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出行和电影票房创新高,海外美联储暂停加息,特朗普兑现关税承诺。从假期活动窥视需求,国内恢复到了什么程度?海外发生了哪些大事?
国内恢复成色几何?出行方面,春运期间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再创新高,各类型旅客发送量均较去年有所增长,国内和国际航班执行架次均继续增长,地铁客流量不及去年同期,不过,城市交通拥堵水平较去年略有提升。今年的春节出行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第一,节前1-2周出行量远超去年同期,“请2休11”凑超长春节假期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第二,自驾出行热度继续增长,或因“两新”等政策促进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文旅消费方面,国内游、出入境游均呈增长趋势,国内游方面,“文化游”持续升温,春节申遗成功后,非遗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热度空前,冰雪游和避寒游热度不减;出境游方面,截至12月18日,去哪儿平台上2025年春节期间的国际机票和酒店预订量较2024年春节均增长超1倍,日本和意大利分别为出境短线和长线游的首选目的地;电影方面,初一至初五,电影票房收入累计超过70亿元,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消费方面,春节假期前4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4%,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1%,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激发消费活力,鲜活水产、肉类、水果礼盒等线上销售量大增;房地产销售方面,假期新房销售处历史同期低位。其中,二线城市对新房销售有一定拉动,而三四线城市则成为主要拖累。假期二手房销售创历年同期新高,各线级城市销售均录得正增,其中一线城市是二手房销售主要增长点。
全球资产有何表现?春节假期期间,全球股市多数上涨,美股三大指数中,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欧洲市场全面走强,亚洲市场多数上涨。海外国债利率多数下行,法德意日长债利率均下行,受美联储暂停降息的影响,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大宗商品多数下跌,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回落,黄金价格持续走强。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走弱,离岸人民币汇率收至7.32。
海外发生了什么? 美欧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1月暂停降息,主因通胀偏高,并考虑到特朗普政策加剧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欧央行如期降息,经济下行风险超过了对通胀的担忧。美国经济方面,2024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行至2.3%,消费强劲支撑经济,但企业投资受高利率影响走弱。加州野火仍未消退,或拖累一季度经济表现。特朗普新政方面,限制罪犯移民法案正式签署,对中国加征关税落地。特朗普宣布2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关税政策可能造成美国GDP下降、通胀率上升。此外,中国AI新模型DeepSeek异军突起,引发美国政府的安全审查,也有议员呼吁进一步实施出口管制,中美科技竞争或进一步升温。
辞旧迎新贺新春,今年超长春节假期年味浓厚,国内出行和电影票房创新高,海外美联储暂停加息,特朗普兑现关税承诺。从假期活动窥视需求,国内恢复到了什么程度?海外发生了哪些大事?
1.1出行:春节假期出行数据再创新高
春运期间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再创新高。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月14日至2月2日,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过48亿人次,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2.4亿人次,较2024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7.6%和20.4%。从百度迁徙指数刻画的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情况看,今年春节假期百度全国迁徙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尤其是节前1-2周,百度迁徙指数远超往年同期。
分出行方式来看,各类型旅客发送量均较去年增长。2025年春运前20天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227.8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6.5%,较2019年同期增长32.4%。民航日均发送旅客225.3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7.1%,较2019年同期增长27.2%。此外,公路(营业性)日均发送旅客2923.5万人次,较2024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4.4%和下降40.9%;非营业性小客车日均人员出行量约19597.4万人次,较2024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8%和40.1%;水路日均发送旅客81.9万人次,较2024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0.4%和下降45.6%。
国内和国际航班执行架次继续增长。根据航班管家,除夕至初五,国内航班执行架次数为83285,国际航班执行架次数为11236;国内、国际航班日均执行架次数分别为13881、2247,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1.5%和22.5%,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19%和84%。
地铁客流量不及去年同期。除夕至初四,十大城市日均地铁客运量录得260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下降6.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88.4%;一线城市日均地铁客运量录得1425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下降11.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2%。
