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咨询观点:
本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要在“更广”“更深”上下功夫,国有企业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地方层面,上海举办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发布会,揭榜场景需求,通过政策服务包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共建示范项目、数字经济生态与场景资源网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上海方案”。另外,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旨在通过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鼓励产业整合、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交易效率、加强中介服务及依法监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重要工作部署】
【重要工作部署】
国务院国资委:国企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国企大重组!中国盐湖集团来了!
新央企组建中!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来了
湖南省属国有资本加速布局专精特新
湖南省国资委八大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信息化智能化】
【信息化智能化】
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
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海国资国企“揭榜挂帅”开新局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推进会 大力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化开放合作】
【市场化开放合作】
“央地国企深圳行”,17个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前海、宝安
重庆建立“三企”联动发展机制 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政策方面】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
一、实践方面
● 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国企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本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要在“更广”“更深”上下功夫。国有企业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要清晰界定退出标准,进一步规范退出情形,防止只有制度,没有动作。”王宏志说,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尚未开展该项工作的企业,原则上都要在今年年底前真正行动起来。同时要防止简单以调整退出比例划线、搞“一刀切”,真正体现强激励硬约束。
王宏志表示,将进一步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优化布局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防止过度竞争;积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
三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推动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更加精准、务实,外部董事作用发挥更加显著。
四是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在收入分配上,推动科技创新激励措施落实落地,加强兜底保障,推动薪酬分配向基层苦脏险累一线岗位倾斜。
五是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理顺公共管理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推进权责清单动态优化;强化创新包容,推动尽职合规免责。(新闻来源:新华网)
● 中央层面:国企大重组!中国盐湖集团来了!
9月8日,盐湖股份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控股股东青海国投与中国五矿拟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公告显示,中国盐湖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股权结构拟为:中国五矿持股53%;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持股18.73%;青海国投持股28.27%。
盐湖股份表示,中国盐湖集团拟支付现金购买青海国投及其一致行动人芜湖信泽青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6.81亿股盐湖股份股票,股票转让价款暂定为135.58亿元。转让前,青海国投持有盐湖股份11.61%股权,芜湖信泽青持有盐湖股份0.93%股权,两者合计持股比例达12.54%。
股票转让后,中国盐湖集团将直接持有盐湖股份6.81亿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12.54%。这意味着,盐湖股份控股股东将由青海国投变更为中国盐湖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青海省政府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五矿。(新闻来源:证券时报)
● 中央层面:新央企组建中!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来了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本月透露,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正在筹建中,这是官方首次正式披露中字头资源循环利用集团的成立进展。
赵辰昕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畅通资源回收利用链条。一是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二是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高效利用。同时,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三是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完善相关资源进口标准和政策,构建国际化回收循环利用更大的体系。
另称,这一“国家队”巨无霸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央企共同出资成立。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发布多份绿色低碳相关政策文件,强调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今年3月国务院引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包括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等举措。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
赵辰昕介绍,针对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发改委深入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10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的建设,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进一步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9%,主要再生资源利用量每年都大幅增长,废钢铁每年利用量达2.6亿吨。
针对企业在抵扣减税方面的难题,发改委持续推进资源回收企业向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从而降低回收企业经营成本。针对用地难题,发改委指导各地把废弃物回收设施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针对不规范小作坊污染问题,深入实施退役动力电池等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大力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 地方层面:湖南省属国有资本加速布局专精特新
近日,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发布,湖南64家企业入围。其中,高创翔宇、通达电磁能等多家国资参股企业入选。至此,湖南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47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占据主流。
高新创投持续推进尖端高新技术落地湖南和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截至目前,旗下拥有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3个,高新技术企业6个,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6个,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项目5个,累计投资省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1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8个。
