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连接北京与河北的生物制造“中试平台”

文化   2024-10-15 01:21   福建  
202457篇(共468篇)原创文章
小时候,我一直对天津怀有莫名的好感。
作为一个福建人,我喜欢听相声,吃天津麻花以及收集泥人张。
大概因为我父亲当时在天津大学读博,而麻花和泥人张,是他父爱的最直接体现。
也因为我父亲,天津大学的元英进院士、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工所”)马延和研究员、孙际宾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的路福平教授都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名字。
我第一次在生物相关的圆桌论坛上担任嘉宾(主持人经常当,但当嘉宾确实有些胆颤)就是在天津,当时到了元老师莫大的鼓励。
元老师说,就应该让更多的“外行来观察和理解我们所谓的“内行,发现我们没有发现的价值和机会。
现在回看这篇文章《从100米、10米、1米和左右看DNA存储的投资价值》还是非常稚嫩,但确实让我突破了自己,迈出了一大步——
先不问自己懂不懂,而是问自己愿不愿学、肯不肯做。
愿学、肯做,都能为生物制造行业做出贡献,也都能在这个赛道中产生影响。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天津武清区)

天津有着国内最早一批的生物工程、合成生物的理论积累和产学研设施。
这两年,我把天津的几个中试平台跑了个遍,天津大学、天工所、天津科技大学、华熙生物…… 还有几个企业方的生产平台在约时间参观学习。
实地跑出来,才发现我这样搞经济出身的“外行”对产业的发展实在知之甚少。
只知道看看各地出了什么政策、准备投多少资金,比如,芜湖的《“合成生物产业”不提1000亿目标,各地都“不好意思”出政策》,但对怎么落地,还是没有思路。
很抱歉,在写上述文章时,我只记得常州第一个喊出1000亿目标(2027年实现),却没注意到天津喊出的1000亿目标需最早兑现(2026年)。

到2026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领域创新成果,布局一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产业化效益持续显现,打造20至30个标志性产业化项目。打造2至3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载体,带动生物制造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24年9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我们都知道,政策和资金的有效性,其实体现在产业实践上
这些政策和资金是帮助企业与多少项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对接,还是为企业的降本增效做出什么贡献?这才应该是考核重点。
天津是很有希望实现生物制造的千亿产值,毕竟“上游”的北京有着丰富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下游”的河北拥有扎实的工业和生产基础。
天津,有高校、有企业,是天然的产学研结合的试验区,是京津冀承接生物制造上下游产业的“中试平台”,往北能影响东三省,往南能助力山东省。

(华熙生物生物制造5.0科技馆@天津市滨海新区)

在生物制造领域,像天津这样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和产业积累的城市,确实不多。

目前,各地的政策或者明年的工作计划,或多或少都提到了生物制造。
这是国家战略,地方必须分解和落实。
而要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基本都涉及到“中试平台”。
中试平台如果仅仅只是堆一些设备,各地只会无限雷同、无效竞争。
我很期待能够推动学界、政界、产业界、金融界朋友们都互相合作,摈弃面子工程和重复建设。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市东丽区)

那么,各个区域应该如何建设和运营符合自身特色的“中试平台”呢?
我曾经在几个生物制造论坛上,分享了我国生物制造的区域布局——
随着生物制造产业应用的落地,在未来的1-3年内,各地政府将会重点发力符合自身特色的生物制造产业具体应用行业
在此基础上,相临区域的抱团发展模式将会是未来3-5年内的主流。
京津冀地区、华中地区、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已先后落成地方性中心。

其他区域的地方政府、产业园或者企业,也要落实生物制造的战略,该如何做?
只有优势互补的合作,才能避免你拉我的企业、我抢你税收的低级竞争。
所以,我非常建议各地区无论是学界、产业界、政界还是金融界的朋友,都走出一方小天地:
为什么生物制造落地那么难?因为政府、企业、科学家都在自己的舒适圈》。
不要埋头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区域和领域,而是多去看看其他城市、其他领域的人,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是否遇到了相似的困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各界的交流必然碰撞出火花,这不是我一腔情愿的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感受。
202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各领域的朋友都在忙着为明年的工作计划和资金预算做方案。
就我参与和了解的地方中试平台建设的项目实施,至少是3-4个亿的起步。
  • 在经济不景气、中央加大力度给地方财政纾困的当下,政府、产业园在中试平台上的钱,能不能花在刀刃上,给地方带来GDP、税收和工作岗位的增量,非常考验建设者和运营者的思路与执行。
  • 在经营不理想、鼓励新增领域和跨界并购的当下,企业在中试平台上的钱,能不能创造出更高的收入、更厚的利润、更长的赛道,非常考验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思路与执行。
天工所和华熙生物,分别代表了科研和产业在中试平台上的先行先试,有很多值得朋友们借鉴的经验,当然也有需要规避的教训。
很期待大家能聚集到天津来,一起学习和交流中试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在第一期中试平台分享的基础上,这次我们会加入更多的讨论环节。
尤其是让中试平台的产业实施方,能够结合理论的内容,展示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第一期中试平台参会人员合照@天津市滨海新区)

此前在《科技创新的主角是谁——科学家、企业家、经理人或者投资人?》文中,拟定的第二期培训时间,因主办方的工作安排,改动到11月4日-5日
各界朋友,也可以在近期来天津参加:
10月26-27日的《第七届生物化工青年学者论坛暨第十三届生物化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
11月16-17日《第十二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天津这个生物制造的大“中试平台”,定会让您收获满满。
最后,奉上第二期中试平台培训的时间、地点和活动议程。
  • 培训名称:2024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案培训(第二期)
  • 培训时间:2024年11月4-5日

  • 培训地点:华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新区纺一路33号)

  • 培训规模:80人(场地有限,先到先得)

  • 主办单位: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赫拉迪克(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芳博士)、北京蛋黄科技有限公司(动脉网)

  • 收费标准(报名费含培训资料、4-5日午餐、4日晚餐交流会)

    单人:2800/人(不含住宿),3500/人(含3-42晚住宿);

    组团:3人以上2200/人(不含住宿),2900/人(含3-42晚住宿)

  • 付费方式:重庆动脉橙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承办方北京蛋黄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负责代收大会报名费并开具发票。

  • 报名联系人:芳博士助理

培训议程(总时长2天,具体如下)

芳博士
浙大经济学博士。钛资本董事总经理。合成生物、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