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艺术家|徐道获首尔善哉艺术中心个展“推测”:无形的理想家园

文摘   2024-09-18 14:00   美国  



“我们出生的房子不仅仅是家的化身,

也是梦想的化身。”


——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在这群星闪耀的首尔艺术季,徐道获(Do Ho Suh,1962—)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星之一。其作品除了在弗里兹首尔艺术博览会立木画廊展位中呈现,徐道获的个展“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正在首善哉艺术中心精彩展出中。这”是一次从艺术家的视角对生活、世界反思和对未来展望的机会,其中展出的系列作品探索了在异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


展览围绕“推测”这一总概念,带来徐道获在过去20年中不断探索的主题,包括时间、个人空间、记忆和运动。在徐道获的作品中,“推测”这个词涵盖了与个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有关的沉思、推论、假设和建议等。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活动描述为“推测的过程”,并使用多种叙事方式来分享参与生活中情感和身体复杂性的新可能性。对于这次展览,徐道获工作室(@dohosuhstudio)在Instagram上介绍道:

上下滑动查看

“几十年来,推测性思维一直是我的主要媒介。我相信它具有巨大的潜力,让我们可以想象不同的世界。

Speculative thinking has been a key medium for me for decades now. I believe it has radical potential, allowing us to imagine different worlds.

사변적 사유는 지난 수십 년 동안 내게 중요한 매체였다. 다른 세계들을 상상하게 해주는급진적인 잠재력이 사변적 사유에 있다고 믿는다.


很久以前,我意识到我正在探索的许多概念都极具挑战性——你如何将世界两端的城市无边界地连接起来?你如何将家的概念随身携带并带到另一个地方?如果它移动位置,情况会一样吗?所以我开始推测——我画画、做动画、制作模型、计划和视频作品。这是我实践中最令人愉快的元素之一,因为它让我摆脱了一些(但不是全部!)制造的复杂性。

Long ago, I realised that a lot of the concepts I was exploring were extremely challenging to realise – how might you link citie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world without borders? How do you carry the concept of home with you and transport it to a different site? Is it the same if it moves location? So I began speculating – I draw, animate, make models, plans and video works. It’s one of the most enjoyable elements of my practice as it frees me from some (though not all!) of the complexities of fabrication.

내가 탐구하는 개념들이 많은 경우 실현하기가 어렵다는 것을 이미 오래전에 깨달았다. 지구 반대편에 있는 도시들을 어떻게 국경 없이 연결할 수 있을까? 집이라는 개념을 어떻게 다른 장소로 들고 이동할 수 있을까? 집은 장소가 바뀌어도 여전히 동일한 개념일까? 그래서 나는 사변적으로 생각하기 시작했다. 그림을 그리고, 애니메이션을 만들고, 모형과 도면, 영상 등을 제작한다. 제작 과정에 따른 복잡한 문제들로부터 (전부는 아닐지라도) 일부 벗어날 수 있기에 나의 실천 중에서 가장 즐거운 부분이다.


多年来,我一直想把我的模型放在一起,它们类似于建筑模型,尽管它们涉及虚构和概念领域,所以我很高兴能在善哉艺术中心做这件事。当然,在首尔举办展览对我来说总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展出的作品与我的出生城市有很强的同步性。

I’ve wanted to bring my models, which are similar to architectural models although they engage with fictional and conceptual realms, together for years, so I’m very pleased to be doing that at Art Sonje Center. It is of course always meaningful for me to exhibit in Seoul and there’s a strong synchronicity with the work on display and the city of my birth.

나는 오랫동안 건축 모형과 모습은 유사하지만, 허구적이고 개념적인 영역을 담고 있는 나의 모형들을 한자리에 모으고 싶었다. 아트선재센터에서 그 기회를 얻게 되어 매우 기쁘다. 물론 서울에서 전시를 여는 것은 언제나 내게 의미 있는 일이고, 전시 작품과 내가 태어난 도시 간에는 뚜렷한 동시성이 있다.”


