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部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胸外科单孔腔镜手术学》图书连载

学术   健康   2024-09-22 06:00   北京  

编者按:对于胸外科专科而言,单孔腔镜手术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为了帮助更多年轻医生更快地掌握、更好地传承且更规范地使用单孔腔镜技术,上海长征医院唐华教授及团队特别编写了《胸外科单孔腔镜手术学》一书。图书脉络工整清晰,从肺外科、食管外科、纵隔外科、气管外科等胸外科亚专科角度出发将内容归纳为五大部分,几乎囊括了目前胸外科所有的单孔腔镜技术,并且以“文字阐述+图片拆解关键动作+完整手术视频演示(部分章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利用这一技术完成胸外科手术的方法与技巧。本书汇集了40余位国内外胸外科医生的个人所长,旨在帮助更多年轻胸外科医生打通技术瓶颈,为学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现AME科研时间将精选部分图书内容进行连载,以助力优质内容传播共享。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经颈部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


经颈部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

一、临床资料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46岁,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3个月,无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肌无力症状。

(二)检查资料

胸部CT示(图1)前上纵隔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大小为1.5 cm×1.2 cm,与周围血管边界较清,考虑胸腺瘤可能。

图1 胸部CT示前上纵隔占位

二、操作步骤

(一)麻醉、体位、切口选择

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充气垫使颈部伸展,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骨切迹正中上方2 cm沿颈部皮纹做长约5 cm的弧形切口(图2~图3),在两侧胸锁乳突肌间,垂直切开颈阔肌,将切口上缘皮瓣向上翻至甲状腺下缘水平,拉钩牵拉切口上下缘,显露颈部深层结构。

图2 切口选择示意图

图3 切口选择及大小

(二)具体操作步骤

步骤1 于颈部中线处纵行分离带状肌,在带状肌深面解剖胸腺上极,通常先游离胸腺的左上极,解剖至其与右上极的汇合点(双侧上极在胸骨上切迹处交汇、无名静脉前方);同样方法游离右侧上极,结扎双侧胸腺上极并向下牵拉。在无名静脉水平完全游离双侧胸腺上极,钝性分离胸腺上空间,手指探查胸骨下区域,将胸腺手术胸骨牵开器置于胸骨柄下,向上牵拉胸骨,使之与前纵隔软组织分离,同时将气囊放气,使头部及肩部下沉,充分暴露前纵隔。

步骤2 牵拉胸腺,继续钝性分离前纵隔间隙,一旦间隙形成,胸腺组织向前、向上收缩,显露胸腺背面引流至无名静脉的胸腺回流静脉,予以结扎并用超声刀离断。结扎胸腺静脉后,继续用海绵钳钝性分离胸腺背面(纵隔面),使双侧胸腺下极与心包分开。胸腺包膜完整,容易与心包分离,可一并切除胸腺及胸腺周围的纵隔脂肪组织。

步骤3 海绵钳钝性分离胸腺至主动脉肺窗处,分离胸腺,在左、右两侧避免损伤胸廓内动脉的分支及膈神经,在右侧避免损伤汇入上腔静脉的回流静脉。仔细探查前上纵隔,判断有无胸腺组织残留,以确保完全切除。

步骤4 止血后逐层关闭切口,颈部切口留置负压球。

具体图示见图4~图5。

完整切除胸腺后视野。
图4 步骤3(1)

切除胸腺标本。
图5 步骤3(2)

三、术后情况

术后常规抗炎、补液,恢复尚可,无明显疼痛,负压球引流量较少,患者第2天即拔除引流管出院。

四、讨论

经颈部切口胸腺瘤切除术最早由Kirschner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Cooper等改进该术式,使用自制的拉钩牵开胸骨,以改善前纵隔显露情况,提高了手术切除率。颈部切口结合电视胸腔镜能进一步改善手术视野,减少组织损伤。相对于经肋间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经颈部胸腔镜手术尤其适用于位置较高的前纵隔肿瘤,同时由于不损伤肋间神经,因此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且相对于单侧的经胸手术,经颈部胸腔镜手术对显露对侧膈神经、减少误伤、完整切除双侧的胸腺组织有较大优势。

经颈部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适应证包括:不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直径<4 cm的非侵袭性胸腺瘤;无肌无力等其他病史的前纵隔占位;前纵隔甲状旁腺癌。该术式的禁忌证包括:患者做过胸骨切开或甲状腺手术;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位置较深;有颈椎病病史,颈部无法伸展。

同时,手术前应做好颈胸联合的准备,对肿瘤难以从颈部切除或术中突发大出血者,术者可在最短时间内从正中劈开胸骨,保证手术安全。


更多精彩解析,可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电子书!





资讯





AME旗下19本期刊最新影响因子|2024年6月
责任编辑:李沛宇  AME Publishing Company
排版编辑:陈   童  AME Publishing Company

b.01.2024.09.22.01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AME

AME科研时间
欲穷千里目,快乐搞学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