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为展现和弘扬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八钢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我们推出“创新故事大家讲”栏目,从各二级单位征集了优秀创新人物案例进行推送,旨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科技创新发挥核心驱动作用,为支撑八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在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下,八钢公司炼钢厂始终坚持眼睛向内、深挖内潜,充分挖掘工序成本空间,全力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而在转炉炼钢生产中,电气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尘风机更是其中的关键设备。
长期以来,除尘风机一直依赖液力耦合器进行调速,这种传统的调速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效果,但其固有的缺陷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低速段运行时,液力耦合器的转差损耗较大,导致能耗居高不下,效率低下。同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维护成本也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
面对这一问题,炼钢厂迅速成立攻关团队。
赵科强,120t运行作业区的电气点检员,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作为除尘系统的电气设备维护、点检及检修的负责人,为了保证其稳定运行提高效率,不造成环保等问题,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除尘设备上,使其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为此赵科强深感责任重大。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电气专业知识的深厚积累,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了解到了变频器这种高效、节能的调速方式。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实时调整电动机的转速,既保证了生产效率的稳定提升,又能大幅降低能耗水平。这无疑为除尘风机的调速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想法虽好,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炼钢厂的电气系统架构复杂多变,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蜘蛛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作为在岗10多年的老点检员,赵科强深知这一点。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变频器与风机的兼容性问题,赵科强带领团队成员对每一条线路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在实际排查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电气系统年代久远,线路已经严重老化,甚至存在短路的风险。如果全部更换线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施工周期也会非常漫长。面对这一困境,赵科强并没有退缩,他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但遗憾的是,由于除尘风机与变频器的兼容性问题在业内并不常见,因此可借鉴的经验寥寥无几。他又尝试联系设备厂家寻求技术支持,但得到的答复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建议,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操作。这让赵科强感到焦虑和无助。
在接下来的数个日夜中,他带领团队成员对电气系统进行了深度剖析和逐一排查,加班加点,像绣花一样仔细检查和测试线路。有针对性的更换了700多米电缆,同时,赵科强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使用屏蔽电缆、为控制系统和仪表提供单独的隔离电源等方式来抗干扰;通过调整变频器的参数来减少对电网的谐波影响。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电路连接方式,成功实现了变频器与风机的无缝对接。
终于,除尘风机在精心调试下稳稳运行,赵科强那疲惫的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次除尘风机的改造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经实际测定,改造后的除尘风机从低速切换至高速的调速时间大幅缩短至60秒以内,转换时间提高了近65%;每一炉钢冶炼过程中出尘的风量平均提升了近3.5万立方米,有效减少了烟尘外溢现象的发生频率,除尘效果显著提升。此外,煤气回收量也提高了0.09GJ/t,辅电消耗降低了0.6kw·h/t,同比增长近15%,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赵科强及其团队的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变频器与风机兼容性的技术难题,更为炼钢厂的设备优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岗位创新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