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2025:相信国运,但不坐等国运
文化
2025-01-01 15:39
福建
2025
年
01
篇(共
485
篇)原创文章
2024年,大家都挺沮丧的,到处充斥着悲观的声音。
年末与一位资历深厚的财经媒体大哥见面,他说,我是这一年来他见过的人中最乐观甚至是最亢奋
的。
那就先让我在这个寒冬里,乐观且亢奋地给大家送个祝福吧~
因为我在生物制造的创投圈,拥有着“
2035年中国生物经济规模可达38万亿-50万亿元
”的美好预期。
面向这个美好预期,我仿佛永动机——
积极地写文章、发视频、做演讲、在论坛做主持或者嘉宾、到各地生物制造企业参访、帮企业找钱找商机、给政府招商招人才……
(资料来源:罗振宇2024跨年演讲
)
也因为积极地活跃在第一线,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新鲜信息,我才敢肆无忌惮地说一些“泼冷水”的真心话——
《
生物工程创造美好生活,教授创业“失去”美好生活
》(
2023年8月
)
《
灵魂拷问教授,生物领域真的不适合创业么?
》(
2024年12月
)
《
生物制造已成风口,但何时猪才能飞?
》
(2024年11月
)
但敢泼冷水、
敢说真话
,是因为我内心对未来生物经济的发展是无比笃定的。
这种笃定,不仅来自于我们国家对海外的弯道超车的能力——
《
我国有望弯道超车的赛道:新能源&合成生物
》(2023年1月)
《
在生物制造领域,特朗普没做,而拜登做了的事
》(2023年4月)
《
海外合成生物巨头一家家倒下,国内巨头却能小而美地长大
》(2024年8月)
更来自于我对我们国运和“举国制造”的盲目相信——
《
这是建国以来生物制造最受重视的时代,请把握好机遇
》(2024年6月)
“
很多人对于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有所怀疑,但如果你相信中国的5G、可再生资源、电动汽车的扶持-崛起之路,就应该更有信心。
”
但这种盲目相信,一定会遭遇无尽打击——
在我没放出的公众号评论区里,有不少“恨国党
”
的声音。
我不知道国家怎么TA们了,反正他们的TA点永远是:政府是错的,官员是坏的,人民是傻的,自己是对的,我们的国是不行的。
当然,除了“恨国党”打击我,现实也在打击我,或者我们每一个人。
究其原因,正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的观点:
“
你们这代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识过什么叫低速增长。
”
我们的国,已经保持高速增长46年,就像一个人快跑46分钟,总要进入到调整的时候。
从1978年人均GDP的
156美元
,到2024年的
1.27万美元
,我们迎来了
81倍
的增长
,复合年均增长率大约是
8.9%
。
如果忽略购买力水平,2024年我们的人均GDP,只不过刚刚超过1978年的美国。
而先进如美国,从1978年人均GDP的
1万美元
,到2024年的
8.17万美元
,大约是
8.1
倍
的增长,
复合年均增长率大约是
2
.7%
。
(资料来源:吴晓波2024跨年演讲
)
我们会说这46年来美国不厉害、不强大么?明明他的增长率只有2.7%,远低于我们的8.9%。
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国就像尖子生,成绩已经很好,每往上提一分,都是优秀的进步。
而我国就像后进生,一开始成绩很差,46年寒窗苦读,拼了命地奋起直追,终于追到了尖子生此前的水平了,不值得表扬么?
现在我们这个后进生已经努力追进班级前列了,大家却因为他没有保持以前的追分速度,而批评他、看轻他,觉得他不行了,合情合理么?
我们的追分速度慢了,不等于我们就不进步了。
我们只是不能再这么头悬梁锥刺股地凿壁偷光、闻鸡起舞了,需要关照身心健康“放慢步伐”,需要劳逸结合的“结构调整”。
正如吴晓波在2024年的跨年演讲中说的:
“
中低速增长的时代,并不能等同于是一个低欲望社会,更不能等同于中国企业的停滞和无所作为。
”
我们的新年祝福,依然是发财、幸福、健康、美满。
别人祝你“躺平就好”,你开心么?就算你祝别人“平躺”,也得紧接着“有钱赚”。
我们依然有无穷的欲望,想要资产上更富有、技术上更先进、产品上更多功能、价格上更实惠、工作上更进步、生活上更便利。
我们的企业依然在源源不断地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开设新门店、进入新领域,依然在追求着更新、更早、更快、更好、更强。
因此,
二十届三中全会
强调“积极
推进首发经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首发经济”的有三层内涵:
第一,强调“首次”,鼓励创新:
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填补市场空白,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新颖性。
其次,“链式”发展,覆盖多环节:
不仅关注首次活动,还强调整个链式发展过程,包括新品研发、发布、展示、推广和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
最后,鲜明的引领性和潮流性:
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和高品质的追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国家用“新”来鼓励企业家投资、鼓励居民们消费,但我们确实不那么敢买买买了。
居民资产中,占固定资产大比重的房屋价值在缩水,占流水大比重的收入也受裁员、降薪的影响。
我们仍有消费的需求,但消费能力(收入预期)不允许。
(资料来源:华金证券《202
5年度宏观展望》)
年轻一代,一边喊着穷,一边强调要“精致”穷——朋友圈里,小红书上,永远是生活的模板,每个人哪怕P图都要P出诗与远方。
因此,2025年国家宽松的财政政策(补贴等)还是货币政策(降息等),目的只有一个:刺激经济、增加收入、促进消费、催生投资。
让大家敢想,还得敢买。经济再度走上供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但国运,不是国家领导人的运,是我们每个国人的运。
我们躺平、吐槽甚至辱骂,换不来国运顺昌。
而是我们每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果敢、坚强,才能保国运顺昌。
那些解读成功的人,总说
选择大于努力
,就好像成功人士从不曾努力,而就是开启金手指、轻巧这么一点,选对了,就官运、财运、气运昌顺了?
