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字】赵红军详解《孙曼之伤寒论讲稿》第103-111条
文摘
健康
2024-08-23 09:47
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赵红军详解《孙曼之伤寒论讲稿》
第103-111条
谨以此纪念我的老师
—— 赵红军
梁在这写了个书写病历的注意事项。在书写病历的注意事项里,这都说得很清楚。最近我发现你们书写病历的时候不到位,还有好多问题。一个就是这个四诊的顺序。四诊的顺序:你口干,口苦,舌苔,这是连着的。再下面呢,就是他身体里面的情况,从身体里面开始写。什么叫身体里面?你比如说吃饭,肚子胀不胀,大便,小便,这就是身体里面的情况。你身体里面书写完以后,再写身体外面的情况。什么是身体外面的情况呢?你比如说颈椎,腰椎,腿关节,什么疼呀,肿呀,这就是身体外面的情况。我们要把这个四诊的顺序写清楚。再一个就是女性的月经。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顺序。比如说一个人她过来看月经,她月经的量多或是少,或是月经提前,或是推后,或是痛经,这三个问题都有,你写的顺序是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是先写时间,提前或者推后,这是第一,先说时间准不准。第二个写什么呢?是写量多还是量少。最后一个是写什么呢?写的是痛经,乳房胀痛这些情况。要不然你就写乱了,或者说你们主诉里有遗漏。人家这个月经的周期都不对,你现在主诉里面写个月经量少,这个月经的时间都不准,应该先写时间,月经是提前啦还是推后啦,量怎么样,然后有没有痛经,是这个顺序。还有一个就是主诉写月经的时候,咱要求不能光写个月经不调。你主诉写个月经不调,这没法看。月经不调的多了,经间期出血,或者是经前有咖啡色分泌物,或者是经后淋漓不尽,对不对?所以,写个月经不调没用,你就直接给她写清楚。还有这个西医的检查,要写医院的名称,检查的时间和结果,特别是女的来看病了,来看病的男方的精子检查的时间,那都是三、五年之前查的。要写是哪个医院查的,为什么要写医院呢?一定要正规医院查的。有时即使是正规医院查的,它每次写的还有出路。那这不是正规医院查的,有些是卫生服务站查的,521医院查的,你这说服力、权威性不就大打折扣?好多问题查不出来。明明是多囊,你到他们那里检查都好着呢,正常。你对这个病情的预后就没法判断,对不对?你比如说有些人来看胃病,你看今天就很典型,来了几个。今天看病的瘦人多,都是什么问题呢?敏感体质,木形体质。四十岁左右的女的,胃病,今天来了几个,都集中到一块。周六是多囊多,今天是木形人多。那么像这些人来了以后,他那个检查单子就很要紧。什么时候,在哪个医院做的胃镜,胃镜的检查的结果是什么。因为最近有些病人,你看她们那个很可疑。有一个,我忘了是哪个病人,最近你们写的一个病历里面,有一个女的是从这个咽喉到食道到胃都不舒服,吞咽困难,但是做的胃镜却是正常的。以前有这种情况,因为这有些人前半年可能做的胃镜是正常的,甚至2-3个月前正常,第三个月就食道癌了。那他是在哪个医院做的,对咱而言是要紧的。现在肿瘤病人就很多。在日常的门诊中间,好多肿瘤病人就漏治了,明明是肿瘤,可能就按其他的来看,或者说是他那个肿瘤的前期,潜伏期,或者是中风的潜伏期,或者是心脑血管的潜伏期,那么咱一定要问仔细,该做检查的就让他重新检查。如果说你能早发现,他这个肿瘤,或者他能持续治疗一段时间,那就能预防住,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来,这都写着呢!你们关键是不看,要看哦,要学习,要常看。我先说一下这个顺序。这个62页的第103条出现了《伤寒论》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剂――大柴胡汤。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出现大柴胡汤呢?这个它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咱们前面从96条开始,咱们讲的是什么呢?小柴胡汤。那么小柴胡汤讲完了,这个病情再深入一步了,就到大柴胡汤。从这个大柴胡汤开始,后面还有这么几条。大柴胡汤连的是小柴胡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了个下法。那么大柴胡汤后面的几个条文,第104,105,106,它都有下法,就比大柴胡汤的下法更深入。这就体现了一个由表入里这么个问题。《伤寒论》的重点是太阳病篇。在太阳病篇里面,有小柴胡,有大柴胡,那么小柴胡、大柴胡,它治疗什么问题呢?它治的是少阳证,对不对?甚至还兼有一部分阳明证。《伤寒论》里面,少阳病篇的篇幅非常短就过去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仲景在跟你强调太阳的重要性。太阳的邪不解,它就会内陷,就会入里。少阳为枢。少阳病,一方面它是从太阳而来的;另一方面,它很快可以转化为阳明。少阳病,它一般都同时兼有太阳病和阳明病的表现。所以说,医圣把好些少阳病的治法方药都划到太阳病里去了。他的用意是在这。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愈。方五十三。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斤,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位,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太阳病虽然过经十余日,但风邪仍然未尽,反复攻下后,风邪下陷化热,就应该用小柴胡提出郁热于外。如果呕吐不止,心下急痛,是热邪化燥,那就应该用大柴胡汤清热攻下了。本条“小柴胡”三个字是承上面第96、97、98、99、100、101条都提到的“柴胡汤”而省略了“汤”字,也是《伤寒论》的承前省略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这个“过经”指的是哪个经?太阳经。太阳病本来就是太阳经。“过经十余日,”已经过了太阳这个经了,好了没好?没好。从太阳经跑到哪去了?跑到少阳了。为什么说跑到少阳了?因为他后面说了“反二三下之”,就是说人家本来是不应该下的,你反给它下了。少阳有三禁:禁汗,禁吐,禁下。你这是不对的。再过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这就给你说明了这就是柴胡证,这是少阳证。人家的小柴胡的汤证还在。这个“柴胡证”,指的是小柴胡汤,不是大柴胡汤。“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小柴胡”后面省略了个“汤”字。那么这第103条和咱们说的第101条――“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那么这两条意义是不是一致的?严格来说,它们是一致的。