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生的房子不仅仅是家的化身,
也是梦想的化身。”
——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在这群星闪耀的首尔艺术季,徐道获(Do Ho Suh,1962—)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星之一。其作品除了在弗里兹首尔艺术博览会立木画廊展位中呈现,徐道获的个展“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正在首善哉艺术中心精彩展出中。这”是一次从艺术家的视角对生活、世界反思和对未来展望的机会,其中展出的系列作品探索了在异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
展览围绕“推测”这一总概念,带来徐道获在过去20年中不断探索的主题,包括时间、个人空间、记忆和运动。在徐道获的作品中,“推测”这个词涵盖了与个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有关的沉思、推论、假设和建议等。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活动描述为“推测的过程”,并使用多种叙事方式来分享参与生活中情感和身体复杂性的新可能性。对于这次展览,徐道获工作室(@dohosuhstudio)在Instagram上介绍道:
上下滑动查看
桥梁家园:模型1,比例1:16(Bridging Home: Model 1, Scale 1/16)
2015,混合媒介
© Do Ho Suh
摄影:Minjung Lee
徐道获(1962—)出生于韩国首尔,20多岁时移居美国学习。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经历深刻影响了徐道获的创作,无论是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里悬挂着的血红色织物楼梯,还是粉彩纸雕刻的门把手和散热器,这些雕塑作品无一不传递出一种对家庭亲密感的渴望。
徐道获在职业生涯中一直用织物呈现他实际居住的空间,如家或工作室,从而突破特定场地艺术的界限。与传统的固定雕塑所用的材料不同,徐道获的织物空间由轻质、透水的材料制作,可以被自如运输和重塑。如果说过往的作品是关于他对空间的理解,那么“徐道获:推测”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体验徐道获思考新可能性的过程的机会。本次展览并非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侧重于徐道获实践的核心过程、概念和调查,是徐道获的思维的视觉呈现。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位于1楼的The Ground介绍了徐道获的“桥梁项目”(Bridge Project)。“‘完美家园’(Perfect Home)是什么或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徐道获最初通过一座桥连接了他视为家的两个城市,纽约和首尔。他设想他的“完美家园”位于太平洋上,与这两个城市等距。在参考建筑师、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理论家和工业设计师的理论后,“完美家园:桥梁项目” (2010-2012) 结合了对跨海大桥洲际旅行的推测性思考。徐道获用图纸设计可以承受来自太平洋恶劣自然条件的房屋。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徐道格的“桥梁项目”的后续新版本首次在首尔善哉中心亮相。此版本包括徐道格目前在伦敦的家。这个“完美家园”现在位于与首尔、纽约和伦敦相距等距的楚科奇高原,靠近北极波弗特海(坐标:77°55'33″N 161°23'49″W)。这个思想实验质疑在不同空间之间移动意味着什么,并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孤立、障碍和重新划定的边界以及不断发展的人际关系等挑战。
由于物理、概念或实际的阻碍,徐道获在一号空间中的作品本质上是推测性质的。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假设、图表、动画、模型或文字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实际的物体。它们在“未完成”的状态下不断变化和发展。展览的主题交织着徐道获对“完美家园”的概念探索、他对公共艺术的想法和态度,以及他对阈限、短暂空间的长期兴趣。展览展示了徐道获20多年来的努力,那些从物理层面上出发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如将一栋传统的韩屋从首尔搬到伦敦,或用卡车运送一个充满艺术家记忆的地方,到拆除和颠覆纪念碑和权力结构的系统。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二号空间依次展示了徐道获的《同仁公寓》(Dong In Apartments,2022)和 《罗宾汉花园,伦敦伍尔莫尔街,东14路0HG 》(Robin Hood Gardens, Woolmore Street, London E14 0HG,2018)。后者最早合作于V&A博物馆,该机构决定抢救罗宾汉花园的事件为重心,展览定名“罗宾汉花园:倒置的废墟”(Robin Hood Gardens: A Ruin in Reverse)。罗宾汉花园是伦敦东部一处正在拆除的住宅区,由英国建筑师艾莉森和罗伯特·史密森(Alison and Robert Smithson)设计,于1972年完工。史密森夫妇希望罗宾汉花园能成为“更令人愉快的生活方式的典范”。尽管它的成功一直受到争议,然而2008年关于拆除该花园的消息引发了激烈的保护运动。
拆毁不可避免,V&A挽救了三层楼外墙的一些区域和两套公寓的室内装饰。现在,这座建筑被挽救的部分将在威尼斯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徐道获的一部电影。V&A 设计部高级策展人奥利维亚·霍斯福·特纳(Olivia Horsfall Turner)谈及她之所以选择徐道获的原因时说到:“他在仍有人居住的公寓和空置的公寓内拍摄是因为他善于融合纪实的细节与富有张力的感觉。他的作品非常严谨,针对特定地点观察,但不仅仅是记录,更包含着充沛的情感。”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他们以建筑师的眼光看待空间,将其视为一个物理实体,一个坚硬的外壳。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品质,是能量、历史、生命和记忆,都蕴含在其中。”
于徐道获而言,该项目最具吸引力的是他对于建筑和博物馆在态度上的“根本区别”。为了寻找这些稍纵即逝的痕迹,徐道获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拍摄方法,采用延时摄影、3D扫描和摄影测量。传统建筑摄影师会“在一瞬间”记录一个房间,而他则利用延时摄影技术,将相机“在30分钟内”从地板移动到天花板,拍摄数百张照片,然后“拼接”在一起,创造出动画效果。徐道获说道:“用摄像机10秒就能拍出同样的效果,但我需要30分钟,以反映居民的长期经历,其中一些人已经在那里住了25年。”同时,与传统激光扫描不同,摄影测量技术让他能够捕捉房间的“视觉信息”。
徐道获的漂泊经历促使他成为这些居民在家中度过的最后一章的日记作者,“我心里有种微妙的不适,一种不安的感觉。”他回忆起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年,当时他发现自己住在一栋与他长大的传统韩屋截然不同的建筑中。“诸如门的高度、门把手的传统、公寓的空间组织。与其说是文化冲击,不如说是建筑冲击。”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徐道获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于罗宾汉花园的前居民来说,未来充满了不确定。V&A的项目引发了争议。最初,他们决定不签署保护建筑的请愿书,而是将摧毁的过程最为展示,这让该机构被指责投机取巧。与此同时,去年夏天格伦菲尔大楼大火凸显了英国社会住房的糟糕状况,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用建筑记者欧文·哈瑟利(Owen Hatherley)的话来说,该项目可能会使这栋建筑脱离其社会起源。“它曾经是某人的房子,必须受到尊重。
徐道获的影片揭示了人类生活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您此刻正在首尔观赏艺术盛宴,不妨在首尔善哉中心光临徐道获创作的别样家园。
关于艺术家
立木画廊由乐睿昕(Rachel Lehmann)和慕德伟(David Maupin)于1996年在纽约携手创立,自成立以来,立木画廊一直积极为国际艺术家开拓新市场,并建立长期的策展关系,展览场地遍布美国、欧洲及亚洲。立木画廊的展览活动以提倡多元化声音而见称,带来勇于挑战身份概念及塑造国际文化的艺术家之作品。
艺术家、作品、画廊信息垂询
inquire@lehmannmaupin.com
中文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