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庆节小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再次交出了让全市场欢呼的“成绩单”。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自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推出“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后,A股上证指数便从2800点一路向上攀升,交易量、交易速度等不断刷新纪录。
8日上午10时,国新办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政策加码,信心笃定,仅仅五个交易日后,上证指数已经攀至3500点附近。
一揽子增量政策下,A股能走多远?基本面将有哪些变化?8日收盘后,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了采访调研。
9月24日上证指数站稳2800点,9月26日上证指数站上3000点,10月8日上证指数报收3489.78点……不断走高的指数背后,是持续涌入的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刷新记录的交易额。
“咨询交易电话量翻番”“银证转账频次和额度不断增多”“一大批95后投资者在线上完成了开户”,在多个券商江苏营业部,随处可以听到券商经理们这样的“介绍”。
记者还注意到,在A股交易活跃度的榜单上,一些许久没有出现过的券商江苏营业部重新上榜。如东亚前海证券江苏分公司、兴业证券南通分公司、东吴证券苏州西北街证券营业部等,以9月30日这天为例,这些券商营业部都出现了大量积极的买入交易。而在10月8日,海通证券常州健身路证券营业部的买入量,更是位列全市场活跃营业部第二。
券商江苏营业部传递出来的投资者情绪和交易举动,可以说是近期A股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市场普遍认为,9月24日国新办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一揽子政策,为A股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预期,这是投资者决定“跑步”入场的直接原因。
“创设互换便利这一政策,意义在于创设了央行直达非银机构的投放机制,这将大大增加非银机构的流动性,且这部分资金只能专项用于股票投资。”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说。
流动性好比“弹药”,“弹药”充足,市场才能“燃烧”。截至10月8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4.59%,深证成指上涨9.17%,创业板指上涨17.25%,全市场超1700只个股涨幅在10%以上。
充裕的流动性直接推高了A股,但是持续的走强仍然需要基本面的支撑。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此前预计,随着政策“组合拳”的落地,股市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好转。其肯定了当前A股的表现态势,并提及经济基本面的转变“将有利于改善经济基本面,降低居民负担,有利于增强经济和市场活力”。
在资本市场,基本面的直接反映来自于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相关性较强,在后续财政政策加码的情况下,整个利润增速有望在四季度见底回升。
在10月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两个提法引起上市公司的关注,一个是“抓紧研究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另一个是“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持续做好优质项目的推介,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开展形成新一批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多个江苏上市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政策都为上市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可能,特别期待有新的作为空间。”10月8日,A股江苏上市公司中,就有671只个股上涨,对连续的政策反应积极。
经过五个交易日的大涨,当前市场投资者最急于发问的是:A股是不是真的迎来了牛市?
事实上,近期不论是国内券商还是外资机构,都给予了A股较乐观的评价。
国信证券在10月策略观点中分析,当前A股市场修复进程较快,绝对估值不高,市场情绪偏向亢奋,但距离历史顶部仍有较大空间。
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团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超配”,提高了对MSCI中国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
好的预期,可能既来自于政策给予的底气,更来自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
关于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接受采访的上市公司反复提及的还有一组词,即“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和传统行业产业整合两条主线”。
以江苏许多上市公司为例,很多正步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转型过程中,普遍反映最难的有两个:一个是“现金流”,一个是“研发投入回报”。而这些既需要政策包容与引导,更需要给予时间和空间。
一揽子增量政策既关注到科技创新产业,也关注到传统行业,从“提高监管包容度和市场交易效率”到“以分红、回购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基础上,对‘关键少数’提出市值管理的要求”……都让企业感受到当前政策对其现阶段发展的多维度支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采访时,也称“A股绝对已经燃起来了”。他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步入复苏进程,在亚太地区,中国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生产需求持续恢复,新动能继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反映出经济的韧性和政策的成效。”
采写 |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胡春春
值班编辑 | 陈娟
值班主编 | 赵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