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喊出“活下去”的万科,正迎来曾经凡尔赛名言的严峻现实。
4月10日,万科再度遭遇股债双杀。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这家龙头房企,不得不面对资本市场的悲观氛围。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争议
优秀经理人or利己主义者
截至4月10日收盘,万科股价报收7.58元,跌幅达5%,总市值904亿元,低于保利地产的973亿元。
按照资本市场惯例,当一家公司股价跌破千亿大关,没能快速收复失地时,千亿市值就会成为心理压力位。万科盘中一度跌破900亿市值,显然已确认了千亿市值压力位的心理锚定。
对于万科股价的表现,资本市场观点呈现两极分化。
纵览各类股吧论坛,乐观者认为,作为龙头房企,万科股价的下跌,为未来的上涨腾出了空间;悲观者坚信,出现债务危机的房企,股票市值均在百亿以下,这个下跌才刚刚开始。
4月10日万科股价下跌的导火索,与一则新闻有关。当天,有媒体报道称,万科济南公司总经理肖劲已于48小时前,被山东警方带走调查。对此,济南万科表示,肖劲因个人原因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公司运营正常,由金亚斌接任济南公司总经理。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请以相关政府部门披露的信息为准。
这则消息,很容易让资本市场联想到烟台百润置业的举报信。清明节前的烟台举报信,直接冲淡了万科财报后,高管减薪所带来的资本市场信心提振。
各类股吧论坛及公众号上,对万科高管团队的评价,已经出现了巨大分歧。有人认为万科高管团队仍是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国内无出其右;但也有更犀利的声音得到认同,万科管理团队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无论如何,烟台百润置业的举报信,撕开了房地业的灰色地带,在行业泥沙俱下的大背景下。
这为万科的债务化解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4月10日当天,万科公司债出现了普遍下跌,“22万科05”,“20万科08”、“21万科02”、“20万科04”,“20万科06”、“21万科04”、“22万科06”跌超在3%至6%之间。
现实
不愿提及却必须面对
眼下,对万科这家龙头公司而言,市场销售的下滑是最大挑战。
万科公告显示,今年1-3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91.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79.8亿元。公告中,公司没有按往年惯例,提及销售的同比环比增长情况,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事实上,2023年一季度,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625.7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013.8亿元。
对比之上一年度,万科的销售数据呈现同比大幅下降,降幅达43%。与之相应,销售的现金流也出现同比例大幅度下滑。这将直接影响财务报表,公司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能力出现异常。
放到全行业泥沙俱下的背景之下,这样下滑其实并不鲜见。但问题在于,这发生在万科身上,这是一家财务稳健,率先喊出“活下去”的龙头房企。
这背后的风险在于,倘若万科销售仍维持一季度表现,销售回款不给力,从而导致现金流入同比锐减,万科所面临的压力会随时间而增加,或迟或早在某个债务到期节点,现实会将公司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另一方面,在负面新闻不断的背景下,很难确保公司的融资不会受到影响,这也为公司通过常规融资活动,获得现金流的能力增加不确定性。
至于其它方式产生现金流,目前来看有项目处置等手段,在当下的市场,非核心资产,难有接盘侠;但若真开始售卖优质资产,显然必须是一个系统性方案,一旦开启,再无法回头路。
房企的获得现金流方式,其实无外乎这些方式,在财务报表透明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对万科的用脚投票,有其符合逻辑的一面。
人性
当“合伙人制”走下神坛
万科济南总经理被带走,其中原因仍难知晓。但围绕万科近期爆出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其实可以在激励机制中找到答案。
作为行业较早实行合伙人制的房企,万科的合伙人制,一度成为行业学习的范本。合伙人制的本意,原本是利润同享,风险共担。然而,对于一个高杠杆的周期性行业,这有致命弱点。
从原理上讲,周期性的行业,逆周期布局才能获取最大利润,但合伙人的激励机制,让逆周期布局变得不可能。
当行业繁荣时,理性来看,本应该是逐步降杠杆的逆周期操作。然而,面对巨大的现实利益,个体实现财务自由的巨大诱惑,一线跟投的实际操盘者,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第一时间收手,那样的操作显然有违人性。因为贪婪与恐惧,刻在每个人的基因中。显然,合伙人制的激励,放大了人性的贪婪。
在衰退周期中,则可能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繁荣期亏损,想弥补亏损下的逆市补仓行为,这表现在不合理时点的投资补库存;另一种,是极度保守的恐惧心理,即当逆周期布局机会来临时,出于对先前衰退期的恐惧裹足不前。
周期波动,叠加高杠杆,让直击人性的合伙人制,成为房企激进的最佳催化剂。
激励带来激进,理想死于现实。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最早喊出“活下去”的万科,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先见之明。
房地产企业的兴衰表明,没有什么策略是万能的。若果有,那只能是对内心的克制,对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以及对未知的敬畏。
原创稿件,欢迎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