城市交通拥堵水平较去年略有提升。除夕至初四,全国百城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均值录得1.25,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1.5%;其中,春节假期一线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均值录得1.12,较去年春节假期提升1.1%。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全国春节期间城市交通拥堵水平自2020年后逐年稳步提升。
总结来看,今年的春节出行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第一,节前1-2周出行量远超去年同期,主因今年除夕前仅有一个工作日,“请2休11”凑超长春节假期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第二,自驾出行热度继续增长,一方面反映在非营业性小客车日均人员出行量较去年继续增长,另一方面百城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也较去年有所提升,或因“两新”等政策促进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
1.2文旅消费:国内游、出入境游均呈增长趋势,春节档票房创新高
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国内游、出入境游均呈增长趋势。自2025年起,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春节假期增加至8天的利好进一步点燃了大家春节出游的热情。据央广网报道,在线旅游平台除夕夜游景点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100%
国内游方面,“文化游”持续升温,春节申遗成功后,非遗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热度空前。美团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尤其是“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168%和321%,大同、扬州、泉州、景德镇等“非遗目的地”城市的机票预订单量均翻倍增长。此外,冰雪游和避寒游热度不减,东北冰雪旅游用户中,南方游客出游人次占比超过75%,其中,浙江、江苏、福建、广东、上海等地为重要客源地;三亚、广州、西双版纳等避寒目的地成为热门选择,80后游客占比达54%,成为避寒游主力军。
出境游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平台上2025年春节期间的国际机票和酒店预订量较2024年春节均增长超1倍,旅客预订到达的城市较2024年春节增加了157个。出境短线游方面,日本、马尔代夫、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韩国、老挝等目的地预订热度排名靠前。出境长线游方面,意大利、新西兰、法国、瑞士、澳大利亚、阿联酋、德国、埃及、西班牙、英国等目的地成为途牛用户的热门选择。此外,港澳游热度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团队定制游、跟团游及自由行产品预订尤为火爆。
春节档日均电影票房创新高。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初一至初五,电影票房收入累计超过70亿元,日均电影票房为14亿元,同比增长23.3%,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观影人次也有所增长,累计超过1.3亿人,同比增长20.1%,创下2019年以来次高。具体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以34.0亿元票房暂居票房冠军,《唐探1900》以18.8亿元票房收入位列亚军,《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分别以9.1亿元和5.6亿元的票房收入名列第三和第四。
春节假期消费活力满满。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期前4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4%;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1%。以旧换新激发活力,商务部数据显示,自1月20日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实施以来,已有7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078.6万件购新补贴。跨城消费不断升温,假期前三天,全国商圈外地客流的占比同比增加了一成。线上数据同样飘红,从叮咚买菜的商品数据上看,除夕前一天至大年初二,鲜活水产、肉类、水果礼盒等销售量大增,猪肉类商品整体销售增长2倍。
1.3地产销售:新房销售处历年同期低位,二手房销售创新高
假期新房销售处历年同期低位。从历史上看,春节假期开始,新房日销售面积会大幅回落,假期结束新房日销售面积会有回升。从节前销售情况看,节前一周,地产累计销售面积创2020年以来新低。从节内销售情况看,今年除夕地产销售面积处于2020年以来同期低位,初三地产销售面积处于2020年以来同期高位,初一、初二、初四地产销售面积处于2020年以来同期中位。
三四线城市是新房销售最大拖累。假期前5日累计来看,42个城市新房销售面积为9.6万平米,处于2020年以来的历年同期低位,同比增速录得-34.4%。分城市层级看,一线及二线城市累计销量创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而三四线城市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低,是新房销售的主要拖累。4个一线城市新房销售累计值0.4万平米,近五年历年同期中高于2020和2023年,同比增速为-56.1%;12个二线城市新房销售累计值为7.4万平米,仅低于2022年同期,同比增速为18.8%;26个三四线城市新房销售累计值为1.9万平米,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低,同比增速为-75.4%。
节前一周二手房销售创历年同期新高。从走势上看,二手房销售与新房类似,春节假期开始前,每日销售面积出现季节性回落,而结束后则有所回升。从节前销售情况看,节前一周,二手房累计销售面积创2020年以来的历年同期新高。从节内销售情况看,除夕当日二手房销售面积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后有所回落,而由于春节期间更新二手房交易数据的城市不足两成,故我们主要讨论节前一周的销量情况。分城市层级看,节前一周,一线城市的单城日均销售面积最高,二线城市次之,而三四线城市则表现乏力。
一线城市成为二手房销售的主要增长点。节前一周累计,19城二手房销售面积为155.2万平米,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速为41.2%。北京、上海、深圳3个一线城市累计销售面积为56.5万平米,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速为65.7%;7个二线城市累计销售面积为71.4万平米,为2020年以来同期次高,同比增速为29.9%;9个三四线城市累计销售面积为27.3万平米,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速为30.8%。
2.全球资产有何表现?
