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文:木心是对文字非常有敬意的一个人

文摘   2024-08-15 13:31   四川  

台湾评我,说是“三十年来海峡两岸第一人”。我一看,真不舒服。地方那么小,时间那么短。等于说,木心先生当个虹口区区长绰绰有余。

——木心


01、陈克华:木心就是一个“艺术教主”

02、封德屏:木心在那个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

03、隐地:木心是作家中的作家

04、鸿鸿:木心是中文世界最好的散文家

05、杨佳娴:木心能在某句话里为我们展现宇宙爆炸般的能量

06、初安民:木心的作品很震撼 他的文章总是空袭式的


台湾作家评木心(七)

李进文



李进文,1966年生,台湾中生代诗人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台湾长青诗刊《创世纪》(创刊于1955年,创办同仁为痖弦、商禽、洛夫等)的现任主编,2013年台北国际诗歌节“重读木心”单元主讲人之一。以下为当天的“开讲辞”实录。


——今年1月号的《印刻》杂志“木心专号”,请我写一篇专文来纪念他,那今天我就用这篇稿子作为我演讲的底本。请大家翻开第一页。


——我接触木心的作品很早,应该是在所谓“文青”的时候。台湾的文青肯定是要早于大陆的文青来了解木心这位文学家。
我们知道木心作品到台湾,是经由画家陈英德向痖弦的推荐,《联副》刊登之后《中国时报》也跟上。
80年代那个时候的媒体很少,也都很有影响力,登出来以后就等于把木心这位“画家”,变成了一个“文学家”。
那紧接着之后就是在1984年的时候,《联合文学》,它的创刊号——这个我今天有带来(拿书的动作)——给大家看一下:那时候的标题,“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那是一个很大的专题。

——这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媒体啊、报纸啊,包括文学杂志,都有在刊登、报道这个人,所以是很早很早,还是在80年代的时候,木心就已经让文坛、文艺青年、文学写作者们对他的文字非常的惊艳,当然木心在大陆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其实最有眼光的是台湾,台湾的媒体,台湾的文学杂志,真的是很容易吸收到最新的讯息跟知识,也真的能更全面地呈现一个“人”。

——我与木心“接触”的经验是:对于一个创作者、一个写作的人来说,“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写作的时候的语感有时候是非常地匮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书架上把木心的作品抽出来,读一段。
因为我一直觉得他是对文字非常有敬意的一个人,他任何的出手的文字,你都会觉得那是经过深刻的思考的,他不是去沿袭别人、或者是重复自己。他每一次出来,那种文字上的转折感,对写诗的人有时候会像是“触媒”一样,让你觉得说,我在“卡住”的地方,如果像他一样转个弯,也就解决了。

——在木心的诗里面,我注意到他非常注重“音乐”,比方他会说:“战争的反面,就是音乐。”对他来说,音乐是他心灵的原乡,那这也就要联系到他的诗本身的节奏感、诗的布局整体去理解。另外他提供给我的体会是“细节”,注重细节。

——大家都知道他的学识很丰富,读过很多书,他也经常会把一些他阅读的资料消化成故事的场景,所以有时候一首简单的诗,里面的细节都是通过他的“阅读”重新建立起来的,建构成充满细节的“风貌”。
如果我们能发觉某一首诗背后的“原典”是什么,比如说中古世纪的故事,那你就会发觉这个人很厉害,他会把一个离我们那么遥远的历史场景通过他的诗建立起来,就是要通过细节,让你觉得它是“真的”。那这个就是让我觉得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另外一点,我会觉得他本身是一个怀疑论者,他对很多事情是非常地有主见,尤其从他的随笔里面可以看到,有的时候你会会心一笑,哪怕是不那么正统的、“政治正确”的观点,他都是那么的机智,让你觉得你像是触到电。
他的文字是带有歧义性的,让读的人徘徊在虚跟实、对与错之间的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历练跟感悟的一种“灰色地带”。这种灰色地带是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

——最后一点,是我很喜欢的他引用巴的一句话,就是在《伪所罗门书》,他说:“巴赫……只认为自己的作曲法适合自己,写好,写透,就是他的‘完成’。”这句话如果我们把它用在木心的身上其实非常贴切,他不随俗啊,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自己的领域里面,他自己的文字世界里面,他能够把它写好,写深,写透,这就是木心他自己的“完成”!