兴湘资本以基金方式投资的行深智能、泛联新安两家企业亦入围。截至今年8月,兴湘资本累计参与发起设立基金规模400亿元,备案基金管理规模超200亿元。其始终聚焦“5+1”战新产业,投资总额超100亿元,累计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0家。(新闻来源:湖南省国资委)
● 地方层面:湖南省国资委八大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湖南国资国企聚焦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围绕9个重点发展产业及6个战新产业布局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一是注重抓好政策支撑。湖南省国资委下发《关于支持省属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一企一策”分类考核、完善研发投入加回机制、加大创新成果考核奖励等给予特殊政策和重点保障。
二是注重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推进“3974”标志性工程,即到2025年,战新产业营收占比30%以上,重点发展9大先进产业,打造7户以上现代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形成4个千亿级企业,形成由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构成的产业梯级体系。
三是注重抓好战新产业发展。湖南省瞄准营收3千亿元加速布局战新产业,重点发展“六大产业”。6月,组织了北斗、音视频、深海产业项目对接会,三大产业布局投资137亿元。1至6月,湖南省属国企战新产业实现营收93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31.5%,同比提升8%。
四是注重抓好关键技术突破。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总清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重点项目、省国资委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三级体系,强化督导问效,适时动态调整。2023年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系统布局104个攻关项目,已有93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是注重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湖南省国资委研究出台《推动监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对接合作工作方案》,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以“成果+资本+产业”为路径,以股权为纽带的创新合作模式。
六是注重抓好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坚持“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开展优化资源配置专项行动,合并重组10户一级企业,形成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资本投运等五大产业板块。
七是注重抓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八是注重抓好产业深度融合。落实央企对接和区域合作。湘琼两省创造性探索了“四个一”合作模式,即建立1支产业基金,联合开展1个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集成创新,组建1家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的合资公司,建设1个全球二手工程机械无底价拍卖交易中心。湖南省国资国企搭建了产业链协同合作平台,推动三次产业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上中下游企业之间高度协同耦合。(新闻来源:湖南省国资委)
● 中央层面: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
近日,作为全球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正式上线投产。该智算中心具有单集群算力规模最大、国产化网络设备组网规模最大等特点。
该智算中心单集群内超过1.8万张AI加速卡,智能算力规模达6.9EFLOPS。该集群规模应用高性能无损网络、全调度以太网GSE1.0、融合分级存储等多项创新技术,搭载移动云智算平台和智管平台,支持万卡并行训练、断点续训、AI任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分钟级故障定界定位等功能,集群算效与能效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集群也是继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上线运行后,中国移动打造的业内首个端到端使用全国产设备的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标志着我国国产芯片商用部署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把所有AI加速卡打造成1个集群,通过先进的智算网络技术把上万块GPU芯片像“积木”一样拼接在一起,大幅提升GPU节点间的通信效率,将数据训练完成时间缩短20%,从而形成超级算力集群,能满足万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要求。(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 地方层面: 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海国资国企“揭榜挂帅”开新局
近日,“2024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发布会”传出重磅消息:市国资委揭榜挂帅,向社会发布了来自40家企业集团的308个场景需求,平均规模约1300万元,依托国资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平台,构建国资国企全方位对外展示数字窗口。
展现国企担当
上海国资国企将推进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共建上海数字化标杆城市,服务上海建设“五个中心”。近年来,市国资委先后在多领域组建了若干数字经济新主体,构建了智能制造工厂矩阵,打造了8个高质量产业互联网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破解转化难题
为解决企业大模型落地应用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市国资委、徐汇区从四个维度联合发布支持大礼包。
一是降低产业进入门槛。企业提供分级数据治理、语料服务及算力、金融、载体等全方位支持,加速AI主体发展与园区孵化。
二是优化供需资源匹配。建立国资国企场景开放长效机制,搭建国资“创新汇”及“有数了”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鼓励建设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和应用实验室。吸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就业,培训复合型人才。
三是激发企业自身应用动力。在正向激励与打造新主体方面,市属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通过将大模型垂类应用纳入考核体系、优先支持示范项目、表彰技术突破企业,以及鼓励升级传统服务、提升工程化落地能力、打造样板并加大宣传推广,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与发展。
四是共建产业生态。鼓励开源技术生态建设,支持搭建人工智能大模型评测开放服务平台。支持相关企业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各类人工智能大模型主题活动。
明确场景导向
2023年,市国资委在第一届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发布会上开放268个数字化转型场景。今年的征集场景导向更为明确、特征更为突出,凸显出3个亮点——
场景开放意愿更为主动,质量并重推动向深向实。开放势头强劲,监管企业广泛深入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场景开放需求众多,其中亿元级场景5个,千万级64个,技术赋能核心业务取得显著进展。
场景开放领域更为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先行先试。市属企业聚焦数字化转型,重点布局战略需求领域,构建跨境贸易数据网络与国家及上海区块链枢纽,打造智算平台与国产化算力集群,并在大模型、区块链等领域深入创新。
场景合作层次更为多元,产研协同建设共赢生态。市属企业打造服务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场景,携手民企、协会、高校等整合上下游资源,共推资源共享与创新协作,提升全链条协同效率。
打造“上海方案”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市国资委将通过一系列政策服务包促进各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上海方案”。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一是共建重点示范项目。推动市属企业主动整合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优势力量,聚焦前瞻性数字技术,通过 “场景牵引+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拓展国企跨界合作网络。
二是共治数字经济生态。鼓励市属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加快推进智能算力资源调度,完善国资各类数字化基础设施及创新应用场景的布局。
三是共享场景资源网络。挖掘并开放AI、区块链等高价值场景,通过技术落地与商业合作,到2025年在多领域打造行业示范,加速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循环。(信息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
现代企业制度
