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南征基于“玄府-毒邪-肾络”理论治疗消渴肾病临证经验

学术   2024-09-19 19:50   北京  

摘要:南征教授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南征教授总结消渴肾病的长期诊疗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制定了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上自拟消渴肾安汤加减,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疗效确切。文章将其多年临证经验梳理总结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关键词:南征;玄府;毒邪;络脉;消渴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该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及“消渴肾病”范畴。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已经超越肾小球肾炎,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首要发病原因。目前西医治疗以早期预防和综合治疗为主,晚期DKD患者主要采取肾脏代替治疗,尽管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但预后并不理想,中医药治疗DKD优势相对明显。

南征教授系第四届国医大师,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辨证思维缜密,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南征教授基于“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消渴肾病的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气血功能失司,从而确立“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消渴肾病,临床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1“玄府-毒邪-肾络”的理论基础

1.1 玄府-玄冥幽微,开阖调控

“玄府”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玄府理论始于《内经》,“所谓玄府者,汗空也”“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即常说的汗孔,有泄越卫气、聚集汗液之用。广义玄府为刘完素提出的“玄微府论”,在狭义玄府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发展论述,指出玄府不仅局限于皮肤汗孔,而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微孔径,孔径相连构成内聚脏腑、外通四肢的特有系统,谓“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现在所说的玄府,多以刘完素观点为基础。

作为气液流通、调节气血、运转神机、阴阳通调的基础通道,玄府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微观、主司开阖、通利转运的特点,并与腠理、三焦、经络等共同组成机体运行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的通道。《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言:“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脱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玄府闭塞。”指出尽管玄府受“虚、滞、瘀、痰、阻、郁”等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但其共同病理基础都是玄府郁闭。多种病理产物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从而进一步导致玄府郁闭或不断产生新的致病因素,病情进一步加重,病邪痼结难解,可见玄府郁闭一方面是玄府发病的根源和实质,一方面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基础和中介环节。

1.2 毒邪-水谷痰瘀,聚而成毒

古人对毒的认识十分久远。“毒”之本义为毒草,中医学对毒的认识包括但不仅限于此,概括起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泛指药物,包括药物的峻烈之性、毒性、偏性、副作用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其二,泛指疾病、病症,如:《神农本草经》“鬼注蛊毒,以毒药”。以外科多见,如丹毒、疔毒、委中毒、脏毒等;其三,为外来之毒,凡于身体健康有害的外来物质均属于此范畴,如风毒、寒毒、火毒、戾气、杂气等;其四,为内生之毒,由于病理因素或代谢废物蕴积于体内而致使邪气亢盛,损伤脏腑组织功能而成,包括风毒、痰毒、瘀毒、湿毒等。

南征教授认为消渴病根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其中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致瘀,阴虚煎灼津液,血行黏稠滞涩致瘀;瘀血日久化热,炼津为痰;或脾虚运化不行,无力推动,水湿内生,聚而成痰。加之玄府郁闭,血脂、血糖、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精微物质通行不畅,滞于玄府,蓄积而成毒,即清代徐延祚《医医琐言》中云:“精郁则为毒”。精微之毒不能及时排出,加之瘀血痰毒进一步加重,形成多种毒邪混杂的复合物,损伤肾络,而致消渴肾衰。

1.3 肾络-纵横交错,渗灌滋养

络脉一词亦首见于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指出在结构上,经脉别出形成络脉,逐级细分,形成交错纵横于形体内外、脏腑组织、官窍毛发的复杂网络系统,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并保持内环境的稳定。《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表明在功能上,络脉是机体气血运行、流通的道路,营养物质贯行于络脉以滋养脏腑肢骸、百脉孔窍;同时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也在络脉中进行交换流通,在交通机体内外上起着重要道路枢纽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藏精,除先天之精外,肾精的充盈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脏六腑之精的充养,而肾络作为全身络脉在肾脏的分支,是五脏六腑精气渗灌于肾的通道。现代医学认为,大量毛细血管网交织构成肾小球,这与《黄帝内经》中对络脉的描述“支横别处、纵横交错、网络分支、细窄迁曲”有着高度相似性,即认为肾脏微血管可归属于肾络。肾络具有输布津液、运行气血、渗灌滋养、分清化浊的作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说明病久多有络病发生。南征教授认为消渴病病程长,难治愈,日久则致肾络受损,肾脏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血行迟滞则成瘀,符合“瘀毒贯穿消渴病及消渴病并发症始终”的发病过程。

