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相信国运,但不坐等国运

文化   2025-01-01 15:39   福建  
202501篇(共485篇)原创文章
2024年,大家都挺沮丧的,到处充斥着悲观的声音。
年末与一位资历深厚的财经媒体大哥见面,他说,我是这一年来他见过的人中最乐观甚至是最亢奋的。
那就先让我在这个寒冬里,乐观且亢奋地给大家送个祝福吧~
因为我在生物制造的创投圈,拥有着“2035年中国生物经济规模可达38万亿-50万亿元”的美好预期。
面向这个美好预期,我仿佛永动机——
积极地写文章、发视频、做演讲、在论坛做主持或者嘉宾、到各地生物制造企业参访、帮企业找钱找商机、给政府招商招人才……

(资料来源:罗振宇2024跨年演讲

也因为积极地活跃在第一线,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新鲜信息,我才敢肆无忌惮地说一些“泼冷水”的真心话——
生物工程创造美好生活,教授创业“失去”美好生活》(2023年8月
灵魂拷问教授,生物领域真的不适合创业么?》(2024年12月
生物制造已成风口,但何时猪才能飞?(2024年11月
但敢泼冷水、敢说真话,是因为我内心对未来生物经济的发展是无比笃定的。
这种笃定,不仅来自于我们国家对海外的弯道超车的能力——
我国有望弯道超车的赛道:新能源&合成生物》(2023年1月)
在生物制造领域,特朗普没做,而拜登做了的事》(2023年4月)
海外合成生物巨头一家家倒下,国内巨头却能小而美地长大》(2024年8月)
更来自于我对我们国运和“举国制造”的盲目相信——
这是建国以来生物制造最受重视的时代,请把握好机遇》(2024年6月)
很多人对于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有所怀疑,但如果你相信中国的5G、可再生资源、电动汽车的扶持-崛起之路,就应该更有信心。
但这种盲目相信,一定会遭遇无尽打击——
在我没放出的公众号评论区里,有不少“恨国党的声音。
我不知道国家怎么TA们了,反正他们的TA点永远是:政府是错的,官员是坏的,人民是傻的,自己是对的,我们的国是不行的。
当然,除了“恨国党”打击我,现实也在打击我,或者我们每一个人。
究其原因,正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的观点:
你们这代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识过什么叫低速增长。
我们的国,已经保持高速增长46年,就像一个人快跑46分钟,总要进入到调整的时候。
从1978年人均GDP的156美元,到2024年的1.27万美元,我们迎来了81倍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大约是8.9%
如果忽略购买力水平,2024年我们的人均GDP,只不过刚刚超过1978年的美国。
而先进如美国,从1978年人均GDP的1万美元,到2024年的8.17万美元,大约是8.1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大约是2.7%
(资料来源:吴晓波2024跨年演讲
我们会说这46年来美国不厉害、不强大么?明明他的增长率只有2.7%,远低于我们的8.9%。
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国就像尖子生,成绩已经很好,每往上提一分,都是优秀的进步。
而我国就像后进生,一开始成绩很差,46年寒窗苦读,拼了命地奋起直追,终于追到了尖子生此前的水平了,不值得表扬么?
现在我们这个后进生已经努力追进班级前列了,大家却因为他没有保持以前的追分速度,而批评他、看轻他,觉得他不行了,合情合理么?
我们的追分速度慢了,不等于我们就不进步了。
我们只是不能再这么头悬梁锥刺股地凿壁偷光、闻鸡起舞了,需要关照身心健康“放慢步伐”,需要劳逸结合的“结构调整”。
正如吴晓波在2024年的跨年演讲中说的:
中低速增长的时代,并不能等同于是一个低欲望社会,更不能等同于中国企业的停滞和无所作为。
我们的新年祝福,依然是发财、幸福、健康、美满。
别人祝你“躺平就好”,你开心么?就算你祝别人“平躺”,也得紧接着“有钱赚”。
我们依然有无穷的欲望,想要资产上更富有、技术上更先进、产品上更多功能、价格上更实惠、工作上更进步、生活上更便利。
我们的企业依然在源源不断地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开设新门店、进入新领域,依然在追求着更新、更早、更快、更好、更强。
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首发经济”的有三层内涵:
第一,强调“首次”,鼓励创新:
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填补市场空白,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新颖性。
其次,“链式”发展,覆盖多环节:
不仅关注首次活动,还强调整个链式发展过程,包括新品研发、发布、展示、推广和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
最后,鲜明的引领性和潮流性:
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和高品质的追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国家用“新”来鼓励企业家投资、鼓励居民们消费,但我们确实不那么敢买买买了。
居民资产中,占固定资产大比重的房屋价值在缩水,占流水大比重的收入也受裁员、降薪的影响。
我们仍有消费的需求,但消费能力(收入预期)不允许。

(资料来源:华金证券《2025年度宏观展望》)

年轻一代,一边喊着穷,一边强调要“精致”穷——朋友圈里,小红书上,永远是生活的模板,每个人哪怕P图都要P出诗与远方。
因此,2025年国家宽松的财政政策(补贴等)还是货币政策(降息等),目的只有一个:刺激经济、增加收入、促进消费、催生投资。
让大家敢想,还得敢买。经济再度走上供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但国运,不是国家领导人的运,是我们每个国人的运。
我们躺平、吐槽甚至辱骂,换不来国运顺昌。
而是我们每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果敢、坚强,才能保国运顺昌。
那些解读成功的人,总说选择大于努力,就好像成功人士从不曾努力,而就是开启金手指、轻巧这么一点,选对了,就官运、财运、气运昌顺了?
这不过就是卖课的人,骗骗想不劳而获走捷径的人的话术罢了。
真正成功的人心里都清楚,在做出正确选择前,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碰壁、试错、纠偏和重振
他们成功之后,只是谦虚地说,选择很重要,运气很重要,只是因为背后的努力,不足为外人道。
真正理解成功的人,通常都感谢国家富强昌荣。没有这46年的高速发展,哪来我们小人物的梦想成真?
哪怕就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美国,不也要在个人的“梦想”前加上“美国”?不也因为“美国梦”正是建筑在美国这些年低速但强大的增长之上么?
我们中国人又岂能撇开中国,只谈梦?撇开努力,只想做梦?
我们的命运,何尝不是和我们的祖国联系在一起?
我们相信国运,但我们只坐等不付出、只选择不努力,何来国运?
过去,我们每个人的拼命,放大了,才换来国家的强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放大了,可决定国家的命运。
你、我、我们,愿不愿意,为了未来的国运,付出现在的努力?

(资料来源:罗振宇2024跨年演讲

我在2024年8月的文章《“我不投合成生物学”——是因为受骗上当了,还是想引起重视?》里写的话,今天依旧:
我将持续不断地介绍生物技术、宣传生物制造,投身生物领域创投事业。
哪怕三年,哪怕十年,哪怕三十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芳博士
浙大经济学博士。钛资本董事总经理。合成生物、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者。
 最新文章