桥梁家园:模型1,比例1:16(Bridging Home: Model 1, Scale 1/16)

2015,混合媒介

© Do Ho Suh

摄影:Minjung Lee


徐道获(1962—)出生于韩国首尔,20多岁时移居美国学习。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经历深刻影响了徐道获的创作,无论是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里悬挂着的血红色织物楼梯,还是粉彩纸雕刻的门把手和散热器,这些雕塑作品无一不传递出一种对家庭亲密感的渴望。


徐道获在职业生涯中一直用织物呈现他实际居住的空间,如家或工作室,从而突破特定场地艺术的界限。与传统的固定雕塑所用的材料不同,徐道获的织物空间由轻质、透水的材料制作,可以被自如运输和重塑。如果说过往的作品是关于他对空间的理解,那么“徐道获:推测”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体验徐道获思考新可能性的过程的机会。本次展览并非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侧重于徐道获实践的核心过程、概念和调查,是徐道获的思维的视觉呈现。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位于1楼的The Ground介绍了徐道获的“桥梁项目”(Bridge Project)。“‘完美家园’(Perfect Home)是什么或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徐道获最初通过一座桥连接了他视为家的两个城市,纽约和首尔。他设想他的“完美家园”位于太平洋上,与这两个城市等距。在参考建筑师、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理论家和工业设计师的理论后,“完美家园:桥梁项目” (2010-2012) 结合了对跨海大桥洲际旅行的推测性思考。徐道获用图纸设计可以承受来自太平洋恶劣自然条件的房屋。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徐道格的“桥梁项目”的后续新版本首次在首尔善哉中心亮相。此版本包括徐道格目前在伦敦的家。这个“完美家园”现在位于与首尔、纽约和伦敦相距等距的楚科奇高原,靠近北极波弗特海(坐标:77°55'33″N 161°23'49″W)。这个思想实验质疑在不同空间之间移动意味着什么,并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孤立、障碍和重新划定的边界以及不断发展的人际关系等挑战。 


由于物理、概念或实际的阻碍,徐道获在一号空间中的作品本质上是推测性质的。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假设、图表、动画、模型或文字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实际的物体。它们在“未完成”的状态下不断变化和发展。展览的主题交织着徐道获对“完美家园”的概念探索、他对公共艺术的想法和态度,以及他对阈限、短暂空间的长期兴趣。展览展示了徐道获20多年来的努力,那些从物理层面上出发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如将一栋传统的韩屋从首尔搬到伦敦,或用卡车运送一个充满艺术家记忆的地方,到拆除和颠覆纪念碑和权力结构的系统。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二号空间依次展示了徐道获的《同仁公寓》(Dong In Apartments,2022)和 《罗宾汉花园,伦敦伍尔莫尔街,东14路0HG 》(Robin Hood Gardens, Woolmore Street, London E14 0HG,2018)。后者最早合作于V&A博物馆,该机构决定抢救罗宾汉花园的事件为重心,展览定名“罗宾汉花园:倒置的废墟”(Robin Hood Gardens: A Ruin in Reverse)。罗宾汉花园是伦敦东部一处正在拆除的住宅区,由英国建筑师艾莉森和罗伯特·史密森(Alison and Robert Smithson)设计,于1972年完工。史密森夫妇希望罗宾汉花园能成为“更令人愉快的生活方式的典范”。尽管它的成功一直受到争议,然而2008年关于拆除该花园的消息引发了激烈的保护运动。


拆毁不可避免,V&A挽救了三层楼外墙的一些区域和两套公寓的室内装饰。现在,这座建筑被挽救的部分将在威尼斯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徐道获的一部电影。V&A 设计部高级策展人奥利维亚·霍斯福·特纳(Olivia Horsfall Turner)谈及她之所以选择徐道获的原因时说到:“他在仍有人居住的公寓和空置的公寓内拍摄是因为他善于融合纪实的细节与富有张力的感觉。他的作品非常严谨,针对特定地点观察,但不仅仅是记录,更包含着充沛的情感。”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他们以建筑师的眼光看待空间,将其视为一个物理实体,一个坚硬的外壳。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品质,是能量、历史、生命和记忆,都蕴含在其中。”


于徐道获而言,该项目最具吸引力的是他对于建筑和博物馆在态度上的“根本区别”。为了寻找这些稍纵即逝的痕迹,徐道获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拍摄方法,采用延时摄影、3D扫描和摄影测量。传统建筑摄影师会“在一瞬间”记录一个房间,而他则利用延时摄影技术,将相机“在30分钟内”从地板移动到天花板,拍摄数百张照片,然后“拼接”在一起,创造出动画效果。徐道获说道:“用摄像机10秒就能拍出同样的效果,但我需要30分钟,以反映居民的长期经历,其中一些人已经在那里住了25年。”同时,与传统激光扫描不同,摄影测量技术让他能够捕捉房间的“视觉信息”。


徐道获的漂泊经历促使他成为这些居民在家中度过的最后一章的日记作者,“我心里有种微妙的不适,一种不安的感觉。”他回忆起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年,当时他发现自己住在一栋与他长大的传统韩屋截然不同的建筑中。“诸如门的高度、门把手的传统、公寓的空间组织。与其说是文化冲击,不如说是建筑冲击。”