蔡明亮



蔡明亮,台湾“新浪潮”大导,以《爱情万岁》、《洞》、《你那边几点》等名片享誉国际影坛,2009年电影《脸》更成为被卢浮宫收藏的首部剧情长片。2013年的新作《郊游》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同时也成为“金马五十”的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得主。2013年1月初,蔡明亮收到友人赠送的刚刚在大陆出版的简体版木心《文学回忆录》(这次的“传书人”就变成笔者“我”了),其时,《郊游》正在前期拍摄中。


——《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我读了两遍。


——我想,是这本书,最能让我了解木心这个人。他非常的博学,非常的宽广,而且非常深邃。

这样的一个文学家、创作者,他又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异乡的美国给那些学生上了整整五年的课,中间也没有间断,真的是对文学跟艺术非常地热心、非常地热血。


——像我们这些不是做文学的人,读书都很杂,不是那么系统,都是跟着年龄走,那个年龄过了就过了,很多该读的书都没读。

木心的讲学,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提醒。我太开心了。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在旅途中也带着,现在又开始重读了。

我刚刚还跟听我课的同学们讲,一本好的文学史,不应该那么硬邦邦的。木心的讲述是很随性的,但又有系统,非常能看出他的性格,这个文人的性格。这个才是我看重的。


——他的感觉也很准确,他的评析、他的观点都很贴切,我也常常被吸引去再回头去看世界文学史上的那些作品。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又去找了托尔斯泰的书,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关注他的那些大部头的作品,那些小的东西就被忽略了,没有读到,很可惜。

还有很多他讲的日本文学的部分,是我重点在重看的,给我很多的启发。所以这就是让我开心的地方,我会想,即使我的下半辈子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我不会怕啊,因为我又发现那么多值得去读的、去思考的东西,这个是他有影响到我、帮助到我的,我要谢谢他。




西门町。中山堂。“蔡明亮咖啡走廊”。金马奖的奖座就放在柜头,店里的客人走过,好奇地拿起来:好重。


——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作人,跟着这个时代去走也不是那么的正当。所以木心的一些观点我也会特别认同。

比如他会说:大众是瞎的。我觉得太对了。因为这倒不是说大众、或我们的观众是真的“看不到”,而是说他们不可能“提前看到”,不可能你的尝试还没有真的做出来,他们就已经“懂”了,这些都需要时间的。

但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有在认真做“创作”;你如果要为大众去“创作”,那你根本就不要创作了。


——而说到木心与台湾的关系,我确实也发现我的情况和他有些相似。我觉得台湾,特别在文学上,它还是一个文化传承比较坚实的地方,它是一个文学的集中地。它没有经历“文革”那样的过程,文学很好地传承下来了,所以会看得“懂”木心这个人,张爱玲也是一样啊,她也是从这边得到被“看到”的“位子”。

那相对于我,我是马来西亚人,你知道那种海外华人社会的生存状况,还有各种排华的、压抑华文的风气也都非常严重。


——总体来讲,华人世界的其他地方也都还是在“过生活”而已,“活着”就好了,不是还有很多地方连呼吸都困难的?

所以,基本上我觉得木心的情况很正常,他只有离开内地才能有所发展,他的舞台其实是台湾,不管那个时候他离得有多远,他的舞台就在台湾。

像我也是,我的舞台是台湾。我留在马来西亚,我可能就不是个导演;我如果去香港,也不会是这样的导演,可能就是个商人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回头再看看这个地方,看看它所承载的东西,这还是蛮重要的。


(连载待续……)


【相关链接】
木心书信四封 | 致台湾读者林慧宜
梁文道 |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骆以军 | 木心文学灵魂的近亲
马家辉 | 木心三帖
郭松棻 | 木心散文的彼岸性
陈英德 | 木心自认是一个自然的异端
焦元溥 |《素履之往》应是谈西方音乐最多的一本
蔡逸君 | 木心教导的也就是向艺术至高之美看齐的眼光
童明 | 你读不懂木心,不是他的错。
王渝 | 木心,注定只有等着被发现。
台湾印刻木心年表
【注】本文节选自《木心两周年纪念专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由塔塔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

【近期活动】

木心作品推荐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彼时兴起,也为了便于记忆,把木心先生大陆所面世作品集(刚好十四部)同样取首字串成一副对联: 

琼云素诗伪巴哥

西鱼温文爱即我


有关木心先生更多作品信息请阅读下文链接:

 木心著作名录(截至2023/10)


塔塔来稿

木心祭(九篇)
木心演 | 无处不在的读者
阅读木心小札 | 真是让你热泪盈眶
木心先生彻底擦干净我眼睛上的灰尘
我们将合成没有墓碑的神 | 木心逝世12周年祭
来稿请添加微信:mbcs2011 (鹤无粮)


塔塔沙龙

塔塔两周年纪念 | 木心是一个谜,越走近越迷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 塔塔之家揭牌纪事
塔塔之家揭牌纪事 | 我为我的读者所爱,你呢
晴风 | 木心读者双城记
木心的礼物 | 写在塔塔五周年


塔中之塔
纪念木心先生,展示先生的艺术世界。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字玉山,本名孙璞,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画家,曾旅居美国多年,晚年回到故乡乌镇,乌镇现有木心故居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可以供游客参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