全球股市多数上涨。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至2月2日),主要股指多数上涨。具体来看,MSCI全球指数上涨0.79%,MSCI新兴市场和MSCI发达市场分别上行0.76%和0.79%。主要股指方面,阿根廷MERV指数上涨5.15%领涨全球;墨西哥MXX和韩国综指跌幅居前,分别下跌0.92%和0.77%。亚洲市场方面,新加坡海峡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均有小幅上行,韩国综指有所下跌。
美股通讯服务板块涨幅居首。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至2月2日),欧美股市多数上涨。美股三大指数中,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1.48%和0.47%,仅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38%。美股分行业来看,春节期间各行业指数涨跌互现,其中通讯服务行业上涨3.5%,领涨其他行业;能源行业下跌3.1%,跌幅居前。欧洲市场方面,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和法国CAC40指数分别上涨2.11%、2%和0.55%。
港股科技行业领涨。港股市场于1月28日开市半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当日分别上涨0.14%和0.7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保持平稳。行业层面上,资讯科技业上涨1.5%,领涨其他行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性消费和非必需性消费也有小幅上涨,港股其他行业均有下跌,其中原材料业和能源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8%和1.3%。
海外国债收益率多数下行。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至2月2日),海外长期国债利率多数下行。其中,意大利、法国和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分别下行7.8BP、6.8BP和4BP,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小幅下行0.4BP;而英国和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分别上行6.3BP和5BP。
美联储暂停降息,美债利率上行。春节期间,根据美联储议息会议,考虑到通胀偏高和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美联储暂停降息,10年期国债利率在会议决议公布后上行,1月31日单日上行6BP至4.58%。
美元指数趋于上行。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至2月2日),美元指数整体上涨1.1%至108.5,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暂停降息后,美元指数趋于上行。汇率方面,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有所走弱,离岸人民币汇率收至7.32。此外,日元、英镑和欧元均有下跌。
金价持续走高,油价有所下跌。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至2月2日),大宗商品市场涨少跌多。能源品价格方面,受特朗普关税措施搅动市场的影响,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分别下跌1%和0.9%至77.3美元和72.5美元;有色金属多数下跌,仅LME铅小幅上行0.4%,LME锡、铝、铜、锌和镍分别下跌0.4%、0.7%、1.1%、2.9%和3%。贵金属方面,国际金价继续上涨,COMEX黄金上涨3.5%,COMEX白银上涨6.1%。农产品市场方面,CBOT小麦价格上涨4.5%,CBOT大豆价格下降0.3%,CBOT玉米价格维稳。
3.海外发生了什么?