“柴胡汤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但是呢,毕竟这个病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先过了十余日,再又过了四五日,这个病邪入里了。郁里了,就会发热。那么用小柴胡汤只是因为它有小柴胡汤的证。但是单纯一个小柴胡汤已经解决不了它现在所有的问题了。哪些问题解决不了呢?“柴胡汤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后面还出现问题来了――“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这句话指的是用了小柴胡汤以后,这个病情没有完全消除,还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了,已经比小柴胡汤的那些主证和兼证严重了。少阳证的小柴胡汤证是“心烦喜呕”,这个是“呕不止”,那么程度上是不是加重了?小柴胡汤证是“胸肋苦满”,侧重于肋;这个是“心下急”,这个侧重于什么呢?心下。心下是哪?是胃。胃是阳明。“急”,我们说缓急。这个是急,不但急,而且是比较紧张的那么一种“疼急”。
小柴胡汤是“嘿嘿不欲饮食”,这个是“郁郁微烦”。这个“郁郁”比那个“嘿嘿”更进一步。“微烦者”,如果说到了完全阳明腑实,那么他就会譫语,就会妄,躁动,那么这个“郁郁”就比小柴胡汤更进一个层次了。这个“微烦”达不到阳明腑实的那个“譫语”“发狂”的程度,所以说“微烦”。但是它毕竟是有了神志上的异常表现,“为未解也”。那么这个时候,一方面少阳的证未罢,一方面它凸现了阳明胃热、阳明腑实的症状,怎么办呢?那么这时有个方剂叫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它有小柴胡汤的方义,但是它在小柴胡汤里面加了通下、清热,攻这个阳明腑实的药。所以说,“下之则愈”。我们看一下这个大柴胡汤的组成。
大柴胡汤,你看,“柴胡”“黄芩”这都是小柴胡汤,对吧!这个时候是“芍药”,这是加的;“半夏”“生姜”这都是以前有了,“大枣”是有的;加了个什么呢?“枳实”。也就是说,它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小柴胡汤是七个药),减去了“党参”和“甘草”两个药。为什么去这两个药?因为“呕不止,心下急”――胃脘这块都腑实堵住了,堵住了,能不能再给他用党参和甘草呢?是不能的。所以说,加上了枳实和大黄。前面是枳实,后面在根据煎服里面说的,根据后世医家的考证,大多数医家的观点都是大柴胡汤是要用大黄的,没有的就不是大柴胡汤,是这个意思。那么大柴胡汤它的要点是除了有小柴胡汤的定义、和解少阳以外,重点就是有大黄、枳实和芍药这几味药。枳实破这个积聚的,大黄苦的、通便的,芍药是酸的,所以我们说“酸苦涌泄为阴”。那么白芍呢?除了增强大黄和枳实泄下的作用以外,白芍这里还有缓急止疼的作用,在这里面的针对性是很强的,针对的就是心下急。白芍入的是肝经,它一方面能滋阴,另一方面能缓急,这就是大柴胡汤的方义。大柴胡汤这个方呀,在我们现在临床运用很广泛。咱们这里也用,但是不是很广泛。咱们这里之前治疗过一个比较壮实,疼痛比较严重的,有热象的胆结石患者。那么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个大柴胡汤呢?体质壮实的人用的多。一方面呢,他是有热象的;另一方面呢,他大便不好。然后呢,他又出现一些急腹证。这个急腹证,它包括一些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阑尾炎、痢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说患者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那个疼痛的部位既有中间的也有两边的。中间是阳明,两边是少阳,对吧!他有这个问题,那他就可以用大柴胡汤。咱们这里以前有个胆结石的患者就是这样治的,先用的是大柴胡,完了以后用的是柴胡干姜桂枝汤。咱们这里还治疗过一个老太太。她也是胆结石,是他儿子带过来看的,刚开始来用的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个基本上已经不疼了。老年人胆结石的疼比年轻人的可能就轻一点,这是正虚了,体质没那么壮实了。正虚了,他反应疼痛就不是很明显。老年人的胆结石,刚开始可能就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青壮年的胆结石疼痛呢?他疼得很剧烈,他有热象,那么这个大柴胡汤就用得多些。大柴胡汤在基层用得多。假如说,你现在在西安。西安有急诊科,他看西医去了,对吧!但是,如果说你在农村呢,你在基层看病的话,用这个方的机会就多,特别像石焕,你们有好多病人可以来。这个我们在以前,正半夜呢,就有人叫肚子疼。以前我还用这个大柴胡汤治疗过一个胰腺炎,挺严重的,本身平时就肠胃不太好,然后过年过节又喝酒了,然后又骑着摩托车,受凉了,后来头就特别疼。那么当时呢,我们是中西医结合的,除了输液打针以外,根据他大便不通、肚子拒按,给他用的就是这个大柴胡汤。医生看病是时间越长,胆子越小。刚开始看病的时候,医生的胆子都大,那时候就是不考虑后果,不管什么病来了都看。但是那个时候也确实见了很多危重的病人。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的比较,它就是这样。我们说拿太阳和少阳相比较呢,太阳为表,少阳是半表半里。那么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呢,小柴胡汤就偏表,大柴胡汤就偏里。在临床上,如果拿脉象来说的话,小柴胡汤是弦略洪,大柴胡汤是弦滑洪数。大柴胡汤的舌苔也比较明显,一般会出现黄腻苔。因为它是阳明腑实,大便不通,他疼得比较明显。大柴胡汤除了刚才讲的这么一个急腹症以外,我们现在还扩展一下它的应用:可以用它治疗痤疮,你比如说有些人脸上长痘痘,他是那种壮实的体质,而且长的部位是两个面颊――少阳的部位;还有一些和少阳有关的眼睛的疾病、耳朵的疾病,同时大便不通的,都可以用大柴胡汤。所以说你要抓住这个要点。大柴胡汤的要点就是壮实有热,舌红,苔黄,脉象有力,大便不通。用大柴胡汤治疗急腹症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中病即止。病越急它,见效越快,就是人家肚子疼得不行了,忍受不了了,你用了三、五付,它就缓解了。你平时治疗的都是一些慢性疾病,那么见效就不好,没有这么明显。中病即止,人家痛都缓解了以后,马上要干什么?要换方!不管说他这个胆结石,你给他疼止住了,大便通常了以后,你给他效不更方来五付,那可能就坏了,伤阳了。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这个问题。你比如说女性肌肤症,盆腔炎,用大柴胡汤后热清得差不多,大便通畅后,微微还有些隐疼,再要调理,那就可能不是大柴胡汤的问题了,要转化为丹栀逍遥散了。要注意这个治病的顺序,治病的精准。这是咱们讲的第103条。