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数据,前7个月全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0%。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房销售规模只有4.8亿平米,已经跌破5亿平的大关。
全年预计在9.5亿平米左右,显然跌出合理区间。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应该在12亿平米左右。而行业最高峰的2021年曾达到18亿平米。
随着517强力救市,以及7月中的高层会议最新决策,预计8-9月将会迎来新一波的救市新政。
决策层表示“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这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核心城市购房政策或于近期进一步松绑。
730政治局会议要求“落实好新政策”
1
新房销售面积仅4.8亿平
根据克而瑞数据,今年1月-7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3909亿元,同比下降40%。7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0%,环比降低3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近50%。
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万亿元,下降25%,仍然处于深度下跌阶段。
受益于517新政效应及年中业绩周期影响,下跌幅度有所收窄。但如果没有新的动能支撑,预计销售规模环比会重回下行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价自高位已经下跌超30%。据中原地产数据,上海二手房价自2022 年 6 月高点回落 22%;北京自2023 年 5 月高点回落 20%;广州自2022 年6 月高点回落 21%;深圳自2021 年 7 月高点回落 35%。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房价已回调至 2017年左右水平,从最高价跌幅 30% 左右,个别城市跌幅达到 40% 以上。近年新购房家庭房产转变为“负资产”。
根据国金证券的统计,去年底房地产行业多项指标回调到8年以前。
截止2023 年底,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2万亿元,回至2016 年水平。
商品房销售面积11亿平方米,回至 2012 年水平。
新开工下探到2.7亿平米,回至 2007 年水平,较高点下滑 50%。
同在70%城镇化阶段,日本千人开工 11.2 套、美国是 7.3 套,而目前中国只有4.5 套。
由于今年房地产新开工将进一步走弱,所以我国千人开工率很可能会低于目前城镇化成熟期的日美。
2023 年,日本城镇化率 92%、美国 83%, 同期日本千人开工率 6.6 套、美国 4.2 套。
2
全国新房去化周期上升
库存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克而瑞80城新房库存面积4.8亿平米,平均去化周期26.7个月。较2023年末延长5.5个月。
分城市能级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分别在22个月、24个月、34个月,较2023年末分别增加5个月、4.5个月、8个月。
根据泽平宏观数据,北上广深去化周期分别为28个月、9个月、23个月、26个月,除上海外三城去化周期处较高水平。
以深圳为例,新房依然呈现整体供大过求的状态。2023年深圳供应4.6万套,销售3.1万套。去化周期为20个月左右。
2024年上半年的供应1.9万套,共成交1.2万套。去化周期提高到26个月,去库存压力进一步升高。
深圳第三季度计划入市的商品房项目44个,供应套数18150套。
但目前政策效应减弱,量价齐跌趋势加大。如果没有新政加持,今年底的去化周期或将提高到30个月。
3
全国土地收入下跌
财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18%。
与2021年同期收入3.4万亿元相比,下跌56%。
来源:中指院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3.4亿元、2.3亿元、1.8亿元、1.5亿元,卖地收入持续下滑。
来源:谢逸枫看楼市
卖地收入可以用来支持基础设施、保障房、教育与水利等建设。过去十几年,年均6万亿元的卖地收入支持财政开支,如今恐怕会更加艰难。
今年1-7月百强企业拿地总额4307亿元,同比下降38%,相较1-6月降幅继续扩大2.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中7成企业不再拿地。即使大型央国企拿地也极为谨慎。
例如,上半年“销冠”保利发展,拿地仅116亿,同比跌70%;中海拿地下滑73%;万科拿地下滑94%,越秀拿地下滑45%!