徐道获:推测(Do Ho Suh: Speculations)展览现场,首尔善哉中心

© Do Ho Suh © 2024 Art Sonje Center

摄影:Seowon Nam


徐道获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于罗宾汉花园的前居民来说,未来充满了不确定。V&A的项目引发了争议。最初,他们决定不签署保护建筑的请愿书,而是将摧毁的过程最为展示,这让该机构被指责投机取巧。与此同时,去年夏天格伦菲尔大楼大火凸显了英国社会住房的糟糕状况,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用建筑记者欧文·哈瑟利(Owen Hatherley)的话来说,该项目可能会使这栋建筑脱离其社会起源。“它曾经是某人的房子,必须受到尊重。


徐道获的影片揭示了人类生活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您此刻正在首尔观赏艺术盛宴,不妨在首尔善哉中心光临徐道获创作的别样家园。



 关于艺术家 

徐道获(1962年生于韩国首尔)曾于韩国国立大学主修东方油画,其后分别在罗得岛设计学院及耶鲁大学学习油画及雕塑。自九十年代中期,他开始对传统个人空间的概念提出质疑,并对其概念在实体及隐喻呈现方面的变化及移动性进行探索。多年来,徐道获的装置、绘画、雕塑和电影作品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当中探讨的主题包括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家族历史,如「家」、「迁徙」、「回忆」和「个体」等。徐道获认为我们所居住的空间也含有心理的力量,而他尝试在这些居所以外的地方作品中把记忆、个人体验和安全感具象化。


徐道获先后在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及耶鲁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1994年)和雕塑的艺术硕士学位。他曾在众多美术馆及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览,包括丹麦奥胡斯艺术博物馆(2018年,即将展出)、日本十和田现代美术馆(2018年)、美国弗里斯特视觉艺术中心(2018年,即将展出)、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18年)、美国麦迪逊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年)、美国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2016年)、美国辛辛那提现代艺术中心(2016年)、美国克利夫兰现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2015年)、美国奥斯汀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韩国首尔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2013年)、日本金沢21世纪美术馆(2012-2013年)、日本广岛市现代美术馆(201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2年)、韩国首尔三星美术馆(2012年)及英国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2011年)。他亦曾参与多个群体展览,包括意大利威尼斯第16届国际建筑展览(2018年)、西班牙莱昂卡斯蒂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的「Shelter in the Storm. A Look at the Exile in the MUSAC Collection」(2018年)、奥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馆的「Art of the Senses」(2017年,即将展出)、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的「No Place Like Home」(2017年)、美国洛杉矶哈默博物馆和曼尼尔私人收藏博物馆的「Apparitions: Frottages and Rubbings from 1860 to Now」(2015年)、韩国首尔三星美术馆的「Beyond and Between」(2014年)、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的「Shades of Time: An Exhibition from the Archive of Korean American Artists, Part Two 1989 - 2001」(2014年)、 美国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Homebodies」(2013年)、韩国大邱艺术博物馆的「Dislocation」(2012年)及韩国果川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的「Peppermint Candy: Contemporary Korean Art」(2009年)。徐道获曾参与多个双年展,包括新加坡双年展(2016年)、南韩第9届光州双年展(2012年)、英国第6届利物浦双年展(2010年)、意大利威尼斯第12届建筑双年展(2010年)、第8届伊斯坦布尔国际双年展(2003年)、第13届悉尼双年展(2002年),并作为韩国代表出席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其作品可见于多个国际公营以及私人收藏,包括美国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美国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所罗门·古根汉美术馆、美国洛杉矶县立美术馆、美国沃克艺术中心、英国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奥地利维也纳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 Collection、荷兰弗尔林登美术馆、韩国首尔三星美术馆、韩国首尔Art Sonje Center、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及日本金沢21世纪美术馆。


在2013年,徐道获被《华尔街日报》杂志选为「Innovator of the Year in Art」。


 关于艺术家
















立木画廊由乐睿昕(Rachel Lehmann)和慕德伟(David Maupin)于1996年在纽约携手创立,自成立以来,立木画廊一直积极为国际艺术家开拓新市场,并建立长期的策展关系,展览场地遍布美国、欧洲及亚洲。立木画廊的展览活动以提倡多元化声音而见称,带来勇于挑战身份概念及塑造国际文化的艺术家之作品。



艺术家、作品、画廊信息垂询

 inquire@lehmannmaupin.com


中文官网 ▼



Lehmann Maupin 立木画廊
立木画廊由Rachel Lehman和David Maupin于1996年共同创办,代理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当代艺术家及艺术遗产。画廊相继在纽约、香港、首尔展出艺术家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展览。画廊于2020年10月在伦敦开设了最新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