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方五十四。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五铢)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和上条中风化热证相对应,本条是伤寒停饮阳复化热证的证治。我们已经知道,每次阳复都以六日为一个循环。然后在第七日阳复。每一次循环都遵循邪气日衰、正气日复的病机规律,于是,按此推断,可知十三日正为第二个循环的阳复之日。本条原已经过攻下,热结心下的疼痛已消失,现在只是呕吐而不痛,可知胸胁满而呕是痰饮内聚的结果,发热而心下痰饮内聚正符合“少阳郁热,心下痰饮”的少阳病病机,所以说“此本柴胡证”。今反下利者,是由于医者误用丸药缓下的缘故。病经十余日意味着邪热不盛而燥结已经形成,所以本条不用包括大黄的大柴胡汤,而只是用柴胡汤加芒硝以软坚并涤饮消痰。第103条承接的是小柴胡汤,第104条是大柴胡汤。我们看一下“伤寒第十三日不解”,注意部位是“胸胁”。“胸胁满而呕”,是不是在少阳呢?呕既是少阳,也有可能是阳明,这个得看呕的程度。“日晡所发潮热”。“日晡”是申时,就是午后那个时间段。一方面是和阳明有关系的,一方面发潮热,就说明已经有阳明湿热证的表现了。前面刚给你讲了,大柴胡汤的主证,除了少阳以外,还有阳明腑实证。前面这都符合了,要点是在后面四个字“已而微利”。那么这一点是不是和阳明对不上号了?刚才讲了,大柴胡汤的适应症一定是大便干,现在是已而微利,这就对不上号了,是特殊情况。原因是什么呢?“此本柴胡证”,人家本来是个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本来应该用下法的,下去以后,病给除了。你现在给他用了下法,不但病没有除,反而拉个不停。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临床经验,又经过详细地问诊,仲景推测是由前面的医生“以丸药下之”导致。“此非其治也。”不应该这样来治疗的。刚才第103条“柴胡证仍在者”,是小柴胡;第104条“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说得很清楚,这个是大柴胡“。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那你说他本来就阳明腑实了,我现在用丸药下之,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不对呢?张仲景为什么说用丸药下之就“此非其治也”?这有两方面的错误。第一个人家少阳阳明腑实用的是大柴胡汤,而不是大柴胡丸。汤者,荡也;丸者,缓也。这是个急症,急症来了,你说我用丸药给他慢慢来,缓一缓,这是错误的。第二个跟古人所用的丸药成分有关系。这里张仲景没有说明,但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丸药用的是巴豆。它虽然能下,但它是热性的。人家本来身体里是有热的,你还用热药给他下,导致的后果就是大便虽然通了,下来了,还拉稀,但热没有去,反而还加重了!所以说“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现在还潮热,还实,说明这个湿热还没有去。那么怎么办?“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肋满而呕”,少阳的症状还没有消除,所以说还是“先以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那么有些人就问了: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大柴胡汤,而是用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呢?医圣在这里就是在跟你说这个意思。第103条,它讲的是少阳到阳明腑实的大柴胡汤的证治;第104条,它讲的是少阳兼阳明里热,误用丸药之后引起的正气耗伤、津液亏虚的柴胡加芒硝汤的证治。他放在这里就是为了让你把大柴胡汤和柴胡加芒硝汤进行比较的。大柴胡汤针对的是实。柴胡芒硝汤,既有虚又有实。它俩的共同点是都有少阳未解,不同之处是大柴胡汤是攻邪救急的,柴胡加芒硝汤是在攻邪的同时注意扶正。另外大柴胡汤是湿热,不考虑津液的问题;柴胡加芒硝汤呢?因为巴豆增加了热邪,耗伤了津液,所以这个时候,不适合用大黄枳实来攻下,而要用咸寒的芒硝来软坚,来滋阴润燥,结合人参,攻补兼施。这就是两个方剂的区别。所以说,你看这个柴胡加芒硝汤里面,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它是没有去的,生姜、大枣它也没有去,它就加了个芒硝,那么这就是第104条。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条文非常有意思,每一个都和上下条文有对比证。第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讝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五十五。成注:“伤寒十三日再传经尽,谓之过经”,“再”做第二次讲。伤寒是寒邪束闭,内热渐盛,十三日和上条意义相同,谵语表示燥结已经形成,所以应该直接用攻下法治疗。这时候如果出现小便清利同时大便也下利的情况,就应该询问病史,如果是由于用丸剂攻下的,那么这就是经过错误的攻下所造成的结果。古代的攻下丸药大多用巴豆之类辛热苦燥药物制成,虽然可以峻猛攻下,却只能导致热结旁流,燥结却并没有下来。这时候本应该用和胃法,用调胃承气汤治疗。鉴别之法,自利的脉象应该是微厥,如果脉象正常那就是用丸剂攻下的结果。本条已经没有潮热外证,所以直接用硝黄和胃,前面用丸剂峻下已经损伤了胃气,因此再加甘草和胃。以上两条都是伤寒过经证,上条为痰饮证,本条为燥结证。第105条很有意思。第104条是“伤寒十三日不解”,第105条也是,这很明显是和104条有对比的意思。那么怎么样对比的呢?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伤寒十三日”,第104条是“胸胁满而呕”,第105条是“过经谵语者”――这个“过经”已经过了少阳经了,更谈不上太阳经了。谵语能够引起神志上的改变,说明已经到阳明了。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你说为什么一到阳明,就会谵语?为什么不是太阳、少阳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谵语说明热重。太阳,阳明,少阳,哪个热最重?是阳明,烧得说胡话了。第二个是阳明为多血多气之脏腑。我们说心主的是神明,靠血来养。病在气分的时候,一般不存在谵语。病在血分的时候才会。阳明多血,是这个意思,以有热也。这是热重了,怎么办?当以汤下之。是不是丸下之?不是。所以说,“知医以丸药下之”是不对的。