这不过就是卖课的人,骗骗想不劳而获走捷径的人的话术罢了。
真正成功的人心里都清楚,
在做出正确选择前,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碰壁、试错、纠偏和重振
。
他们成功之后,只是谦虚地说,选择很重要,运气很重要,只是因为背后的努力,不足为外人道。
真正理解成功的人,通常都感谢国家富强昌荣。没有这46年的高速发展,哪来我们小人物的梦想成真?
哪怕就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美国,不也要在个人的“梦想”前加上“美国”?不也因为“美国梦”正是建筑在美国这些年低速但强大的增长之上么?
我们中国人又岂能撇开中国,只谈梦?撇开努力,只想做梦?
我们的命运,何尝不是和我们的祖国联系在一起?
我们相信国运,但我们只坐等不付出、只选择不努力,何来国运?
过去,我们每个人的拼
命,放大了,才换来
国家的强
运
。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放大了,可决定国家的命运。
你、我、我们,愿不愿意,为了未来的国运,付出现在的努力?
(资料来源:罗振宇2024跨年演讲
)
我在2024年8月的文章《
“我不投合成生物学”——是因为受骗上当了,还是想引起重视?
》里写的话,今天依旧:
我将持续不断地介绍生物技术、宣传生物制造,投身生物领域创投事业。
哪怕三年,哪怕十年,哪怕三十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建了中试平台,就能跨过生物制造的“死亡之谷”么?
地方政府如何“搞定”设备商,共建生物中试平台?
生物制造产能过剩了么,怎么判断制造业产能过剩?
合成生物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提高生产效率上有障碍?
通俗解读元英进院士和周景文教授的获奖论文,为何它们值得研究?
芳博士
浙大经济学博士。钛资本董事总经理。合成生物、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者。
最新文章
800多家中国医疗企业为何放弃春节团圆,远赴阿拉伯国际医疗展掘金?
【芳博参与】掘金中东,中国-阿拉伯医疗资源对接活动在迪拜圆满举办
美国生物制造产业GDP占比超过5%,中国得追赶5-10年
芳博推荐|《2025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解析报告》合作伙伴招募中
益生菌产品如何卖爆?生物技术消费品的话术拆解
决定生物制造项目落地的:不是补贴资金,而是安监环评
低欲望时代,如何从市场需求分析生物制造的“选品逻辑”?
生物制造之城如何优势互补:上海、江苏、湖南、深圳
湖南常德招商一句话:企业是城市的主角
江苏各地参访心得:一句话说懂,三句话打动
不调整思路,生物“制造”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品
2025:相信国运,但不坐等国运
通俗解读元英进院士和周景文教授的获奖论文,为何虾青素和L-酪氨酸值得研究?
地方政府如何“搞定”设备商,共建生物中试平台?
工信部制定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培育指南,全文浓缩成两字:“烧钱”
生物制造产能过剩了么,怎么判断制造业产能过剩?
合成生物创业者的诉求,政府很难满足吗?
灵魂拷问教授,生物领域真的不适合创业么?
合成生物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提高生产效率上有障碍?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谁还没出台生物制造政策?
深圳鼓励并购政策出台前,生物制造上市企业公告了一笔超值交易
科技创始人成功三要素:先立德、再立功、后立言
生物制造前景:全球技术+中国产能+全球市场
销售高潮在即,国产生物反应器如何抢夺国内市场、剑指海外市场?
生物制造已成风口,但何时猪才能飞?
生物制造赛道的玩家在强强联合,科创企业对外合作为何屡屡失败?
中试平台的设备商当场“打起来”,是卷价格,还是拼实力?
调研生物制造企业诉求,每家都吐槽:领导得学习、园区别瞎干
天津,连接北京与河北的生物制造“中试平台”
科技创新的主角是谁——科学家、企业家、经理人或者投资人?
“合成生物产业”不提1000亿目标,各地都“不好意思”出政策
创始人看懂节前A股大涨:资本都是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
想拿国有投资机构的钱?先听听他们对于生物科创公司的真心话
与其抱怨生物制造内卷的“劣币驱除良币”,我更想让良币发光
建了中试平台,就能跨过生物制造的“死亡之谷”么?
合成生物的论坛/展会这么多,有什么收获?
高手互相成就——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在合肥发出倡议
海外合成生物巨头一家家倒下,国内巨头却能小而美地长大
“我不投合成生物学”——是因为受骗上当了,还是想引起重视?
科技创业者必须到市场第一线,去卖自己,去受打击
生物药、生物制品的审评难,难在“新”,更难在“心”
生物制造产能放大,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有何解题思路?
今天起,地方招商变了,反而是科创企业落地的好时机
谁说生物医药在寒冬?上海率先吹起暖风
倚锋资本施正政:生命科技“高投入却未能高回报”,可以先孵化后投资
“资本寒冬”中,还有哪些机构在投资合成生物技术企业?
马大为院士:小分子药物创新研发趋势,“创仿药”内卷有重大社会意义
他为何能拿到3个亿的国家队投资——听慕恩生物创始人蒋先芝博士演讲有感
生物科技的农业创业者,出海的成功经验和失败风险(下)
生物领域投资人,对农业领域创业者有什么价值?(中)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