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嵌,就不要刻舟求剑,而忽视教育目标的转变

文摘   2024-10-08 21:24   北京  

来自县中,走进县中,又剖析县中,林教授给社会呈现了完全裸露的教育生态。剖析后的观点之一:目前县中之困,源于2000年左右的大学扩招,也即普遍隐晦表达的教育产业化。虽然各级各行都在否定教育产业化,但作为99年大学毕业的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我们是经历者,无论当时主管部门是否想用教育做一些大事,进行产业化。但当时的各类媒体可都是铺天盖地的报道过教育产业化的,这都是有记忆的,已被固化。但愿最大可能是各级部门读歪了顶层精神。


有自媒体使劲挖掘大学扩招后的教育发展形势。而我想说:2000年前的教育也应该思考,尤其在我们被教育内卷影响到人人谈教育的时代背景里,更应该探讨这二十多年教育还发生着什么变化。要不然,我们永远用二十年前的教育理解去寻求现今教育的问题和困境。而且,我认为已经发生了,许多焦虑和困境都与之有关。

即,二十四年来,教育的目标已发生内在转变。过去的教学目标我们也提育人,培养什么人,但培养的内核重在聚焦知识,重要的事说三遍,知识,知识,知识。这就有人问了,难道现在教育不是聚焦于知识吗?还真是的确如此。专业的术语表达应该是核心素养,即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个世纪,作为世界工厂的领头羊,国家需要有知识,有学历,有素质的人才。教育目标聚焦于知识的传播与积累,便能为国家输送急需的人才,也能城乡二元世界完成人才分层选拔。每一年的钱学森之问,始终拷问着我们的教育?在东边领国不断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何时能跟上世界人才培养的步伐呢?

世纪之初,面对人才培养机制,面对未来民族复兴大业,我们的教育走进了芬兰,走进欧美,走进其他的教育发达高地,此时,是我们教育理念与直接最相近的时候。在北师大受领任务后,推出了中国版的核心素养发展体系。其他欧美教育发达体,也基本上是同时期提出核心素养体系,为21世纪人才需求储备教育发展方案。

于是,世纪初,教育走向核心素养时代,首当其冲的是普通高中迎来了新课程标准改革,十年后正式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再到十年,就是这两年,义务教育也正式走进核心素养时代。走进的原因之一,是时代已进入知识大爆炸时代,一个学生的大脑装不了海量的知识,也没有必要,那么,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的必然目标。

现如今,世界又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高素养,能创新的人才,那些只会装固定知识,娴熟的小镇做题家,必然在未来社会没有高位立足的机会。


核心素养目标的教育时代,也刚好和我们与西方竞争创新型经济产业时代相吻合,显然,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压力和力量推动下,赋予教育的评价体系必然会改变,一直在改变,而且在北京中高考评价中越来越显著。


而处于焦虑和困境的我们,对此可能大部分人没有感受。依然用自己上高中时候的思维定势,学习定势,巩固着自己的教育观,学习观,并继续传递给下一代。这部分群体,很大,70后,80后肯定是,90后,00后的这代人,由于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他们的学生时代也依然是知识为尊的时代。当然了,2024年的初高中,在全国很多很多学校,包括教师,包括管理者,格外看重知识传递的人依然很多很多。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可用重复手段熟能生巧,即刷题是可以提高熟练度和正确率的。所以,他们必然用自己成功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孩子,甚至职业专业的老师,这是不是教育过程中的刻舟求剑呢?要不然,为啥要说教育是最复杂的社会活动呢。


不是说知识不重要,专业的说,知识要建立,还要以知识为载体,重点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态度价值观。可是,有几人能懂?又有几人愿意听进去?


举几个例子说说


群里家长们讨论,现在的教材根本不合格,家长看不懂,因为没有明确的解题步骤,没有标准的答案。反而有各种各样无用的栏目。


前几年孩子上小学阶段,群里家长们在讨论教材,海淀用人教版,西城用人教版,为啥通州就用北京版?太落后了。


孩子上课没学扎实,是老师不负责,不关注自己家孩子。


课堂没学明白,去课外辅导班用休息时间补课,家长再加点套题刷刷。


在教育目标聚焦于知识为主的过来人,很容易将自己深深的嵌入时代烙印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要学习的,与时俱进的,起码不要外行干涉专业的事。为什么你就觉得人教版的教材是最合适的呢?在社会需要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能力强的人才的时代里,我们应该顺势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为孩子的一生考虑,为孩子的幸福考虑,而不是只为了眼前的中高考成绩。

现在刷题也不太好使了,尤其是对高分段孩子。即便用这种方式,挤进了心目中的学校,孩子身上可能已是满身疮痍,无力再提升,更谈不上面对高层次的拔尖创新了。想的不好点,孩子可能心中已有一万个不想学的动机和理由,爆发就在那么一瞬间,在一个针尖大的空间里点燃。那时,哪有人生巅峰,可能只剩下归途了。

逻辑到这里,脱嵌的途径之一,必须是好好改变我们的教育目标观,从家庭内部开始改变。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会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的色彩。不妨,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玩一会,让他做做家务,做一会自己喜欢的事情,旅行,涂鸦,吐槽,恶作剧都可以。这些是学习,甚至创新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途径之一。家里叫玩,社会上称为活动,专业的可称为课程。育人源于课程,包括课堂中的学科课程,也含大大小小让他真情参与的活动课程。







斑斑光影河水淙淙
记录消失的回忆,思考眼前的点滴,发光斑之微能,施滴水之细力。生活,教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