但是现在又出现了特殊情况――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一般情况下有热,但是你小便又多了,水分跑了,是不是大肠里面就干燥了,所以说“大便当硬”。但现在的特殊情况是“而反下利”,反而大便也多,而且“脉调和”。这个“脉调和”指的是不是健康的脉象呢?不是的,它这个指的是没有出现“滑洪大有力”的脉象。本来是小便不利的,大便硬的,现在反利了,所以说脉象不大,调和。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看,第104条里“知医以丸药下之”,第105条也是。这边是“非其治也”,那边是“此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如果说老下利的话,正常情况下,你用芒硝、大黄、枳实给他用下利的方法治,那么“脉当微厥”(脉象很弱的意思,“厥微”说明脉象弱得不能再弱了)。“今反和”,这个“反和”也不是正常的脉象,指的是你的脉象没有出现那种滑洪有力的脉象。“此为内实也”,这个时候的“内实”指的是你用丸药虽然下了,但是不得法,导致这个大便虽然下来了,但是病邪还在,怎么办?“调胃承气汤主之。”那么第105条是想说明什么问题?上条说的是少阳兼阳明腑实误治之后正虚邪实的治法,本条指的是阳明误治后应该怎样来治。上条有少阳证,所以用柴胡加芒硝汤。本条没有少阳的表现,完全是阳明,所以用调胃承气汤。那么,为什么不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呢?原因和上条是一样的――用丸药以下之。用巴豆伤阴,伤津了,这个时候要润燥。所以说,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时候,他时时刻刻给你体现辨证论治的思想。他给你讲每一条和每一条之间,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不是说人家把《伤寒论》这个书给书乱了,错简了,把治疗阳明的方子给你跑到太阳里面去了。这是他的深意。那么第105条和第106条又是什么关系呢?第103条治少阳阳明的大柴胡汤是用大黄和枳实来下,第104条加了个芒硝,到第105条治阳明的调胃承气汤是大黄和芒硝。那么到第106条这个又回到它太阳病本身出现病症,这个时候用的还是下法。但是此时的下法,它的病症、适应症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第106 条也是《伤寒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文。桃核承气汤也叫桃仁承气汤,和大柴胡汤一样,是个名方。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第106条。这个桃仁承气汤,医圣是怎么样来用它的。我们以后在临床上,怎么样才能识辨出它是这个证。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方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五十六。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太阳蓄血证的发病机理,是太阳经病未能及时解散,从而随经入于太阳之腑,太阳经脉多血少气,热邪郁结于太阳之腑,就会有如狂的症状。“如狂”是指神志不宁的状态,而不是真正的狂妄。如果这时出现尿血的症状,就会郁热消散而病自愈;如果没有出血而只是小腹结痛,就要用桃核承气汤攻下以破瘀泄热。本方用桃仁苦甘活血破瘀桂枝辛温温经通经,又用甘草甘缓止痛,芒硝咸寒轻泄血分郁热,大黄苦寒破血攻下属于苦辛咸寒破瘀法。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病还在太阳,“热结膀胱”。太阳是膀胱经,分经证和腑证。经证是是什么?经就是经络,表,就是头项强痛――脖子不舒服,腰也疼,背也疼,浑身不自在,还恶寒。现在的问题呢?到腑了。经为表,腑为里。现在太阳病不解。太阳病是风邪。风邪是热邪,入里就会化热。热到哪去了?从经到入腑,跑到膀胱,所以说“热烈膀胱”。前面是讲阳明腑实,这是“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刚才讲了,引起神志性改变一个是和热有关,另外一个是和血有关。怎么说和血有关呢?怎么样有关系呢?你看,“其人如狂”后面就证明了――血自下,说明由于这个热邪导致了这个血瘀。内经上有一句话叫“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什么意思呢?人身体里面的血是要流动的。如果这个血瘀了,堵了,不动了,堵在人体的上半部分――堵到心脏,堵到大脑了,头上了,这个时候,人就会健忘,比如脑梗,所以说“血在上则善忘。”血在下呢,就会如狂。你想一下这个道理――膀胱是水,心是主血的,膀胱和肾相为表里,我们说心肾是要相交的。正常情况下,心火要下到肾水,把肾水暖热;肾水要升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个血堵到膀胱里面,心火还能不能下来?下不来的。瘀血影响心火下降了,就影响了心主神明功能的正常发挥。它本来是要下来的,你不让它下来 ,它就又跑上去了。上去了,它就狂,就会“血自下”。“血自下”,它说的不是水,不是小便,这就说明这个病情它已经由气分转入血分了。从这,你就可以区别出五苓散证和桃核承气汤证了。这里很明显了,人家有血证了,你说我给他用个五苓散,行不行?不行的,五苓散虽然也是腑,但它是水证,是津液证,不是血证。有些人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强盛,血瘀到下面它自己就出来了。这血一出来,就跟伤寒论太阳病表实后,受风寒鼻子出血是一样的道理――风寒郁闭,憋得难受了,汗血同源,血出来了,就好像出汗了一样,就这个病邪就解了。血自下,下者愈。还有这个“下”是从哪里下来的呢?这个就不一定是小便了,这个多了,还有大便,甚至月经都有可能。你比如说刚好赶上月经期了,血一出来,这个热就散了。所以说这个“热结膀胱”指的是下焦,我们不要把它只理解为小便,可以把它理解为以膀胱为主,同时也和下焦的其他脏器是有关系的。那么我们治的时候应该怎样来治呢?“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这个原则是不能乱的。他虽然出现了“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这么些问题来了,但是“其外不解”。他表不解,还有一些表证,那么我们应该先解表,该用桂枝汤就用桂枝汤,该用麻黄汤就用麻黄汤,然后“外解已”,表解了。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讝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五十七。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伤寒八九日,为阳复太过,热盛于里之时,因为热盛而用攻下法。