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生产过剩:特朗普能破解美国政治困境的根源问题吗?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书评之二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
作者:(美)彼得·图尔钦
译者:李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美国社会学家、维也纳复杂性科学中心的项目负责人、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民族志学院研究员、康涅狄格大学名誉教授彼得·图尔钦所著的《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一书,是一本揭示当今世界政治和社会不稳定根源的重要作品。
书作者尤其专注于解释美国政治是如何在最近几十年走到了尖锐对立的局面。
笔者在给这本书的第一篇书评《他们将特朗普送进了白宫》文中,按照书作者的思路,探讨了美国失落的白人劳工阶层如何被抛弃和放弃,继而成为民粹主力军,在政治上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建制派“不共戴天”的过程。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这本书的观点认为,导致美国,以及其他很多工业化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政治上出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金融化、全球化的经济导致了劳工阶层成为最显著的利益受损群体。
有意思的是,卡尔·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预料到美国以及西欧国家20世纪晚期以来的增长存在的巨大问题。马克思曾指出,英国大量引入低薪的爱尔兰移民,迫使他们与英国工人进行敌对竞争,这本身是剥削制度的一部分,剥削制度分裂了工人阶级。美国和西欧国家引入大量的外来移民甚至接纳非法移民,大力削弱劳动力的议价能力,其目的不过是复制英国19世纪后期控制工人工资增长手段。
第二点,也就是这本书最具新意的观点,也就是认为包括美国,以及很多国家面临突出的精英生产过剩。
这样的生产过剩,最终导致的不仅仅是精英们将更加内卷,而且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淘汰者。这些淘汰者不可能去从事那些实际上被社会中下层以及新移民从事的底层工作。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书中指出,一个社会真正危险的是,出现了大量从精英阶层滑落的失意追逐者。他们确实将竭尽所能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大量接纳美式文化的国家和地区,精英阶层都通过一切方式灌输绩优主义,也就是赢家通吃,赢家自动等于能力优越和道德高尚,而不能赢的人自动被等于这两方面存在问题。
问题是,这种愿望是注定要落空的。
按照书作者以及其他很多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的观点,美国在二战后通过延续战时高额的所得税政策,以空前体现公平的再分配政策,将贫富差距控制在非常安全的水平。这期间,美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并没有如一些经济学家宣称的高税收必然窒息创新那样,走向一个比较糟糕的状态,相反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也就是GDP增长与劳动所得增长保持同等幅度,而资本利得增长受到抑制,却仍然稳步延续。但这种状况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被改变。
即如书作者所谈到的,经济金融化,被创造出的大量货币,带来了精英阶层的财富膨胀,而劳工阶层所能获得的实际工资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长十分缓慢。精英阶层的财富越来越多,每个个体的财富数量在迅速扩展,比起上一个时代的同等社会地位的人所能拥有的购买力、投资能力都有提升。这也意味着,精英阶层不可能大规模扩容。
但是,绩优主义价值观传递给大众的观念是,只要你奋斗,只要你努力,比如你上了好的大学,例如哈佛大学纽约大学麻省理工等,你就能赢——如果不能赢,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么能力差,要么人品有问题,或者兼而有之。
绩优主义价值观如此高高在上、坚不可破,所以这必然使得那些希望通过努力跻身精英阶层而未能如愿的失意者,如同沉沦的劳工阶层那样,陷入深深失意。
但人们必然不会仅仅停留于沉沦和自怨自艾,如果反主流政治人物提出了新的“替罪羊”理论和政纲,必然对于劳工阶层、失意追逐者有着很强的蛊惑力。一方面,归罪对象自然指代的是“华尔街-华盛顿”权势人物。另一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承接美国等工业化国家转移产能和就业岗位的东亚国家,就很“合理”地被当成了“替罪羊”。
只有理解了这种逻辑,才可能对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政纲逻辑形成基本的了解。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这本书甚至追溯了中国近代历史,认为洪秀全领导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恰恰就是因为当时的清代中国出现了美国当前类似的政治状况,也就是人口快速增长、农业供养加大而其他产业创造产值的能力有限,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科举跻身官僚阶层来改变命运,但清王朝归根结底还是个依靠传统财税体系的古代王朝,不可能无限扩容官僚阶层,这种情况下,留给洪秀全等失意追逐者的路,其实已经就剩一条了。书作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者曾国藩有着与洪秀全类似的出身背景,也考过几次科举,侥幸的是,曾国藩最终考中,而成为清廷官僚精英。
书作者认为,13-16世纪的英格兰和法国,21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其实也处于类似的精英生产过剩困境。
编辑 | 张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