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记忆—文印室

文摘   2024-09-27 23:08   北京  

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个功能部门,专职负责为全校师生打印,复印文件资料,批量印刷学习卷子,考试试卷。这就是我们经常去光顾的文印室。


永中的文印室,颇有历史,也很有故事,甚至见证了永中发展的一段历程。


我们工作后,没有经历刻腊版油印的时代,就直接面对的是进口全自动文印机器,很是先进,也很羡慕和骄傲。历经二十多年,机器已更新换代了好几次,操作界面从最初的外文标志变成现在简捷的中文按键,智能化越来越好,任务量也是越来大,遇上期中期末考试前,三四台机器咔嗤咔嗤响一整天。


起初,只是印刷月考试卷,平时作业卷子,期中,期末复习卷子,到后来,各种学案,导学案也多了起来。

有的人来这里是带着任务而来,受备课组之托来印刷卷子,有的人是为了讲公开课,印刷所用的学历案,而有的人是悄悄的来,悄悄的拿走卷子。悄悄的办事,大概是因为自己印的卷子很好,只能独享。当然,其他人印的卷子他也用。也因为这样,为了促进备课组共同备课,提高整体质量,每个学校都会要求备课组统一印刷作业卷子,除非学情特殊。因此,我们每次去文印室都有拿一张领导签字的印刷条。不过,永中文印室的老师,还算是很人性化,不会特有原则的检查,毕竟大家都是人民教师,靠的是自觉,职业道德。

永中文印室随着学校的建设,几近迁址,工作人员,也随着每学年工作的调整而变化。这项工作虽也是为教学服务,但干的是体力活,环境也不好,作为原来还在一线教书的老师而言,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有落差的,我能深深的理解这种心情。一来,从讲台走向文印室,意味着暂时没有教学岗位了,也就意味着相当于末尾淘汰了。二来,好好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怎么能干又累又脏的体力活呢,的确如此。三者,这项工作经常和临时工一起工作,作为带编的老师,自是心里有落差,不情愿。可现实就是这样,在我记忆里,先后有六七位老师在这里工作过,这算是她们的贡献?还是屈辱呢?只有经历过的人,心里最是清楚的。


最早的文印室,是在旧校区办公楼三层,负责文印的是宋老师,一位认真,负责,要强,暖心的老教师。我特别喜欢宋老师的工作风格,你来文印,就得有条,别偷摸的给自己班加印卷子。学生来搬卷子,就得很有礼貌的说老师好。对没有礼貌的一些青年教师就是没有好脸色。但当你有急用,有困难时,宋老师肯定会优先帮助你的。别看她当时四十五岁左右,属于对信息化不熟悉的老师,但她对这些外文标志的机器操作起来,很是熟练。那时候的文印室,要攀登三层悬空的旋转楼梯,上去没感觉,下来抱着一对卷子,时常有晕的感觉。不知还有没有同感的老师和同学呢?


后来,随着实验楼的拔起,文印室报到了实验楼西侧一层,那个房间有点阴冷。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宋老师和临时工作人员,记忆中后来初中韩老师也来待过短暂的一段时间。在早期印刷的时候,那个油墨味道不小,最讨厌的是纸张品质一般,在印刷过程中,粉尘很大,冬天起静电也很厉害,这就给文印老师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对她们的身体健康也特别不友好。

同样的文印室,迎来了宋老师,韩老师她们的退休。又迎来了几拨年轻老师。说实话,大家都不愿来这个岗位,工作累,环境差,不受待见,尤其从缘由上看好像是从年级部门“发配”到这儿的。其他人都会为她们叫屈,同情,但谁也不愿意来替代她们。只能再配些临时工多干点活。当然,学校的安排,也不是有意为之,没有足够的岗位,也许只能这样安排了。时至今日,这对这里工作过的老师们,有着怎样的心理路程感受呢?作为工作中受益,获助的我们,唯有尊重再尊重。在这里先后工作过的几位老师,大都是相熟悉的的好同事,朋友,老乡,有些是姐姐,有些是妹妹,但愿她们不要太在意这段苦难历程。虽然,有几位早已远走他校,成为教学中的骨干。而继续留在永中的老师,在生源扩招,教师急缺的情况下,都成为了教学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文印室搬到了办公楼一层东侧裙楼。工作人员也换成了几位临时的工作人员,这几年每周都会去文印室打印复印,对几位大姐的工作影响特别好。这里依然伴随着高强度的机器轰鸣声,浓郁的油墨味,看不见的粉尘。虽然油墨和纸张质量越来越好,但工作环境依然不是特别友好,在冬天里,窗户也是经常打开的。还是原有的文印政策,几位大姐也是默默的配合老师们印刷各种卷子,虽然搬过来近十年,工作人员也有小小更换,除了宋老师外,其他几位大姐都不知道姓什么,但每一次来都很热情,没有任何情绪和抱怨的为大家做好文印工作,配合上更现代的机器,速度更快,印刷质量更好,她们相互间也能很好的配合,把屋内收拾的整整齐齐,真心为她们点赞。

历经二十多年,永中的教学运转和教学成绩的提升,有一线老师的辛苦付出,也有文印室工作过所有老师的无私奉献,永中荣誉军功章里,应该有他们的一部分。


今天,这间屋子,继续着以往的忙碌与热闹,每次进去文印,却总能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也深深的感受到文印工作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斑斑光影河水淙淙
记录消失的回忆,思考眼前的点滴,发光斑之微能,施滴水之细力。生活,教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