4
万科首次亏损
上半年,61家A股上市房企中,41家预亏。
其中,标杆企业万科预计2024 年上半年亏损70-90亿元。
这是万科自上市33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1991年上市以来,万科从未出现亏损,更有旺年大赚400亿的记录。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A股上市的大型房企中,仅保利发展预计赢利75亿元,但是同比也下降38%。
根据克而瑞数据,截止2023年底,百强房企中债务违约数量达到46家,合计占比近50%。
5
行业企稳回升任重道远
年初,瑞银研究主管林镇鸿曾乐观预计,“到 2025 年 6 月,中国房地产价格和新开工量将趋于稳定。国内住房需求和供应将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中国大型地产开发商们的股票可能会出现反弹。”
目前来看,这种估计可能过于乐观,因为存在以下几个难题。
1、经济面没有显著改善,消费信心难言乐观。
在经济低迷,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人们的购房需求大幅下降。同时房价没有上升预期时,消失的需求不会回归。过去三年中缺席的购买力,不会再出现。
上半年,经济增长实际5%,名义GDP才4.1%。二季度实际GDP增速下降到4.7%,让人们对全年经济走势进一步担心。
只有名义GDP超过5%以上,企业现金流和利润明显好转,就业形势才能积极改善。国家税收和个人所得税才能自然增长,CPI和PMI才能重回繁荣区间。
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释放民营企业经营活力,增强外资投资信心。全面松绑房地产、教培、互联网、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
这些制度型改革,较少动用货币和财政手段,但却更难推动的。
2、决策层致力于固本培元,不会大放水。
高层明确表示要固本培元,不推行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没有大规模放水刺激,金融市场也难有较好表现。沙漠滴管,很难培育出郁郁葱葱的森林。7月只降息10个点,很难推测出明年会突然大开闸。
6月份M2增速只有6.5%,显著低于 12%合理扩张水平。
金融方面,需要持续放水养鱼。每季度降息25个基点以上,才能带动资本市场的信心回归。
目前加拿大、欧盟等经济体已经率先降息25个基点,我们7月份调减10个基点,力度偏弱。
新增与存量房贷利率要全面下降到3%以下。希望美联储9月份降息后,我们能够加大降息力度。
3、城中村改造、新房收储等复杂缓慢,难以释放新的购房需求。
上半年,城中村改造、新房收储、保障性住房等关键事项的进展,效果还需要再观察。
由于市场下行、资金需求量大、工程复杂,各地城中村改造推进困难。据传,目前深圳近300个旧改出现停工停滞。
保障房收储,也是自愿行为,由于条件较高,资金需求量大,后期难以赢利等原因,导致进展较慢,规模不大。
4、新开工与新供应的减少,似乎并不能逆转供需关系。
新房的时代过去了。即使供应下降了50%,但是库存周期仍然在持续升高。新房性价比不高,交付风险并未消除。预计两年内,新房市场难言乐观。
6
两大支撑因素
尽管今年出台了多项房地产松绑政策,二季度销售同比跌幅收窄,但是总体仍然处于下行阶段。
目前来看,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可能的积极因素包括:
1、美元可能会迎来首次降息
国内市场资金将会更加充裕,金融层面被迫持续降息,对于资本密集型的地产行业是利好。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我们目前降息慢、降息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美元的高息压制。
在欧美和加拿大等已经启动降息的态势下,预期我们年内会被动或主动跟进降息。期待购房利率能够普遍降到3%以下,首付降到2成。
国常会也多次强调,房地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所以,经济政策必须支持房产增值和保值需求。
房地产是金融增信的基石,是国民财富的重要载体。只有支持房地产的保值增值属性,才能确保金融稳定,化解风险。
2、对改善型住房需求支撑力度加强
最新的决策层会议,已经强调了这一点。并强调进一步松绑限购限贷政策,优化相关税费。
政策方面的进一步宽松,包括降低税费、下调利率、放松限购等方面,以带动楼市持续向稳。
目前,改善性需求是地产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改善需求占房地产新增需求的60%以上。
即使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日本和韩国,房地产需求依然保持增长,近两年房价还创出新高。
但,目前国内头部城市的二套住房的利率仍然近4%,首付多在3成以上,还面临着较高的交易税费。
支持改善需求,就要把二套房购买限制、税费、贷款政策调降到与首套房一致。改善需求释放,才能带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重新启动。
文章封面图取自微信公共图库。
研究精选
数智化,选爱德。
爱德创立预见性4P体系,致胜智能决策。预测、预演、预警、预控等决策方法论,助力中海、华润、招商、万科、龙湖、碧桂园等标杆房企的卓越经营。
爱德数智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数智化经营管理服务机构,数智金融、数智投资、数智开发、数智运营等软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