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承压 地产股正遭遇“系统性的失望”

财富   房产   2024-03-04 19:33   上海  

几经调整的地产股,再度面临下行压力。龙头地产公司股债双杀,市场风声鹤唳,这意味着行业的系统性复苏远未到来。

3月4日,在万科大跌影响下,A股上市房企出现集体下跌


截至当日收盘,万科A、保利地产、招商蛇口、金地集团等均出现4%左右的跌幅。在市场整体反弹的背景下,弱于指数的表现,凸显房地产开发行业前所未有的压力。


万科的烦恼


近期以来,万科债券出现大跌走势。

3月4日当天,万科相关企业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截至收盘,“22万科06”跌超35.97%,“21万科04”跌超19.25%,“20万科08”跌超8.65%,“20万科04”跌超6.04%。而公司股价也出现了放量重挫,万科A跌幅为4.65%。


下跌的原因为一则市场传闻。


日前有传言称,万科正与以保险公司为主的贷款机构商谈非标债务延期,其中与新华资产100亿元的债务展期谈判被拒绝。不过,新华资产在公开声明中,否认了这一消息。而万科方面则表示,公司自有资金能够覆盖到期的境外债券。


新华资产官微截图


显然,在一个压力巨大的环境中,当下资本市场对地产企业已是风声鹤唳,上市公司稍有动作,很容易招致市场误读。


相关的投资者心声,代表着行业在资本市场生态的恶化


在万科A的股票论坛中,消极情绪不断蔓延。


“补涨没等到,迎来了暴跌”,“大哥都躺平了,行业还怎么玩”,“行业不行,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万科也一样”……凡此种种的言论,无不表明投资者对万科、乃至行业系统性的失望。


与万科A的放量下跌相应,港股市场的表现则更加疲软。


3月4日当天,港股市场上的万科企业跌幅超过7%,创出2018年以来新低,收盘价为5.56港元,较高位36.09元,跌幅已超80%。

 


基本面乏力


资本市场的疲软表现,与销售端乏力密切相关。


从销售端市场表现来看,行业短期复苏仍然无望。


数据显示,2024年2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金额环比下降19.9%,同比-60.5%,同比增速较1月降低 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至2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8.9%,环比降幅超10%。


值得一提的是,2月28日香港楼市政策全面“撤辣”后,市场热度有大幅飙升的迹象,“内地楼市是否可以效仿”也成为热议话题。


前融创执行总裁余英的微博发文


事实上,核心城市限购松绑、LPR 超预期下调,不少城市的税收扶持甚至现金补贴……持续不断的利好之下,内地楼市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回暖信号。这表明,市场的信心恢复显著弱于预期。


从政策工具箱来看,核心一二线仍有政策放松空间。而大部分低能级的城市,对房地产的支持政策已基本用尽。


这也意味着,即使未来行业回暖,也必然是结构性的复苏,很难再出现系统性的楼市上涨局面



投机主导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产股相关投资中,出现了少量主题投资亮点;但这可能主要是少数投机者的“抢帽子”游戏。


3月4日当天,在万科股价下跌的同时,东原地产母公司迪马股份出现涨停。这家同样出现债务相关传闻的公司,因重组预期而被市场短炒资金选中,并在节后首周曾出现连续涨停潮。


此外,在春节前最后一周,上海本地房企中华企业等,也出现了短期连续涨停的脉冲行情。但在后来的指数大跌中,相关股票再度被打回原形。


事实上,一些表现较为强劲的地产类房企,市场的投资主题并不在主业本身,以近期大跌的张江高科为例,市场挖掘其投资机会主要着眼于科技——参投光刻机企业带来的价值重估。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对地产股相关领域的投资,目前并不是好时机。当市场泥沙俱下之时,多看看其它领域的机会,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原创稿件欢迎转载,须注明出处!尚未领取稿酬的图片作者请及时联络我方



长按二维码,关注东叔,更有料!


点这里,给小编鼓励

东地产
《东地产财经周刊》为风格新锐、个性鲜明的“泛地产”锋尚财经新闻读本,致力于“有产者投资意见领袖”的专业领域,把自身定位于“资讯整合商”、“观点供应商”、“话语开发商”和“媒体活动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