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碾过,留下地产业一地鸡毛。
5月16日,ST中南(000961,SZ)发布了一份公告。原本平平无奇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因为80%中小投资者的否决,充满了欲说还休的悲凉色彩。
5月15日,长宁区联强国际广场,ST中南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与现场会议相应,网络上,一些股民聚集于各类财经股票论坛,时时刷新着股东大会消息。
因为公司步入退市程序,股吧等论坛上,投资者写满了情绪化的表达,“大家联合起来申请向法院清算”,“留下的烂摊子,经过各种变形后最终平摊到各位牛马身上”,“他不倒闭,谁倒闭?2020年还在疯狂地抢地?”
……
凡此种种言论,表达着对公司和管理层的不满,体现为会议表决中,中小投资者投下的反对票。
从5月16日公告来看,80%的中小投资者,对四项议案投出了反对票。内容包括:关于 2023 年度利润分配和分红派息议案、董事、监事 2023 年度薪酬方案、 关于 2024 年度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关于修改《公司章程》部分条款的议案。
由于投票权重因素影响,这些中小投资者的反对,并不改变结果。事实上,否决这些议案,也无实质性意义。
中小投资者的反对声音,指向了公司跌跌不休的股价,以及不易逆转的退市进程。换句话说,用脚投票,不过是散户对投资中南建设巨亏的情绪宣泄。
公司因价格原因退市,令人唏嘘。
5月16日,受杭州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利好刺激,港股、A股房地产大幅上涨。地产类ST股批量的涨停潮出现,但进入退市流程的ST中南,已经与地产股反弹无关。
两天前的5月14日,ST中南公告披露,公司收到深交所告知书,由于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 1 元,触及本所股票终止上市相关规则,交易所拟定终止ST中南股票的上市交易。
对于退市结果,管理层显然并不甘心。
公司董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向交易所进行申辩,公司股价变动更多是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不是个体特别的变化,之前公司也做了各种努力,所以肯定还会再作争取。”
不过,考虑到当下的监管环境,申辩以保住上市地位的前景并不乐观。
事实上,与退市中躺平的管理层相比,ST中南的管理层,曾为保股价,做出过实质性努力。
公司公告披露,截止2024年5月8日,有关人员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6,828,700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178%,增持金额合计约 484 万元。
事实上,退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司高管仍在增持股票。从公告披露数据来看,5月8日当天,管理层合计增持公司股份 2,360,600 股,增持金额合计约人民币 132 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0.062%。在明确退市的现实下,这份螳臂当车的增持勇气表明了管理层的态度。
如果时间节点稍好一些,中南或许能避免退市命运,但资本市场没有如果。
事实上,在避免退市的过程中,ST中南最好的一次机会,在4月22日。这一天,公司股价强势涨停。
彼时,市场传出消息,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牵头,中南建设控股股东中南城建与亚洲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集团(PAG)及江苏资产等机构洽谈债务化解、股权交易等合作。
太盟投资此前在万达商业IPO未果后,曾投资万达商管集团。3月30日,包括中东资金在内的600亿资本入主万达进程中,太盟投资在签约仪式中排名仅次于万达商管,居第二顺位。
不过,这个利好消息只带来了一天涨停。
4月22日当天,深交所向中南建设下发关注函,要求中南建设披露与太盟投资合作真实性。
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告中,中南建设确认了与太盟投资等合作事宜,但事件尚处筹划阶段。
4月24日公司复牌。同时,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也由“中南建设”变更为“ST中南”。自此开始,公司走向了连续跌停的加速退市路。
截至5月8日收盘,ST中南总市值21.43亿元。这个市值,不足高峰时的一块地钱。
2020年财报,中南建设实现了2238亿的销售额,主营收入786.0亿,净利润70.8亿元。
现实的确令人唏嘘。蒸发的巨额财富、损失惨重的股民,挣扎的地产高管……有投资者将多输的原因归咎于阴谋论,有人则发出为何不早降杠杆的质疑声,还有诸多事后诸葛的论调。
归根结底,任何模式都有其适应条件。曾经快速扩张,为业界追捧的三高策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开发模式,如今已湮灭于时代的浪花中。
时代奔涌向前,总有新的转机出现,也一定有新的发展模式,在下个周期中绽放异彩。但一切模式都是利弊权衡下的选择,凡选择必有取舍;而一切取舍,起于因应时势,终于盈亏同源。
原创稿件欢迎转载,须注明出处!尚未领取稿酬的图片作者请及时联络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