攻下后,三焦和心包阳热内陷,痰火凝结,所以一身尽重,胸满烦惊。谵语是因为八九日阳复过盛,内热化燥成实,因此用小柴胡汤提出热邪,化痰清热,加大黄攻下,铅丹重坠镇惊,由于曾经误下损伤脾胃,再加茯苓桂枝温阳化饮,龙骨牡蛎潜阳消痰。“一身尽重”即身重,在本书中多是郁热证的表现,我们在研究第6条的时候已经讨论过了,这里不比多赘。在本书中,大凡中风证多会化热化燥,而伤寒证多会化痰化饮,如上条属于中风,热入血分,本条属于伤寒阳复后化为痰火;又如上面第103条为伤寒阳复后化燥成实证,第104条为伤寒阳复后化为心下痰饮证;又如,第111条是中风化热化燥,而第112条则是化为痰火扰心证。这是因为风为阳邪,易于化热,而寒为阴邪,易于化痰化饮,这一个规律也是值得我们留意的。“伤寒八九日下之”,这样对不对呢?草率了!伤寒八九日刚过经。七日阳气来复,以后如果说这个病情没有解,他七天完了后又到太阳经了,那么你现在下之没有非常明显的阳明腑实的表现,你就给他下之,草率了,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胸满烦惊。胸满,太阳的邪解了没解呢?没有解,我们说,胸为太阳,对不对,而且呢,烦惊。少阳证是胸胁苦满,是从太阳到少阳了。胸满烦惊,烦和少阳市有关系,为什么会烦呢?我们说,胆为决断之官,少阳有热了,人会烦,心烦喜呕,是不是?但是现在呢?比这个烦还严重,到什么程度上来了?惊。这说明他这个火,肝火,胆火,少阳之火比那个小柴胡汤证就更进一个层次了,因为他已经惊了。第106条,桃核承气汤是如狂,这是烦惊。第106条的病位在膀胱,这一块在胸了,这就区别开来了。然后再看下面,“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小便是水,是津液,对吧?桃核承气汤是血自下,那是血这是水和津液?水和津液是由谁来管呢?是由三焦来管。三焦为决渎之官。少阳为三焦,后面呢?谵语。谵语是到哪了?到阳明了,对吧!你看少阳的症状,太阳的症状,阳明的症状,是不是都出来了?那么到底这三阳的症状以哪个为主呢?后面“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世上三阳里面的哪个症状?少阳。因为少阳为枢,少阳为胸胁,身体两边,你转的时候是不是要用身体的两边,。枢就是枢机不利,所以说,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三阳的病都有了,有热象了,而且有神智上的表现了。但是呢,它是以少阳的症状为主的,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一方面要还要从少阳治,另外呢在少阳这个时候,你要考虑到他小便也不利了,是不是要通利小便了;他大便也不利,他谵语了,阳明腑实了,那么还要考虑大便的问题,同时,他现在少阳出现的症状,已经不是心烦喜呕了,是胸满烦惊了。烦要清热,惊是要重镇,就这个意思,所以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我们看一下它的方剂的组成,柴胡,黄芩,生姜,人参,半夏,大枣,这是不是都是小柴胡汤的药,在小柴胡汤药的基础上加了桂枝茯苓,这是解太阳的,邪和利尿的,宣通的,因为他小便不利,所以要宣通三焦。因为它谵语到阳明了,所以说,加的是什么呢?大黄。那么他现在是烦惊,特别是这个惊,它就不是一般的情志上的改变,如果说单纯烦的话,他心烦和你吵架。他坐卧不宁,他惊了,可能就会惊狂。他甚至会打人,骂人,到这种程度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是应该重镇。西医上讲这个人精神分裂症,加什么药呢?铅丹龙骨牡蛎。你这样一来,把这个药就看清楚了,所以说呢,这一条他指的就是由于这个伤寒,在八九日阳复之际误用下法,结果导致这个邪热内盛,痰火内热,充斥了三焦引起的神经、精神的异常状态。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一条和我们临床上经常用的一个方子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用柴芩温胆汤是不是有点像?和柴芩温胆汤的共同之处是有柴胡半夏黄芩,有云苓了,和它的不同之处是柴芩温胆汤,他用的是竹茹来安神的。那么这个时候用的是谁来安神呢?用的是龙骨牡蛎铅丹。它比那个程度上的严重,是这样的。所以说这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我们在临床上用的时候,就抓他的主战,我把他的这个方子在临床上的主证,它的应用指证总结了一下。这个总结就是从他的方义来的,因为它有重镇的作用,所以说了,第一个你用柴胡龙牡汤的时候,他说有热的。你比如说一个人他虚寒能不能用它呢?不能,第一个是有热的,你找他的热象?他虽然不至于像这个第107条这么严重,但它毕竟是有热象。怎么样找它的热象呢?口干口苦大便干,这就是热象。第二个呢,他有精神神志的改变,如狂等等。第三个呢?他这个火气点亢盛肝阳亢盛,肝阳亢盛,热扰神明,出现了一些现在特异性的症状。我们今天在临床上,怎么样找这些特异性的症状呢?我在临床上觉得有这么三个情况最为突出:一个就是多汗,一个就是遗精,一个就是失眠。所以说一个患者如果说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喝这个方子就比较适合了。那你想一下我们现在看的病里面,哪些病比较适合点,能和这个能挂上钩?更年期的综合症,西医讲的精神分裂症,甲亢,男科病。你想一下,男科病是不是和这个比较像呢!好多男性来了以后说睡不着,性格行为比较怪异,是不是?多汗,大便又溏稀那么,,然后又遗精,是不是比较符合?那么,这就是这个柴胡龙牡汤的指证,还有人用这个柴胡龙牡汤治什么呢?治那个皮肤病?我看过这样一个医案,用这个柴胡龙牡汤治疗那个皮肤病,因为有些人皮肤病的时候就烦躁,烦得老痒,睡不着觉,就是这个指证。还有人用这个方子治疗这个梦游症,道理都是一样的。还有一些人问,这个方子和柴芩温胆汤怎么区别呢?第一个呢,就是他这个病情程度严重。再一个呢,它就是用了一些重镇型的药物。他的热重,是它的区别之处。你可以根据他这个病情的情况进行加减。如果他都腹泻拉肚子,你就把大黄去掉。在第107条,孙老师在第二段的讲解里面有一个说明。这个看一下,前面说老师说过的,我就不重复了。在伤寒论中,大凡中风症多会化热化燥。伤寒多会化痰化饮。第107条,还有一些痰热的表现。为什么会有痰热的表现呢?这是因为第107条,它这个热是从伤寒转化来的,所以他有痰热。那么在这里面的龙骨牡蛎茯苓,实际上还有半夏,它们都有化痰的作用,如上条是由中风。上条指的是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属于中风,热入血分。本条柴胡龙牡汤,属于伤寒阳复以后化为痰火。又如上面第103条为伤寒阳复后化燥成实证,这指的是柴胡加芒硝汤。第104条,为伤寒阳复后,化为心下痰饮证,这指的是调味承气汤,又如第111条是中风化热的燥结症,这是咱们后面要讲的,第112条为痰火扰心证,这是因为这是因为风为阳邪,易于化热;而寒为阴邪,易于化痰化饮。