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端午节记忆

文摘   2024-06-08 15:28   北京  

我小时候过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或是其他伟人,因为不知道,更不懂。而我们又特别期待过这个节,喜欢过这个节。因为,有玩,有吃,又能显得特别一点。


我的家乡是兰州郊县,也从来不把这个节日叫“端午节”,我们都用土话说是“过当午”。


有玩的地方很多。

节日来之前一两天,我便与小伙伴们商量着去哪里折柳条,这是每年我们能独立为家做的事情,自是骄傲的想去做。记得多少个放学后的下午与傍晚,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们,相约出发。其实,几乎每年夏天的每一天都去河边树林里的玩耍和挖甜苣菜,对哪一片树林里有柳树一清二楚。很快,我们各自快速爬上柳树的中段,开始折下适合插在屋檐上的柳条。嬉戏打闹中我们便完成任务,把一捆柳条放在肩膀上扛回家。这一捆柳条足够两三家插柳用,我一般回家后会分给弟弟一半,这是给大伯和奶奶家的。总感觉很多年的端午节都是刮风的,在风里,我们爬上墙头,登上屋顶,把一根根细长柳条插在屋檐前的漏水槽里,顿时感觉家里有了新气象。仅有柳条是不够的,好朋友生雷家有沙枣树,边去和他俩要一两支,端午节正是盛开的时候,沙枣花特别特别香。沙枣花一般是插到花瓶里,放在正屋的当中桌子上,会感觉到满屋子飘香,持续一个星期呢。

最吸引我们过节的是吃。

小时候端午节能吃到两样平时不怎么吃的好吃的。到了初高中那会,好像又增加了一两样。


最念想的是韭菜盒子。五月初,我家园子里的头茬韭菜刚起来,此时,正是一年里吃韭菜盒子最好的时节,妈妈用镰刀割一茬,我们帮着摘除杂草,洗干净。当天晚上就会吃到香喷喷的韭菜盒子,农村里做馍馍,一般都是做一个星期或者三四天的,在温差很大又干爽的老家,放四五天都是新鲜的,之后的三四天里,我们都能吃到好吃的韭菜盒子。


还有好吃的甜胚子。小时候的甜胚子都是我妈自己做。先是买好酒曲,然后将小麦粒或大麦粒煮熟,与酒曲混合好后进行密封发酵,大约四五天,我们便能吃上辣甜的甜胚子,郊县土话叫“酒排子”,甜胚子能把小孩吃醉,家长们也是每天限制我们每天的吃量。记得那时候,放学后,直接舀一碗,然后用冰凉的井水冲一冲,就开始大干,别样的美味。


再后来,物质丰富了,端午节我们又增加了吃凉粉,吃冉糕。

最有趣的是让我们特别一点。

戴花绳是我们童年对端午节的另一种记忆,无论男孩女孩都有佩戴。过节前夕,我们都会缠着大人给我们编一个五彩的花绳,系在左腕上,还有脚踝上,都传是为了辟邪驱灾。花绳佩戴也有讲究,在端午节后的某一天里,如果遇上下雨,都要摘下扔到河沟里,要不花绳会变成蛇缠着我们,真是有意思的传说。

特别小的男孩和所有女孩,不仅有戴花绳,当天还能背上好几串特别好看的荷包,荷包有好多个各种动物造型,其他造型串起来的,下面的长长的吊穗。小时候,我们男生特别羡慕女同学戴荷包,但也好像在学校里能佩戴有且仅有一天。女儿小时候,我也让我妈给孙女做了一套荷包,作为特别纪念,一直留存。

 工作后的二十多个年头里,已渐渐淡忘了端午节。随着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与宣讲,我们才又重新认识了端午节,每年里也是入乡随俗,吃一点粽子,或者说几句,端午安康!


粽子再好吃,也没有小时候的端午味道,我依然十分怀念1999年前的端午节!


你有着怎样的端午节回忆呢?



斑斑光影河水淙淙
记录消失的回忆,思考眼前的点滴,发光斑之微能,施滴水之细力。生活,教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