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写教案,我们会拿出数条理由,而且条条坚定,条条有逻辑。从情绪上找理由,就只有一条,抵触,不想写。因为总要被检查,被评比,而且自己认为,写了也没啥用。
是否需要写教案,在教师间也多有议论,认为没必要写,写教案没用的人也不少,甚至,在网络上看到,有教学干部,教研员们也认为写教案没用。
曾经在互联网多媒体刚靠近课堂的时候,写教案可以是电子版。于是,网上留下了很多教案资源。估计,至今也是AI写作的素材。
从网上搜索优质教案,所看到的和现实中的优质教案很类似,核心共同点是整洁,字好看,图画的好,各项目填写齐全。如果你要从这些教案中,汲取点教学需要的灵感,智慧,恐怕要失望了。
说起教案,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身边人是懂得的。我写的教案不怎么整齐,字迹不美观,也有缺项。借着一点荣耀,免检。但我每天都是有写教案的,可能不怎么美观,但核心都在,这二十多年都是如此,我从来没有抄过教案,没有抄过往年的自己写的教案,每一次写教案都是全新的,不同的。
正式写教案25年,每学期领到的教案本,这么多年,样式始终如一,内部结构没有变化,只有教案前几页的理论介绍部分,有过一两次改变,但也不是与时俱进。这一点,我真的想吐槽一下,又老又土,还不追求与时俱进,不寻求革新。每当外出听课,看到其他学校老师别具一格的教案本,心理甚为羡慕。现在想来,若想推进教案设计与书写,细节上硬件的改变也是一种力量,但大家都没有等到。
这本传统守旧的教案本,沿用的设计逻辑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每当有新教师入职,基本上也是模仿老教师怎么写。当年我也是如此,因为大学学的基本也就是那样。这五步教学过程的写法是: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授课,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当然在栏目设置里,也有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都是很窄的空间。
教法无定法,教法也要与时俱进,与教育的发展相匹配。在知识传授时代,五步教学法是经济,高效的吧,加上重复题海训练,效益肯定高。但在现今提倡核心素养目标的时代,再这么写,首先就是观念错误,立场偏移。可能在讲研究课等公开课时,用单独设计的教学设计来指导教学,但离开公开课,一切又都照旧了。无论是现实,还是网上的,不分学科,都是纯知识点的抄写,放狠点说就是毫无意义。难怪很多教师觉得写教案毫无意义,把要讲的写在书上,写在卷子上不也可以吗?的确如此。
必须坚定支持,教案还是需要认真写的。这是一名老师所要具备的基本功。放在学校里,也是教学纪律和教师职业特征。
课堂需要教案,教案是教学的蓝图,谁也不能保证,心中所想的教学设计细节和意图,在课堂中都能很好的落实。但是如果固化在教案本上,指导性,提示效果,反思效果,都能事半功倍。
教案,需要设计。本就不是抄几个知识点,做知识堆砌和文字装饰。优质教案,一定是有设计,有智慧亮点,有启发借鉴的设计文本。而不是看谁的笔迹好,工整流利。当然,这是美的必要部分。
教案,要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设计目标,那就必须得有课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现在的教案本,如果设置这些栏目,对于教学的促进,肯定也是有效果的,起码教学评一致性有了基本的保证。
教案,需要设计教法,学法。过去所谓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探究式等,其主旨还是偏向于知识传授。在核心素养时代,没有情境,没有结构化问题,没有挑战性学习任务,没有持续性评价,没有教学评一体化考虑,素养就无法生成。因此,是不是教案本对于学法,教法,任务,问题,概念体系等也设计相应的框架和栏目呢?问题驱动,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等都是对应的课堂教学方式。现在的课堂教学,你很难说它是探究?还是讲授?还是启发?谈话?可能必须是混合,综合的。
教案,重在写每个环节怎么设计的?整节可逻辑结构化问题怎么设计?学生活动和学习任务怎么设计?每个活动或每个任务怎么评价?都需要认真思考设计。尤其是评价部分?是回答问题,还是书写思维导图?是齐答还是个别回答?是汇报还是展示?是后进生回答,还是优生回答?作业布置的难度,量,判阅可能都要考虑进去。
我认为,一节课,或者教案,灵魂所在往往在教学反思。每节课后可以写200字左右的反思,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途径。这是经过实践论证出的结论,也是方法经验之谈。反思整节课,反思每一个细节,反思内容的处理,反思思维的发展手段,反思课堂的气氛等一切课堂元素。哪怕这本教案,只有教学反思,我认为也是有价值的,远高于抄几个例题和字词语句。
这是一项教学细节的问题与思考。不存在写不写的问题,只有如何写,写什么的问题。做好,可以使教案成为我们教学效果的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