这一条就是在提醒我们在临床治病的时候要注意初病和久病的问题,然后要注意中风和伤寒的不同。初病,它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初病容易治呢?久病就难治?初病它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久病后它就发生变化了。还有这个痰饮,这个痰饮我们我们知道这个脾为生痰之源,蓓蕾初唐之气,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人体感受寒邪之后,身体里面就容易换为这个谈何引,这是要注意区别的。今天你患者来了,就是那个四军大的患者,说是他把四军大的医生都看遍了,医生不给她看,我也不想她给看。他然的又来了,给她他的方子是葛根汤合黄连温胆汤。那个人是浑身疼,然后神神叨叨的,看了两次。第一次看的时候说是有一点效果,第二次看的时候,说是汤药还没喝,中间给我打电话,说是,她心烦得想跳楼,然后我就说了你把药给停了,你这病我就看不。我就不想给他看,然后今天来的时候,他啪一变,她又说吃你那个药后,很舒服,今天又想来看,就这种情况,这很难对比。好多病人,你看呀不稳定,你要拒绝他,还得想个办法。你看今天如果不给那个人看,不给她给开药,还真的是不好拒绝,所以给她今天又开了方,还是上次那个方。我给他上课的点开了五副,先吃着。我们在看一下第108条。第108条和第109条讲的是肝乘脾和肝乘肺的问题,你说这个伤寒论讲到这一块的时候,为什么会来一个肝乘脾和肝乘肺呢,实际上,他也是在给你起个比较的意义。前面这几条是不是在反复比较呢?第107条“胸满烦惊”比较的是第106的其人如狂,给你比较的是狂和惊的关系。那么第108条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因为他有个腹满谵语,那么这第105条是过经谵语,是不是?第104条是胸胁满,他这是腹满,还是起个比较作用。从110条以后,他就要讲这个火邪致病的危害,他在讲这个火邪致病的危害之前,要把前面日前,要把前面的条文要给你个了断,要给你讲前面的这些条文之间,它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在症状上有什么异同,然后第108条讲的是肝乘脾,第109条指的是肝乘肺。他这两条还有个互相比较的意思。第107条讲的是什么呢?胆。三焦是胆,柴胡龙牡汤的重点是少阳是胆。那么肝和胆,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所以说他把肝给你讲了就要讲胆,胆讲了下面就要给你讲肝。所以说伤寒论学习那时候,要时时刻刻注意这个比较。少阳为枢,对不对?你比如说这个太阳和少阳他们合病的时候,后面要加一个柴胡桂枝汤是不是?那么少阳和阳明呢?是个大柴胡汤。那么少阳和太阴呢?我们后面还有一个柴胡和桂枝干姜汤,这是互相连着的。这都是说的是胆,那么下面呢,我们就要说这个肝。第108条和第109条,伤寒论人家讲的六经辨证,它主要讲的是六病,太阳阳明少阳他轻易不提肝心脾肺肾是不是,那么到第108条,第109条呢她脏腑辨证都出来了,他直接给你说肝怎么了?肺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咱们现在学到的这个伤寒论,咱们没有学习同时代和伤寒论同时代的其他人的医术,只能见到,那么在同时代,他们和咱们现在一样,除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外,他也有好多其他一家的书,他有其他的用药方式来描述这个中医道理的书。那么其他的书,它中间肯定会有脏腑辨证的影子,第108条和第109条,它实际上讲的是平时一个肝有素疾,就是平常这个肝有问题的人,他们在感受伤寒以后他们所出现的问题,为了把他们出现的问题和正常情况下的一个人,他感受到这个风寒之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区别,他专门把这两条给你拉到这儿来进行一个比较。他是这样的意思。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仲景是怎么讲的。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方五十八。 病起于伤寒则寒闭而导致内热炽盛,但本条的邪热不在阳明之腑而在经脉。肝木克乘脾土则腹满,肝火及心则谵语,脉浮而紧,寒邪束闭,知邪在经脉而不在脏腑,因此用针刺法泄热通经。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伤寒,腹满谵语,按前两条来看,腹满这是什么问题来了呢?太阴阳明对不对?问题出来了,谵语,前面是脾;后面呢,腹满谵语,说的是阳明腑实有热,我们看到这一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可能会不会是调胃承气汤。因为前面刚讲到调胃承气汤,是不是?但是呢,寸口脉浮而紧,寸口脉浮而紧,这个指的不是三关--寸关尺的那个寸口,指的就是寸关尺整体这个脉象。寸口脉浮而紧,大家想一下,哪个脉象是脉浮而紧呢?弦脉。脉浮而紧指的就是弦脉。浮是有外邪的,脉浮而紧,指的是肝风内动了,那么这就反过来说明这个腹满谵语不是单纯的和前面的一样,由伤寒过经化热引起的,而是由于这个人本来就有肝脏的疾病,由于外邪引动了素疾,而出现的这个情况,肝乘脾也。腹满谵语不满视频,张宇是杨明,现在因为他窗口卖分人情了,说明已经不是单纯的脾胃的问题来了,而是由于肝脏本来有病的人,感受风寒以后,这个外邪引起了内热,引动了肝风,出现了现在这个情况,名曰纵。为什么叫纵呢?这是五行学说在这里的应用。五行学说里面,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个克的时候是一个克一个,是顺的一个克。木来克土的,土在木的下面,是不是?纵横,纵横,它是一条线上的,所以说它叫做纵,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个第108条,第109条,它没有方,他用什么来解决的呢?给你讲的是针刺肝的募穴期门,就是泻肝的热,是这个意思。它没有给你出方,并不是说这个就不能用方来治,它给你讲的是这。所以第108条,第109条,包括后面的第110条,第111条,它讲的都是这个医学的道理,讲的是医理、生理、病理,这个理解起来就比较抽象,它还不像有方的条文比较直观,好理解,所以我们重点是掌握这个道理。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方五十九。本条以上条相似,都是寒邪入于经脉,并用针刺方法治疗。外邪束闭因而恶寒,肝火克乘肺金,汗出尿频,津液耗伤,所以口渴引饮。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这是不是太阳表证呢?啬啬恶寒,这是肺,对吧?这是由于卫气郁遏,经络不通,营卫不和的一个表现。但是,后面就变了。后面是什么呢?大渴欲饮水。那么,一般情况下他会不会大渴欲饮水呢?不会的,其腹必满。大渴欲饮水,说明他是有热的,有热证会耗伤津液了,你就老想喝水。但是喝了水以后能不能运化呢?