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教工“疗养”那些事—04华东(黄山、杭州、上海)

文摘   2024-06-29 23:57   北京  

2004年左右,正是永中教育教学各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虽然,在任何单位里都有这样那样不顺畅的事,但在学校事业腾飞的时候,这些事也就被淹没在光环之下了。04年高考成绩,虽然没有前两年都有清北学生的影响力,但在本科率,一本率方面在区内是非常出色的,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这一年,我和我身边的同事们,克服了很多个人和工作上的困难,踏实认真,热火朝天,激情投入的完成了一年的高三教学工作,这一年,也正值工作满五年,顺利评上一级职称。


04年高考结束后,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外出疗养旅行,由于03年非典疫情没法组织疗养,所以,04年我们赶上了三年换地的新契机,开启华东地区的行程。


那时候,没有高铁,好像买火车票也还没有实行实名制。在特快列车上的卧铺车厢里,大家终于有机会完全放松下来享受旅程了,在那一刻,没有周六日的辅导,没有每隔三天就值一次十点五十的值班,没有每天晚自习无论在哪里都操心晚自习的感觉,也没有了每天课间答疑、辅导的紧张时刻,也从每周不定期找学业,心理,家庭等方面负担重的孩子谈话中把自己疏散出来…


列车在前行,我们静止在车厢里。偶尔也会谈起某一位同学,某一次事情,听得出来这是一帮老师在打牌,在出牌的时候,还不忘自己的职业习惯。五六个人,在一个包厢里,四人打升级,其他人围观,累了就换一拨人继续。有时候,一方牌局和手气一路顺畅,节节升级,而另一方在不断挣扎求生。有时候,你不相信手气和运气,可事实就摆在面前,即便久经牌场的高手,有时候也始终在五级以内。欢声笑语,各种玩笑,各种失误和妙牌,夹杂火车的车轮声,乘务员的工作声,这一路,我们轻轻松松到达目的地—徽州。

时隔二十年,纷纷杂杂的事情,不断过滤我们的大脑,已记不太清当天到达徽州后的细节了。按我们年轻时的做派推断,在晚宴时,我们肯定会小酌一杯,回到酒店,我们会继续切磋牌技。这一届高三团队,都是青壮教师,酒量,牌技都是杠杠的。做起事业来,也都是狠角色,按现在的发展来看,当时可谓是精英荟萃。八位班主任中,目前任校长,副校长,主任的就有四位,特级正高三位,教研员经历的两位,还有区内资深骨干,老教师。如果再去一一梳理每一位任课老师,必然想到那时永中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这让我们想起来一个事实,在永中这个环境中,不断孕育着许许多多的有实力的老师。

这一年,我的工作其实做的不太理想,虽然,从后来的高考成绩看,无论是所教班级的理综成绩,还是平时模拟中的生物成绩,三班的上线率都还不错,但工作过程并不是很顺畅。恰好,有这次旅程,可以荡涤心情,放松后再出发。


徽州,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一行在徽州城区老街停留了半日。第一次来到徽州,就被徽派建筑深深震撼了,你能想到来自黄土高原的人,见到徽派建筑的心情。那是艺术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又是历史与文化共呼吸的古城,远眺,近看,无不赏心悦目。白粉的墙体,青黛的屋顶,艺术的雕梁画栋,又恰到好处的街巷,置身其中,如果没有喧嚣的游客,你会仿佛穿越到古代市镇。走进街巷,虽然已被现代商业浸染,但售卖的精致文房四宝,无不告示这里是曾经的文化中心。我们该有心品尝到特色点心—徽酥,真正让肚子里有点墨水。


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没有去过五岳,却先登上黄山。由于时间的关系,上山路时,我们先坐了一段缆车,然后登山赏景,下山时,冲着年轻气盛,我们几个总在一起打球的年轻人快速边走边跑而下,那会,李德武,刘灵振,我,贾子都有着充沛的体力。


黄山太美了,小时候看惯了祁连山边缘上的黄土山,沙石山,来到黄山,发现整座山就是一块大石头。露在最外面的石头,犹如各种形态的精灵,与天地比美。一路上,峰回路转,山林有时浑圆平坦,有时直插云霄,山谷间石峰矗立,赶上那天略有云雾,远处有一丝云海的影子。


