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2022-2023年,每到生物相关论坛,都会问到“选品逻辑”。现在不问了,不是商业的逻辑更清晰了,而是供应端的能力边界更清晰了。现在则开始在商业社会中,描划自身在资源约束情况下的能力边界。你看,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科创工作者,很快掌握了经济学研究的本质问题: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今天老调重弹,是想从市场需求的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在低欲望时代里生物制造企业的选品逻辑。留待2025年的年末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有问题、思路是否有变化。静态看市场:需求的性质
选品时需要评估目标产品的市场空间及需求刚性(弹性),确保所选产品具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静态空间大小好理解,但性质(刚性/弹性)怎么理解?刚性的意思就是,无论供给如何变化、价格如何波动,消费者的某种需求是相对固定的。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我们每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空气、水和食物。我不会因为空气免费,而每天多呼吸好几口;也不会因为面包降价了,每顿多吃好几个,我的需求是有限的。但不给我必须的空气和食物,我就活不成了,这是刚性需求——生存刚需。我也不会因为房子非常便宜而到处安家,每天晚上换个地方休息。但我确实得找个安全的地方,和我的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房屋刚需。因此,在刚需市场,企业盈利的保证是垄断(相对垄断)经营权。比如,食盐、管制药品。换言之,除非具有垄断性质,生物制品尽量不要选择需求刚性市场,因为市场容纳不了几家企业(新进入企业没有生存空间)。动态看市场:需求的变化
关注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团队需要有洞察力,预见市场供求变化趋势,并开发出适合动态市场的产品。在需求弹性市场,没有所谓的“垄断”,竞争是相对充分的。这对科创企业是友好的,因为后进入市场的公司才有抢夺市场的可能。但当需求没有明显放量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品供给规模的增加,必然带来价格的降低、利润的压缩。
目的是和大家一起分析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来思考对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可以看到光伏等一些产品的产能放大速度超过了需求扩增速度,但相对而言,生物制造产业还处于朝阳阶段。但还是需要注意:在大部分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供给很难创造需求,尤其在经济放缓、低欲望的周期里。就像我们很多人的kindle都沦为了泡面盖子,但即便电子阅读器再便宜,我们也不会为了盖泡面,而专门去买台kindle。
但如果说,创业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动态变化,而疲于奔命地迎合,那也太缺乏主观能动性了。就拿刚刚的例子来说,如果某一群有影响力的所谓时尚达人说,用kindle盖泡面是时尚圈的新风尚,估计kindle又会热销起来。这个例子听起来有点荒诞,那么还有另一个比较悲哀的真实案例:某一群有影响力的所谓科普达人说:吃味精有害,吃鸡精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一营销案例导致了我国大量味精厂的倒闭,而鸡精品牌广受关注——低欲望时代,生物制造如何选品
现阶段,消费主义不那么突出。各平台最流行的主题是“如何赚钱”,排第二的就是“如何省钱”。黄海先生认为,我国从未经历过低欲望时代,但隔壁的日本却是一枚很好的镜子。科技创业者尤其应该关注和洞察:经济不景气叠加低欲望时代的消费需求变化特征。一方面,财富分配失衡:中老年人掌控着大部分财富,却消费意愿不足;年轻人虽有消费热情,钱包却不够鼓。这就导致社会整体消费力疲软,商品价格多年停滞不前。比如日本的大创百元店,从70年代起至今的50年,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就一直维持在100日元左右。但在这片看似萧条的经济土壤中,仍有企业逆势上扬,优衣库和萨莉亚就是典型代表。
因为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中老年人“舍得”消费,年轻人“能够”消费,销售收入和利润节节攀升。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观念悄然转变:更加关注体验,追求自我满足,尤其注重身心健康。
运动和旅游行业迎来新机遇,慢跑、骑行、露营、登山等活动蓬勃发展。
单身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到 2040 年男性终身未婚率将接近 30%,女性接近 20%,单人家庭比例持续攀升。
宠物行业因此受益,日本宠物数量已超儿童数量,宠物酒店等新奇产品应运而生。
同时,养老搭子、跨代共居等新型社会现象也逐渐出现。
老年人与年轻人相互帮助、交流信息,共同满足消费需求。
因此,面对低欲望社会,科技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关键在于把握三大机遇:
一是打造品质性价比,像优衣库和萨莉亚那样薄利多销;
二是聚焦情绪价值消费,像宠物、运动、旅游等领域,比如宠物营养素、生物基新材料的运动衣和旅行装备等;
三是深耕大健康消费,无糖饮料、功能食品、健康快餐、长病慢病的辅食/特医食品等市场潜力非常大。
科技企业,可千万不能只强调技术有多好、品质有多高,而不去考虑消费者有多需要。
就像我在这期介绍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前景的视频中的最后,提出的观点:
消费者不在意你的技术有多好,而在意你的技术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对我尤其重要,我愿意付出大价钱——这是痛点。
但如果这个问题,于我只是一时慰藉,我肯定价格敏感——这是痒点。
重要的问题,可以卖高价(强调稀缺性,比如救命的药);
情绪的冲动,需要走低价(降低决策难度,比如9.9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更多思路可以参考我2020年写的《你有三个点,被商家拿住任一点,就会不自觉掏钱》。
各位创始人朋友,低欲望社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期待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创企业能够从消费者的身体和心理真实需求出发,关注市场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在银发经济、宠物经济、养生经济等领域找到自己逆势翻盘的核心竞争力。
生物科技不是为了火,生物科技是为了改变生活!
2025年2月17-18日,我将在天津,华熙生物投资十几亿的亚洲最大生物中试转化平台上,组织开启第三期中试平台培训。
这场培训除了讨论中试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共性问题,还会从食品、护肤品、医美产品的角度,探讨中试平台如何降低研发的风险、提高产能放大的成功率。
详情请联系我的商务助手(微信号fangbozhuli)或科研助手(微信号xm-jyc)。感谢华熙生物、动脉网同仁们和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与关注,让我们的选品逻辑依托中试平台得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