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至10月份的救市新政,轰轰烈烈的过去了。
楼市也从10月份的烈火烹油,开始逐渐降温。
虽然交易量还在高位盘整,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降温较为明显。
再过1-2个月,交易量数据将再次显著下滑。
年底,将迎来一系列重要的决策会议,还将为尚未企稳回升的经济再添新动力。
12月底-明年1月,还有新的楼市利好出台。
建议加大楼市松绑力度,全面解除限购限贷,分期缴纳首付,进一步调减税费,增加城中村改造和存量房收储力度,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提供强劲功能。
1
新房市场 逐步降温
整体来看,新房网签量开始缓慢降温。
根据冰山数据,北京下滑1.2%,上海维持微弱2%的增长,深圳下滑13%左右,而广州下滑最为明显高达24%。
考虑到11月份网签滞后的时效性,新房实时成交量或许下降更为显著。下滑数据将在12月份统计出来。
同期,二手房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甚至数据尚有显著上扬,但是一线交易温度也开始有所下降。
北京
11月份,北京新网签预计在4888套左右,环比上月下降1.2%,政策效应开始减退。
二手房方面,成交18763套,比上月增长8%。
上海
11月份,上海新房网签量在11636套,环比上月微增1.8%。考虑到较多网签为上月成交业务,所以本月实时成交应该比上月显著下滑。
但,上海依然是楼市最为稳健的头部城市。
受豪宅供应维持高位影响,上海新房价格环比持续上涨32个月。11月,新房市场热度延续,开盘去化率进一步提升至65%。
2024年,上海共产生了30个“日光”盘。其中,均价10万元/平方米的豪宅,就有17个。
11月12日,上海二手房创下今年单月成交量破10000套的最快纪录。11月24日,当月月累计突破两万套。11月的8个周末日均成交达1119套。
11月,二手住宅达到2.7万套左右,将比上月的2.4万套增长10%左右。
广州
11月,广州新房本月达到7952套。但是环比上月减少24%左右。上月达到1万套的历史高位。
二手住宅方面,受政策效应推动,网签量突破1.1万套,环比上涨约10%。
广州二手房近三个月成交量逐月递增,新增挂牌量却在递减。这说明去化动力较强,成交量开始高位运转。
所以,广州二手房市场可能会继续复苏,持续到明年一季度的小阳春。
深圳
11月,深圳新房累计认购10000套左右,仍然维持在高位。但是环比10月份下滑13%左右。
11月份新房网签达到8677套,比上月网签4153套增长一倍以上,但是多为上月签约交易。
二手房11月份网签7356套左右,比上个月的6153套增长20%。
作为全国的楼市风向标,经过两个月的止跌回稳,深圳房价开始回调。
南山网红盘华润城二手房价格从9月底反弹了21%左右。宝安海纳公馆房价反弹23%。福田侨香村房价反弹也在20%左右。
2
土拍市场 温和升温
土拍市场仍然是点状复苏温和升温,量价尚未全面反弹。
11月29日,中海153亿元底价摘下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巨无霸”组团地块,建发24亿元底价摘下丰台区新宫地块。
11月30日,北京第五轮供地出让7宗地块。
北京土拍市场回归价高者得地模式,再次出现不限价地块。昌平区东二旗村地块挂牌起始价为21亿元,未设置土地上限价格,也未设置商品房销售指导价。
11月5日,北京土拍迎来重头戏,三宗宅地共收金127亿元。海淀功德寺地块热度较高,先后触达地块限价转入摇号环节,最终分别被绿城和越秀摇中。
年底上海也加大了供地力度。
11月27-28日,上海迎来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地,本轮供地规模为年度之最。
挂牌的10宗宅地均成功出让,成交总金额304亿元,平均溢价率20%。
房企热情有所回升,杨思、东外滩、虹口等宅地均溢价成交。
浦东新杨思地块溢价率达40%,成交价79亿。一举打破今年溢价率新高,成交总价也创下今年土拍地块之最。
华润、保利、越秀地产等房企仍然是市场主角。
广州土拍也有所升温。
11月22日,广州南投地产和中铁建联合体以底价20亿元拿下广州南沙地块,成为南沙第四个新规项目。实用率最高能做到130%。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2日,广州有24宗涉宅地待拍卖,分别位于越秀、海珠、白云、番禺、黄埔、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等区域,起拍总价达211亿元。
截至11月18日,广州今年仅成功出让23宗涉宅地,成交总价达468亿元。多宗土地终止出让或流拍。比2023年1182亿元的总成交额,少了近60%。
广州近期新规项目
深圳供地依然是少而精。
11月2日,深圳正式挂牌南山区后海街道一宗地块,将于12月2日起进行限时竞价。
起拍总价(126.5亿元)已经超过了中海去年拿下的深超总地块的拿地总价。而且,采用了“价高者得”的竞拍模式,很可能刷新深圳“地王”纪录。
深圳今年还有9宗地块将陆续招拍。
3
投资增速 持续下滑
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在持续下滑,城中村改造扩围增力。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309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住宅投资65644亿元,下降10.4%。