黄山的美,石为基石,松为灵魂。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能亲眼看到松树确实是生长于石缝之中,心里多少是有点震撼的。满山的松树,在风中呼呼摇头,植入石缝中的根将松树牢牢抓住,随风呼啸。在陡峭的山峰侧面,黄山的松顽强的展示自己的美。当然,最美不过黄山迎客松了,来到迎客松前,真的能感受到这座神山在肃穆的迎接天下宾客。对于黄山的美,我很难用再好的语言去形容她了,如果你有机会去,可从刻在石崖上历代游侠,名人的题刻中感悟。


记不清当天住在哪里,就记得第二天清晨有看日出的环节。大多数老师们,四五点钟起床,穿的厚厚的衣服,再爬一段山路,来到看日出最佳的地方。去时,人挤人,来时还是人挤人。狭窄的山路和栈道,在朦胧的早晨感觉还有点危险。能不能看到美丽的日出,要靠运气。恰好运气不太理想,在厚厚的云层里,太阳露头就那么一会,等再看到太阳时,已挂到半天了,但这样挡不住疯狂的拍照和自拍。谁也无法预料,再来黄山是什么时候呢?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时隔二十年,又有谁再登临黄山了呢?

第一次到杭州,心情是无比高兴,心想,来到苏杭,就等于来到了人间天堂。的确,很美,很享受。白天,我们去了几处购物区,借着宣传的诱惑力,大多人买了丝绸制品,我给李洁同学买了件真丝体桖,后来的体验感的非常好。看来杭州丝绸名不虚传。来购物,那个店也不空手,买了丝绸,又买绿茶,也少不了杭州有名的天堂伞。


这一次杭州行,游西湖是自行组队前往,我们一行几人,从酒店打车来到西湖边,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对杭州的出租车,路上交通秩序赞不绝口,可能在首都没有体验更好的打车感觉。一行几人,青壮年小伙,乘船夜游西湖。在灯光和景色的衬托下,西湖另有韵味,远处的雷峰塔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波光粼粼的湖面,一瞬而过的三潭印月,在千年的历史中,一直都在。

最后一站是上海,终于来到大都市了,然而,这最期待的收官行程,却有不少小插曲。我们是从杭州坐大巴去上海的,进入市区时,约下午四五点钟,天色尚早,大家就有了下午有空去外滩的想法。不了,地导不知为何,大巴车居然在高架环路上绕圈,这被心细眼亮的我们发现了,于是有了第一次的争执。


第二天,游外滩,南京路。当我们走进经历历史风云,有着诸多文物建筑的外滩时,又是一次心灵震撼,或许,乡下人进城就这感受吧。面对着黄浦江,走在外滩马路上,再看俯视上海的金茂大厦,又将自己置身于历史长河中了。


那时的南京路,非常繁华。在北京,我们虽美有去过顶级奢华的商业区,但西单,王府井,贵友,国贸,翠微这些地方还是有去过的。当时的感觉是,上海南京路比以上商业区都繁华,更有商业气息。在南京路周边,我们几个小伙子,走街串巷,也不购物,走走看看,感觉哪里都是比北京发达与繁华一点。不愧是魔都,全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最后一天是归程前的购物之旅,又恰好是下雨天气。这几天,本来餐饮服务就很不好,加上下雨,大家都想开心购物缓解下不满情绪。雨下的不小,我们四人也不购物,无目标的走着,逛着,后来就干脆在一个地下通道处坐着避雨,坐在那里,看着雨中来回奔波的人群,时不时打量过往的时髦年轻人,也是为了消耗时间,准点去大巴接驳点。事情恰恰就发生在这节骨眼上,我们当中有部分女老师,穿的衣服不太保暖,在约好的接送时间后等待了近一个小时,有人被冻感冒,有人被委屈的哭了。于是,后来在车上,大家爆发了,当然是克制的,有礼有节的爆发。这一程,最后回来后以旅行社的一顿火锅中结束。

虽有插曲,就像生活中的各种小插曲一样,但华东之行这一段疗养行程,是一段奇妙旅程,也是一段美好体验,更是一次开心之旅。


时隔二十年,我还想再去重走这段行程。




斑斑光影河水淙淙
记录消失的回忆,思考眼前的点滴,发光斑之微能,施滴水之细力。生活,教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