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 | Eur Heart J:心梗后LVEF≤35%的患者,早期(3个月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可预测复发及1年死亡!

学术   2024-10-15 17:31   北京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心肌梗死(MI)后猝死的风险主要由室性心律失常引发,尤其是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患者中。在当前的治疗时代,发生于MI后早期阶段(即出院后三个月内)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后在LVEF受损的患者中尚未得到具体评估。

近期,Eur Heart J 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旨在评估MI后早期阶段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后续心律失常复发和死亡率的风险。研究表明,佩戴可穿戴心律转复除颤器(WCD)期间发生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复发心律失常和短期死亡率显著增加。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MI)后,猝死(SCD)的风险主要由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颤[VF])引发,并且这种风险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在MI后的第一个月内,猝死风险最高(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受损的患者),随后在前6个月内快速下降,并在12个月后趋于稳定。


在当前的治疗环境下,关于MI后早期阶段发生VT/VF患者的结局,我们知之甚少,因为过去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许多研究报道,使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相比一级预防的患者,VT/VF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但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这些研究并未特别关注MI后早期阶段,也没有详细提供MI发生与VT/VF或ICD植入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尽管如此,ICD试验中的VT/VF患者长期以来一直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


尽管在LVEF≤35%的MI患者中,预防性植入ICD已被推荐用以防止猝死(SCD),但临床试验并未能证明在急性MI后的早期阶段使用ICD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建议在急性心肌梗死(MI)后经过40至90天(具体时间取决于是否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再重新评估LVEF后,才考虑植入预防性ICD。


这一等待期的原因有两点:(1)DINAMIT和IRIS试验中发现MI后最初40天内接受ICD的患者在全因死亡率上没有显著改善;(2)在急性MI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后,约50%的患者在3个月内的LVEF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


在MI后LVEF降低的患者中,佩戴可穿戴心律转复除颤器(WCD)可以有效检测和治疗VT/VF。然而,由于VEST试验未能证明在MI后早期阶段减少心律失常相关的死亡率,最新发布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不推荐在此阶段常规使用WCD,尽管在某些特定患者中可以考虑使用(IIb类推荐)。


DINAMIT、IRIS和VEST试验未能实现其主要终点,合理地对这些研究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即在MI后早期阶段配备ICD或WCD的患者相比未使用这些设备的患者,其存活率更高。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这一假设在当前治疗时代是否仍然成立。


我们评估了在MI后早期阶段处方WCD后植入ICD的患者的结局。我们的假设是,在MI后早期阶段佩戴WCD且经历VT/VF事件的患者(因此接受了二级预防的ICD植入),在VT/VF复发和全因死亡率方面,其预后比没有经历VT/VF的患者(因此接受了预防性ICD植入)要差。


研究方法

数据分析基于一项全国性登记,共连续纳入1,032名急性MI后LVEF≤35%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被处方佩戴WCD,并随后植入ICD。


ICD植入的原因是患者在佩戴WCD期间发生持续性VA(VA+/WCD,n=72),或在MI后早期阶段结束时LVEF仍≤35%(VA−/WCD,n=960)。


中位随访时间为30.9个月。


研究结果

在ICD植入后一年内,22.2%的VA+/WCD患者和3.5%的VA−/WCD患者发生了持续性VA(P<0.0001)。


多因素校正分析显示,佩戴WCD期间发生的持续性VA是以下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 1年内持续性VA复发:校正后风险比[HR] 6.91;95%置信区间[CI] 3.73–12.81;P<0.0001)。

  • 随访结束时持续性VA复发:校正后HR 3.86;95% CI 2.37–6.30;P <0.0001)。

  • 1年内死亡率:校正后HR 2.86;95% CI 1.28–6.39;P =0.012)。

图1.根据佩戴WCD期间有无VT/VF发作分组的无VT/VF事件生存分析曲线


研究结论

在LVEF≤35%的患者中,MI后早期阶段的持续性VA可以预测持续性VA的复发和1年内的死亡率。


要点回顾
  • 研究问题:

在早期MI后阶段发生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患者中较高的心律失常复发或死亡风险相关?


  • 研究发现:

在早期MI后阶段,佩戴可穿戴心脏复律除颤器期间发生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与LVEF≤35%的患者中较高的心律失常复发风险和1年内死亡率独立相关。


  • 临床意义:

在MI后LVEF≤35%的患者中,MI后早期阶段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面临较高的后续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内死亡的风险。


来源:Prognostic valu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early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the French nationwide WICD-MI stud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Eur Heart J. 2024 Oct 01:ehae693. doi: 10.1093/eurheartj/ehae693]. Eur Heart J.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 2024. doi:10.1093/eurheartj/ehae575


往期回顾

观点 | JACC:为什么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难以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

进展 | JACC:14天连续心电监测筛查未诊断的房颤并启动口服抗凝能否降低卒中风险?GUARD-AF试验结果

观点 | JACC:为什么现有治疗无法降低HFmrEF/HFpEF患者的死亡率?

进展 | JACC:青年时期单次测量的LDL-C及non-HDL-C水平可有效预测中老年心血管风险!CARDIA研究结果

进展 | Eur Heart J:生物可降解vs.耐久性聚合物,这2种DES植入后3年新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如何?

进展 | JAMA子刊:STEMI患者院前予糖皮质激素冲击能否降低PCI后心梗面积?PULSE-MI试验结果

进展 | Circulation:新药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齐泊腾坦(Zibotentan)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是否安全有效?

进展 | JAMA:房颤行肺静脉隔离术后的改善是否存在安慰剂效应?SHAM-PVI假手术对照试验结果公布

进展 | NEJM:疗效显著!小干扰RNA药物Vutrisiran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

进展 | NEJM:试验提前终止!新型XIa抑制剂Asundexian vs.阿哌沙班用于高风险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进展 | Eur Heart J:心梗后早期、强化、持续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患者预后更好

进展 | JAMA:相较于标准降压方案,低剂量三联复方制剂(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疗效及耐受更佳!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