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开路先锋”,国有交通企业进入了新的战略发展时期。本文围绕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分析了推动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发展的外内动力,并立足于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以及ESG参与发展的管理实践,就今后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冀以推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为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与活力。
关 键 词
国有交通企业 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与管理 ESG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色和影响愈发重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也受到了政府、民众、学界、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进入本世纪,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与研究在中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聚焦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制度、方式和评价等等,以及对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而且,随着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ESG领域的引导和监管,正推动ESG理念在中国深入实践。基于以上背景,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部分相关研究作简要回顾,总结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为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发展和向可持续性方向迈进提供交通行业参考。
二、研究回顾
企业社会责任(CSR)一词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其作为舶来品在我国发展至今,一般指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担当的责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成员的健康和社会的福祉,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符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被融入整个组织并在组织关系中实施。
有学者认为,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改革开放实践中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推动(王红一,2017)。20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真正进入我国学术界研究视野,一方面是因为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引起并带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兴起,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由企业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多,引发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李文川、卢勇、张群祥,200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并引入国内,后陆续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研讨,例如,中国—欧盟企业社会责任会议(北京,2005年9月)和联合国全球契约会议(上海,2005年11月)等。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开始活跃并与国际有所交流对话,多学科以企业社会责任为研究热点,围绕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国情发展现状开展多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入到更具实质性的研究阶段。
2006年9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国内第一部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第五条 公司应按照本指引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该指引认为上市公司应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积极保护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积极从事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从而促进公司本身与全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融入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规范市场秩序,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2005年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2005)。这是我国第一个CSR测评体系,主要从管理体系,劳动合同、童工、强迫或强制劳动,工作时间,薪酬与福利,工会组织与集体谈判权,歧视、骚扰与虐待,职业健康与安全九个方面进行评估(刘凤军、杨崴、王鏐莹等,2009)。各种行业性社会责任指南、规范、倡议不断涌现,为所在行业的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针对性、鼓励性与操作性指引(肖红军,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陆续编写了包括电信服务业、医疗服务业、一般采矿业和石油化工业等多个行业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系列丛书。2012年出版的《交通运输行业2009—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是研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首个年度报告。2024年7月,由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组织编写的《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企业ESG评级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作为国内首份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的ESG评级报告,选取了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的73家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为样本,剖析了交通运输行业ESG的具体实践、表现和成效,以及行业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等。行业、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成为后续研究的现实调研素材和主要研究资料,后续文中也将对相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发布工作、文本中的责任承诺和实践成果等进行分析。
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融合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一般在责任治理、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员工权益、环境保护,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要求均具有共性,标准的更新与融合、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了行业社会责任体系模式不断发展,既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因此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国企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理论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是密切相关的,不同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影响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内容和发展方向,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政策和指导的回应。
一些研究依据不同时期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对企业责任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有学者将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与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不完全企业下的责任错位阶段(1978年—1993年)、真正意义企业下的责任弱化阶段(1994年—2005年)、现代意义企业下的责任重塑阶段(2006—2013年)、企业新定义下的责任创新阶段(2014年至今)。依据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本质认知的重大转变以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内容与实现方式的显著变化展开深入研究(肖红军,2018)。
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及人民整体利益和国家战略使命,从保障国家稳定安全、建设发展、民生就业到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双碳发展等方面,在各改革阶段承担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2020年6月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中强调,国有企业要坚持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分类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引导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各有差异,不同功能采取不同途径和形式履行社会责任。有研究提出,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面临效率难题,通过分类明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商华、尹海磊、董大海等,2022)。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三、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推进动力
(一)国家高度重视,由上至下,推动全面履责
