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亏损公告 泰禾奏响房企退市挽歌

财富   房产   2023-07-17 19:56   上海  

一家话题性公司,走到A股市场尽头。


7月15日,ST泰禾发布上半年业绩亏损公告。


这家已经退市的公司,在向A股投资者,履行最后的信息披露责任。这个举动,就像是为一场曾经华丽的资本市场演出,奏响最后的挽歌。这家公司的退市谢幕,裹挟着股民的绝望,也透射着购房人苦苦等待交房的悲情。


一家曾在资本市场、土地拍卖市场、楼市销售中屡屡创造热门话题的公司,在悲催的资本市场谢幕中,以极端的方式给相关方上了残酷一课:没有永恒不变的市场,只有亘古不变的人性


01
欢乐豆没了


“业绩符合预期”,“三板才是你的家”、“我的欢乐豆打水漂了……”或平实或戏谑的股吧评论,伴随着泰禾半年报的亏损公告。


ST泰禾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公司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7.18亿元–23.2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0.31亿元。



原因并不复杂。公告显示,本期集中交付的房地产项目较少,房地产收入确认金额少于上年同期。随房地产项目的交付结转、股权转让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少于上年同期,本期财务费用列支高于上年同期。


显然,“我的欢乐豆打水漂了”投资者的发言,极具代表性。从2023年4月下旬开始,在ST泰禾股价逼近1元、公司有退市征兆开始,买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本质上确实抱着斗地主的博弈心态。因为在投资的固有印象中,泰禾,是坐拥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地块的地主,至于这个地主是否真的名副其实,那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共识。


事实上,本刊4月下旬发布的股价跌入死亡螺旋  房企退市潮山雨欲来文章中,曾对ST泰禾的退市风险有过提示。对投资者而言,那是最后的止损时间窗口,而这个时间窗口在两周后彻底关闭。5月16日开始,ST泰禾以连续跌停的方式,为退市划上悲剧句号。


6月2日,泰禾最后一个交易日,1751万元的成交额表明,仍有投资者在最后时刻,参与了斗地主式的博弈游戏


当然,这些斗地主的投资者,最后为退市奉上了真金白银的欢乐豆。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场财富消失的博弈游戏中,其实并没有赢家。



02
大势难逆



值得注意的是,泰禾在公布业绩亏损的同时,并没有公布销售数据。


原因并不难揣测,销售数据对公司而言或许已不值一提。在中指研究院上半年排行榜中,销售额排名TOP200名单中,并没有泰禾身影,显然这家曾一度进入20强的公司,销售端已经难于翻盘。


此外,同一天,已经退市的阳光城,同时也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扣除非亏损18亿至24亿元。公告披露原因为,项目开发周期延长,费用化的借款利息增加所致。


事实上,大势环境不佳,让这些有债务问题的公司步履艰难。然而,现实仍然严峻,行业心心念念的复苏周期并未开启。


刚刚过去的2023年6月,房地产整体销售仍在低位徘徊。


公开统计结果显示,6月地产市场销售情况仍不乐观。6月销售额TOP30上市房企合计销售金额为3,214.41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37.12%,较2023年5月下降0.37%。在平均售价一项上,6月销售均价TOP30上市房企的平均销售均价为17,971.12元/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下降6.92%,较2023年5月下降2.74%。与此同时,6月销售面积TOP30上市房企合计实现销售面积1,948.01万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下降36.24%,较2023年5月上升1.03%。


这组统计数据意味着,在销售面积微增、销售均价下降的背景下,销售额并没有起色。换句话说,降价也不能带来销售额的增长。对开发商而言,即使行业在萧条背景下,降价促销的内卷方式,也并不足以逆转购房者信心。


对不少开发商而言,眼下似乎看到了行业黎明的曙光,但并不乐观的销售数据提醒,黎明前的暗夜最是难熬。




03
三个启示



与当下的销售数据相比,对上一周期策略的复盘同样重要。


事实上,站在今日的节点,复盘泰禾这些曾经风头无两的房企,无论是归咎于外部因素,还是通过自身内省,其实已很难用简单的假设推演。


其中,2019年的销售高增长,其实是行业最后的回光返照,但当时的环境之下,对过往路径的依赖,让大多数人失去理性客观。这一年,已经有多家房企债务率先暴雷,也有如万科这样的行业龙头率先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但这些预警信号,并没有警醒整个行业。


因此,即使行业历史重演一变,当开发商再次面临相似的情况时,大概率上这些企业还会走向相同的高杠杆之路,因为结局已经注定。其真正根源在于,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资本市场,但凡有杠杆,就伴随同一个定理:亘古不变的人性,始终变化的市场,因为投资开发策略上盈亏同源,通过高杠杆赚到的钱,也必将通过高杠杆还回去。


不过,无论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还是从业者,回看这些行业的冰冷现实,至少有三条教训值得铭记:


其一没有人能对抗大势

过去二十多年间,房地产行业的造富神话,本质是赚的是大势的钱,公司享受的是行业高增长的红利。但在当下,行业整体大环境不佳背景下,没有人能逆势创造财富神话,股神不行,神仙房企也不行。


其二,行业衰退的火车驶来时,离开轨道

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行业调整周期中,有房企败给了最后的疯狂并购,有公司倒在持续不断的疫情周期,也有明星公司陨落于金融机构的提前偿债要求……无论是何种类型,其实都有预兆,行业衰退的车轮滚滚驶来时,其实鸣笛声早已先发而至。尤其对投资者而言,当感受到危险时,离开轨道,等火车驶过,再回归不迟。


其三,资本市场是把双刃剑

在上行周期中,资本市场会通过股价飙升等一系列显见的方式,加速公司的扩张进程;反之,在衰退周期中,股债暴跌也会加速公司陨落。房企的核心资产也并非永恒不变,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群体预期中,资产的估值是动态的,股价的涨跌其实会让资产估值预期自我实现……


无论如何, 房地产的奔腾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不过,即便未来是黑铁时代,无数周期性行业已经用发展历史表明,通过上一轮衰退周期洗礼的企业,大概率能在下一轮复苏周期中收获不俗回报,房地产也不例外。





本期采编:东地产财经周刊·新闻中心




原创稿件,欢迎转载,须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关注东叔,更有料!



点这里,给小编鼓励


东地产
《东地产财经周刊》为风格新锐、个性鲜明的“泛地产”锋尚财经新闻读本,致力于“有产者投资意见领袖”的专业领域,把自身定位于“资讯整合商”、“观点供应商”、“话语开发商”和“媒体活动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