。随性之处是什么?你的标准又是什么?


周大为:我们在选择作品时并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作品之间更多地是以其在艺术家的创作语言之间寻找气息的呼应,以及内容的关系。布展是徐震决定排列的,他是策划人和艺术家,凭着是对于作品的了解,呈现的是气息对应的组合,而不是按照国籍、年代、媒介做出的单一排列。我们尝试展现作品之间的关联和对话,所以有不少非艺术圈内的观众还专门来打卡,说我们做的挺“出圈”的。


⚫ 加拉·波拉斯·基姆,《人像百态》,纸上石墨、彩色铅笔、马克笔、墨水,185.4 × 185.4 × 7.6 cm,2017,图片版权归Common Wealth and Council画廊所有。这位韩裔—哥伦比亚裔混血艺术家,艺术家编目了“LACMA藏西墨西哥陶瓷109件:Colima索引”,凭艺术家真实经验展示这个地区的108件陶瓷,并探讨一个后殖民语境下的主题:即用一个西方收藏家的名字识别多元化的土著文物群体,是失去正当性的。

⚫ 凯莉·明石,《人像变换器》,综合材质,183 × 183 × 30.5 cm,2018,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和Francois Ghebaly画廊、Tanya Bonakdar画廊所有


LARRY’S LIST:你不讳言自己的收藏、创业有很强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是什么?


周大为:作为中国人,中国当代艺术还是我收藏的基础。廿一艺术博览会有五成左右本土画廊,我的收藏中,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也占到了五成左右。我以收藏为方法,支持尽可能多的艺术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收藏在全球平台上发展。


在当代艺术圈创业、收藏的二十年来,我们一直试着建立一个非西方单极的格局,去寻找做中国当代艺术的立足点。由于过去一年政治局势的变动、加上疫情中逆全球化的杂音,全球市场对于中国的艺术家和藏家不像过去那样友好。但愈是如此,愈需要逆流而上。这个时候更需要这样的一场展览,给市场和大众一计强心针,让中国当代艺术回到多极艺术格局中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上。


⚫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信念》,11:05,双屏影像,2006,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 储云,《星群3号》,综合材质,尺寸可变,2009,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LARRY’S LIST:去年2023年的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是十年来最大的一届,你怎么去找到它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周大为:2023年是十一年来最大的一届,有非常实际的原因。2022年的艺博会因为疫情中断,这次艺廊希望能回归市场,也带着很多去年的作品回来,所以场地自然要扩容,给大家公平的呈现机会。Art021的国际评价甚至比它在中国本土得到的评价更好。


参加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的画廊也是多极化的,有蓝筹画廊、也有本地实力画廊。英国伦敦Cabinet空间首次参展、PA Gallery等等,它们带来的艺术品样貌是非常丰富多元的。广州的维他命空间、柏林的Peres Project,在中国大陆都仅参加Art021艺博会。


⚫ 2023年Art021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 2023年Art021画廊对谈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LARRY’S LIST:二十年是一个时间节点,那么现在的中国艺术市场和二十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周大为:我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现在反而进入了一些误区,其中主要的误区,就是以衡量标准的单一化:拍卖表现几乎成了衡量美术馆、艺术家、收藏家的单一标准。实际上,媒体和大众都缺乏对于艺术品量化认知之外的了解。做艺术家不是参加应试教育,不是靠外部评分、评级、标价,像交答卷一样完成所有任务,就算作成功艺术家。我们不需要做一个艺术家或者藏家的“权利榜”投票。


现在西方当代艺术收藏市场,顶级画廊占有相当大的话剧权。一方面,西方有基于数百年赞助人制度和艺术史学术积累的“基础设施”,有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一流的国际展作为评判标准;另一方面,这些画廊也有更好的资源争取好的新兴艺术家。中国人可以拿这套标准的部分来使用,但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标准。


⚫ 胡玛·芭芭,《第三种声音》,综合材质,252.4 × 91.4

× 121.9 cm,2019,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和大卫·柯丹斯基画廊所有。


LARRY’S LIST:在你看来,为什么会走入这样的误区?


周大为:缺乏共同的目标,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二十年前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机构和市场找到立足点,这个目标今天还在,但是愿意为之努力的人更少了。短视频和快消品经济正在迅速地催熟艺术审美,拿最近热播的《繁花》举例,短视频平台上有人说《繁花》节奏慢、不好看;不是因为它真的不好看,而是因为王家卫拍的片子跟短视频相比,节奏太慢了。假设快餐文化能催熟艺术审美,哪还需要十年苦功?


有时候我回去发现历史,一百年前现代美术奠基的一批前辈史学家,你会注意到,他们之间可能算不上朋友至交,比如徐悲鸿和刘海粟的“笔墨论战“,双方就中国现代美术的观点针锋相对、打得不可开交,但他们都着眼于中国现代美术的未来发展。这个着眼于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共同理想、这种趋一性,是我们当下行动要找到的“抓手”。


LARRY’S LIST:你觉得在这种快餐化审美的当下,如何去完成一个中国当代收藏的“上海样本”?


周大为:上海均是一个全球性、中西融合的艺术生态。好的地方是它的艺术产业发展得非常快,能快速吸收全球最好的资源,中国藏家的购买力也不小,正在迅速崛起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市场。劣势是专业人士的严重不足、大画廊和西方管理水平的差距、官方态度的收紧等等,还有一点,当代艺术还不是主流。特别是这几年官方对于当代艺术的态度紧缩后,中国藏家没有刨根究底、使出全力,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像西方世界一样做出强烈有效的自我宣传。


⚫ 莫法特·塔卡迪瓦,《非洲异国情调》,综合材质,366 x 264 x 15 cm,2019,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和Nicodim画廊所有。


LARRY’S LIST:未来,iag艺术院线和Cc艺术基金会还会有什么计划?


周大为:我个人想扶持艺术家的工作基本通过Cc艺术基金会这个平台实现。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完全付出而没有任何回报,就是为了将艺术家的方案呈现出来。不少在国际上藏龙卧虎的艺术家,是通过Cc艺术基金会呈现第一个内地个展。


iag艺术院线未来会续探索艺术和商业体的综合,找到长期运营的模式。像“摸着收藏家过河”这个展览一样,我希望iag艺术院线未来的实验能继续超越单极的文化表达,保持品质和水准。同时,伴随着这些展览,我们也会持续地推出公教活动,达到跟大众沟通,有一定审美教育引导的作用。


⚫ iag艺术院线“摸着收藏家过河”讲座对谈活动,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 Cc艺术基金会,刘佳玉个展“激流引力”,2023,图片致谢iag艺术院线。



撰文:Larry's List

排版:Larry's List

更多资讯独家刊登于LARRY'S LIST官网上,可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扫描二维码添加Larry小助手,获取Larry's List最新资讯


专访印度尼西亚RANS Collection——收藏赋予空间灵魂


欢迎加入我们!



Larrys List
艺术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