3.1美欧货币政策:美联储暂停降息,欧央行如期降息
美联储降息暂停,考虑通胀偏高和特朗普政策影响。1月2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的目标范围内,并按原有节奏继续执行缩表。在本次议息会议声明中,美联储删去了通胀“取得进展”的表述,并将对就业的判断从“普遍缓解”修改为“稳定在低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表示,“并不急于”降息,通胀仍然需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由于特朗普政府在关税、移民、财政政策和监管等重大政策上发生转变,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当前的利率相比于开始降息时显著宽松,但明显高于中性利率,美联储需要在通胀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或者就业市场疲软才能考虑降息。此外,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美联储表示准备金仍然充裕,并保持密切关注。
欧央行如期降息。1月30日欧央行决定将三大关键利率再次下调25bp,这是自2024年6月开始降息以来的第5次降息。降息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乏力的担忧超过了对持续通胀的担忧,目前的利率仍然具有限制性,短期内经济仍然疲软,消费者信心脆弱,同时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可能会抑制出口、拖累经济增长。此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会议期间表示,通胀正如预期下降,“还没有讨论必须停止降息的时间点”。
日本方面,日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1月31日表示,金融市场已经明显接受了日本央行逐步加息的信息,如果经济前景得以实现,日本央行将进一步加息。2024年年初以来,日本CPI同比增速呈上升趋势,2024年12月剔除商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录得3%,通胀上行态势较为稳固。
3.2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仍具韧性,加州山火或有拖累
投资走弱,消费强劲。美国2024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行至2.3%,较上季度减少0.8个百分点,实际同比增速回落至2.5%,美国经济平稳降温。从分项来看,一方面,高利率环境下,企业投资继续走弱。四季度投资环比折年率转负至-5.6%,其中非住宅投资环比折年率转负,设备和知识产权投资均有下行,私人库存拖累加深。另一方面,消费仍然强劲,支撑美国经济韧性。四季度消费GDP环比折年率上行至4.2%,为2023年二季度以来最高,商品改善大于服务。2024年全年GDP录得2.8%,较2023年的2.9%略有下降。综合来看,在高利率环境下,企业投资继续走弱,但强劲的消费支撑美国经济表现平稳。
加州山火或拖累经济。此次加州野火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大面积断电。美国准确天气预报公司(AccuWeather)表示,此次山火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2500亿至2750亿美元,或成为美国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并对一季度GDP数据造成拖累。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拨款25亿美元救援资金,以支援受灾地区重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也已启动紧急需求援助计划,通过个人和家庭援助计划(IHP)为洛杉矶地区山火受害者提供770美元的一次性补助。
3.3特朗普新政:加征关税落地,中美科技战升温
上任以来,特朗普连续签署多项行政命令,落实移民、去监管和关税等多项承诺。在国内春节期间,特朗普签署了任期内第一项法案,旨在限制非法移民,并挥舞关税“大棒”,兑现关税承诺。
在移民方面,特朗普政府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快速驱逐权,允许移民官员在未经法官审理的情况下驱逐非法移民。同时,特朗普正式签署了《莱肯·莱利法案》,该法案要求非法入境美国的犯罪者在定罪之前必须被拘留。
在关税方面,特朗普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同时,2月1日起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加拿大的能源产品将以10%的税率征收。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乌冲突上,特朗普政府提出通过谈判解决,正计划向莫斯科和基辅双方施压,以促成结束。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提出“清理加沙计划”,希望埃及和约旦能够接收来自加沙的10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以此实现中东和平。
加征关税,两败俱伤。根据PIIE最新测算,美国对中国额外征收10%关税,若中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将导致特朗普新任期内美国GDP减少550亿美元,中国GDP减少1280亿美元。同时,美国的通胀率将上升0.2%。此外,加征关税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格局产生冲击,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中美科技竞争升温。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异军突起,因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引领AI新浪潮,同时也引起美国方面关注。1月底以来,美国政府发布禁令,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DeepSeek模型,并开展起对国家安全的审查。特朗普认为,DeepSeek是对美国科技公司的一次“提醒”。此外,还有众议院议员呼吁对AI基础设施的出口实行更加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未来中美科技竞争或进一步升温。
风险提示:1)政策变动超预期。本文对政策的判断基于当前环境和历史经验,存在后续变动超预期的可能;2)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本文对经济运行判断基于公开数据,无法预知未来经济走势;3)历史经验失效。历史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不可能与当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