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学校公号的推送后,我便想起了永中曾经的一抹亮色,芳草文学社。
一所学校能有文学社团,便为学校增加了不少底蕴。一所学校能有文学社团,其背后必有对文学有壮志情怀的师生,是他们怀揣梦想,撒播文学种子,春风化雨。
对芳草文学社了解我并不深入,当想起想记几笔的时候,心中是怀有一种期盼的,多么希望当年的当事人,能执笔记录下来。想必有此念想的也不知我一人,一周前,我还有想给永中记忆或者永中教学思考出本书的念头,但在试探性的问了一位同事后,我顿感大家其实是真的很忙很累。所以,昨天在操场西北门处,我几次想问下力华兄能否写个一两万字的永中教学思考时,最终我也没有开口,是我心中退缩了,我想成一件事,可能要耗费大家很多精力和心血。现在想来,好像也刚合适,力华兄是芳草文学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当时编辑排版的核心人员。
我还是粗略的回忆一下吧!
永中不缺有才的人,更不缺有情怀,有志向的老师。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宗璞兄应该是发起者之一,他是我们这一届来参加工作的大才子,早在兰大读书时间,就发表诗歌多篇。在当时成为学校办公室笔杆子以后,成立芳草文学社也许就成为一种必然,一种理想能落地的情怀。
知道他们具体工作的机会,是在力华宿舍。那会,我们常去他和振亚宿舍看电视,聊天,有时蹭他电脑玩会,那可是宿舍区当时唯一的一台多媒体电脑。就在这样的机会中,看到他经常用电脑对师生文章进行排版。排版后是一张A3纸海报的样子,感觉技术难度比较高,从电脑界面看,就和报纸一版的排布是一样的。后来慢慢知道,语文老师们多有参与,轮流排版编辑,也积极投稿和荐稿。
之后的几年中,我们能从班级或者年级拿到芳草园报刊,双面彩印。有了这个平台,师生们便能读到爱好文学的同学们的作品,也能在这个平台通过文学作品抒发心意和情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得每一次在班里分发报刊的时候,总是被一抢而空。印象中,当时高中学生文学水平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文科班同学。
也有几期登过语文老师们的作品,显然,老师的文章更为稳重和成熟,言之有物,层次分明。记得我家李洁同学,我们的老大同学都有佳作上刊。对其他老师影响比较深的是宗璞的诗词佳作,王善琴老师和谢兰芳老师的随笔散文。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的看不到芳草文学社的报刊了。在校庆50周年时,出版了《芳草园》这本集,想来,这本书已是珍品。因为在前几年,毕业时还跟我要过这本书呢。
迁址新校区后,借着课改春分,学校社团如雨后春笋,接连成立。对于芳草文学社了解的便越来越少了,但我们依然在这几年,能关注到无问书社社团。当每每看到无问书社的文章推送后,总是感叹当今的学生,真不可小看,文章题材,立意,构思,用笔都相当有水准,也更为丰富。也许是视野扩展了思维,也或许是阅历为文章提供了更多元的空间。
今日看到,有老师要为初中同学开辟文学创作和展示平台,真心点赞。在永中,面对诸多事务,可能也有一堆鸡毛的心态,但你看,总有人愿意为学校,为师生做一些事情,虽小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