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课后延迟服务课上,我与同学们谈了《西游记》的阅读话题。
原本,我打算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告知他们接下来的阅读计划,希望赶在期末考试之前带他们“过”一遍整本书,以便在做名著阅读题的时候不至于感到太陌生。
然而,我心中有些忐忑,担心学生们是否能真正投入阅读。毕竟,书中文白夹杂的句式、俗语方言以及佛家用语等,都可能成为他们阅读的障碍。更何况,他们可能都已经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还会对纸质书感兴趣吗?
不出所料,当我开始谈及这本书时,教室里起初还算安静,但学生们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有少数几个人偶尔回应我。然而,当我“不经意”间提到孙悟空的出世和其他精彩故事时,一部分学生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他们纷纷提高嗓门,七嘴八舌地分享起书中的情节,以至于我都无法听清他们在具体说些什么。
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我不得不拿起讲桌上的一把竹戒尺,在铁讲桌边轻轻敲打,“砰砰砰”的声音暂时制止了他们的“喧嚣”。随后,我邀请其中一位学生作为代表来讲述故事情节。但旁边的同学显然已经迫不及待,不时插嘴或抢话。我只好将食指放在嘴边,示意他们安静,让“代表”先说完。
我原本以为他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熟悉,但没想到他们竟然“了如指掌”,甚至连一些细微的情节都有人知晓。比如:唐僧小时候叫什么名字?悟空这个名字是谁起的?白龙马是谁的儿子,又在哪里作怪?通天河的老鼋为何会把唐僧师徒掀翻在河中?等等。
我感到有些惊讶,便问:“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吗?”有部分学生点了点头。我不放心,又追问:“是看的电视剧吗?”他们竟然回答说是“看书”的。这怎么可能呢?这本书是开学后一段时间才让家长代买的,上周才要求他们至少一天看一回。
我再问:“什么时候看的?”
他们回答:“小学的时候。”
“暑假的时候。”哦,原来如此!看来,咱们这个普通班里也有热爱课外阅读的孩子啊!
那个叫夏新岩的同学用右手比划着三根手指,自豪地说:“我都读三遍了!”他的表情那么淡然自若,仿佛读《西游记》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旁边任秋泽、黄雨泽、袁弘绩、刘浩轩等几个男生也跟着附和:“我们也早读过了!”他们一脸得意。
我有些疑惑地问:“看得懂吗?”他们一个个使劲点头,那么肯定,似乎对我的质疑感到不屑。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欣喜和惊奇。我原以为他们只会埋头于沉重的教材,只会背诵那些应试的讲义,或者全身心投入刷题之中,没想到他们竟然还会课外阅读。
然而,这让我陷入了深思:是什么在影响孩子们课外阅读呢?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或许不是孩子们不爱课外阅读,而是我们这些大人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整本书阅读的“梗”,或许就在学校和家庭之中。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我是否真正鼓励了他们课外阅读呢?坦白地说,我很纠结。一方面,我深知仅依靠一本语文教材是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的。要想让他们精神上更加充盈,最好还是多读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书。但另一方面,我又担心带领学生阅读课外书会占据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进而影响教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因此,为了眼前的“苟且”,我并没有积极引领他们去读课外书。开学初的那本《弟子规》,也只是匆匆忙忙、草草了事地讲了一遍,之后便再也没有顾及了。
其次,学校是否真正支持学生阅读呢?恐怕很难。在无数次的大会小会上,我从未听过哪位领导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耳边听得最多的总是“成绩、考试成绩!”这就像一篇小学课文中的那个宋国人,只盯着小葫芦看,却不去治理啃吃葫芦叶的蚜虫。
当别人劝他要打药治虫时,他却撇撇嘴说:“我要的是葫芦,何必治虫?”结果,叶子被吃光了,葫芦也凋落了。如今的学生们,从早上7点进班到晚上5:50离校,大部分时间都被关在教室里学习,连课间十分钟都很少出来活动。他们又哪有时间去捧读一本课外书呢?
再者,家长们是否会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呢?更是难上加难!在某些家长看来,读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他们认为那些课外书读了也没什么用,无法快速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有些原本还支持课外阅读的家长,在看着孩子越来越多的作业、越来越不够用的时间以及不断下滑的成绩后,也只好忍痛割爱,禁止孩子读课外书,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题海之中。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令人无奈的现象:媒体在大声疾呼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专家在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路线图,名师在推广课外阅读的经验……然而,在校园里,学生们却仍然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埋头苦读新教材。校图书馆里整柜整柜的图书静静地躺在那里,落满了尘埃。
在这节阅读课上,看着学生们谈论《西游记》时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发亮的脸庞,听着他们急切的发言和争论声,我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愧疚和不安。课外阅读何时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何时才能不再仅仅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呢?愿整本书阅读不再成为“梗”。
【作者简介】吴军,本科学历,初中语文高级教师。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市作协会员。省“十佳阅读推广人”,市初中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撰写文章在《师道》《江苏教育》《教师报》《中国教师报》《广东教育》《班主任之友》《教育文汇》等报刊发表。指导学生习作在报刊发表或获奖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