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将是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的爆发之年。
近日,深圳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贷款成功发放。
上海首单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规模15.58亿元。
杭州市19个项目获批授信额度340亿元,共放款19亿元。
1月底,广州市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首批专项借款获授信1426亿元,首笔发放15亿元。
郑州市申报的5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通过住建部审批,预计今年将获得508亿元专项借款额度。
成都市第一批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借款支持,总资金规模逾1200亿元,
据统计,截至2月底,上海、广州、北京及重庆、成都、南宁、佛山等城市,专项借款授信涉及城中村改造项目超400个,实际已授信金额超1万亿,放款金额达500亿元。
1
中央推动城中村改造爆发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中村改造。
1月23日,纳入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将由35个分别扩大至52个。城市扩围后,城中村改造拉动投资的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振地产投资。
去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7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2023年超15个省出台了超过30条城市更新政策。大批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地正在进行的探索表明,城中村改造正从 “大拆大建”转向“城村联动”“渐进更新”等多种模式。
政策已经明确提出了“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3种方式。从目前的探索情况来看,改造资金能够实现平衡,对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安全风险隐患较大、房屋产权清晰、不适合城市建设规划的房屋,适宜采取拆除再建的方式。
2
PSL新增5000亿元
发挥先导作用
城中村改造将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双轨制模式、房地产长效机制、房地产行业中短期的破局关键。
1月25日金融监管部门表示,指导和要求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平急两用重大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房“三大工程”建设,并且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1月24日住建部表示,纳入城中村改造的城市扩围,将由35个分别扩大至52个,这意味着给房地产带来的投资、销售需求支撑将是巨大的。
1月8日央行宣布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放“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PSL资金是启动后按月度连续投放的,通常1年后才能发挥显著效力,带动商品房销售面积明显增长。
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陆续落地的专项借款,对推进城中村改造有重要的意义。
一、借款低成本、长周期,更好支撑城中村改造周期长、强调综合效益的特点。目前杭州落地的城中村改造贷款利率只有2.6%,全省最低。
二、正向引导更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城中村改造、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提升参与者信心。据测算1亿PSL贷款可以撬动3-5亿相关配套资金进入。
三、对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提振央企、国企、城投推进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3
沪广深
发力城中村改造
根据《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至2032年前预计要完成62个城中村项目,其中中心城区周边和五大新城城中村将被优先改造。
2023年上海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并再追加认定8个区域为城中村改造项目。
1月12日,广州市政府批复同意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计划每年改造10平方公里。
《专项规划》提出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和分步策略,要求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确项目推进时序安排,避免短时间内大拆大建和“运动式”更新。
至2035年,广州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总面积的4%。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方式并举,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
按年计算,15年内推进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每年完成10平方公里左右。
今年1月4日,《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一线城市中,首个推行“房票安置”的城市。
年前,深圳市发布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征求意见稿,或涉及2000个城中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城中村单元共计2042个,城中村总楼栋约32万套,总套(间)约59万,总建筑面积约2.2亿平方米,占全市建筑总量的比例超过40%,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约60%。
4
十年投资20万亿
城中村改造能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投资、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从拉动投资的角度来看,21个大型和超大型城市五年期土地购置和建安投资合计约有10万亿元的规模,每年约1万亿,占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1万亿的比例为10%左右,可以有效阻止房地产投资下滑的态势。
目前,城中村改造城市已经扩展到52个,十年总投资规模有望翻倍达到20万亿,每年投资2万亿,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
包括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在内的“三大工程”建设是政策重点,中央已推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PSL等多项支持措施。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的城中村改造,总投资的50%左右可享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但城中村改造本次扩围的项目暂不享受中央补助。
因为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是重点支持领域,2024年专项债投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可能会达到4000亿左右。
金融方面,1月8日,央行披露,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为“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后续PSL还会有所增长。
PSL投放对稳增长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每投放1万亿元,有望带动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个百分点,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改变部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
5
春季楼市反弹乏力
亟需政策强力支持
由于新房销售乏力,近期行业开始普遍担忧万科的美元债问题。大家都担忧行业的信仰和旗帜会倒下。
根据数据,万科1~2月累计销售额为334.5亿元,同比2023年同期下降41%,同比2021年同期下降70%。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万科至今未发生过境内外公开市场的债券违约,但去年连续遭遇国际评级机构调降评级,引发震动。
万科太需要一个小阳春,所有的房企都需要小阳春。
根据克而瑞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同比下跌48.8%!
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下滑。
如果按此态势,今年的销售额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腰斩。全年新房销售额或将下跌到6万亿左右,不足2021年18万亿的零头。这势必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新的冲击。
根据易居统计,17城二手房节后2周总成交数据,与2023 年节后2周成交相比,总体下降12%。这说明成交景气度低于去年同期。
其中,深圳大增近六成,南宁、无锡正增长;;其他城市同比下降,宁波、厦门、东莞降幅较大,渭南、上海、青岛、成都小降。
2月29日,根据国务院专题会议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要求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
2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短期来看,防止大落的安排更为急迫。如何防止房地产市场自由落体,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的政策亟需在需求端发力,出大招。
文章封面图取自微信公共图库。
研究精选
数智化,选爱德。
爱德创立预见性4P体系,致胜智能决策。预测、预演、预警、预控等决策方法论,助力中海、华润、招商、万科、龙湖、碧桂园等标杆房企的卓越经营。
爱德数智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数智化经营管理服务机构,数智金融、数智投资、数智开发、数智运营等软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