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底,上海、广州、北京及重庆、成都、南宁、佛山等城市,专项借款授信涉及城中村改造项目超400个,授信金额超1万亿。
其中,1月底,广州市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首批专项借款获授信1426亿元。这是目前为止获得授信最高的城市。
目前,城中村改造城市已经扩展到52个,十年总投资规模有望翻倍达到20万亿,每年投资2万亿,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
1
“房票”来了!
1月5日,广州市荔湾区在石围塘旧城改造项目试点中,率先推进房票安置。这也是一线城市开出的首张房票。
今年1月4日,成为一线城市中城中村规模最大的城市,《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发放的“房票”限定了有效期为18个月,“房票”的持有人需要在限期内将“房票”进行兑换使用。被征收人根据各地情况享受购房补贴、优惠、政策性奖励、学区政策、税收优惠等等。
房票可以购买广州市“房源超市”内新建商品房,增加了被征收人选择安置房源的范围,化解了复建区建设的不确定风险,让被拆迁者短期内拥有购房能力,帮助该区域的房地产项目去库存。而安置房至少需等数年时间拿到证后才能上市交易。
同时,房票能够优化成本核算与征拆标准,降低回迁用地安置需求,实现集约节约用地,缩短城中村改造周期,提升城中村改造效率;同时节省安置临迁费,减轻财政资金压力,定向去库存,多路径保障村民回迁安置。
2015年房票在全国棚户区改造时被广泛应用。郑州、温州、宜宾、信阳、常熟、江阴、宁波、绍兴等多地予以推行。部分城市的补贴高达10%-20%,让房票成为推动棚改、激发购房需求的重要手段。
2
广州每年改造10平方公里
2024年,广州计划推进城市更新项目49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
广州将以城中村改造重塑产城空间,城市体检先行,坚持“拆、治、兴”并举、“留、改、拆”并进,推动1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以城兴产、以产聚人”,加快推进四大重点片区改造。
1月12日,广州市政府批复同意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计划每年改造10平方公里。
《专项规划》提出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和分步策略,要求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确项目推进时序安排,避免短时间内大拆大建和“运动式”更新。
至2035年,广州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总面积的4%。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方式并举,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
按年计算,15年内推进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每年完成10平方公里左右。
2023年,广州成立安居集团大力推进4个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其中广州城投、中国建筑将广泛参与广州城中村改造。
2023年,广州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含46个续建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69个前期项目,重点推进17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3
7家城投开启“做地”模式
广州开年首场土拍遇冷,但城中村改造却异常火热。
白云区黄边村更新改造项目由招商,中建三局、白云城投联合竞得;南沙区东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确定为南沙交投集团。还有荔湾山村、黄埔庙头村、旺村(北)等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开年至今,广州共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显著推进,总投资规模达454亿元,总建筑规模达451万㎡。
去年11月,广州发布城中村改造条例征求意见稿,通过“做地”主体进行操作,整体上采取“一二级分离”的操作方式。
广州明确7家市级做地主体,大力推进四大重点片区做地试点。具体包括广州火车站片区(广州城投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城市新中轴(海珠)片区(越秀集团);罗冲围片区(珠江实业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越秀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
每个重点片区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实施模式、主要任务以及时间表、路线图、任务量。各区正按照工作方案,抓紧推进城中村和其他低效用地改造工作。
在政府指定范围内,由政府认定的国有企业统筹资金,配合属地政府实施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实施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配套设施建设后,将土地统一交由政府收储。
征收补偿安置工作的实施主体为属地政府,政府认定的“做地”主体为配合性工作,但是征收补偿安置资金需由其负责筹措。
4
深圳引入“引入前期服务商”
今年1月,深圳发布城中村改造征求意见稿。
对于“拆除新建类”的项目,收储之前的一级土地阶段的工作除了政府(或委托平台公司)自身处理外,允许区政府通过公开择优的方式选定“前期服务商”,由前期服务商协助区政府开展搬迁补偿、安置建设、土地清理等工作。
在拆除新建类项目意愿征集,只需要“经物业权利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同意”。
采取“一二级分离”方式进行供地,收储后可依法采用综合评价出让或带设计方案出让等公开方式,确定土地受让方。
区政府与前期服务商签订《项目实施协议》,具体可约定费用支付、安置房建设、土地核查、清场拆平、通平工作等。
在成本核算方面,区政府按照保本微利原则上浮一定比例后,向前期服务商支付收储补偿金。
对于前期服务商而言,其可获得的收益限定在“保本微利”基础上的一定比例的上浮,并获得参与后续安置房建设所产生的工程收益。
5
深圳拆赔有上限
近期,深圳国央企对深圳城市更新项目的收并购很感兴趣,合作方式多以同股同投或全部收购的交易模式居多。
单一权利人下的工改商住或工改保类城市更新项目,更受欢迎。
深圳对红本住宅约定最低标准为按照套内面积不少于1:1的比例进行补偿。其他合法建筑和历史违建的搬迁补偿标准,由市场主体与物业权利人参照房屋征收相关规定协商确定。
除部分业态如祖屋等超过上述比例外,其他商住业态的物业回迁比例一般都是控制在1:1.3的比例范围内。
深圳特别针对拆迁难的问题创设“个别征收+行政诉讼”的制度,即城市更新项目经行政调解后仍未能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合法旧住宅区、城中村合法住宅、住宅类历史违建部分未签约部分房屋实施征收,并给与适当补偿。
6
PSL额度5000亿
1月8日央行宣布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放“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预计本轮PSL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对2024年经济增速的拉动在1个百分点。
PSL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轮重启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为提振地产投资等加码。
PSL 具有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当前利率仅为2.4%,低于一般贷款利率超过 200bp。由于“三大工程”项目期限普遍较长,预计 PSL 将继续投放。
对被征收人的拆迁补偿方式主要包括产权调换、货币补偿。货币补偿可分为纯货币安置、房票安置两种方式。
在货币补偿的资金来源中,楼市“大杀器”PSL发挥了重要作用。抵押补充贷款,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兼具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贷款支持两大功能定位。
文章封面图取自微信公共图库。
研究精选
数智化,选爱德。
爱德创立预见性4P体系,致胜智能决策。预测、预演、预警、预控等决策方法论,助力中海、华润、招商、万科、龙湖、碧桂园等标杆房企的卓越经营。
爱德数智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数智化经营管理服务机构,数智金融、数智投资、数智开发、数智运营等软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