党中央和政府机构始终是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3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负责国资委监管企业党的建设。同年4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挂牌成立。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迈出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键一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深化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使国企规模迅速增大,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同年12月,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央企要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提升企业形象。此后,中央企业一直走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列。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参与和谐构建。”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需要各方合力推进。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诚信体系,落实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使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付出的环境代价,引导企业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
国务院国资委不断深化研究和统筹推动央企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召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提出全部中央企业均要在2012年底前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国有企业以“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中央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理念,加强社会责任履责,对于推动中国企业履责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表率作用。
相关政府部门的成立形成了稳定有效的引导和监管。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专门负责“研究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指导所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督促指导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乡村振兴和援疆援藏援青工作,指导推动所监管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推进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迈向新的历史阶段。全国由上至下,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社会责任相关指导文件制度,各地方国资国企纷纷响应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外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绩。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ESG即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在2004年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旨在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基础上注重提高这三个方面绩效表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案明确将进一步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如今,中央企业、部分地方国资监管企业基本实现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全覆盖”,并在各行各业各协会形成了广泛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
(二)企业重任在肩,由外至内,主动完善体系
一直以来,国有交通企业紧随国家战略,主动担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责任,高度践行交通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当好交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先头部队与开路先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交通企业的使命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建设的要求和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随着社会履责意识的增强,很多企业已跳脱过往“要我做”的意识状态,主动向“我要做”的观念转变,由外至内,形成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社会责任体系的想法,从被动履责到主动履责,进而积极履责。
国有交通企业在摸索行业社会责任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中,逐渐建立起一套体系手段,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长效机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全员社会责任培训、开展重大社会责任活动、创新社会责任管理工具、优化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及加强社会责任内外交流等一系列责任管理举措,将有助于巩固和提升企业及其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持续提升企业社会履责表现和社会价值。依托有效的体系运作,交通企业的战略支撑功能得以更有效发挥,持续增强企业为社会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能更好地满足人民交通出行美好需求,把改革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推动交通技术创新发展,引领数字交通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优化布局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
特别是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将ESG纳入投资决策考量过程,使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ESG表现,ESG成为了推动资金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流动的一项重要因素,以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的新标杆,企业加紧探索如何将其纳入战略发展、公司治理和绩效评估等方面,主动融入ESG实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近几年它们的ESG表现优良、影响积极。
四、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和管理实践
随着社会责任理念和社会责任实践不断深化,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品牌进一步擦亮,并且在责任管理和责任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探索成果。下面,以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集团”或“集团”)及其所属的两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东粤运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运交通”)和“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高速”)为例,分享其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以及ESG参与发展的实践行动。
(一)聚焦企业主责主业,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做好社会责任体系的顶层设计
国有交通企业一般以高速公路和道路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为主业,承担着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具有国家战略发展重要的定位和支撑功能。国有交通企业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主动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理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将社会责任核心内涵融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顶层设计。
交通集团社会责任工作起步相对较早,自2008年起,集团履行社会责任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指导由集团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主抓该项工作,曾多次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阐明集团社会责任战略理念,坚持将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相结合。2014年,为更好地推进集团社会责任工作,提升集团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集团单独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清晰界定各部门、各岗位和所属企业的社会工作职责,确保企业全面、全员、全过程履行社会责任。
粤高速在2023年发布了其首份ESG报告。粤高速通过成立ESG工作小组推动和实现ESG工作的有序开展,由证券事务部负责牵头组织编制ESG行动计划,收集、整理ESG定性定量资料,组织编制、初审ESG报告,配合董事会ESG报告的汇报。各部门负责相关ESG信息的定期统计及管控,部门设置ESG信息管理专员,负责ESG信息的定期收集、上报与审核,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全面、准确。同年,粤运交通发布了其第七份ESG报告。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董事会是其ESG管理最高决策机构,下设ESG工作委员会(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投资发展部相关负责人组成)和ESG执行小组。董事会决定公司ESG管理架构及管理策略,确保公司设立合适及有效的ESG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负责审议及批准公司的ESG年度报告的核心指标,同时承诺公司严格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披露要求。两户上市公司均明确了社会责任领导机构和社会责任工作执行部门和协同部门或机构,角色职责明确,目标规划清晰。
社会责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充分认知和足够重视是推动社会责任机制良好运作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社会责任工作负主体责任,确立社会责任治理工作机制,设立独立或专职负责社会责任管理的机构,明确社会责任工作岗位和职责,企业各相关部门执行具体社会责任指标落实,遵循企业特性,逐渐搭建出适应本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组织工作架构。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企业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都能够领悟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顶层设计中领会所传导的全面履责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数据,2021年,96.70%的中央企业已确定社会责任工作执行(归口管理)部门;92.31%的中央企业采用多元方式推动下属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67.03%的中央企业设立了以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或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责任领导机构。中国社科院教授钟宏武在《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蓝皮书(2023)》发布会上指出,2023年,超六成央企上市公司明确ESG战略规划相关要求,近八成央企上市公司明确ESG主管部门或处室,比2022年增加近19个百分点。