1.4 玄府与肾络的关系

《形色外诊简摩》谓:“细络即玄府也。”指出玄府是细微络脉,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玄府和脉络皆为微小结构单位,是分布于人体周身,内达骨髓,外致皮毛的细微结构。二者均为精血津液运行流转的重要通道,维持着人体精微物质的循行运转。玄府体现“门户”之特性,脉络体现“通路”之特点,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玄府开阖正常,则保证了精微物质在脉络当中正常运行;脉络在宣通气血的同时又可滋养玄府,帮助玄府正常发挥开阖功能。在生理、病理、功能上二者均相互影响,玄府开阖失司,血液流通不畅,气机运行不达,津液输布不调,精微物质滞而成浊,停聚于络脉,则络脉瘀滞;络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玄府失于滋养,亦难以发挥开阖之职。玄府和络脉均广泛布散于形体内外、脏腑官窍、四肢百骸,作为人体结构中最微小的单位,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人体微观结构,维系周身气血津液有序运行。

2 基于“玄府-毒邪-络脉”理论探讨消渴肾病的病机

2.1 散膏损伤而致玄府郁闭

南征教授认为消渴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平素过食肥美厚味之品、情志不调、公害蓄毒、劳逸失度等病因,从而导致体内燥热瘀滞,损伤散膏。如《素问·奇病论篇》中记载:“夫五味入口……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故为消瘅”;《灵枢·本脏》:“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临证指南医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等,多种诱因皆可导致散膏受损。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通过对古籍的研究,认为散膏源于人体先天之精气,具有包裹血液、温煦五脏的作用,主藏意,在内连接经络、血脉,为津液、精气运行提供通道,在外部连接玄府,使气、液发挥作用,人体内外之水液精气,升降出入皆由散膏行之。而作为气液、神机通行的入口、门户,玄府在开阖通利人体精微物质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了气、液及神机的濡润滋养。因此,先天禀赋不足、平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公害蓄毒、劳逸失度等病因条件下产生的燥热瘀滞,首先直达损伤散膏,散膏受损则生化不行,气化失司从而气血水津代谢失司,内生饮、痰、浊、湿、瘀,或升降布散失职,输布不能则脏腑调和失常,气机逆乱,郁、瘀、燥、热、虚火内盛,病理产物互结于玄府,玄府开阖功能失司,日久而致玄府郁闭。

2.2 玄府郁闭而致毒邪生成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水谷精微的布散主要赖于脾,脾的散精功能正常是精微物质敷布全身的重要保障。任继学教授认为,散膏为脾之附脏,与脾共主运化,化生气血,升清降浊,输布精微,供养周身。“然玄府者,无物不有”,玄府是最微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精微物质通行的“门户腠道”,散膏直接通过玄府将精微物质向四周布散至全身,灌溉四旁。

玄府开阖通利功能正常时,葡萄糖及脂肪等水谷精微有序地流经玄府门户,继而周流全身以行滋养、濡润之功,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消渴日久不愈,或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可致散膏受损,继而影响玄府开阖通利的性能,玄府郁闭,升降出入不行,输布水精失调,布散脂膏失常,三焦气化受阻,糖脂等精微物质不能有序的输布周身且积而成浊,日久痰浊、湿热、瘀滞互结成毒。五脏六腑皆有玄府,且脏腑之气随玄府开阖,因而玄府之开阖在生理情况下顺应五脏的“性情”,并具有五脏的部分特性。毒邪随气机下降于肾,影响肾玄府开阖,加之消渴病日久不愈,失治误治不得法,肾蒸腾水液之功受扰,至于上则表现为“病有口甘者”,下输膀胱随尿液排除则表现为“尿中带甜者”。

