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科研用房管理

楼市   社会   2025-01-03 17:03   云南  




■ 大连海事大学正门

“双一流”高校建设具有资源依赖性,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需求更加迫切,对资源的精准投入、精准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房屋资源是高校重要的物力资源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结构逐步转变,高校科研用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难度加大。

本文结合大连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海事大学)科研用房管理现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系统研究,制订科学有效的房屋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房产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01


科研用房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用房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学校发展定位及建设目标的转变,研究生逐年扩招,随之而来的是科研用房需求面积逐年增加。但学校房屋资源总量有限,无法为科研用房提供更多增量,这就造成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给一线房屋管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考验。同时,也导致部分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科研用房面积分配不均

由于学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政策导向不同,带来房屋分配不均、整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部分亟需发展的新学科无法获得充足科研面积。此外,由于学校房屋资源紧张,文科类学院一直未配给相应科研用房,无法开展研讨学习,延缓部分学科发展进程。

科研用房动态管理不足

由于学校科研用房数据动态管理不足,导致出现使用后不归还、随意占用、使用者改变房屋用途、因人员流动带来的房屋面积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管理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带来房屋使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等后果。因此,需要房屋管理者建立更为精准高效的管理模式。

■ 大连海事大学西山校区


02


科研用房分配方案


为了解决科研用房在分配、管理、使用上的种种问题,海事大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走访座谈、案例学习、对标对表等工作。通过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形成了对科研用房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以量入为出、均衡发展为底线,通过建立管理者与需求方的沟通渠道,实行实时动态监管机制;并根据文、理科学院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分配管理方式,逐步实现供需的平衡,形成正向反馈与良性循环,让方案更科学合理可行,管理更精准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用房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建立新的按需分配模式

理工科学院分配方式:在多年的房屋管理中,海事大学在面积相对宽裕的时期,资源向科研方向投放,导致目前招生数逐年增加而房屋面积增量有限,可供分配的科研面积捉襟见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对各学科的科研用房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座谈和分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课程安排特点,提出适当资源整合与折合调减举措:在原有按生均面积计算原则的基础上,按不同学期的不同科研任务实际,进行了折合处理,以实现供需相对平衡。

文科学院分配方式:学校在科研用房分配中存在一定“重理轻文”的思想,致使文科类学院研究生一直没有集中的学习研讨面积。为实现文科院系科研用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目标,海事大学多次对标其他高校,学习先进做法,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以“研讨室+公共学习工位”的新模式(即每个学院在其主要办公楼内设专门的研究生研讨室,以解决导师与学生日常研讨需要,同时在学校其他区域,建立文科研究生公共学习工位,所有文科学院研究生均能刷卡进入学习),解决文科类科研用房面积。在制订分配方式时主要根据文科研究生日常学习、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导师与研究生研讨所需面积以及研讨频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更为优化可行的文科研究生学习用房分配方案,根据学校文科院系公用房的特点解决其实际问题。具体分配方案如下:制订研讨室分配公式:

R=[(N×Y+n)(S-P)H+n×p]/T

公式中R为研讨室数,N为导师所带同级研究生每月研讨数,Y为研讨学年数,n为导师所带全体研究生每月研讨数,S为导师数,P为教授导师数,H为减半参数,T为研讨室每月可研讨数。

构建动态的管理模型

■ 图 1 海事大学科研用房动态管理模型

建立常态化机制:一是对学校房屋进行彻底清查,定期对科研用房面积、使用性质等进行分类整理,对使用情况进行精确计算与统计,实现对房屋面积的精准、实时掌握;二是建立有效对话机制,搭建多层次的对话平台与媒介,保证供需双方充分地交流沟通,掌握需求方最实际的需要,从而实现按需供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供有效保障。

科学分类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两种分配模式:一是理工科生分配方式,按生均方式进行面积分配,依据理工科研究生的实际科研需要,适当调减理工科学院的科研面积,以实现留有可控房屋面积余量的同时,达到供需平衡;二是文科生分配方式,按“研讨室+公共学习工位”模式分配面积,实现文科学院科研面积的“从无到有”的目标,满足学生集中学习研讨的需求。以上两种分配模式,在保留存量基础上,再依据学校家底情况和学院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实施有效监管:学校定期对房屋的使用性质、使用频率及使用效益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现对科研用房的有效监管,让房屋管理时刻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让房屋资源实现合理分配。

■ 海事大学心海湖

03


取得的主要成效


满足科研发展需求

通过改变分配模式,利用经济手段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整合出部分可供调配的房屋资源。通过对理工科学院科研用房的折合处理,逐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分配、高效利用及效益最大化,保障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实现资源均衡分配

通过房屋资源进一步整合,逐步改善分配不均的现状,在保有可控余量的同时给予文科学院一定科研用房配给,有效解决了文科学院研究生没有集中研讨用房面积的问题。随着管理意识的提高,将逐步实现对全校资源的动态管理,均衡分配。

提高房产使用效率

通过文科研讨室以及公共自习室的建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既能满足日常学习研讨需要,同时又能提高房产使用效率,保障学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在未来管理实践中,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校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学科个性化发展需要,及时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实现对全校科研用房的精准有效管理。

■ 东山校区景观


本文作者:贾石岩 宫宇

研究参与人员:徐胜龙、毛炎伟、庞玺斌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原文发表于《现代物业》下旬刊2022年8期/总第572期


声明:

本文为《现代物业》杂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微信号后台管理员或xdwy200175@126.com,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现代物业杂志
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的全景记录,坚持以报道真相和探索真理的态度,把物业建设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改善和社区文明作为自己的目标,源源不断地为业内人士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丰富资讯和独特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