运化不了,所以说其腹必满,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说其腹必满了?他后面又说“此肝乘肺”了,又扯到肝上面去了。在《黄帝内经》上它有一段话,它叫做“诸腹胀大,皆属于热”。我们现在说这个腹满,好像只想到脾了,实际上在《黄帝内经》上它不是这样认为的。它说诸腹胀大,皆属于肝,皆属于热,你想一想这个道理。我们给大家以前打过一个比方,说人体是一个气球,这个气球的收缩或膨胀,就是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太过了,是不是就这样了?那你想想,白芍为什么能治腹满?因为白芍是收敛的,所以说我们遇到这个腹胀的,要分析。如果说一个瘦人没有舌苔了,脉象很弦,这个时候肚子就经常胀,可能就是肝木疏泄太过了。如果说一个胖人肚子胀,舌苔很厚腻,一摸肚子软绵绵的,这可能就是湿,可能就是厚朴的指证。所以大家一见这个腹满的话,我已经说这是要消这个腹满,要消胀,还要考虑从肝上来治。那你想一下肝硬化,那些病人的腹水看,就不单纯是脾的问题了,本身就有肝的问题,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层意思“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前面“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说的是肺气遏,后面“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说的是肝热,后面“自汗出,小便欲解”说的是肝的疏泄。肺是要宣发的。前面的肺来宣发的对不对?后面呢“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因为这个人的体质是肝热,通过他自身肝木的疏泄作用让这个汗给出来了,虽然他没有用药。“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叫纵,而叫横呢?因为金本来要克木的,你现在金不能克木,木反过来侮你,这就叫横。这个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大家要反复领会。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第110条。第110条: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本条“凡熨其背”的“凡”,原文下宋臣记:“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可知是“瓦”字之误,是由于两个字形相近而伪。大阳病二日,是风邪化热的时候,这时用瓦熨其背以求发汗,就会大汗出,形成阳明燥热,烦躁谵语。十余日以后已经是正虚邪衰之际,“振栗自利”和“反呕”是阳复以后,阳气得以重振,腐秽自去的表现,所以说“此为欲解”。阳气上升,于是上盛下虚,所以“从腰以下不得汗”,并且“欲小便不得”,“欲失溲”,“足下恶风”,以及下面的“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都是这个缘故。大热必然损伤脾气,脾气损伤则运化不及,就会大便以后浊气上逆而头痛,脾气失摄就会谷气下流而足心发热。从第110条一直到第119条,这么十个条文都讲的什么呢?从这开始都是讲的都是火邪致病的危害,都是讲的事你生病以后误用火攻的危害。火邪致病的危害,不是伤害。不是风,是什么?是火。火也为六淫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那么除了这个随着病情的自然发展的这个火以外,还有一种火,是误用火攻。误用火攻是哪来的呢?这是街头那些养生理疗的人搞的。说明了这个中医理疗自古有之,不但说现在有这个非法行医,有街头开这个艾灸香疗,有搞这些的,以前张仲景那个时代就有。有张仲景这样高明的医生,也有那些滥竽充数的人。他们看病也不辨证,也不把脉,就直接给你艾灸火攻,而且火攻的方法都是比较奇特的。他虽然没有现在的香疗仪,没有悬灸,但是他有其他的方法。由此可见,这个火神派自古有之。“太阳病二日”,才两天嘛,“反躁”。该不该有躁呢?不该有,还在表呢,他为什么反躁呢?体质的原因。这个人可能是个大青龙汤证。外寒内热,那么这个时候本该用麻桂配石膏给发一下。结果呢,凡熨其背,而大汗出。或者说是“反”。这个说法不一,有些人说这个是“反”,还有些人说这个“凡”字写错了,是“瓦”字之误,孙老师后面说的就是“瓦”。也可能是个“瓦”,以前就用过这种方法。瓦散热慢。以前的人给你做理疗的时候,是把那个瓦烧热,然后把布一包放在你的背上,就跟今天的微波炉把那个艾盐包一打,往背上放的道理一样。他本来是有寒邪的,你现在这样弄的后果是什么呢?大汗出。大汗出了以后这个病邪有没有去呢?没有。就跟前面误用巴豆一样,大便通了些,邪没有去。这个大汗出了,邪没有去,反而导致大热入胃。热邪入了胃以后,胃里面的水就干了,是不是,火把津液都烧了,胃津就不存在了,阴虚火旺就躁烦,必发谵语,阳明腑实了。怎么办?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比较好,十余日,振栗自下利。振栗就是说寒战。为什么说寒战呢?正气恢复抗这个外邪了,结果呢?自下利。本来阳明腑实时了,大便都下来了,这个时候病就好了。抵抗力的原因。这个人火盛,火在哪呢?在上面。火在上面,阳就虚在下面了。阳到下面来了,下面的津液丢失了,亏耗了,“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小便不得。反呕火气还往上走。欲失溲,想尿的时候尿不出来,滴滴啦啦。脚下恶风,还是下面阳虚的表现,这说明整个人的气机,火气是往哪走的?已经往上走了。下面没有津液,大便就会硬。大便硬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小便当频。(你比如说麻仁。麻仁这个药就是润大便的。)现在小便反而不多,这就说明伤津液了。本来,是大便硬的下不来,现在好不容易下来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头卓然而痛。卓然就是突出、非常明显的含义。火气本来是在上面,然后,你扑哧一下?给他通大便,气机下来了,这样人就受不了。先上来,然后又下来了。就是那天我跟你说的,一个人给人家辨证错了,先给他用补中益气汤把他的气升上来了,结果呢把他吃得是头晕目眩,牙疼,口干舌燥,你说哎呀,这样坏了,药用反了,我给他赶紧用大黄下一下。先上去了,然后突然又下来,跟荡秋千一样,导致什么后果呢?头卓然而痛,受不了。其人脚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刚开始就在上面,现在暂时没有热,全部都下来了。这是他给你讲这个病理过程,所以说这个古人,他分析这个病的时候很详细,他不笼统。现在好多人,是把中医道理讲不清,实际上古人是讲的很清楚,但是现在人看不懂。他把这个宏观的道理讲地很仔细,讲的是非常透彻。那么下面,孙老师也有这个讲解,我这里就给大家通俗的讲一下。