(二)加强现代企业建设,将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治理,完善符合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现代化企业建设,国有交通企业结合发展历程,将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治理,及时总结社会责任主要利益相关方需求和重要关注点,满足不断变化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采取对应措施及实施最佳实践,促进自身社会责任相关议题的深入研究,通过完善内控规章制度,规范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依法维护各类投资者权益,多形式多渠道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等,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之中,提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交通集团承担了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多项国家和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年来建成省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超3000亿元,新增通车里程近26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000公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速路网扩容升级,构建高效联通的大湾区快速交通网,支撑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打造现代新国企,集团管理理念和机制创新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些履责成果每年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得到较全面地展示。交通集团最近两年的企业社会价值报告主要以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指导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 4.0)》和社会责任指南(ISO 26000)为编写参照标准,以“价值”为关键词,从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环境价值、民生价值等方面展现关键议题履责实践与成效,披露行业核心指标,多角度回应相关方的期望与诉求,并在2023年度企业社会价值报告中首次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行回应,更好地传递集团社会价值理念和展示良好的社会形象。
粤运交通以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ESG指引)、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 Standards)等作为编写参照标准,通过对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期望的了解,结合自身经营业务实际情况,对标行业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全面识别与公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对利益相关方评价决策影响有关的重要议题,董事会在报告中承诺常态化监管ESG关键议题的承诺和表现等,还会对公司ESG核心指标的目标设定与工作计划进行审议。粤高速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 Standards)、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ESG 5.0)》为编写参照标准,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国内外ESG信息披露框架评价体系,考虑行业特征,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结合粤高速自身发展战略和计划形成议题库,针对高度重要的议题在报告中进行重点披露,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内部控制度,不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现代化公司治理效能不断释放,肩负“构建和谐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使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日常运营与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环境、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平衡。两户上市企业的ESG报告编写共同参考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但因为上市的交易所不同,所以参照的编写标准又各自有所侧重与不同。
国有交通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对照社会责任相关范畴和领域,不断改进和优化适应本行业和本企业特点的社会责任关键指标体系。分层、分级、分类制定可量化和非量化指标,区分关键要素和核心指标,通过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助力防范风险、精准扶贫攻坚等手段,在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保绩效三大领域持续发力,使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国有企业转型关键议题在中实现,不断提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有效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维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三)主动调整工作重心,将社会责任融入常态管理,“以编促管”回归社会责任实践本身
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大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发布体现。早期的报告在对外宣传的专业度和覆盖面方面都比较有限,在企业内部流动为主、对外交流为辅。如今,企业每年对上一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进行总结提高,报告在过程性、可读性、实质性和平衡性等方面得到了持续改进,报告本身的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得到较充分地展现,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增强。在社会责任报告日臻完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调整工作重心,由完成编发报告的整套工作回归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落实到企业常态管理之中。
交通集团是国内同行业较早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国有企业之一,2011年起,集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开始践行“大责任”文化,2012年发布了第一份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中提出全部中央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同步。2022年5月,交通集团发布首份企业社会价值报告,完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价值报告的转换和提升,迄今已经连续13年向社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省属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有关要求,集团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中全面履责,满足人民交通出行美好需求,打造为民服务品牌,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产业带动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集团的履责成果多次获得粤港澳大湾区国企社会价值和国资国企社会价值蓝皮书“十佳案例”荣誉,并入选先锋100指数企业,所属企业入选ESG发展指数企业等。
从近两年ESG报告发布的主体内容来看,粤运交通重点披露了公司治理、环境责任、员工责任、运营责任、社区责任等方面展示责任承担。粤高速重点从公司治理、党建引领、责任管理、科技创新、员工发展、公益慈善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展示履责表现。遵循ESG指引的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两户企业均从管治、环境、社会三个方面进行陈述,结合自身履责表现重点披露相关内容,较全面地展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果。同时,从报告披露信息和内容还可以分析得到两户企业在通过编制全年ESG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并确认责任部门、时间节点等工作中,有效推动了ESG管理制度、流程、职责等的优化。例如,加强上下产业链全流程互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关爱企业员工,强化安全生产,关注职业健康,高速服务区适老化改造等等。报告期内,还通过邀请ESG专业机构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工作团队、总部职能部门及所属单位相关人员了解ESG领域最新动态、强化ESG理念认知、学习最新监管要求、明确ESG管理提升方向等具体举措,较好地融入日常履责实践,持续提升自身内部的管理和监督水平,提高ESG报告编制能力,持续提升公司ESG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国有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探索和展望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国有交通企业也进入创新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战略时期,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深入推进企业改革。
(一)推进责任底线向战略思维转变,集中主业优势,强化履责能力以打造企业新质生产力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到“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在新时代,企业社会责任已不仅仅围绕经济底线、环境底线、社会底线三种底线理论,社会对企业不断提出了更高的履责要求,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宽泛和丰富起来,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交通行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不断深化,企业社会履责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日益明显。2024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和到2030年推动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目标,多维度界定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推动中央企业新时代高标准履责。现阶段的国企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任务,强调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机制,推进市场化机制运营。