房屋新开工面积6亿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亿平方米,下降22.7%。
11月份,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由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预计规模由100万扩容至150万套。
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例如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适用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城中村改造贷款等,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4
储备政策 亟需释放
11月13日,财政部发布契税新规。
在个人购买住房契税方面,个人购买家庭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
对个人购买家庭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第一套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第二套住房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同时,北上广深纷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
其中,广州政策力度近年少见,远超其他一线城市。
内容涉及购房可落户、全市范围内“收储”、取消普宅非普宅标准、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截至11月25日,深圳楼市今年已出台落地重磅楼市政策16次,涉及房贷利率、公积金额度、房产税费、购房名额、购房首付、限售政策、财政刺激等多个方面。
回顾近一年深圳楼市的16条宽松政策,效果较为显著的是2月份、5月份、9月份、11月份四次利好。市场开始复苏循环。
2月7日:放宽限购:深户取消落户年限及个税、社保要求,非深户5年改3年。
2月20日:LPR降息25个基点。
3月15日:深圳废止70/90政策!
5月6日:放宽限购:非核心区社保或缴税年限要求降为1年。
5月17日:央行出台新政,降首付比例至15%,取消商业房贷利率下限。
5月28日:深圳下调个人住房贷款首套首付款比例20%。
6月7日:深圳推出二手房跨行“带押过户”资金免费监管服务。
7月2日:深圳存量公积金房贷利率下调。
8月7日:深圳市安居集团拟征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9月29日:放宽限购:首套首付最低15%,取消限售限价,增值税5改2。非核心区不限购。
10月18日:LPR降息25个基点。
10月25日:深圳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普遍下调50个基点。
11月11日:深圳拟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家庭最高220万)。
11月13日:三部门发文降低契税与增值税。
11月19日:减让契税,取消豪宅税。
特别是深圳11月19日发布的减税政策,利好三个群体:
占比30%的二套买家,契税显著减少2%;
占比27%购买90-140平的首套买家,契税减少0.5%;
占比10%%的豪宅业主满两年就可以不用交增值税,直减5%。个税税率也从1.5%降到1%,
经测算,1500万豪宅将减少近67万税费。
目前来看,政策效能已经释放,市场信心需要进一步巩固。建议相关部门储备需求侧政策,及时推出利好,牵引市场持续向好。
1、完全取消北上深限购限贷措施,向境内外购房者放开。
2、贷款首付每年5%,交房前三年付清。
3、首套房交易免交契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
4、房贷利率下调到2%附近。
5、未来一年实现300万套城市更新货币化,
6、未来一年收储存量房实现3000亿。
真正提升信心的是那些关键性、标志性的动作。只有动作到位、甚至超出预期,才能助推楼市快速反弹。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严峻的态势下,建议相关部门下定决心,加大单次动作力度,一步到位,而不是小步慢跑。
近期市场传闻,稳房价将纳入政府考核,三四线以下城市推动货币化安置,只拆不建。还将降息50个基点。
且不管政策的真实性和准确度如何,但该消息意味着新一轮地产新政或许已在路上。
研究精选
数智化,选爱德。
爱德创立预见性4P体系,致胜智能决策。预测、预演、预警、预控等决策方法论,助力中海、华润、招商、万科、龙湖、碧桂园等标杆房企的卓越经营。
爱德数智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数智化经营管理服务机构,数智金融、数智投资、数智开发、数智运营等软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