大家结合孙老师的讲解,继续领会,接下来,再看一下这个第111条。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本条是对于中风火劫以后导致的阴阳俱虚证预后的判断。上条和本条,都是中风火劫所致阴阳两虚的证诒,但是上条是火劫后,脾气营血亏损为主的证治,本条则是火劫以后阴阳俱虚的危证。本条在太阳病后加上“中风”,和第38条相同,都是具有和下一条对比,从而强调其重要性的意义。“邪风被火热”,是指风邪受到了热邪火劫的熏灼,“被”字作“遭到、受到”讲。“两阳相熏灼”,是指风邪和火劫所产生的热邪互相熏灼,其结果是“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虚弱如此程度,自然不易挽回。头汗出,是阴虚阳亢的结果,这时就会小便短少,如果小便还利,那就说明阴津尚未竭厥,就有治疗的余地。这一条比上一条更严重,危重症,弄不好,人就死了。那么第110条给你说了前面是太阳病二日。这一条说的是太阳病中风。太阳病中风,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太阳病指的就是中风,对不对?那么这一条为什么要给你强调一下?他是为了和后面进行比较。你看这个第112条要讲伤寒,不是中风,他害怕你不知道太阳病中风的意思。这个道理,这个规律,是孙老师发现的。这以前的好多医家都没有发现。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以火法发汗,邪风被火热。这个“被”就是加上的意思,本来就有风了,然后你再加上这个火热,那么血气就会流溢。你想一下这个火和风,吹过来吹过去这么严重的,结果导致了气血循行失常了,所以说“血气流溢,失其常度。”它导致的后果是两阳相熏灼。什么叫两阳呢?风为阳邪,火也是阳邪,所以说两阳相熏灼。熏到什么程度了?火和这个风,熏的是人体的津液和气血,导致人体的气血津液外泄,谷气外泄,其身发黄,这是形成黄疸的外邪因素。身体发黄就是黄疸,我们在后面的阳明病篇里还要讲,那么黄疸,阳黄这个问题来了,它既有外邪的因素,也有内邪的因素,这一块讲的是外邪的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呢?你比如说湿热,比如说后面的茵陈蒿汤。那么这一块呢?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就类似于这种情况。还有阳盛则衄,阴虚则小便难,跟你讲的是,人体的津液,血液,受到了这个火邪的影响以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火热特别盛,会流鼻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这个津液亏耗了,水分烧干了,阴虚小便难了。火也盛了,阴也虚了,这是刚开始的情况,那么到后面呢?阴和阳都不足了,阴阳俱虚竭,阴和阳都让这个火搞得不成样子,身体则枯燥。身体的枯燥就是皮肤发干。前段时间咱们这里有个女患者,自己艾灸以后,长了个疙瘩,皮肤就发干了,就是这种情况。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这个剂颈,就是到颈椎、脖子这一块,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津液没有了。本来头汗出后这个热邪就散了,但是现在呢,剂颈而还,不出汗了,汗出到半截子出不来了。后面的这些,都是津液亏虚,阳明腑实,热症的表现--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这就严重了!久病危重病人,出现哕,是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这就告诉你,这个人快不行。哕,这是胃气快要消亡的一个表现。伤寒论上,是重视这个胃气和津液的。甚者至哕,什么叫哕呢?哕就是打嗝,呃逆,发出那种嘟嘟不停的响声。 “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捻衣摸床,就是手指在那个床边不停得动过来动过去,你看古人的观察是很细致的,这个西医的教材书上都没有出现这些词。为什么会这样呢?是阴虚了。阴虚了,阳就盛了,阳就快脱了。我们说手足为诸阳之末,所以手足躁扰。这个你们,我不知道观察过没,快不行了病人,危重病人都是这样子的,医生看病的时候,他眼睛闭着不说话,糊里糊涂的就不停地在那里乱动。他那个大脑已经没有意思了,他没法去控制自己。人快死的时候,都是这种情况。我们以前在农村看病的时候,也是经常去看快死的人,就是农村的赤脚医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村子里面?你想一下,2000到3000人的一个村子,一年死十几个人算是正常的。农村的人,他死的时候不会死到医院去,他一般都会选择死的家里面。那么他在家里面病得快不行了,他的家人都会叫医生去看看。“赵大夫,你过去帮我把个脉,看,我还能留几天。”然后他就好开始准备后事了,给亲戚都通知到;等快死的时候,他的家人又叫你;死了以后,他的家人还要叫你过去给他看一下,看他咽气了没?你量个血压,摸个脉,听个心率,看到底是死了没有。你别糊里糊涂,人还没死呢,就把人家给埋了,以前医学不发达时候,有这种现象。我们以前村里就有个人,那个人深度昏迷了,给埋了。以前那个经济不发达,埋的那个棺材破了,那个土都稀松。所以我们村那昏迷的人埋到土里醒了后,他才能自己给跑出来了,后面这一句很关键,“小便不利,其人可治”。怎么办呢?那是不是,全部都要死了,活不了了。还有一种情况的人是可以治的,就是“小便利”。古人观察得非常仔细--“他小便了!哎呀,这是好事,哎,小便啦,赶紧叫医生!”为什么会小便呢?说明了这个人身体里面还有点水分,还有津液,没有完全脱水,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伤寒论人家重阳气,也重阴津。不是说伤寒论,光重的是阳气。在温病里面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下面是孙老师的讲解。你不要看咱们每天讲这么十条,实际上说的话不少。孙老师把这本伤寒论非常细致得给大家写了这么一本书,我在讲的时候呢,就是尽量不和孙老师的重复。就是比孙老师讲的,我会更通俗一些。如果说你能把这些录音整理一下,把我的讲解附到这个孙老师讲解的后面去,然后呢?再把历代的医家的一些精彩的讲解,再附到这后面去,然后每个方证的后面,再附个真实的案例,那么这本书就更完整了,是不是?这些工夫说不定以后都会去做,行了今天就讲到这。(甘喜情整理 赵星晨校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正念堂微信订阅号由医馆学员编辑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试药。有需要购买书籍资料的请加微信联系:1972198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