2.3 毒损肾络是消渴肾病基本病机

南征教授对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进行多年潜心研究,认为消渴病日久不愈,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等诱因损伤散膏,散膏损伤导致玄府郁闭,精微物质瘀而成湿、成痰、成瘀、成郁、成热,多种病邪不能及时祛除,聚而成毒,毒邪一方面直接对经络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任继学、南征认为:“络脉循环血液。散膏病久则入络。毒邪易依附于痰、湿、瘀等邪气,循经入络,到达肾脏,停聚于此,蚕蚀、损伤肾络,同时又与肾中邪气结聚,致痰瘀毒等再生,加重肾脏分清泌浊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状态,促使DKD的发生发展。

消渴肾病属于络病范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指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消渴日久不愈,毒邪侵袭肾之络脉,络脉瘀滞是其病理基础,邪客络脉、营卫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环节,络脉失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痰瘀凝结是络病的基本演变过程。痰瘀积聚肾络,络气阻遏,络脉瘀滞,蕴邪成毒,毒损肾络。但邪毒所以入络,是因络虚所致,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邪阻肾络,郁久蕴毒,深滞于浮络、孙络,是消渴肾病病情缠绵、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贯穿疾病始终,因此,治疗上应重视通络益肾。

3 南征教授基于“玄府-毒邪-络脉”理论治疗消渴肾病经验

消渴日久不愈,玄府郁闭不通,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致痰瘀,且精微物质聚于玄府,积而成毒,久病及肾,毒损肾络,发为消渴肾病。因此,南征教授认为:痰瘀阻滞玄府,玄府郁闭,聚而成毒,痰、瘀、虚、滞等毒邪阻于肾络,则络脉不通,泛溢肌肤发为水肿、下泄肾脏形成浊尿。因此消渴肾病病机为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气血功能失司,治疗当以开玄解毒,通络益肾为法。

3.1 开玄解毒,通络益肾-分证论治

南征教授认为消渴肾病从病因、病性与消渴如出一辙,病性“本虚”亦是气阴两虚,以肾虚为病机根本,“标实”瘀血为病机要点,毒损肾络贯穿疾病始末。其中,以毒损肾络为消渴肾病发展的根本,导致其迁延缠绵难愈的关键点所在。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博采众方,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提出以开玄解毒,通络益肾为大法,结合本病“毒损肾络”的关键病机和“本虚标实”的病性特点自拟消渴肾安汤:榛花、酒大黄、土茯苓、黄芪、黄精、覆盆子、金荞麦、紫荆皮、木蝴蝶、血竭、丹参、络石藤、蝉蜕、白僵蚕、槟榔、厚朴、草果。临床上根据不同病程阶段病机的侧重,分证论治,随证组方,标本兼顾。

方中土茯苓为主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配伍络石藤、蝉蜕、白僵蚕祛风开玄;榛花、紫荆皮、金荞麦、木蝴蝶、槟榔、厚朴、草果清咽解毒,透达经络,增强“解毒”之功效;更加酒大黄、血竭、丹参等化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开玄解毒,通络益肾之效。

此外,南征教授重视病证结合,辨证施治。在消渴肾安汤的基础上,指出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可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兼瘀毒证,可合一贯煎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兼瘀毒证,可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阴阳两虚兼瘀毒证,可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3.2 解毒祛瘀,泄浊导邪-外用灌肠

南征教授注重结合外治法进行辨证施治,针对本病的致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单一的口服汤药治疗效果较慢,故选用口服药与灌肠药合用,内外同治,攻补兼施,去瘀生新,益肾通络解毒。研制外用灌肠方:酒大黄10g,厚朴10g,枳实10g,金银花20g,黑顺片5g,土茯苓100g,黄芪50g,牡蛎50g。方中取小承气汤之义推陈出新,祛瘀泻浊,易生大黄为酒大黄,增其祛瘀通络之功效;金银花清热解毒;重用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重用牡蛎,味咸软坚,专化胶结难化之浊毒;少量附子补火助阳;重用黄芪补气升阳通络,全方解毒祛瘀通络,泄浊导邪,亦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之义,使浊毒从下窍而出,清除肠内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清升浊降,瘀毒化则病解。

