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是70后开运动会的标配。小学阶段的运动会大都在六一儿童节前后,这可是我们高度期盼的盛会。是因为,这一天我们不用上课,也是因为,这一天我们能够狂欢。对于运动会项目,我没怎么参加过,这是大部分小个头同学想参与但往往被忽略的事情。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如此,虽然没有项目参与,但诸如其他的辅助事宜皆积极参与。比如,算班级得分,帮运动员,写稿,搞卫生,其他服务后勤。
比较清晰的运动会回忆是高中三年。永登二中是体育强校,我的体育老师们都有各自的一技之长,他们都是来自师大或师专毕业的专业体育教师。学校每年考入师大师专的体育生也不少,在二中,每年体考生数量都能维持在二十人左右,高考成绩也是硕果累累。在我们的高中生涯中,对于体育活动和体育盛会有着莫名的期待和向往。
至今,我对学生积极参与3000米,5000米长跑的运动会,一直停留在我的高中。还有标枪和铁饼项目,不知道现在的二中运动会是否还保留着这这些项目。
在二中参与运动会时,体会到了治学治校的严谨,运动会很有活跃气氛,但是很有原则。比如,各班投稿,肯定是择优录取,而不可能是雨露均沾。各班公平竞赛,不会有运动员顶替参赛的情况。如果破校,县记录,都是双倍积分,广播积极通报宣传。
记忆最深刻的是两项长跑,那时,我就对能长跑的同学深深折服。因为,我们大多数能达标完成1000米已经是极限了。而他们,喘着粗气,累了叉着双手于腰间,一圈一圈的套着跑。没有现在特别好的物质条件和训练条件,对于他们能完成长跑比赛,真是毅力的极致体现。
记得高一时,我们四班强项在于长跑,化学老师的三班强项在于400和三级跳。两个班级暗里较劲,不分上下。最后他们赢在建军一个人身上,他是体考生,400和三级跳在兰州市都是名列前茅的。回忆起这一切,那些场景仿佛还在,时间已经过去三十二年了。
来永中工作后,对于运动会有了新的感觉。在老校区期间,每次开幕式中的鼓号队,花队,红旗方阵,声势浩大,甚是震撼。只是后来会吹号和打鼓的初中学生越来越少,这一项慢慢就没有了,总感觉有点遗憾。在我们的回忆中,鼓号队那熟悉的鼓声,号声和节律,是刻在我们大脑中的运动会标志。
应该在10年前,比赛项目还有1500米,3000米中长跑,到后来,处于各种考虑,这些项目慢慢消失了,总感觉有因噎废食的意思。对于运动会项目,消失的还有标枪,铅球等,今年还有跳高。消失的项目被替换成另一些项目,比如实心球,原地纵跳摸高等。
十年之前的运动会,每个班级所在区域物品,卫生,观看仪容都是严格督察的,而如今,卫生这块基本上归物业了。
这几年运动会,有这么三个方面的新感受。
一是学生们的个性化明显强了,表现在参与性差别很大,有的同学极力想参与,而有些同学就是奋力逃避。以前请假的是一两个,现在有些班级能请假十几个,甚至更多。
二是表达欲更强更直接,十年前的运动会,开幕式就是队列入场式,现在每个班级都有两分钟表演,你看这什么节目都往上搬,本是好事,没有把关,节目就只剩表现,而脱离主题。比如,以前出现卡通人物还好,现在直接就是cosplay了,各种反串,各种二次元的奇装异服,是否切合主题呢?
三是现在的孩子体格体质是真的好。今年我负责原地纵跳摸高项目。从初三年级开始,就有几个男生轻松摸高超过3米的,到高二年级超过三米的六七个,而到了高三男生,基本上过半学生的摸高成绩在三米一十左右。
每年一度的运动盛会,组织起来那真是千头万绪,从每年的参与人数,天气因素,项目组织,教工参赛,安全因素到学生纪律,项项头疼。
祝愿永中学子能从运动会中,真心快乐,有所获,有所悟,也有所思。期待以后的运动盛会,皆如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