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形势下,国有交通企业在完善和构建具有交通自身特色的社会责任体系的同时,同样需要注重观念创新,以及提升更长远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参与推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和实践。202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的主要议题就包括了数字时代的互联互通、绿色交通、新技术和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政策措施与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发布成果文件《北京宣言》。2024年9月,由中国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在北京召开,以“可持续交通:物流联通世界”为主题,进一步巩固了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和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成果。
交通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大大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包括已建成的珠江口跨江通道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2024年6月30日新开通的深中通道项目,在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多个重点通道项目,同时,加快推进的广珠、广深等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扩容升级,保质保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建设投资任务,助力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持续服务好“双区”和交通强省等重大战略。国有交通企业以企业产业优势,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改善人民群众出行体验,提升社会生产运输效率,不断激活沿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在更大空间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为粤东西北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国有交通企业通过做强做优做大主业、集中自身竞争优势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责任竞争理念慢慢浸透到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经营管理、文化构建、技术创新、公益扶助等各个实践领域。例如,通过打造零碳产品突出自身绿色企业形象,打造数字化新能力推动行业变革转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等等,持续提升企业社会履责表现和社会价值,把企业社会履责能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强智慧交通的创新要素,充分挖掘BIM技术,通过与云计算、智能设备、大数据、物联网、5G等先进信息技术的集成融合,落实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升级战略目标,特别是超大型交通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设更是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引领多项行业创新,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
(二)主动将ESG理念融入体系建设,践行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环境绩效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交通集团已率先启动双碳研究(陈楚宣,2022),出版《绿色 低碳 创新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双碳”战略研究》,发布业内首份《沥青产品碳足迹白皮书》。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终端碳排放总量的15%,其中道路交通碳排放量占比约为82%。交通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关键载体,结合企业发展探索双碳应对策略和推动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交通企业搭建碳排放核算体系从应用研究和建议上提出了有效减排的路径和对策(陈楚宣,2022),最大限度实现碳减排,争取显著提升环境绩效方面的成绩,引导交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交通集团所属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是全国首条使用减碳沥青的高速公路;茂湛扩建项目沥青铣刨料的加工再利用实现了省内沥青再生领域的新突破;东雷高速项目修改大桥设计方案守护红树林保护区;广中江高速公路成为国家第一批“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示范性项目”;紫惠、云茂高速成为广东省交通厅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示范项目等等。这些努力有效降低了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与综合利用,在提升环境绩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深入践行双碳目标,深化ESG理念,既是接轨国际、本土内化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ESG理念与新时代新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高度契合,国有交通控股上市企业通过ESG实践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融入绿色发展大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有交通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行动,是转型升级和提高效益的巨大挑战,也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国有交通企业在推进新时代交通强国的使命任务过程中,应积极响应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引领实体经济绿色发展,要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积极构建交通产业开放、共享生态圈。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动能新优势。通过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水平,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贯彻到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绿色交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低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效降低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有效实现社会责任体系作用的绿色价值。
(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分享中国经验,使履责实践有效推动ESG标准本土化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参考框架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指南(ISO 2600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等。除了国家政府部门牵头,国内外行业协会及组织在标准规范制定和督导企业履责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交通企业一般使用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作为参考指标体系标准,该指南由2009年发布的CASS-CSR 1.0至今已迭代到CASS-CSR 4.0,2022年发布CASS-ESG 5.0,2024年6月发布CASS-ESG 6.0。
现阶段,我国ESG工作发展快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体系顶层设计、标准对标、信息披露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发展完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国有交通企业需要更多的与国内外组织交流机会,更多地参与到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行业社会责任体系标准规范制定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中。向国际发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声音,增加行业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构建的共通性,促进自身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向全球分享更专业更立体更多元的实践经验,为扩大中国交通企业在行业乃至全球的社会履责影响力,贡献新时期交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中国标准和中国经验。
六、结语
新时代赋予了国有交通企业新的职责使命,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中,进一步发展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企业自身战略选择,是顺应发展大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加快建设一流行动已经进入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发展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能充分发挥国有交通企业在带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促进生产管理、引领技术创新、做强做优做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新的战略时期,国有交通企业还需有序推进责任底线向竞争战略发展,将企业社会履责能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绿色理念融入体系建设,结合交通行业环境治理特色推动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并积极参与行业社会责任体系标准规范制定的建设和完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这对于引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表率意义和积极影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茅以升科教基金会道路交通委员会》
作者:陈楚宣(现任广东城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利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丽敏(现任广东交通集团战略发展部副主管)
“十五五”前瞻系列:从三中全会要求看轨道交通企业转型之路
战新产业发展 | 十五五”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汽车产业转型带动零部件行业结构性变革
战新产业发展 | “十五五”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趋势:大规模基建需求带动行业稳定发展,后端延伸成行业新趋势
专题延伸
前沿观点,我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