4 临床验案

患者,男,62岁,2022年8月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浮肿2年,有糖尿病病史10年。患者10年前因体检查空腹血糖13.4mmol/L,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8年前住院治疗,期间空腹血糖最高为12.8mmol/L,餐后2h血糖最高为19.7mmol/L,使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2年前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尿中有泡沫住院治疗,查肌酐为311μmol/L,诊断为DKD,症状缓解后出院。现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mL/支]餐前皮下注射早8U、午7U、晚8U,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mL/支)17U,晚8时皮下注射;尿毒清颗粒[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无糖型,规格:5g/袋]口服,5g/次,每日4次。刻下症:双下肢浮肿,口干、口苦,气短乏力,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足跟痛,纳可,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溏,2次/日,舌质暗,隐青,舌根腻,脉沉细无力。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肾功能:尿素氮10.7mmol/L,肌酐300μmol/L,尿酸512μmol/L。空腹血糖10.4mmol/L,餐后2h血糖14.8mmol/L。血压:130/78mmHg(1mmHg≈0.133kPa)。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高尿酸血症。中医诊断: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治法:益气养阴,祛瘀通络,解毒导邪。处方:方药:①生地黄15g,知母15g,枸杞子30g,玉竹20g,黄连10g,地骨皮20g,人参10g(包煎),黄芪50g,黄精50g,丹参10g,葛根20g,佩兰10g,厚朴10g。②土茯苓,白蔻仁10g(后下),覆盆子10g,络石藤10g,五倍子10g,蝉蜕10g,白僵蚕10g,陈皮10g,益母草10g,丹参10g,党参10g,黄芪50g,黄精50g,土茯苓60g,白茅根50g。上两方各6剂,交替口服6天,每次120ml,日3次,水煎饭后温服。③血府逐瘀胶囊,每次4粒,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日3次,口服;银杏叶片,每次1片,日3次,口服;碳酸氢钠片,每次5粒,日3次,口服。④外用灌肠方:酒大黄10g,厚朴10g,枳实10g,金银花20g,黑顺片5g,土茯苓100g,黄芪50g,牡蛎50g,每日睡前保留灌肠。

患者应用以上方案治疗近2个月,出现恶心等症状,则加紫苏叶10g、黄连10g以清热止呕;予紫河车,每次3g,日3次,冲服;西洋参,每次5g加去皮生姜3片,水煎代茶饮,每日1300ml;金水宝片,每次6片,日3次,口服,余照服。复诊(2022年11月2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舌红,苔薄白,脉细。复查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肾功能:肌酐98μmol/L,尿素氮6.7mmol/L,尿酸277μmol/L。空腹血糖7.6mmol/L,餐后2h血糖9.7mmol/L。给予初诊方3剂,研磨为面,加300g紫河车,混合调匀,炒香,3g/次,每日3次,西洋参水煎代茶饮送服。停用灌肠方,余药不变,嘱咐患者坚持“一则八法”,1个月复诊1次,定期监测血糖,病情变化随诊。

5 小结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医药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难题,DKD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卫生保健的广泛关注。南征教授继承经典,传承创新,将DKD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指出消渴肾病乃是消渴久病不愈,散膏损伤,玄府郁闭,变生多种毒邪,侵犯肾络,导致肾脏体用皆失所引起的复杂病变。根据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识到“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是其核心病机,主张从“开玄解毒,通络益肾”的角度论治消渴肾病,自拟“消渴肾安汤”作为基础方,配合外用灌肠方,病证结合,内外同治,邪正兼顾,攻补兼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切实有效地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拓展了思路与方法。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2023年第34卷第10期

作者:张腾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刘世林,长春中医药大学;王楚盈,长春中医药大学;胡静,长春中医药大学;南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YDZJ202201ZYTS150)



推荐阅读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印发

国医大师张磊以三通疗法论治抑郁症经验

基于中医血脉理论谈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

国医大师周岱翰治疗肺癌经验

理法方药
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