●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推进会 大力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9月19日至20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新《公司法》要求,围绕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到2029年在央企集团和各级应建董事会的子企业全面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制度保障。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重大命题,为国有企业加强董事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国资央企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董事会建设顶层设计,董事会运作机制科学合理,董事队伍具有央企特色,董事会、党委(党组)、经理层实现有机衔接,站位全局履职尽责,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中央企业董事会。“构建科学”是基础,要遵循公司治理规律,因企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分类施策建设董事会,明晰外部董事职,实现各治理主体协同发力。“决策理性”是核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产业、行业、企业特点和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止冲动决策、平庸决策。“运行高效”是保障,厘清权责边界,健全决策和执行程序,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会议要求,要扎实推动中央企业集团和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深化集团董事会建设,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优化上市公司董事会运行机制,科学优化董事会功能定位,强化监督作用。推动企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解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完善董事会运行制度机制,更好发挥外部董事作用。
会议强调,要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质量。董事长、党委(党组)书记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一以贯之”。外部董事要提高政治站位,站稳出资人立场,在重大问题决策上保持独立性,增强责任心。(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市场化改革开放
●地方层面:“央地国企深圳行”,17个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前海、宝安
本月,“央地国企深圳行”活动走进前海、宝安,邀请40余家央企、国企实地考察前海、宝安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中煤(深圳)研究院等17个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前海、宝安,总投资达262.8亿元,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与前海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达成向前海企业意向放款金额1600亿元。
为给央地国企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近年来前海、宝安结合实际,推出系列举措。前海组织开展三湾片区的央地国企走访服务,积极为在地经营的央地国企送政策、摸需求、搭渠道,推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宝安制定了《宝安区进一步加强中央、外地和市属驻区国企联系服务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常态化对接联系渠道。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推进央地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央地国企深圳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前海-宝安站是活动的第四站。活动先后走进南山区、福田区和龙岗区,共吸引120余家央地国企实地调研,促成多个央地合作项目落地。该系列活动之后还将继续推进,组织在深央国企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推介各区发展规划、资源禀赋、重点项目、产业优势等,助力央地合作。(新闻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地方层面:重庆建立“三企”联动发展机制 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重庆建立起市属国企和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企”联动发展机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深化与外企对接合作,今年1月举办渝俄经贸交流会签约超百亿元,6月举办外资参与重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会签约超十亿美元。重庆市属国企涉外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境外企业经济效益增势明显,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境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金额2.8亿美元,已超去年全年。
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重庆市国资委围绕绿色低碳与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等主题,举办3次央地企业发展对接活动、央地金融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业务推介与项目签约活动、中信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专场联合路演,累计签约项目149个、金额2931亿元。
深化与民企对接合作,今年,重庆市国资委会同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组织2轮“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发布国企项目655个、民企项目240个、总投资额超4800亿元,促成274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339亿元,一批优质合作项目成果落地。(新闻来源:重庆市国资委)
二、政策方面
● 中央层面: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
并购重组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工具。新“国九条”对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作出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证监制定了《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证监会将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以及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等,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二是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资本市场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将通过完善限售期规定、大幅简化审核程序等方式支持上市公司间的整合需求,并通过锁定期“反向挂钩”等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证监会尊重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创新规律,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进一步提高包容度。
四是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证监会将支持上市公司根据交易安排,分期发行股份和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分期支付交易对价、分期配套融资。建立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重组,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五是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功能发挥。证监会将引导证券公司等机构提升交易撮合和专业服务作用。
六是依法加强监管。证监会将引导交易各方规范开展并购重组活动、严格履行信息披露等各项法定义务,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重组市场秩序。(新闻来源:中国证监会)
中大咨询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中央及地方国资国企将瞄准“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重点,深入推动实施,统筹安排进度。
中大咨询持续跟踪国资国企改革最新进展,深度聚焦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展现中央、地方国企转型改革成效,致力于为更多企业把握国企改革脉搏提供前沿借鉴。国资国企改革动态系列推文每月更新,敬请关注期待,共同见证国企改革蓬勃发展新篇章。
2024年8月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瞄准新质生产力
2024年6月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双百科改企业更新、布局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
专题延伸
前沿观点,我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