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双减”政策持续发力,教育内卷依然顽固进行。显然,二者之间并不是内在的因果逻辑。减于过程,但卷在目标,也卷在各种焦虑中。在社会筛选,孩子成功目标,自身期许等诸多压力下,焦虑如飓风,卷揉着每一个家庭,毫不手软,也不客气。在狭窄的思想缝隙里,好像只有卷时间,卷补习,卷鸡血,才能达到那个彼岸。而对于国家教育意愿,专家智慧,学校和老师的疏导,均熟视无睹。但也有很多家长,心里犹如明镜似的,知道如此之卷对孩子的确不好,但在卷的目标前面,大家都会面临共同的一个问题。对于孩子,我们不敢试错,不敢让孩子不熬夜,不敢停了补习班,更不敢丢弃这样的思想。
那么,在教育中,对于学生或孩子,我们能试错吗?
个人认为,首先要界定一下教育的范围。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教育覆盖范围是可大可小的。如,国家,政府或学校主导的公共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性化教育,校外教育,机构教育,等等。
那么,在学校里,教育是公共覆盖教育,是大教育。一切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办教育,只是在各校,各地区之间存在多样化,特色化的差异。显然,学校教育在宏观上是不能试错的,教育目标须和未来时代人才需求匹配,教育方法和过程要科学合理。学校教育只要大道从简就可以,在保证核心方针,目标贯彻的情况下,留下足够空间,让各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这里发生着对于学生的主要教育过程。具体到教学,可以这样概括,在课堂中或教学中,就是不断让学生试错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才能增加知识,增长能力,增加自信,更加会学习。
范围在稍微扩大到学校层面,从实践层面来看,应该鼓励各级部门,所有课堂,在宏观政策不偏移的前提下,要鼓励大胆试错。一方面,可以探索出适合当前需求的措施或途径。另一方面,更好的体现了教育内涵,使学校各校事业多样化,特色化。不能先假想试错会带来负面成绩,就因噎废食。这实际上从逻辑上否定就“回答错误也是进步”的逻辑了。没有一条成熟且照搬的路,也没有永远走向成功的路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允许合理探索,探索就会有失误,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真理的恒古不变的法则。教育也不例外,只是看不同层面的试错容纳度有多高而已。
我想表达的重点在于家庭教育。在家庭里,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身心全部投入,这种投入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有支配和决定的权利。在教育目标期许下,在内卷气氛的烘托下,在焦虑的氛围中,我们很难摆脱抢跑,追加教育成本的做法。每个孩子的成长,随着时间流逝,被教育的机会好像也会随时间逐步流逝。可能就在这种思维下,我们便拿出藏在内心的权利之锤,砸向内卷,在一条道上含泪推行。
家庭教育是更应该给孩子留白的教育空间,大胆让孩子在这里试错,还给他们扎实增长的自由和机会,这包括学科学习,尤其是学习方法。有时候,我们自己很容易把自己当成教育家,在家长权威,全力投入的情绪渲染下,会让自己认为很懂教育。话说,为什么我不能减缓或停一下低效或负效的补习呢?为什么总是认为某方或某思机构的老师是权威的呢?甚至还有人会批判老师讲课的进度,难度等问题。俨然全世界只有自己最懂学习如何提高,最懂让孩子成为未来成功的人。
试错,容错,应该是我们教师或家长应该有的底线思维。在试错中,认清更合理有效的方法与过程,在容错中,给学生和孩子更大的提升空间,在他们心中,种下宽容,豁达,探索等优秀品质。
不试错,就可能一条道走到黑,遇到无解的阻力时,会把错误嫁接于其他因素上,可是,对于合理成功的道路可能已失之交臂。孩子成长的路程虽然是单向不可逆的,但可以快快慢慢,按自己的节奏,按生命成长的节奏,反反复复,兜兜转转也未尝不好,或许,生命成长更有营养。
不容错,违反生命价值,不人道也不合理。在复杂多元的世界里,生命就会被各种风雨吹淋,哪有生命的一切都会和世界完美契合呢?
试错,是你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他们的幸运。
容错,是你的豁达和宽容,在言传身教下,也是他们成长的力量和方向。
教育可以试错,教育必须能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